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機械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鑄件循跡磨邊浮動裝置及其浮動磨邊方法。
背景技術:
鑄件鑄造后存在著許多飛邊和毛刺,需要機械加工前清理掉。目前企業常用人工打磨,直接造成打磨粉塵大,生產效率低,對人體和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也有在機器人末端安裝磨具來打磨鑄件,或機器人夾持鑄件在砂輪或砂帶上打磨鑄件,生產批量大的鑄件采用機器人打磨是比較適合的,但對于批量小、品種多的鑄件,由于每種鑄件都要編程或示教,非工作時間長,生產效率低;也有在數控機床上進行鑄件磨邊,采用通用設備磨邊造成設備利用率低,生產效率不高。不論使用機器人磨邊還是用數控機床,都需要加裝力傳感器,當鑄出來的尺寸比圖紙尺寸大到一定值時,還按照預先確定的軌跡行走,由于磨削量大將會折斷磨頭,甚至損壞設備,目前許多力傳感器價格高,使用效果不理想。
技術實現要素:
根據上述情況,本發明提出了一種鑄件循跡磨邊浮動裝置及其浮動磨邊方法,采用該鑄件磨邊循跡浮動裝置可以解決鑄造偏離尺寸大的問題,按照鑄件的尺寸形狀磨削飛邊和毛刺,制造成本低,生產效率高,操作簡單,使用方便。
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鑄件循跡磨邊浮動裝置,包括:
一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底部設置有沿第一方向運動的第一移動組件;
一第二移動組件,所述第二移動組件設置于所述第一移動組件底部,并沿第二方向運動,所述第二方向與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一磨邊組件,所述磨邊組件設置于所述第二移動組件底部;
所述第一移動組件和所述第二移動組件內設置一壓力自調裝置。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移動組件和所述第二移動組件內的壓力自調裝置分別為第一氣缸與第二氣缸。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座具有一固定面及一定位面,所述定位面包括:第一導軌定位部和第一氣缸定位部,所述固定平面與數控機床的末端端面連接并固定,所述第一氣缸定位部設置于所述定位面中部,所述第一導軌定位部對稱設置于所述第一氣缸定位部兩側。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移動組件還包括:第一導軌、第一移動滑塊、第一氣缸固定板、第一移動座,所述第一移動座包括:第二導軌定位部、第二氣缸定位部、第一氣缸桿固定座、第一氣缸桿導向孔、第一移動滑塊座、第一移動滑塊固定孔,所述第二氣缸定位部設置于所述第一移動座底面中部,所述第二導軌定位部對稱設置于所述第二氣缸定位部兩側,所述第一氣缸桿固定座設置于所述第一移動座上,所述第一氣缸固定座上設置所述第一氣缸桿導向孔,所述第一移動座的頂面設有四個第一移動滑塊座,在每個第一移動滑塊座中部開有第一移動滑塊固定孔。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氣缸定位部、第二導軌定位部與所述第一氣缸定位部、第一導軌定位部方向互相垂直。
進一步的兩條所述第一導軌通過螺栓連接在所述固定座上的所述第一導軌定位部上,所述第一導軌的相鄰兩個垂直平面與固定座上的第一導軌定位部接觸并定位固定,所述第一氣缸設置在所述固定座上的第一氣缸定位部上,所述第一氣缸固定板設置于所述第一氣缸定位部的一端,所述第一氣缸一端固定在第一氣缸固定板上,第一氣缸沿相反所述第一氣缸固定板一側伸出一第一氣缸桿,并穿過第一氣缸桿導向孔,固定在所述第一氣缸桿固定座上,一螺栓穿過所述第一滑塊固定孔將所述第一移動滑塊固定在所述第一移動座上,所述第一移動滑塊與所述第一導軌配合。
進一步的,第二移動組件還包括第二導軌、第二移動滑塊、第二移動座、第二氣缸固定板,所述第二移動座包括:第二氣缸桿固定座、第二氣缸桿導向孔、第二移動滑塊定位部、電主軸固定座固定孔、第二移動滑塊固定孔,所述第二氣缸桿固定座設置于所述第二移動座頂面上,所述第二氣缸桿固定座上設置所述第二氣缸桿導向孔,所述第二移動滑塊定位部設置于所述第二氣缸兩側,所述第二移動座上設有多個貫穿所述第二移動座的所述電主軸固定座固定孔和第二移動滑塊固定孔。
進一步的,兩條平行的所述第二導軌與第一移動座上的所述第二導軌定位部接觸定位,并固定在第一移動座上,所述第二移動滑塊在第二移動滑塊定位部定位下,通過第二移動滑塊固定孔固定在第二移動座上,所述第二移動滑塊可在所述第二導軌上直線移動,所述第二氣缸固定板固定在所述第二氣缸定位部的一端,所述第二氣缸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氣缸固定板上,所述第二氣缸沿相反所述第二氣缸固定板一側伸出一第二氣缸桿,所述第二氣缸桿穿過所述第二氣缸桿導向孔固定在第二移動座的第二氣缸桿固定座上,所述電主軸固定座設置于第二移動座的下方,采用螺栓穿過電主軸固定座固定孔固定在所述第二移動座上。
進一步的,所述磨邊組件包括:電主軸固定座、電主軸、夾頭和磨頭,所述電主軸固定座設置電主軸,所述電主軸固定座上部固定在第二移動座底部,電主軸固定座的中部和上部為前后兩塊折疊板,左右兩側沒有板,便于散熱、裝拆方便,電主軸固定座的下部為連接中上部的板,中上部板的中心為孔,所述電主軸的前端轉動部分從底部伸出,所述電主軸固定在電主軸固定座下部板上,所述夾頭設置于所述電主軸上,所述磨頭設置在所述夾頭的中心孔中。
一種鑄件循跡磨邊浮動磨邊方法,所述方法采用如權利要1-9所述的裝置,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s1:將鑄件循跡磨邊浮動裝置裝在數控機床的刀具位置,將需要磨邊的鑄件電子圖存入數控機床控制系統,根據磨削量、機床行走速度和電主軸轉速,調節第二氣缸和第一氣缸的流量和壓力,保持兩個氣缸流量和壓力相等;
s2:啟動數控機床電機,以及電主軸、兩個氣缸工作,本浮動裝置在數控機床帶動下,按照g代碼的軌跡行走磨削鑄件上的飛邊和毛刺。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鑄件循跡磨邊浮動裝置的主視圖。
圖2為本發明鑄件循跡磨邊浮動裝置的側視圖。
圖3為本發明鑄件循跡磨邊浮動裝置的固定座1的視圖,其中a為主視圖、b為左視圖。
圖4為本發明鑄件循跡磨邊浮動裝置的第一移動座的視圖,其中a為主視圖、b為左視圖。
圖5為本發明鑄件循跡磨邊浮動裝置的第二移動座的視圖,其中a為主視圖、b為左視圖。
圖中:1固定座,101固定平面,102第一導軌定位部,103第一氣缸定位部,2第一導軌,3第一移動滑塊,4第一氣缸,5第一氣缸固定板,6第一移動座,601第二導軌定位部,602第二氣缸定位部,603第一氣缸桿固定座,604第一氣缸桿導向孔,605第一移動滑塊座,606第一移動滑塊固定孔,7第二導軌、8第二移動滑塊、9第二移動座、901第二氣缸桿固定座、902第二氣缸桿導向孔,903第二移動滑塊定位部,904電主軸固定座固定孔,905第二移動滑塊固定孔,10第二氣缸,11第二氣缸固定板,12電主軸固定座,13電主軸,14夾頭,15磨頭。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描述。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相反,本發明涵蓋任何由權利要求定義的在本發明的精髓和范圍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進一步,為了使公眾對本發明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對本發明的細節描述中,詳盡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細節部分。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沒有這些細節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發明。
如圖1-5所示,一種鑄件循跡磨邊浮動裝置包括:固定座1、第一移動組件、第二移動組件和磨邊組件,所述第一移動組件設置于所述固定座1底部,所述第二移動組件設置于所述第一移動組件底部,所述磨邊組件設置于所述第二移動組件底部。
所述固定座1具有一固定面101及一定位面,所述定位面包括:第一導軌定位部102和第一氣缸定位部103,所述固定平面101與數控機床(或機器人)的末端端面連接并固定,所述第一氣缸定位部103設置于所述定位面中部,所述第一導軌定位部102對稱設置于所述第一氣缸定位部103兩側。
第一移動組件包括:第一導軌2、第一移動滑塊3、第一氣缸4、第一氣缸固定板5、第一移動座6,所述第一移動座6包括:第二導軌定位部601、第二氣缸定位部602、第一氣缸桿固定座603、第一氣缸桿導向孔604、第一移動滑塊座605、第一移動滑塊固定孔606,所述第二氣缸定位部602設置于所述第一移動座6底面中部,所述第二導軌定位部601對稱設置于所述第二氣缸定位部602兩側,所述第二氣缸定位部602、第二導軌定位部601與所述第一氣缸定位部103、第一導軌定位部102方向互相垂直,所述第一氣缸桿固定座603設置于所述第一移動座6上,所述第一氣缸固定座603上設置所述第一氣缸桿導向孔604,所述第一移動座6的頂面設有四個第一移動滑塊座605,在每個第一移動滑塊座605中部開有第一移動滑塊固定孔606,兩條所述第一導軌2通過螺栓連接在所述固定座1上的所述第一導軌定位部上,所述第一導軌2的相鄰兩個垂直平面與固定座1上的第一導軌定位部102接觸并定位固定,所述第一氣缸4設置在所述固定座1上的第一氣缸定位部103上,所述第一氣缸固定板5設置于所述第一氣缸定位部103的一端,所述第一氣缸4一端固定在第一氣缸固定板5上,第一氣缸4沿相反所述第一氣缸固定板5一側伸出一第一氣缸桿,并穿過第一氣缸桿導向孔604,固定在所述第一氣缸桿固定座603上,一螺栓穿過所述第一移動滑塊固定孔606將所述第一移動滑塊3固定在所述第一移動座6上,所述第一移動滑塊3與所述第一導軌2配合,所述第一移動滑塊3可在第一導軌4上移動(直線導軌副),并形成滾動摩擦接觸。
第二移動組件包括第二導軌7、第二移動滑塊8、第二移動座9、第二氣缸10、第二氣缸固定板11,所述第二移動座9包括:第二氣缸桿固定座901、第二氣缸桿導向孔902、第二移動滑塊定位部903、電主軸固定座固定孔904、第二移動滑塊固定孔905、所述第二氣缸桿固定座901設置于所述第二移動座9頂面上,所述第二氣缸桿固定座901上設置所述第二氣缸桿導向孔902,所述第二移動滑塊定位部903設置于所述第二氣缸10兩側,所述第二移動座9上設有多個貫穿所述第二移動座9的所述電主軸固定座固定孔904和第二移動滑塊固定孔905,兩條平行的所述第二導軌7與第一移動座6上的所述第二導軌定位部601接觸定位,并固定在第一移動座6上,所述第二移動滑塊8在第二移動滑塊定位部903定位下,通過第二移動滑塊固定孔905固定在第二移動座9上,所述第二移動滑塊8可在所述第二導軌7上直線移動,所述第二氣缸固定板11固定在所述第二氣缸定位部602的一端,所述第二氣缸10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氣缸固定板11上,所述第二氣缸10沿相反所述第二氣缸固定板11一側伸出一第二氣缸桿,所述第二氣缸桿穿過所述第二氣缸桿導向孔902固定在第二移動座9的第二氣缸桿固定座901上,所述電主軸固定座12設置于第二移動座9的下方,采用螺栓穿過電主軸固定座1固定孔固定在所述第二移動座9上。
所述磨邊組件包括:電主軸固定座12、電主軸13、夾頭14和磨頭15,所述電主軸固定座12設置電主軸13,所述電主軸固定座12上部固定在第二移動座9底部,電主軸固定座12的中部和上部為前后兩塊折疊板,左右兩側沒有板,便于散熱、裝拆方便,電主軸固定座12的下部為連接中上部的板,中上部板的中心為孔,所述電主軸13的前端轉動部分從底部伸出,所述電主軸13固定在電主軸固定座12下部板上,所述夾頭14設置于所述電主軸13上,所述磨頭15設置在所述夾頭14的中心孔中。
第一氣缸4和第二氣缸10分別通過管路與氣壓閥、流量閥和氣泵連接,通過控制系統調節氣體流量和壓力控制橫向移動、縱向移動速度和作用力。
依據本發明,如果鑄出來的尺寸較大,按照預定的軌跡行走就會磨削力增大,當磨削力大于設定的氣缸作用力時,就會推動氣缸桿移動,帶動滑塊沿導軌移動,磨削量就會減小,磨削力就會降到氣缸作用力大小,保持力的平衡。本發明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生產效率高,完全自動化作業,不需要人工操作,操作人員可以遠離環境污染,減少對人體的危害。
一種鑄件循跡磨邊浮動磨邊方法,所述方法采用上述裝置,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s1:將鑄件循跡磨邊浮動裝置裝在數控機床的刀具位置(或機器人的末端),將需要磨邊的鑄件電子圖存入數控機床控制系統,根據磨削量、機床行走速度和電主軸轉速,調節第二氣缸和第一氣缸的流量和壓力,保持兩個氣缸流量和壓力相等,即確定了磨削力的大小;
s2:啟動數控機床電機,以及電主軸、兩個氣缸工作,本浮動裝置在數控機床帶動下,按照g代碼的軌跡行走磨削鑄件上的飛邊和毛刺;
當鑄出來的尺寸過大時,數控機床還按照預定的軌跡行走,這時磨削力增大,從而推動第一、第二兩個氣缸桿向內移動,帶動第二移動滑塊和第一移動滑塊分別沿第二導軌和第一導軌移動,使得磨頭遠離鑄件表面,不會由于磨削量過大損壞磨頭和機床系統。能夠始終保持磨頭與鑄件表面的磨削力大小,鑄造尺寸誤差越大。
本發明鑄件循跡磨邊浮動裝置的滑塊相對導軌和氣缸桿的行程就越大,機床(或機器人)部分的行走軌跡保持不變,本發明起到一種浮動移動的功能,有效解決了磨邊過程中的鑄造尺寸較大問題,比力傳感器安裝使用方便,操作簡單,價格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