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建筑垃圾再生
技術領域:
,具體為一種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制透水混凝土的工藝。
背景技術:
:透水混凝土是由水泥、水和粗骨料(可含少量細骨料)組成,一般采用特定粒徑的集料作為骨架,形成多孔的堆積結構,內部存在大量的連通孔隙,與普通的混凝土相比,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和透水性,能夠有效的緩解“城市熱島效應”,減少大雨內澇的現象。天然骨料的吸水性不如再生骨料,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蓄水系數是天然骨料的兩倍以上,因此,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制透水混凝土存在優勢,且一定程度上實現建筑垃圾資源化再利用,節約資源的同時,也減輕了建筑垃圾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然而,現有的再生骨料制透水混凝土往往存在強度、透水率較低的問題,從而達不到多孔混凝土的要求,影響了其正常的使用。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有效提高透水混凝土的強度和透水率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制透水混凝土的工藝。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制透水混凝土的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藝步驟:1)將水和再生骨料混合均勻,取得再生骨料的潤濕料;2)將再生骨料的潤濕料與水泥、外加劑混合,取得包裹有水泥和外加劑的包裹料;3)將包裹有水泥和外加劑的包裹料和水泥、水再混合,取得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制透水混凝土。優選地,所述外加劑為氨基磺酸鹽,氨基磺酸鹽系高效減水劑的添加能夠減少水和水泥的用量,大幅度的增加混凝土的工作性和流動性,同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泥的分散性,冬季使用時還能提高抗凍性能;進一步地,步驟1)中的水和再生骨料的重量配比為:1:20。進一步地,步驟2)中的潤濕料與水泥、外加劑的重量配比為105:10:1。進一步地,步驟3)中的包裹料和水泥、水的重量配比為30:3:1。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采用的是集料裹漿法,即將原材料分批加入攪拌均勻后再添加剩余的或部分原材料,這樣可以使水泥漿均勻包裹在再生骨料表面,骨料與骨料之間能夠充分粘接,提高透水混凝土的強度和透水率。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實驗數據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一種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制透水混凝土的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藝步驟:1)將重量配比為:1:20的水和再生骨料混合均勻,取得再生骨料的潤濕料;2)將重量配比為105:10:1的再生骨料的潤濕料、水泥、氨基磺酸鹽混合,取得包裹有水泥和氨基磺酸鹽的包裹料;3)將重量配比為30:3:1的包裹有水泥和氨基磺酸鹽的包裹料、水泥、水再混合,取得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制透水混凝土。本發明相對現有常規工藝的性能對比:透水系數抗壓強度傳統工藝19.8mm/s18.5MPa本發明工藝22.8mm/s22.9MPa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