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金屬型鑄球模具預開模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鑄造模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金屬型鑄球模具預開模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直徑50mm以上磨球,采用金屬型模具鑄造時一般用手工鑄造。金屬型磨球鑄造模具分上下模,上模中間有一個澆道,周圍布置若干個磨球。鑄造方法為把上模具和下模具造好型后,合模,再把鐵水澆入模具內,等待一段冷卻時間后,磨球自身的直徑收縮,磨球的位置也向中心的澆道收縮,等收縮到合適的大小和位置,打開模具,取出里面的磨球和澆道,即完成一次鑄造。根據磨球直徑的不同,冷卻的時間不同,一般從5分鐘到20分鐘不等,每種規格磨球有一個最佳的冷卻開模時間,且這個時間允許的偏差較小,在幾分鐘內變化,太長或太短都會導致磨球因收縮與模具干涉,產生很大的作用力,模具無法順利打開。自動生產線上澆注和開模都是機械設備來完成,基本上二者都是固定位置的,也就是說,從澆注到開模的時間是基本確定的,可調節的范圍較小。此時,一旦發生某個設備故障,澆注好的模具就不能順利運送到開模點來打開,冷卻時間延長,就產生了磨球卡在模具內不能順利開啟的風險。維修好故障再來運行時,模具不能打開,就要用人工去敲打模具和設備,在外力的作用下,強制開啟,且這個作用力要非常大,反復進行才行,有時甚至會把模具和設備敲壞,這樣,破壞了生產線的運行節奏,設備不穩定,自動化生產不能連續進行,導致整個生產線效率低下,不能實現自動化生產。所以,順利實現開模,是金屬型磨球自動化生產線開發過程中的難點之一。
【實用新型內容】
[0003](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解決現有技術中生產線上金屬型磨球鑄造過程中冷卻時間過長導致難以開模的問題。
[0005](二)技術方案
[0006]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金屬型鑄球模具預開模裝置,金屬型鑄球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的相對的兩側均設有第一擋邊,所述下模與所述上模相對應的兩側設有與第一擋邊相平行的第二擋邊,所述第一擋邊和第二擋邊之間設有兩個滾輪組,分別為第一滾輪組和第二滾輪組,每個滾輪組包括多個間隔且平行設置的滾輪,兩個滾輪組之間的垂直距離沿所述第一擋邊或第二擋邊的長度逐漸增大;兩個滾輪組之間垂直距離較短的一端的所述第一滾輪組的滾輪與所述第一擋邊相接觸,第二滾輪組的滾輪與所述第二擋邊相接觸;兩個滾輪組之間垂直距離較短的一端的金屬型鑄球模具設有推動機構,所述推動機構用于推動所述金屬型鑄球模具向著滾輪間距增大的一端移動。
[0007]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上模和下模的分型面為水平分型面,且所述第二滾輪組水平設置。
[0008]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第一滾輪組和第二滾輪組之間形成的夾角不超過2°。
[0009]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金屬型鑄球模具的輸送線的兩側均設有所述第一滾輪組和第二滾輪組。
[0010]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第一滾輪組和第二滾輪組之間間距較大的一端還設有沿模具移動方向設置的第三滾輪組和第四滾輪組,所述第三滾輪組和第四滾輪組平行,且第三滾輪組合第四滾輪組之間的間距與所述第一滾輪組和第二滾輪組之間的最大距離相同。[0011 ]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推動機構為油缸。
[0012]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上模和下模的分型面為垂直分型面,且所述第二滾輪組垂直設置。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預開模裝置的第一和第二滾輪組之間的間距逐漸增大也即第一滾輪組和第二滾輪組之間形成一定的夾角β,兩滾輪組位于上模和下模之間,由推動裝置推動模具向著間距增大的一端移動,上模和下模受到垂直方向的張力,上模和下模逐漸被分離開來,即實現了預開模,預開模后給鑄件的收縮提供了一定的退讓空間,減少了鑄件與模具的干涉應力,從而有利于后續順利開模。預開模后的模具,可以在澆注完成后的任意時間打開,從而不用擔心模具不能打開。這種預開模裝置結構簡單,穩定性好,適合于生產線上應用。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金屬型鑄球模具預開模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中:1:上模;2:下模;3:第一擋邊;4:第二擋邊;5:第一滾輪組;6:第二滾輪組;7:推動裝置;8:第三滾輪組;9:第四滾輪組。
【具體實施方式】
[0017]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8]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金屬型鑄球模具預開模裝置,金屬型鑄球模具包括上模I和下模2,上模I的相對的兩側均設有第一擋邊3,下模2與上模I相對應的兩側設有與第一擋邊3相平行的第二擋邊4,第一擋邊3和第二擋邊4之間設有兩個滾輪組,分別為第一滾輪組5和第二滾輪組6,每個滾輪組包括多個間隔且平行設置的滾輪,兩個滾輪組之間的垂直距離沿第一擋邊3或第二擋邊4的長度逐漸增大;兩個滾輪組之間垂直距離較短的一端的第一滾輪組5的滾輪與第一擋邊3相接觸,第二滾輪組6的滾輪與第二擋邊4相接觸;兩個滾輪組之間垂直距離較短的一端的金屬型鑄球模具設有推動機構,推動機構用于推動金屬型鑄球模具向著滾輪間距增大的一端移動。兩滾輪組之間的間距逐漸增大也即第一滾輪組5和第二滾輪組6之間形成一定的夾角β,兩滾輪組位于上模I和下模2之間,由推動裝置7推動模具向著間距增大的一端移動,上模I和下模2受到垂直方向的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