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氣體放電燈或鹵素燈加工設備,具體涉及一種自動封接機。
背景技術:
在氣體放電燈或鹵素燈生產過程中,需要將電極的一端封接在玻璃泡殼內,或者將兩條管徑大小不一的燈管相互熔接,要求封接或熔接后的連接處效果好、不漏氣。現有一種氣體放電燈電極自動封接機,其結構如專利號為201420311206.1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所示,該專利的玻璃管夾持機構與電極夾持機構的夾持口上下正對,熔融狀態的玻璃在重力作用下往移動,密封性強,然而設備精度不高,機構較為簡陋,無法更進一步地提升產品的加工質量,因此需要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加工精度高、產品質量好的自動封接機。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自動封接機,包括機臺、安裝在機臺上可自轉的上、下夾持機構、位于上、下夾持機構之間火頭機構和定位機構,所述上、下夾持機構的夾持口相互正對并且以相同軸線旋轉;
所述上夾持機構包括安裝在機臺上的支架Ⅰ、安裝在支架Ⅰ頂部滑塊、豎直安裝在滑塊上的轉軸Ⅰ、驅動轉軸Ⅰ旋轉的驅動電機Ⅰ、安裝在支架Ⅰ頂部用于驅動滑塊上下移動的氣缸Ⅰ、位于轉軸Ⅰ底部用于夾持玻璃管的夾持口Ⅰ;
所述下夾持機構包括支架Ⅱ、安裝在支架Ⅱ上的轉軸Ⅱ、驅動轉軸Ⅱ旋轉的驅動電機Ⅱ、位于轉軸Ⅱ頂部用于夾持玻璃管或電極的夾持口Ⅱ;
所述定位機構包括安裝在機臺上的滑板、安裝在滑板上的支架Ⅲ、安裝在支架Ⅲ上的升降桿、驅動升降桿上下移動的氣缸Ⅱ、安裝在升降桿端部的定位塊,所述升降桿與支架Ⅲ之間連接有直線軸承Ⅰ,所述滑板通過直線軸承Ⅱ可左右移動地安裝在機臺上;
所述火頭機構包括安裝在滑板上的滑軌、安裝在滑軌上可以前后移動的滑塊Ⅱ、驅動滑塊Ⅱ前后移動的氣缸Ⅲ,安裝在滑塊Ⅱ上的支架Ⅳ、安裝在支架Ⅳ上的火嘴,所述支架Ⅳ與一氣缸Ⅳ連接,可在氣缸Ⅳ的作用下進行水平方向的移動。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火嘴通過可調式的壓緊螺栓安裝在滑塊Ⅱ上。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火嘴與滑軌之間的夾角為銳角。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上夾持機構上連接有進氣管道Ⅰ,所述轉軸Ⅰ內設有連通進氣管道Ⅰ的進氣通道Ⅰ,所述進氣通道Ⅰ的頂部連接有氣管接頭Ⅰ,所述氣管接頭Ⅰ的頂部與滑塊連接,底部通過軸承與轉軸Ⅰ連接,側壁與進氣管道Ⅰ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下夾持機構的底部連接有進氣管道Ⅱ,所述轉軸Ⅱ內設有連通夾持口Ⅱ的進氣通道Ⅱ,所述進氣通道Ⅱ的底部與進氣管道Ⅱ之間設有氣管接頭Ⅱ。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滑軌的一端設有緩沖頂桿,所述緩沖頂桿位于與氣缸Ⅲ相對的另一端,滑塊Ⅱ在氣缸Ⅲ的推動下頂到緩沖頂桿上。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下夾持機構旁設有吹氣裝置,所述吹氣裝置包括延伸到夾持口Ⅱ旁的耐高溫銅管、連接銅管的進氣管道Ⅲ,所述銅管的中部安裝在支架Ⅱ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與傳統的設備相比,其結構更為完善,設備動作精度更高,更進一步地提升產品的加工質量和加工速度。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圖3為圖1的A方向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3,本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自動封接機,包括機臺1、安裝在機臺1上可自轉的上、下夾持機構2、3、位于上、下夾持機構2、3之間火頭機構4和定位機構5,所述上、下夾持機構2、3的夾持口相互正對并且以相同軸線旋轉;所述上夾持機構2包括安裝在機臺1上的支架Ⅰ21、安裝在支架Ⅰ21頂部滑塊22、豎直安裝在滑塊22上的轉軸Ⅰ23、驅動轉軸Ⅰ23旋轉的驅動電機Ⅰ24、安裝在支架Ⅰ21頂部用于驅動滑塊22上下移動的氣缸Ⅰ25、位于轉軸Ⅰ23底部用于夾持玻璃管的夾持口Ⅰ26;所述下夾持機構3包括支架Ⅱ31、安裝在支架Ⅱ31上的轉軸Ⅱ32、驅動轉軸Ⅱ32旋轉的驅動電機Ⅱ33、位于轉軸Ⅱ32頂部用于夾持玻璃管或電極的夾持口Ⅱ34;所述定位機構5包括安裝在機臺1上的滑板51、安裝在滑板51上的支架Ⅲ52、安裝在支架Ⅲ52上的升降桿53、驅動升降桿53上下移動的氣缸Ⅱ54、安裝在升降桿53端部的定位塊55,所述升降桿53與支架Ⅲ52之間連接有直線軸承Ⅰ56,所述滑板51通過直線軸承Ⅱ57可左右移動地安裝在機臺1上,所述滑板51上連接有氣缸Ⅴ58;所述火頭機構4包括安裝在滑板51上的滑軌41、安裝在滑軌41上可以前后移動的滑塊Ⅱ42、驅動滑塊Ⅱ42前后移動的氣缸Ⅲ43,安裝在滑塊Ⅱ42上的支架Ⅳ44、安裝在支架Ⅳ44上的火嘴45,所述支架Ⅳ44與一氣缸Ⅳ46連接,可在氣缸Ⅳ46的作用下進行水平方向的移動。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火嘴45通過可調式的壓緊螺栓47安裝在滑塊Ⅱ42上,通過調節壓緊螺栓47可以達到調節火嘴45左右位置的效果。所述火嘴45與滑軌41之間的夾角為銳角。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上夾持機構2上連接有進氣管道Ⅰ61,所述轉軸Ⅰ23內設有連通進氣管道Ⅰ61的進氣通道Ⅰ,所述進氣通道Ⅰ的頂部連接有氣管接頭Ⅰ62,所述氣管接頭Ⅰ62的頂部與滑塊22連接,底部通過軸承與轉軸Ⅰ23連接,側壁與進氣管道Ⅰ63連接。所述下夾持機構3的底部連接有進氣管道Ⅱ64,所述轉軸Ⅱ32內設有連通夾持口Ⅱ34的進氣通道Ⅱ,所述進氣通道Ⅱ的底部與進氣管道Ⅱ64之間設有氣管接頭Ⅱ65。所述滑軌41的一端設有緩沖頂桿48,所述緩沖頂桿48位于與氣缸Ⅲ43相對的另一端,滑塊Ⅱ42在氣缸Ⅲ43的推動下頂到緩沖頂桿48上。所述下夾持機構3旁設有吹氣裝置7,所述吹氣裝置7包括延伸到夾持口Ⅱ34旁的耐高溫銅管、連接銅管的進氣管道Ⅲ,所述銅管的中部安裝在支架Ⅱ31上。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先實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方案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