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鑄造電機外殼的砂箱造型設備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鑄造設備,特別涉及一種用于鑄造電機外殼的砂箱造型設備。
【背景技術】
[0002]在生產電機的過程中,三相電機的外殼是利用鑄造工藝生產的,在鑄造的時候需要制造專門用于電機殼鑄造的砂箱。由于電機殼外部有多個散熱筋,而且散熱筋與電機殼支腳之間還有加強筋,為了能夠制造出能夠澆鑄成型的砂箱,這樣在砂箱造型的時候,需要先將內芯固定好,然后將型砂灌入填充滿并且夯實,然后將內芯再一個一個的撥開、抽出,之后還需要額外的放入泥芯制成下箱,然后制作上箱將內有鑄造電機外殼的下箱密封起來。整個砂箱造型過程較為的復雜,其過程需要非常小心,而且砂箱的破損率比較高,就需要熟練的操作工人進行手工操作,效率極低;同時操作工人需要彎腰操作,長時間工作容易讓操作工人患上腰肌勞損等工作病。
[0003]現有的三相電機外殼形狀如圖1或者圖2所不,電機中間為中空的結構,電機的外部是多個散熱筋,電機上面有用于安裝銘牌區11,銘牌區11上側有彎折的第一區域12,銘牌區下面為第二區域14。其中,電機外側設有多個加強筋13的結構,不同的加強筋13厚度不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快速脫模便于實現自動化生產的用于鑄造電機外殼的砂箱造型設備。
[0005]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用于鑄造電機外殼的砂箱造型設備,包括用于制造上箱的第一造型機構、用于制造下箱的第二造型機構,所述第一造型機構包括第一工作臺,第二造型機構包括第二工作臺,所述第一工作臺與第二工作臺上均設有用于容納型砂的箱體,所述第一工作臺上設有可做上下滑動的內芯,所述第二工作臺上設有與內芯配合的凹陷部,所述第一工作臺底部設有用于驅動內芯上下運動的第一驅動組件,第一造型機構通過內芯在上箱內形成的空腔與第二造型機構通過凹陷部在下箱內形成的凸出部分相互合攏形成用于鑄造電機外殼的模腔。
[0006]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將原先的需要進行內芯的拆卸抽拔操作改成內芯的上下活動操作,這樣的話就能夠將原先的復雜的砂箱造型手工脫模工序改成直接內芯下移的脫模工序,改變了傳統的手工砂箱造型的復雜工序,為實現砂箱造型自動化生產奠定了基礎。
[0007]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凹陷部底面設有活動組件,所述活動組件底面設有用于驅動活動組件或者第二工作臺上下運動的第二驅動組件。
[0008]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由于在第二工作臺內的凹陷部內會填充上型砂,如果直接將砂箱拔出會影響砂箱的在凹陷部內形成部位的完整性,造成一定破損率,通過升降工作臺或者活動組件便能夠確保下箱在脫模過程中的穩定。
[0009]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活動組件包括有第一頂塊,所述內芯上一體設有第一擋塊,所述第一擋塊的高度與第一頂塊在凹陷部內的深度之間的差值為加強筋的厚度。
[0010]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由于內芯是上下活動去實現脫模的,為了在此基礎上形成砂箱模腔內的加強筋空間,讓第一頂塊在凹陷部內形成的砂箱凸塊插入到第一擋塊形成的空間內,兩者的差值正好形成砂箱內用于鑄造電機上加強筋的空間。
[0011]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內芯上一體設有第二擋塊,所述活動組件包括第二頂塊,所述第二頂塊在凹陷部內造型出的下箱凸出部位與第二擋塊造型出的上箱凹陷部位通過合箱形成的模腔用于澆注電機的第二區域,所述第二頂塊上設有多個用于造型出電機外殼散熱筋的凹槽。
[0012]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第二區域是有散熱筋的,而銘牌區域的凸出來的,內芯如果直接下抽會破壞該區域的模腔,因此需要利用第二擋塊將第二區給遮擋起來,然后將利用下箱中的第二頂塊造型形成的砂箱部位嵌入到上箱中第二擋塊形成的空腔中,保證砂箱內部的模腔的完整,一次鑄造起來的電機結構標準。
[0013]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內芯上設有與電機銘牌區對應的鏤空部,所述鏤空部頂部設有缺口,所述缺口上卡合設有鑲塊,所述鑲塊與缺口共同組成電機外殼的第一區域。
[0014]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由于第一區域屬于彎折的區域,如果內芯在該部位也是與電機形狀一致的話,直接下來的脫模方式的話內芯會破壞內部的模腔結構,利用鑲塊的結構在造型的時候能夠穩定的造型出模腔的結構,然后在脫模的過程中,可以將鑲塊拔掉,然后內芯往下脫出便能夠完成脫模,然后再將與鑲塊同樣形狀的泥芯插回,這樣在快速脫模的同時不會對砂箱造型不產生任何影響。同時鏤空部的結構能夠一次性將電機鑄造起來,為了確保脫模的成功,直接將缺口開到鏤空部的頂部,能夠確保脫模的順利。
[0015]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工作臺上設有環繞在內芯周圍的凸起部,所述第二工作臺上設有與凸起部配合的卡合部。
[0016]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凸起部與卡合部的存在均會在上箱與下箱上形成相互卡合的凹凸結構,這樣能夠確保上下箱在卡合過程中穩定,不易出現相對的偏差,從而破壞箱體內部的模腔結構。
[0017]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工作臺與第二工作臺上均設有與箱體插銷配合的銷孔。
[0018]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銷孔的結構是用于固定砂箱的,使得造型的時候直接將砂箱插入便能夠完成固定,快速方便。
[0019]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驅動組件與第二驅動組件均為氣缸。
[0020]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氣缸的結構能夠快速的實現脫模,而且氣缸可以受到程序等控制,為其能夠應用到自動化的生產線上奠定基礎。
[0021]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對比于現有技術的有益效果為:將原先一步一步手工拆解的脫模過程改成內芯直上直下的脫模過程,在造型的過程中,利用上箱與下箱的拼裝結構確保整體的模腔內結構的完整穩定。這樣的結構在使用過程中能夠穩定的脫模穩定、快速,同時摒棄了原先手工操作的繁瑣,確保砂箱后續能夠進行自動化生產。
【附圖說明】
[0022]圖1為【背景技術】中電機外殼第一視角的結構圖;
[0023]圖2為【背景技術】中電機外殼第二視角的結構圖;
[0024]圖3為本實施例第一造型機的結構圖;
[0025]圖4為本實施例第一造型機除去箱體與鑲塊的結構圖;
[0026]圖5為本實施例第二造型機的結構圖;
[0027]圖6為本實施例第二造型機除去箱體的結構圖。
[0028]附圖標記:11、銘牌區;12、第一區域;13、加強筋;14、第二區域;2、第一工作臺;21、內芯;211、缺口; 212、鑲塊;22、第一擋塊;23、第二擋塊;24、凸起部;25、鏤空部;3、第二工作臺;31、凹陷部;32、第一頂塊;33、第二頂塊;331、凹槽;34、卡合部;4、箱體。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30]一種用于鑄造電機外殼的砂箱造型設備,該設備分第一造型機構與第二造型機構,在第一造型機構上面能夠造型出來的為上箱,在第二造型機構上面能夠造型出來的為下箱,下箱與上箱對接合攏形成一體的砂箱結構,上箱與下箱的內部空間共同構成砂箱內部的模腔結構,用于鑄造電機外殼,砂箱上面的澆口可以在上箱上也可以在下箱上,操作工人可以根據實際的操作設備進行鑄造。
[0031]如圖3與圖4,一造型機構包括有第一工作臺2,第一工作臺2上面設置有內芯21,內芯21是由鋼制成的,內芯21的形狀如圖中所示,第一工作臺2上還設有箱體4,箱體4呈圓柱狀結構,型砂是填充在箱體4里面的。其基本是與電機外殼的形狀基本接近,內芯21貫穿第一工作臺2,且能夠上下的活動,內芯21上面連接有第一驅動組件,第一驅動組件驅動內芯21上下運動,確保能夠實現穩定的脫模。由于電機外殼里面是中空的結構,這樣內芯21的內部是中空的,而第一工作臺2位于內芯21中部的中間部位是固定的,為圖中的a位置,在內芯21往下方抽動的時候起到穩定固定造型完畢的砂箱的作用。內芯21的外圍分布有與第一工作臺2—體的凸起部24,凸起部24形狀如圖所示,在砂箱造型的時候,凸出部能夠在砂箱中形成凹陷的部分。
[0032]其中,內芯21上面設有一個鏤空部25,鏤空部25的形狀與電機外殼的銘牌區的形狀一致,在造型的時候沙子填入到鏤空部內,形成的模腔與銘牌區一致。鏤空部的頂部設有一個缺口 211,缺口 211與鏤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