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單晶硅生產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單晶爐熔料時間縮短裝置。
背景技術:
在光伏發電領域中,單晶硅是太陽能電池的重要材料,目前單晶太陽能發電的成本大約在1元/度,太陽能發電的成本主要是太陽能電池片制作加工的成本,電站建成后的管理費用是相當低的。要降低太陽能發電的成本,要么就要提高單晶太陽能電池片的轉換效率,要么就要降低電池片的加工成本。現在規模化生產的商品電池效率已達到16%-18%,幾乎無改進空間,要降低單晶太陽能發電的單位成本就要從太陽能電池片下手。單晶太陽能發電的電池片基材硅片的成本占電池片總成本的70%左右,單晶硅片的拉晶成本占整個單晶硅片生產成本的70%。所以要降低太陽能發電的成本,就要降低單晶棒的生產成本。
現在單晶棒的生長方法大多采用直拉法在單晶爐中進行生產。所有的熔料都是采用石墨加熱器進行加熱的,因加熱器與硅料中間隔著石英坩堝、石墨堝兩層,吸熱比較慢導致加熱時間過長。單晶爐進行直拉法單晶生產的工藝流程包括裝爐、裝料、合爐、抽空、熔料、引晶、縮頸、放肩、等徑、收尾、停爐、拆爐等工藝,上述整套生產工藝耗時大約在80小時左右,由于單晶爐的加熱速度慢使得現在的熔料工藝需要8-10個小時,影響整體拉晶效率,生產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能夠縮短硅料融化時間、提高單晶棒的生產效率的單晶爐熔料時間縮短裝置。
一種單晶爐熔料時間縮短裝置,包括石墨坩堝,所述石墨坩堝的外表面上繞有感應線圈,所述感應線圈具有電路接線端。
本申請單晶爐熔料時間縮短裝置的優點在于:通過在石墨坩堝的外表面上繞感應線圈,可以在開始熔化硅料的時候,將感應線圈通電,與現有的單晶爐內的加熱裝置一起對硅料進行加熱,提高加熱效率,縮短硅料融化時間,提高單晶棒的生產效率。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石墨坩堝的外表面上設置有用于容納感應線圈的螺旋狀的凹槽,所述感應線圈沿著所述凹槽繞在石墨坩堝的外表面上。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它還包括用于控制感應線圈通電和斷電的控制器。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單晶爐熔料時間縮短裝置還包括設置在單晶爐外底面的兩個電極,所述感應線圈的電路接線端能夠連接到單晶爐外底面的兩個電極上。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單晶爐外底面的兩個電極為銅電極。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控制器能夠調節感應線圈的電壓和電流。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單晶爐熔料時間縮短裝置還包括設置在單晶爐內的溫度感測器,所述溫度感測器連接到控制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單晶爐熔料時間縮短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局部放大圖;
圖3是單晶爐外底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能夠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內涵的情況下做類似改進,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下面結合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
如圖1-3所示,本申請的單晶爐熔料時間縮短裝置,包括石墨坩堝2,石墨坩堝2的外表面上繞有感應線圈8,感應線圈8具有電路接線端1、3。通過在石墨坩堝的外表面上繞感應線圈,可以在開始熔化硅料的時候,將感應線圈通電,與現有的單晶爐內的加熱裝置一起對硅料進行加熱,提高加熱效率,縮短硅料融化時間,提高單晶棒的生產效率。石墨坩堝2的外表面上設置有用于容納感應線圈8的螺旋狀的凹槽7,感應線圈8沿著凹槽7繞在石墨坩堝2的外表面上。設置凹槽7的好處在于:防止感應線圈8相互觸碰,引起短路。
它還包括用于控制感應線圈8通電和斷電的控制器,控制器能夠調節感應線圈8的電壓和電流。單晶爐熔料時間縮短裝置還包括設置在單晶爐內的溫度感測器,該溫度感測器用于感測單晶爐內的溫度,溫度感測器連接到控制器。
單晶爐熔料時間縮短裝置還包括設置在單晶爐4外底面的兩個電極5、6,感應線圈8的電路接線端1、3能夠分別連接到單晶爐4外底面的兩個電極5、6上。單晶爐外底面的兩個電極為銅電極,該兩個銅電極連接到電控柜上。
在熔料開始時,打開單晶爐中的加熱裝置,并且接通感應線圈8,待硅料融化后,關閉感應線圈8,只余下加熱裝置繼續工作。其中,在接通感應線圈8后,可以通過控制器設定感應線圈8的電壓和電流至需要的數值。
在接通感應線圈8后,設定感應線圈8的電壓為40V,電流為700A,功率為30KW,至硅料融化后,關閉感應線圈8。整個硅料的融化時間相對于現有技術可以節約1.5個小時。
在接通感應線圈8后,設定感應線圈8的電壓為60V,電流為800A,功率為48KW,至硅料融化后,關閉感應線圈8。整個硅料的融化時間相對于現有技術可以節約2個小時。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