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機筒制作技術領域,尤其指一種機筒耐磨層的加工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機筒對耐磨層的加工過程中,機筒在加熱爐中加熱是以徑向轉動,以達到機筒加熱均勻的目的。因在加熱爐中加熱的機筒都是兩端溫度較低而往往中間溫度高,現有的機筒在加熱爐中加熱時只是徑向轉動,這就避免不了會產生位于機筒內腔中的中間耐磨層粉末與位于機筒內腔兩頭耐磨層粉末熔化不均,使耐磨層粉末的氧化不均勻,從而導致耐磨層的耐磨性能不理想。現有一種專利號為cn201610754789.9名稱為《一種耐磨機筒的制作方法》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耐磨機筒的制作方法,由以下步驟組成,一、選取機筒坯料,將機筒坯料加工成機筒;二、配制鎳基合金粉的配方;三、根據步驟二的配方將上述的鎳基粉混合成混合料,四、選取具有設定強度的拉線,在拉線上均勻地粘上金鋼砂;五、將溫度為70~80℃的混合料,放入溫度控制在70~80℃的機筒內腔中,將混合料涂于機筒內壁上,并通過拉線頭將混合料切割均勻。該發明的優點在于制作工藝簡單、穩定,而且機筒內壁上制得的內耐磨提高了耐磨性能。然而,該內耐磨層的制作方法同樣存在上的缺陷,因此該制作方法還需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機筒耐磨層的加工裝置,具有機筒加熱時受熱均勻,制成的機筒耐磨層厚度一致且耐磨層的耐磨強度高,從而使機筒的使用壽命昜長,應用效果更好。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本機筒耐磨層的加工裝置,包括有機筒輸入部,機筒加熱部,機筒離心部,機筒保溫部,所述機筒輸入部,機筒離心部中分別設置有輸送機筒的輸送機構,所述輸送機構分別與各自的驅動裝置相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機筒加熱部包括加熱爐;具備能將機筒送入和送出加熱爐也能將機筒在加熱爐中加熱時能徑向滾動和軸向來回移動功能的傳動機構;以及驅動傳動機構的驅動器,所述驅動器與程控電路相連接。
作為改進,所述加熱爐包括n個間隔排列的加熱器和將相鄰兩個加熱器之間封閉連接的連接部,所述n為大于3的自然數。
進一步改進,所述傳動機構包括傳動桿、第一傳動輪,所述第一傳動輪的外周面中部凹設有兩頭高中間低呈圓錐形的環形凹部,第一傳動輪同心固定于傳動桿上,形成組合傳動體,組合傳動體間隔平行地排列于對應相鄰兩個加熱器之間的連接部中,傳動桿軸心線的方向與機筒軸心線的方向交叉成一個角度,且傳動桿至少一端從連接部中伸出與驅動器中的對應電機輸出軸相聯動,所述電機分別通過線路與同步正反轉動的控制電路相連接。
進一步改進,所述角度可優選為30°~70°。
作為改進,所述加熱器包括加熱器殼體和感應線圈,所述加熱器殼體上設置有能通過機筒的通孔,所述感應線圈設置在通孔外側的加熱器殼體中,所述感應線圈通過線路與控制模塊、電源相連接。
作為改進,所述機筒輸入部可優選為第一輸送架,所述第一輸送架的一端與能將機筒內腔兩端封閉的機筒初處理部的機筒出口閥門相對齊,所述第一輸送架的另一端與機筒加熱部的機筒進口相對齊,所述第一輸送架上依次能轉動地設置有第二傳動輪,所述第二傳動輪的外周面中部凹設有兩頭高中間低呈圓錐形的環形凹陷部,所述第二傳動輪與驅動電機傳動相連接。
作為改進,所述機筒離心部包括離心架體,離心器和第二輸送架,所述第二輸送架的一端與機筒加熱部的機筒出口相對齊,所述第二輸送架的另一端與機筒保溫部的保溫部進口相對齊,所述第二輸送架上依次能轉動地設置有第三傳動輪,所述第三傳動輪的外周面中部凹設有兩頭高中間低呈圓錐形的環形凹槽,所述第三傳動輪與驅動電機傳動相連接,所述離心器設置在第二輸送架的一側,所述離心器為對稱設置的兩個離心輥,所述兩個離心輥分別與能驅動離心輥轉動的離心輥驅動電機相連接,位于離心輥和第二輸送架上部的離心架體上設置有能將機筒從第二輸送架夾起并移動至離心輥上的夾緊機構。
進一步改進,所述夾緊機構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夾緊座與第二夾緊座,所述第一夾緊座與第二加緊座分別能左右移動地設置在離心架體上部的第一移動軌和第二移動軌上,所述第一夾緊座和第二夾緊座上分別設置有驅動氣缸,所述驅動氣缸上設置有能相對驅動氣缸前后移動的驅動擋板,第一夾緊座和第二夾緊座的驅動擋板相對設置,當驅動氣缸驅動驅動擋板相向移動時,驅動擋板能分別頂觸在機筒的端部而將機筒從第二輸送架上夾起移動至離心輥上,所述驅動氣缸與通氣管、控制電路、電源相連接。
作為改進,所述機筒保溫部包括保溫箱體,靠近保溫箱體端部的側壁上設置有保溫部進口,靠近保溫箱體另一端部的另一側壁上設置有保溫部出口,保溫箱體內部從左至右依次設置有滾動輥,相鄰滾動輥之間形成能架置機筒的架置凹部,所述滾筒輥分別與滾動輥驅動電機傳動相連接,所述滾動輥的兩端與擺動架體轉動相連接,所述擺動架體與驅動擺動架體擺動的擺動架驅動電機傳動相連接,當擺動架驅動電機驅動擺動架體擺動后,保溫箱體內部的滾動輥從左至右高度依次上升,使架置在右側架置凹部上的機筒滾至左側的架置凹部上。
作為改進,從機筒保溫部離開的機筒可優選通過第三輸送架輸送至機筒回火部中,所述第三輸送架上依次設置有第四傳動輪,所述第四傳動輪的外周面中部凹設有兩頭高中間低呈圓錐形的環形凹槽部,所述第四傳動輪與驅動電機傳動相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所述機筒加熱部包括加熱爐;具備能將機筒送入和送出加熱爐也能將機筒在加熱爐中加熱時能徑向滾動和軸向來回移動功能的傳動機構;以及驅動傳動機構的驅動器,所述驅動器與程控電路相連接。所有用于加工的參數均智能化管理,實現連續自動化生產。這種結構使機筒在沿軸向前后移動的同時機筒還能以徑向緩慢轉動,從而克服了機筒在加熱爐中兩端受熱溫度低而中間溫度高的缺陷,置于機筒內腔中的耐磨粉末受熱均勻,使耐磨粉在同樣溫度下被熔化、氧化,從而使熔融液均勻地覆蓋于機筒的內腔的內周面上,使耐磨層的性能完全一致,且耐磨粉末與機筒內周壁結合牢固,穩定;還有一重要作用是,本加工裝置的加熱爐,對機筒的長度和寬度不會受到限制,即能加工很長和很寬的機筒,因為加熱爐中加熱器是以間隔排列設置,機筒長度可彈性運用,不必使用多種尺寸的火爐,即可以根據加工機筒的長度增減加熱器的數量,在一個加熱爐完成加工,對于本加工裝置的加熱爐而言,機筒的加工種類增加,設備利用率提高;還有,機筒加熱器采用感應線圈加熱,升溫速度更快,加熱也效果好,這樣機筒變形小,電能利用率也高,從而有效地降低了成本;還有,離心輥結構簡單,能實現對機筒的快速離心,提高加工效率;再有,機筒在機筒保溫部內進行保溫,使機筒從右側的架置凹部逐步位移至左側的架置凹部中,實現多個機筒同時在保溫部進行回火處理,從而進一步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為圖1中機筒輸入部的應用示意圖;
圖3是圖1中機筒加熱部的立體圖;
圖4是圖3的結構分解圖;
圖5是圖3的正面投影圖;
圖6是圖1中機筒離心部的立體圖;
圖7是圖6中夾緊結構移動后的立體圖;
圖8是圖7中去除離心架后的結構分解圖;
圖9是圖1中機筒保溫部的結構分解圖;
圖10是圖9中未分解部分去除部分機筒后的立體圖;
圖11是圖10的俯視圖;
圖12是圖11中沿a-a線的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至圖12所示,本實施例的機筒耐磨層的加工裝置,包括有機筒輸入部,機筒加熱部,機筒離心部,機筒保溫部,所述機筒輸入部,機筒離心部中分別設置有輸送機筒4的輸送機構,所述輸送機構分別與各自的驅動裝置相連接,所述機筒加熱部包括加熱爐;具備能將機筒4送入和送出加熱爐也能將機筒4在加熱爐中加熱時能徑向滾動和軸向來回移動功能的傳動機構;以及驅動傳動機構的驅動器。所述驅動器與程控電路相連接。所述加熱爐包括n個間隔排列的加熱器1和將相鄰兩個加熱器1之間封閉連接的連接部14,所述n為大于3的自然數。所述傳動機構包括傳動桿、第一傳動輪,所述第一傳動輪的外周面中部凹設有兩頭高中間低呈圓錐形的環形凹部,第一傳動輪同心固定于傳動桿上,形成組合傳動體,組合傳動體間隔平行地排列于對應相鄰兩個加熱器1之間的連接部14中,傳動桿軸心線的方向與機筒軸心線的方向交叉成一個角度,且傳動桿至少一端從連接部14中伸出與驅動器中的對應電機輸出軸相聯動,所述電機11分別通過線路與同步正反轉動的控制電路相連接。所述角度為30°~70°。加熱器1包括加熱器殼體和感應線圈,所述加熱器殼體上設置有能通過機筒的通孔16,所述感應線圈設置在通孔16外側的加熱器殼體中,所述感應線圈通過線路與控制模塊、電源相連接。機筒加熱部使機筒升溫至1000~1300℃。
機筒輸入部為第一輸送架2,所述第一輸送架2的一端與能將機筒內腔兩端封閉的機筒初處理部3的機筒出口閥門31相對齊,所述第一輸送架2的另一端與機筒加熱部的機筒進口相對齊,所述第一輸送架2上依次能轉動地設置有第二傳動輪21,所述第二傳動輪21的外周面中部凹設有兩頭高中間低呈圓錐形的環形凹陷部,所述第二傳動輪21與驅動電機傳動相連接。
機筒離心部包括離心架體5,離心器和第二輸送架51,所述第二輸送架51的一端與機筒加熱部的機筒出口相對齊,所述第二輸送架51的另一端與機筒保溫部的保溫部進口相對齊,所述第二輸送架51上依次能轉動地設置有第三傳動輪52,所述第三傳動輪52的外周面中部凹設有兩頭高中間低呈圓錐形的環形凹槽,所述第三傳動輪52與驅動電機傳動相連接,所述離心器設置在第二輸送架51的一側,所述離心器為對稱設置的兩個離心輥53,所述兩個離心輥53分別與能驅動離心輥53轉動的離心輥驅動電機相連接,位于離心輥53和第二輸送架51上部的離心架體5上設置有能將機筒4從第二輸送架51夾起并移動至離心輥53上的夾緊機構。夾緊機構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夾緊座與第二夾緊座54,所述第一夾緊座與第二加緊座54分別能左右移動地設置在離心架體5上部的第一移動軌和第二移動軌上,所述第一夾緊座和第二夾緊座54上分別設置有驅動氣缸,所述驅動氣缸上設置有能相對驅動氣缸前后移動的驅動擋板,第一夾緊座和第二夾緊座54的驅動擋板相對設置,當驅動氣缸驅動驅動擋板相向移動時,驅動擋板能分別頂觸在機筒4的端部而將機筒4從第二輸送架上夾起移動至離心輥53上,所述驅動氣缸與通氣管、控制電路、電源相連接。離心輥采用的離心加速度是60~0g,所述g指重力加速度,通常取9.8m/s2。
機筒保溫部包括保溫箱體6,靠近保溫箱體6端部的側壁上設置有保溫部進口,靠近保溫箱體6另一端部的另一側壁上設置有保溫部出口,保溫箱體6內部從左至右依次設置有滾動輥61,相鄰滾動輥61之間形成能架置機筒4的架置凹部,所述滾筒輥61分別與滾動輥驅動電機傳動相連接,所述滾動輥61的兩端與擺動架體62轉動相連接,所述擺動架體62與驅動擺動架體62擺動的擺動架驅動電機傳動相連接,當擺動架驅動電機驅動擺動架體62擺動后,保溫箱體6內部的滾動輥61從左至右高度依次上升,使架置在右側架置凹部上的機筒4滾至左側的架置凹部上。從機筒保溫部離開的機筒4通過第三輸送架7輸送至機筒回火部8中,所述第三輸送架7上依次設置有第四傳動輪71,所述第四傳動輪71的外周面中部凹設有兩頭高中間低呈圓錐形的環形凹槽部,所述第四傳動輪71與驅動電機傳動相連接。回火溫度為500~600℃。
工作原理:經過機筒初處理部加工后的機筒進入機筒輸入部,從機筒輸入部進入機筒加熱部,機筒加熱部中的感應線圈使機筒升溫,機筒架置在第一傳動輪上,并隨第一傳動輪向前移動,由于傳動桿軸心線的方向與機筒軸心線的方向交叉成一個角度,因此,機筒在向前移動的同時緩慢轉動,機筒內壁均勻受熱,當機筒移動至機筒加熱部的另一端時,電機驅動第一傳動輪反轉,機筒隨第一傳動輪向后移動,這樣機筒在機筒加熱部中來回移動并轉動,保證機筒均勻受熱,機筒升溫完成后,從機筒加熱部的端部離開并進入機筒離心部中,機筒離心部的離心架上設置有夾緊結構,夾緊結構將機筒夾起架置在離心輥上,離心輥驅動電機驅動離心輥轉動完成機筒離心操作,機筒離心后再由夾緊結構夾起放置在第二輸送架上,第二輸送架將機筒輸送至機筒保溫部中,機筒在機筒保溫部中隨滾動輥滾動,擺動架體受擺動架驅動電機驅動間隔抬升,使滾動輥從左至右依次升高,位于右側架置凹部上的機筒滾動至左側架置凹部上,8小時后,機筒滾動至最左側的架置凹部上,并從保溫部出口離開機筒保溫部,機筒由第三輸送架輸送至機筒回火部中進行回火完成機筒內壁的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