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爐液面穩定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熔爐液面穩定結構,具體涉及一種對鎂料進行熔解、給料的液面穩定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在對鎂合金制品壓鑄工藝中,需對鎂錠等進行熔解再進行濾渣等工藝后由液壓馬達抽出進行壓鑄生產。如圖1所示的熔爐結構,在熔爐體I內通過豎隔板14分成熔解室10和給液室11,豎隔板14由熔爐體I的底部豎直設置,豎隔板14的上端處于該溶爐體I的中上部,其使得給液室11與熔解室10的液面高度一樣。在給液室11中設兩道或多道鎂渣過濾、釋壓緩沖機構13后,由馬達15通過抽液管16將給液室11內的鎂液抽出進行壓鑄生產。
[0003]當由熔解室10頂部的投料口12投入鎂錠等原料時,熔解室10內的液面將會升高,同時給液室11內的液面也將隨之升高,因液面高度對給液量影響非常嚴重,剛加料時,給液的馬達15轉速和時間沒有變化的前提下,出液量將會明顯增加,導致壓鑄生產時的料柄增厚,浪費原材料,同時也影響產品的壓鑄質量。
【發明內容】
[0004]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熔爐液面穩定結構,其結構簡單,確保了在工作尤其是投料時給液室的液面穩定性,不會對后續給液量造成任何影響。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熔爐液面穩定結構,其包括熔爐本體,該熔爐本體通過豎隔板分隔成熔解室、給液室,且該豎隔板與所述熔爐本體底部、內側壁密封設置;所述熔爐本體上設有與所述給液室相連通的第一抽液管、及驅動該第一抽液管進行抽液的第一馬達,所述豎隔板中上部設有與所述給液室液面相平齊且高于所述熔解室液面的溢流通道,在所述熔爐本體上設有連通所述熔解室、給液室之間的第二抽液管、及驅動該第二抽液管將所述熔解室內的熔解液抽向所述給液室內的第二馬達。
[0006]進一步的,所述豎隔板頂部與所述熔爐本體內頂部密封設置,所述溢流通道為設置于該豎隔板中上部的數個通孔,且該數個通孔處于同一水平面上。
[0007]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抽液管的進液口低于所述溢流通道水平位置;該第二抽液管的出液口貫穿所述豎隔板設于所述給液室的液面上方。
[0008]進一步的,在所述熔解室頂部的熔爐本體上設有投料口,并在該投料口與第二抽液管之間的熔解室上懸掛設置有第一懸掛板,該第一懸掛板與所述熔爐本體的頂部、內側壁均密封設置,且該第一懸掛板的底端處于所述熔解室液面之下。
[0009]進一步的,在所述給液室內的第一抽液管與所述豎隔板之間設有釋壓緩沖機構,該釋壓緩沖機構包括由所述熔爐本體底部豎直設置的第一緩沖板、第二緩沖板,及懸掛在所述熔爐本體頂部上的第三緩沖板、第四緩沖板,該第一緩沖板、第三緩沖板、第二緩沖板、第四緩沖板依次平行且間隔設置,在所述第三緩沖板、第四緩沖板之間斜向連接有第五緩沖板,該第五緩沖板與所述第二緩沖板固定連接,其中,在所述第二緩沖板、第三緩沖板之間的第五緩沖板上設有大口徑進口,在所述第二緩沖板、第四緩沖板之間的第五緩沖板上設有小口徑出口)。
[0010]進一步的,在所述第一抽液管與釋壓緩沖機構之間設有中擋板,且該中擋板鄰近于所述第一抽液管的進液口位置。
[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結構簡單,通過豎隔板將熔解室液面與給液室液面形成液面落差,即給液室液面高于熔解室液面,形成溢流情形,由第二馬達驅動第二抽液管將熔解室內的熔解液源源不斷地向給液室內抽取,給液室內的液面因溢流通道的存在而始終保持穩定且等高的液面,確保了在工作尤其是投料時給液室的液面穩定性,不會對后續給液量造成任何影響。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傳統熔爐的結構示意簡圖;
[0013]圖2是本實用新型熔爐的結構示意簡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來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0015]一種如圖2所述熔爐液面穩定結構,其包括熔爐本體I,該熔爐本體I通過豎隔板23分隔成熔解室10、給液室11,且該豎隔板23與所述熔爐本體I底部、內側壁密封設置;所述熔爐本體I上設有與所述給液室11相連通的第一抽液管16、及驅動該第一抽液管16進行抽液的第一馬達15,所述豎隔板23中上部設有與所述給液室11液面相平齊且高于所述熔解室10液面的溢流通道24,在所述熔爐本體I上設有連通所述熔解室10、給液室11之間的第二抽液管22、及驅動該第二抽液管22將所述熔解室10內的熔解液抽向所述給液室11內的第二馬達21。
[0016]通過豎隔板23將熔解室10液面與給液室11液面形成液面落差,即給液室11液面高于熔解室10液面,形成溢流情形,由第二馬達21驅動第二抽液管22將熔解室10內的熔解液源源不斷地向給液室11內抽取,給液室11內的液面因溢流通道24的存在而始終保持穩定且等高的液面,確保了在工作尤其是投料時給液室的液面穩定性。
[0017]對于溢流通道24,可直接為豎隔板23頂端與熔爐本體I內頂部之間的間隙通道,也可如下設置,即豎隔板23頂部與熔爐本體I內頂部密封設置,溢流通道24為設置于該豎隔板23中上部的數個通孔,且該數個通孔處于同一水平面上,當然,該通孔可為圓孔,也可為水平設置的條形孔等。兩者均可實現給液室11向熔解室10的溢流效果,而采用通孔作為溢流通道24時,豎隔板23與熔爐本體I的四個內壁均密封設置,這樣,該豎隔板23還可輔助起支撐作用。
[0018]當溢流通道24為通孔時,第二抽液管22的進液口 221低于溢流通道24水平位置;該第二抽液管22的出液口 222貫穿豎隔板23設于給液室11的液面上方,使用時,第二馬達21全程啟動,使得第二抽液管22將熔解室10內的熔解液源源不斷地向給液室11內抽取,以保持熔解室10內的液面始終低于給液室11內的液面,給液室11內的液面高于溢流通道24時則溢流回熔解室10內,形成循環,且始終保持給液室11內的液面與溢流通道24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