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輪轂鑄造成型模具。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的輪轂生產時,通常是將高溫熔融的鋁液注入型腔,待鋁液冷卻后成為輪轂產品。然而,在剛剛鑄造完成產品后的模具往往溫度相對較高,工人需要等待產品冷卻一端時間后放可進行脫模作業,嚴重影響工作效率。
因此,亟需一種汽車輪轂鑄造成型模具。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輪轂鑄造成型模具。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汽車輪轂鑄造成型模具,包括:
下模,包括底座和下模體,底座上設置有導軌,下模體設置于底座上,下模體上設置有下成型內模;
上模,包括上模板和上模體,上模體設置于上模板上,上模體上設置有上成型內模;
側模,包括二側模體,二側模體對稱設置于底座的導軌上,二側模體沿導軌相向或向背移動設置,上模體、下模體和側模體之間形成待鑄造輪轂的型腔;
脫模機構,包括升降裝置、固定架和二側模閉鎖裝置,升降裝置上設置有升降連接套,上模板的連接桿活動設置于升降連接套內;升降裝置上還設置有上限位環和下限位環,固定架包括固定橫梁和固定側板,固定橫梁套設于升降裝置上且位于上限位環和下限位環之間,固定側板設置于固定橫梁的兩端;二側模閉鎖裝置設置于固定架上,二側模閉鎖裝置分別與二側模體接觸連接。
本實用新型相較于現有技術,結構簡單合理,輪轂產品完成鑄造后,側模閉鎖裝 置隨著升降裝置向上移動消除對側模體的鎖緊力,同時上模板隨著升降裝置向上移動帶動上成型內模移出成型產品中,從而實現產品的脫模,節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還可做如下改進:
作為優選的方案,上述的每個側模閉鎖裝置均包括壓塊和閉鎖半環體,升降裝置上還設置有固定連接套,壓塊活動穿設于固定連接套內,其中,固定連接套的端口設置有固定限位環,壓塊向上延伸設置有連接桿,連接桿的頂部設置有連接限位環,連接桿的頂部活動穿設于固定連接套內,連接桿的頂部還套設有緩沖彈簧圈,緩沖彈簧圈設置于固定限位環和連接限位環之間;閉鎖半環體設置于固定側板上且與固定側板之間設置有閉鎖彈性連接件,閉鎖半環體設置于側模體的外側且與側模體接觸連接,壓塊設置于閉鎖半環體的外側且與閉鎖半環體接觸連接。
其中,與閉鎖半環體相接觸的壓塊的側面為壓塊斜面結構,壓塊斜面結構沿由內向外方向為由高到低設置;與壓塊相接觸的閉鎖半環體的側面為閉鎖斜面結構,閉鎖斜面結構沿由內向外方向為由高到低設置。
另外,上述的閉鎖彈性連接件包括連接桿和彈簧圈,固定側板上水平開設有連接凹槽,固定側板上且位于連接凹槽的槽口設置有固定限位塊,連接桿的左端活動穿設于連接凹槽內,連接桿的左端設置有連接限位塊,彈簧圈套設于連接桿上且位于連接限位塊和固定限位塊之間,連接桿的右端與閉鎖半環體連接。
采用上述優選的方案,鑄造產品時,升降裝置向下移動帶動上模板向下移動,上模板帶動上模體向下移動至與下模體相配合;同時,升降裝置還帶動固定架向下移動,固定架帶動閉鎖半環體向下移動至側模體的外側;升降裝置繼續向下移動帶動壓塊向下移動,壓塊推動二閉鎖半環體相向移動,從而使得二側模體相向移動至鎖緊狀態;
產品鑄造完成后,升降裝置向上移動,壓塊由于緩沖彈簧圈的彈性使得壓塊向上移動不再給閉鎖半環體施加推力;升降裝置繼續向上移動帶動固定架向上移動,固定架帶動閉鎖環半體向上移動離開側模體;然后升降裝置繼續向上移動帶動上模板向上移動,上模板帶動上模體移出產品內,實現脫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側模閉鎖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
為了達到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如圖1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中一種實施方式中提供一種汽車輪轂鑄造成型模具,包括:
下模10,包括底座和下模體,底座上設置有導軌,下模體設置于底座上,下模體上設置有下成型內模;
上模20,包括上模板和上模體,上模體設置于上模板上,上模體上設置有上成型內模;
側模,包括二側模體,二側模體對稱設置于底座的導軌上,二側模體沿導軌相向或向背移動設置,上模體、下模體和側模體之間形成待鑄造輪轂的型腔;
脫模機構,包括升降裝置30、固定架40和二側模閉鎖裝置,升降裝置30上設置有升降連接套,上模板的連接桿活動設置于升降連接套內;升降裝置30上還設置有上限位環和下限位環,固定架40包括固定橫梁和固定側板,固定橫梁套設于升降裝置上且位于上限位環和下限位環之間,固定側板設置于固定橫梁的兩端;二側模閉鎖裝置設置于固定架40上,二側模閉鎖裝置分別與二側模體接觸連接。
本實施方式相較于現有技術,結構簡單合理,輪轂產品完成鑄造后,側模閉鎖裝置隨著升降裝置向上移動消除對側模體的鎖緊力,同時上模板隨著升降裝置向上移動帶動上成型內模移出成型產品中,從而實現產品的脫模,節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如圖2所示,為了進一步地優化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效果,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實施方式中,在前述內容的基礎上,上述的每個側模閉鎖裝置均包括壓塊50和閉鎖半環體51,升降裝置30上還設置有固定連接套,壓塊50活動穿設于固定連接套內,其中,固定連接套的端口設置有固定限位環,壓塊50向上延伸設置有連接桿,連接桿的頂部設置有連接限位環,連接桿的頂部活動穿設于固定連接套內,連接桿的頂部還套設有緩沖彈簧圈501,緩沖彈簧圈501設置于固定限位環和連接限位環之間;閉鎖半環體51設置于固定側板上且與固定側板之間設置有閉鎖彈性連接件,閉鎖半環體51設置于側模體的外側且與側模體接觸連接,壓塊50設置于閉鎖半環體51的外側且與閉鎖半環體51接觸連接。
其中,與閉鎖半環體51相接觸的壓塊50的側面為壓塊斜面結構,壓塊斜面結構 沿由內向外方向為由高到低設置;與壓塊50相接觸的閉鎖半環體51的側面為閉鎖斜面結構,閉鎖斜面結構沿由內向外方向為由高到低設置。
另外,上述的閉鎖彈性連接件包括連接桿511和彈簧圈512,固定側板上水平開設有連接凹槽,固定側板上且位于連接凹槽的槽口設置有固定限位塊,連接桿511的左端活動穿設于連接凹槽內,連接桿511的左端設置有連接限位塊,彈簧圈512套設于連接桿511上且位于連接限位塊和固定限位塊之間,連接桿511的右端與閉鎖半環體51連接。
采用上述優選的方案,鑄造產品時,升降裝置向下移動帶動上模板向下移動,上模板帶動上模體向下移動至與下模體相配合;同時,升降裝置還帶動固定架向下移動,固定架帶動閉鎖半環體向下移動至側模體的外側;升降裝置繼續向下移動帶動壓塊向下移動,壓塊推動二閉鎖半環體相向移動,從而使得二側模體相向移動至鎖緊狀態;
產品鑄造完成后,升降裝置向上移動,壓塊由于緩沖彈簧圈的彈性使得壓塊向上移動不再給閉鎖半環體施加推力;升降裝置繼續向上移動帶動固定架向上移動,固定架帶動閉鎖環半體向上移動離開側模體;然后升降裝置繼續向上移動帶動上模板向上移動,上模板帶動上模體移出產品內,實現脫模。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