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部件制造加工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蠟模的懸掛裝置。
背景技術:
在制造汽車零部件的過程中,通常是應用到蠟模的制造。蠟模的生產過程中,會將制好的蠟模在恒定的溫度下懸掛一定時間,確保蠟模能夠完全定型。現有的蠟模的懸掛裝置懸掛方式復雜、懸掛量少,操作工的工作量大、操作復雜,且懸掛裝置上可懸掛的蠟模少,占用空間大。
因此,實有必要設計一種用于蠟模的懸掛裝置,以克服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操作工能夠快速穩定地將蠟模懸掛固定,同時在一定的空間內能夠懸掛更多蠟模的用于蠟模的懸掛裝置。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用于蠟模的懸掛裝置,包括:矩形底架,所述底架底部設置有輪子,所述底架四個角上均向上的固定有豎梁;
移動架,所述移動架包括左連接桿、右連接桿和橫梁;所述左連接桿可上下調節的設置在左端的兩所述豎梁上;所述右連接桿可上下調節的設置在右端的兩所述豎梁上;所述橫梁左端固定在所述左連接桿的中部,所述橫梁右端固定在所述右連接桿的中部;
并列固定在所述橫梁上的多個固定裝置,所述固定裝置包括并列設置的左固定桿和右固定桿、及固定件;所述左固定桿和所述右固定桿中部均固定在所述橫梁上;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左固定桿上的固定部、螺栓、及可調節的設置在所述螺栓右端的緊固件;所述螺栓左端穿過所述左固定桿和所述右固定桿兩固定桿可上下轉動的設置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左固定桿和所述右固定桿兩固定桿上均設有容所述螺栓通過的凹槽;所述緊固件位于所述右固定桿右側且抵接在所述右固定桿上;
其中,所述左固定桿和所述右固定桿兩固定桿的前后兩端均設置有所述固定件。
優選地,所述左連接桿和所述右連接桿兩連接桿的兩端均固定有固定套;所述左連接桿的兩所述固定套分別套設在左端的兩所述豎梁上,所述右連接桿的兩所述固定套分別套設在右端的兩所述豎梁上。
優選地,所述豎梁上固定有兩個所述移動架,兩個所述移動架上均固定有多個所述固定裝置。
優選地,所述左固定桿和所述右固定桿兩固定桿中部均通過螺絲固定在所述橫梁上。
優選地,所述用于蠟模的懸掛裝置還包括懸掛桿,所述懸掛桿下端固定連接蠟模,所述懸掛桿位于所述左固定桿和所述右固定桿兩固定桿之間并由兩所述固定桿夾緊固定,所述懸掛桿上端固定設有阻擋部,所述阻擋部位于所述左固定桿和所述右固定桿兩固定桿上方。
優選地,對應所述固定裝置所述橫梁上固定防止所述懸掛桿左右晃動的有限位桿,所述限位桿位于所述固定裝置下方。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操作工能夠快速穩定地將蠟模懸掛固定,同時在一定的空間內能夠懸掛更多蠟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優選實施例的用于蠟模的懸掛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優選實施例的用于蠟模的懸掛裝置的俯視圖;
圖3為圖1中A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的附圖標號說明:
1、底架,11、輪子,12、豎梁,2、移動架,21、左連接桿,22、右連接桿,23、橫梁,24、固定套,3、固定裝置,31、左固定桿,32、右固定桿,33、固定件,34、固定部,35、螺栓,36、緊固件,4、螺絲,5、懸掛桿,51、阻擋部,6、蠟模,7、限位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蠟模的懸掛裝置,包括:底架1,移動架2,固定裝置3和限位桿7。
如圖1和圖2所示,底架1為矩形框,底架1的底端固定有輪子11;方便移動整個裝置。在底架1的四個角上固定有向上的豎梁12,移動架2可上下調節的設置在這四個豎梁12上。移動架2包括左連接桿21、右連接桿22和橫梁23。左連接桿21和右連接桿22兩連接桿的兩端均固定有固定套24,左連接桿21的兩固定套24分別套設在左端的兩豎梁12上,右連接桿22的兩固定套24分別套設在右端的兩豎梁12上。調節固定套24在豎梁12上的高度和位置,既能使得左連接桿21和右連接桿22則在豎梁12上上下調節。同時,橫梁23左右兩端分別固定在左連接桿21和右連接桿22的中部。在本實施例中,豎梁12上設置有上下兩層移動架2;能夠充分的利用空間,懸掛更多的蠟模6。
如圖1至圖3所示,多個固定裝置3并列的固定在橫梁23上。其中,固定裝置3包括左固定桿31和右固定桿32、及固定件33。左固定桿31和右固定桿32并列設置,其中部均通過螺絲4固定在橫梁23上;在實際使用時,可根據情況不同固定左固定桿31和右固定桿32之間的距離,操作方便,實用性強。固定件33包括固定部34、螺栓35和緊固件36;固定部34固定設置在左固定桿31的左端,螺栓35左端穿過左固定桿31和右固定桿32兩固定桿可上下轉動的設置在固定部34上;緊固件36設置在螺栓35右端。對應螺栓35左固定桿31和右固定桿32兩固定桿上均設凹槽(圖中未示出)。當固定件33進行緊固時,螺栓35位于凹槽內,緊固件36位于右固定桿32右側且抵接在右固定桿32上。
使用過程中,將螺栓35向上轉動,將懸掛桿5掛在左固定桿31和右固定桿32之間,再將螺栓35向下轉動,螺栓35則剛好配合在凹槽內,緊固件36抵壓在右固定桿32使得左固定桿31和右固定桿32之間的距離一定,不會在懸掛桿5的作用力外張,對懸掛桿5的懸掛有進一步的保障。同時,在左固定桿31和右固定桿32兩固定桿的前后兩端均設置有固定件33。同時,在固定件33的下方,還有限位桿7固定在橫梁23上,能有有效的防止懸掛桿5左右晃動造成蠟模6的損傷。
如圖1和圖3所示,懸掛桿5下端固定連接蠟模6,懸掛桿5位于左固定桿31和右固定桿32兩固定桿之間并由兩固定桿夾緊固定,懸掛桿5上端固定設有阻擋部51,阻擋部51位于左固定桿31和右固定桿32兩固定桿上方。當懸掛桿5掛在固定裝置3上時,左固定桿31和右固定桿32兩固定桿能將懸掛桿5夾緊固定,阻擋部51抵接在左固定桿31和右固定桿32兩固定桿上阻止懸掛桿5掉落。這樣的懸掛方式操作方便、懸掛簡單,能大大簡化操作工的懸掛步驟;同時一個固定裝置3上能夠懸掛多個蠟模6,節省了空間。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