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光纖生產中的輔助設施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光纖搓扭裝置。
背景技術:
對光纖搓扭的目的是使光纖在拉絲過程中以一定的頻率、圈數和速度作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從而降低光纖的偏振模色散。偏振模色散的英文縮寫為PMD(英文全稱: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在拉絲設備的末端設置一個對挫式搓扭裝置對光纖搓扭而藉以降低光纖的PMD值是目前普遍的做法,并且實驗證明該措施對降低PMD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該對挫式搓扭裝置是由一前一后兩個搓扭導輪以一定的角度和速度對光纖扭轉的,因而對搓扭導輪的轉動的靈活性、表面質量及動平衡狀態等的要求極為嚴苛,并且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若要將兩個搓扭導輪調整到處于對光纖的良好的搓動狀態往往比較困難,更確切地講,要求使用者具有足夠的專業水平。此外,在高速拉絲條件下,容易造成斷纖或PMD值起伏波動大,并且在光纖出現斷裂時,光纖會抽打搓扭輪,使搓扭輪產生劃痕,而一旦搓扭輪產生劃痕,那么該劃痕會劃傷光纖涂層,同樣引起拉絲過程中光纖斷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有助于在對光纖搓扭過程中確保上定位輪以及下定位輪的位置不變而藉以避免損及光纖并確保光纖涂覆層的同心度、有助于使位于上、下定位輪之間的搓扭輪帶動光纖往復運動而藉以保障理想的搓扭效果的光纖搓扭裝置。
本發明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一種光纖搓扭裝置,包括一機架;一上定位輪支承機構和一下定位輪支承機構,該上定位輪支承機構和下定位輪支承機構以彼此上下對應的狀態設置在所述機架上;一上定位輪和一下定位輪,上定位輪轉動地設置在所述上定位輪支承機構上,而下定位輪轉動地設置在所述下定位輪支承機構上,并且該上、下定位輪彼此對應;一搓扭輪往復驅動機構,該搓扭輪往復驅動機構在對應于所述上、下定位輪支承機構、之間的位置設置在所述機架上;一搓扭輪,該搓扭輪與所述搓扭輪往復驅動機構連接,其中:自所述上定位輪至所述搓扭輪之間的距離是與所述下定位輪至搓扭輪之間的距離相等的,在光纖由所述上定位輪引入所述搓扭輪并在搓扭輪搓扭的狀態下從所述下定位輪行出的過程中,該光纖的運動路徑呈S形。
在本發明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下定位輪的結構是與所述上定位輪的結構相同的,所述的下定位輪支承機構的結構是與所述上定位輪支承機構相同的,該上定位輪支承機構包括調整板固定座、調整板和上定位輪座,調整板固定座與所述機架的前側上部固定,調整板與調整板固定座固定,上定位輪座與調整板的前側固定,并且在上定位輪座的前側中央位置垂直于上定位輪座固定有一螺桿固定座,所述的上定位輪轉動地支承在螺桿固定座上,所述的搓扭輪往復驅動機構連同所述的搓扭輪在對應于調整板固定座的下方偏左側的位置與所述機架的前側中部固定。
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調整板固定座由基板、過渡連接柱和托板組成,基板通過基板螺釘與所述機架的前側上部固定,過渡連接柱的后端以垂直于基板的狀態與基板的前側中央位置固定,托板與過渡連接柱的前端固定,所述的調整板通過調整板螺釘與托板的前側固定。
在本發明的又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對應于所述調整板的左側邊緣的中央位置固定有一左調整螺釘座,在該左調整螺釘座上配設有一定位輪座左調整螺釘,該定位輪座左調整螺釘與所述上定位輪座的左側面接觸,在對應于調整板的右側邊緣的中央位置固定有一右調整螺釘座,在該右調整螺釘座上配設有一定位輪座右調整螺釘,該定位輪座右調整螺釘與所述上定位輪座的右側面接觸。
在本發明的再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上定位輪座上開設有一組上定位輪座水平位移調整槽,在該組上定位輪座水平位移調整槽上各配設有一上定位輪座水平位移調整螺釘,該上定位輪座水平位移調整螺釘與所述調整板固定,而在調整板上并且在對應于所述上定位輪座的四周邊緣的位置各開設有一上定位輪座并行度調整螺釘孔,在該上定位輪座并行度調整螺釘孔上配設有上定位輪座并行度調整螺釘,該上定位輪座并行度調整螺釘與上定位輪座的邊緣部位接觸。
在本發明的還有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上定位輪通過上定位輪軸承座轉動地設置在上定位輪座螺桿上,而該上定位輪座螺桿以水平懸臂狀態與所述螺桿固定座固定。
在本發明的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上定位輪的上定位輪輪緣上并且圍繞上定位輪輪緣的圓周方向形成有一上定位輪光纖導槽。
在本發明的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搓扭輪往復驅動機構包括底座、直線電機、滑動座和一對滑塊,底座在對應于所述調整板固定座的下方偏左側的位置與所述機架的前側中部固定,直線電機通過直線電機座與底座固定,一對滑塊在對應于直線電機座的左側的位置與滑塊導軌滑動配合,而該滑塊導軌與底座固定,滑動座與一對滑塊固定并且該滑動座同時與直線電機的直線電機導板連接,所述的搓扭輪轉動地支承在所述滑動座的前端。
在本發明的又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底座的上方配設有一護罩,所述的直線電機、滑動座和一對滑塊位于護罩的護罩腔內。
在本發明的又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搓扭輪通過搓扭輪軸承座轉動地支承在搓扭輪支承螺桿軸上,而該搓扭輪支承螺桿軸以水平懸臂狀態與所述滑動座的前端固定,在搓扭輪的搓扭輪輪緣上并且圍繞搓扭輪輪緣的圓周方向形成有一搓扭輪光纖導槽。
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由于能保障上定位輪在上定位輪支承機構上的位置相對穩定,同時保障下定位輪在下定位輪支承機構上的位置相對穩定,因而得以避免損及光纖并確保光纖涂覆層的同心度;由于由搓扭輪往復驅動機構帶動搓扭輪作前后往復運動使途經搓扭輪的光纖獲得良好的搓扭效果,使光纖的PMD得以有效降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圖。
圖2為圖1的正面示意圖暨應用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夠更加清楚地理解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和有益效果,申請人在下面以實施例的方式作詳細說明,但是對實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對本發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據本發明構思所作出的僅僅為形式上的而非實質性的等效變換都應視為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范疇。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稱方位性的概念都是針對圖1所處的位置狀態而言的,因而不能將其理解為對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的特別限定。
請參見圖1,示出了一大體上呈柜狀的一機架1;一上定位輪支承機構2和一下定位輪支承機構3,該上定位輪支承機構2和下定位輪支承機構3以彼此上下對應的狀態設置在前述機架1的前側;示出了一上定位輪4和一下定位輪5,上定位輪4轉動地設置在前述上定位輪支承機構2上,而下定位輪5轉動地設置在前述下定位輪支承機構3上,并且該上、下定位輪4、5彼此對應;示出了一搓扭輪往復驅動機構6,該搓扭輪往復驅動機構6在對應于前述上、下定位輪支承機構2、3之間的位置設置在前述機架1的前側;示出了一搓扭輪7,該搓扭輪7與前述搓扭輪往復驅動機構6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自前述上定位輪4至前述搓扭輪7之間的距離是與前述下定位輪5至搓扭輪7之間的距離相等的,在光纖8(圖2示)由前述上定位輪4引入前述搓扭輪7并在搓扭輪7搓扭的狀態下從前述下定位輪5行出的過程中,該光纖8的運動路徑呈S形。
在本實施例中,前述的下定位輪5的結構是與前述上定位輪4的結構相同的,并且前述的下定位輪支承機構3的結構是與前述上定位輪支承機構2相同的,因而,申請人在下面僅對上定位輪支承機構2以及上定位輪4作詳細說明。
請繼續見圖1,前述的上定位輪支承機構2包括調整板固定座21、調整板22和上定位輪座23,調整板固定座21與前述機架1的前側上部固定,調整板22與調整板固定座21固定,上定位輪座23與調整板22的前側固定,并且在上定位輪座23的前側中央位置垂直于上定位輪座23固定有一螺桿固定座231,前述的上定位輪4轉動地支承在螺桿固定座231上,前述的搓扭輪往復驅動機構6連同前述的搓扭輪7在對應于調整板固定座21的下方偏左側的位置與前述機架1的前側中部固定。
前述的調整板固定座21由基板211、過渡連接柱212和托板213組成,基板211通過基板螺釘2111與前述機架1的前側上部固定,過渡連接柱212的后端以垂直于基板211的狀態與基板211的前側中央位置固定,托板213與過渡連接柱212的前端固定,前述的調整板22通過調整板螺釘221與托板213的前側固定。
由圖1所示,在對應于前述調整板22的左側邊緣的中央位置(居中位置)采用一對左調整螺釘座固定螺釘固定有一左調整螺釘座222,在該左調整螺釘座222上配設有一定位輪座左調整螺釘2221,該定位輪座左調整螺釘2221與前述上定位輪座23的左側面接觸,在對應于調整板22的右側邊緣的中央位置(居中位置)通過一對右調整螺釘座固定螺釘2232固定有一右調整螺釘座223,在該右調整螺釘座223上配設有一定位輪座右調整螺釘2231,該定位輪座右調整螺釘2231與前述上定位輪座23的右側面接觸。
在前述的上定位輪座23上開設有一組(四個)上定位輪座水平位移調整槽232,在該組上定位輪座水平位移調整槽232上各配設有一上定位輪座水平位移調整螺釘2321,該上定位輪座水平位移調整螺釘2321與前述調整板22固定,而在調整板22上并且在對應于上定位輪座23的四周邊緣的位置各開設有一上定位輪座并行度調整螺釘孔224,在該上定位輪座并行度調整螺釘孔224上配設有上定位輪座并行度調整螺釘2241,該上定位輪座并行度調整螺釘2241與上定位輪座23的邊緣部位接觸。
通過對上定位輪座水平位移調整螺釘2321的操作可對上定位輪座23的左右位置進行調整,具體而言,旋松上定位輪座水平位移調整螺釘2321,將上定位輪座23依需向左或向右水平挪移,而后將上定位輪座水平位移調整螺釘2321旋緊。同時通過對左、右調整螺釘2221、2231的操作,由左、右調整螺釘2221、2231對上定位輪座23的左側面和右側面限定。以及由四個上定位輪座并行度調整螺釘2241對上定位輪座23的四個側面限定。
為了避免調整板22對前述左、右調整螺釘2221、2231產生干涉影響,因而在調整板22的左側并且在對應于左調整螺釘2221的位置開設有一調整板左讓位槽225,在調整板22的右側并且在對應于右調整螺桿2231的位置開設有一調整板右讓位槽226。
繼續見圖1,前述的上定位輪4通過上定位輪軸承座41轉動地設置在上定位輪座螺桿411上,而該上定位輪座螺桿411以水平懸臂狀態與前述螺桿固定座231固定。
由圖1所示,在前述的螺桿固定座231的軸向中央位置開設有一螺桿固定座螺孔2311,前述上定位輪座螺桿411的后端與該螺桿固定座螺孔2311旋配,并且由設置在上定位輪座螺桿411的后端的一對后限定螺母4111限定,在上定位輪座螺桿411的前端配設有一對用于對前述上定位輪軸承座41限定的前限定螺母4112。
在前述的上定位輪4的上定位輪輪緣上并且圍繞上定位輪輪緣的圓周方向形成有一上定位輪光纖導槽42。
繼續見圖1,前述的搓扭輪往復驅動機構6包括底座61、直線電機62、滑動座63和一對滑塊64,底座61在對應于前述調整板固定座21的下方偏左側的位置通過底座固定螺釘612與前述機架1的前側中部固定,在底座61的上部通過平臺螺釘6131固定有一平臺613,直線電機62通過直線電機座621與底座61的前述平臺613固定,一對滑塊64在對應于直線電機座621的左側的位置與滑塊導軌641滑動配合,而該滑塊導軌641與底座61的平臺613固定,滑動座63與一對滑塊64的上部固定并且該滑動座63同時與直線電機62的直線電機導板622連接,前述的搓扭輪7轉動地支承在前述滑動座63的前端。
優選地,在前述底座61的上方配設有一護罩611,前述的直線電機62、滑動座63和一對滑塊64位于護罩611的護罩腔6111內。作為優選的方案,還可在底座61配設底座垂直度調整螺釘614。
繼續見圖1,前述的搓扭輪7通過搓扭輪軸承座71轉動地支承在搓扭輪支承螺桿軸711上,而該搓扭輪支承螺桿軸711以水平懸臂狀態與前述滑動座63的前端固定,在搓扭輪7的搓扭輪輪緣上并且圍繞搓扭輪輪緣的圓周方向形成有一搓扭輪光纖導槽72。
由圖1所示,在前述滑動座63的前端開設有一滑動座螺孔631,搓扭輪支承螺桿軸711的后端在對應于滑動座螺孔631的位置與滑動座63固定,并且在搓扭輪支承螺桿軸711的前端設置有用于對搓扭輪軸承座71限定的鎖定螺母7111。
請參見圖2并且結合圖1,在圖2中示出了上面已提及的光纖8以及一伴隨于機架1設置的電氣控制箱9,前述的直線電機62由線路與電氣控制箱9電氣控制連接。
出自圖中未示出的拉絲爐的光纖8在上定位輪4的上定位輪光纖導槽42的導引下抵達搓扭輪7的搓扭輪光纖導槽72,并且進而途經下定位輪5的下定位輪光纖導槽。在該過程中,由在線作業人員對電氣控制箱9操作,使直線電機62處于工作狀態,在直線電機62工作的過程中,由直線電機62的直線電機導板622帶動滑動座63往復運動,由滑動座63帶動一對滑塊64循著滑塊導軌641作相應的前后往復運動,同時由滑動座63帶動搓扭輪支承螺桿軸711相應地作前后往復運動,由搓扭輪支承螺桿軸711帶動搓扭輪7作亦步亦趨的運動,從而由搓扭輪7對光纖8搓扭。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彌補了已有技術中的缺憾,順利地完成了發明任務,如實地兌現了申請人在上面的技術效果欄中載述的技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