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鑄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鑄造用流凃裝置。
背景技術:
在鑄造行業中,時常需要對鑄造模具噴涂防粘涂料或者保溫防護涂料等,目前,主要采用人工手工操作進行噴涂,但是由于許多砂型復雜,噴涂層面多,而手工噴涂的不確定因素多,造成涂層的厚薄不均,覆蓋不全的現象時常發生,澆注后容易使鑄件報廢或有缺陷,進行后續處理又再次增加人工成本,現有機械噴涂裝置沿所述運動軌道前后移動,操作的靈活性較低,定位精度差,噴頭位置一般只能左右移動,只針對某一器件使用,被噴涂件位置固定,易產生噴涂死角,而且需要單獨設置均勻涂抹裝置,極大增加了額外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通過將漆噴涂在鑄型和泥芯表面,同時回收途經表面的噴漆循環使用,從而有效節約了涂料,減少了浪費,同時生產效率也顯著提高的鑄造用流凃裝置。
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鑄造用流凃裝置,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側部設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有支撐板,所述主框架內設有收集池,所述收集池的一側通過匯聚管道連接有涂料缸;所述涂料缸包括缸體、缸頂蓋和缸底座,所述缸頂蓋上安裝有氣動攪拌裝置,所述氣動攪拌裝置包括氣動控制裝置和帶葉片的攪拌桿,該帶葉片的攪拌桿設置在缸體內,攪拌桿上端從缸頂蓋中心孔伸出插入氣動控制裝置的接口內,所述缸體側壁上還設有開口,所述開口與所述匯聚管道連通,所述缸體側壁底部設有出漆口,所述出漆口通過氣動自吸泵連接有噴涂管道。
進一步的,所述收集池與匯聚管道連接的一側低于另一側。
進一步的,所述缸體采用圓筒式結構,壁厚為5-10mm。
進一步的,所述缸頂蓋采用折疊開合式的不銹鋼圓板結構,缸頂蓋邊緣為外合結構,缸頂蓋上開有便于攪拌桿上端伸出的中心孔。
進一步的,所述缸底座采用圓筒式承重底座結構,該圓筒式承重底座套裝焊接在缸體下方,圓筒式承重底座內腔底面采用傾斜式內腔底面結構,圓筒式承重底座外底面為平整結構。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通過將漆噴涂在鑄型和泥芯表面,同時回收途經表面的噴漆循環使用,從而有效節約了涂料,減少了浪費,同時生產效率也顯著提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主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側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涂料缸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到圖4所示的一種鑄造用流凃裝置,包括主框架1,所述主框架1側部設有支架2,所述支架2上固定有支撐板3,所述主框架1內設有收集池4,所述收集池4的一側通過匯聚管道5連接有涂料缸6;所述涂料缸6包括缸體7、缸頂蓋8和缸底座9,所述缸頂蓋8上安裝有氣動攪拌裝置10,所述氣動攪拌裝置10包括氣動控制裝置和帶葉片的攪拌桿,該帶葉片的攪拌桿設置在缸體7內,攪拌桿上端從缸頂蓋8中心孔伸出插入氣動控制裝置的接口內,所述缸體7側壁上還設有開口11,所述開口11與所述匯聚管道5連通,所述缸體7側壁底部設有出漆口12,所述出漆口12通過氣動自吸泵連接有噴涂管道。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
所述收集池4與匯聚管道5連接的一側低于另一側,便于收集的涂料進行快速回收。
所述缸體7采用圓筒式結構,壁厚為5-10mm。
所述缸頂蓋8采用折疊開合式的不銹鋼圓板結構,缸頂蓋邊緣為外合結構,缸頂蓋8上開有便于攪拌桿上端伸出的中心孔。
所述缸底座9采用圓筒式承重底座結構,該圓筒式承重底座套裝焊接在缸體7下方,圓筒式承重底座內腔底面采用傾斜式內腔底面結構,圓筒式承重底座外底面為平整結構。
本裝置具體操作時,先將鑄型和泥芯固定在支撐板上,然后打開氣動攪拌裝置和氣動自吸泵,然后將噴涂管道對準鑄型和泥芯表面進行噴涂操作,噴涂過程中流經表面的涂料由于重力作用回收在收集池中,然后由收集池經匯聚管道再次進入到涂料缸中進行再次利用。
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通過將漆噴涂在鑄型和泥芯表面,同時回收途經表面的噴漆循環使用,從而有效節約了涂料,減少了浪費,同時生產效率也顯著提高。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