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器人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磨平機器人。
背景技術:
隨著機器人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機器人被用于各種場合以替代人工成本。而建筑領域由于人工成本較高,因此成為機器人替代的首選領域。而由于建筑工程建設中常見的地面磨平工序,目前都是人工完成。即使有一些簡易的機器人設計其結構龐大,行進緩慢,且不容易磨平。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小巧,且能夠避免死角,均勻進行地面磨平的機器人系統。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磨平機器人,包括環形底盤,所述環形底盤底部兩側部分別設有兩后輪,所述環形底盤底部前端位置設有一磨平滾輪, 所述磨平滾輪從上至下依次包括基座、驅動裝置、軸承和滾輪,所述基座與環形底盤底部固定連接,驅動裝置設置在基座底部,驅動裝置輸出軸與軸承轉動連接,所述軸承與滾輪轉動連接,所述滾輪頂部設有擋泥板,所述擋泥板中部開設有出泥口,所述出泥口上設有一導泥板,所述環形底盤前端側邊設有多顆雷達感應器,所述環形底盤內部設有電路組件,所述電路組件與雷達感應器和驅動裝置電性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兩后輪之間由轉軸連接,兩后輪分別連接一樞接軸,環形底盤上設有與該樞接軸相匹配的樞接孔,兩后輪和環形底盤通過樞接軸與樞接孔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兩后輪上均設有擋泥板,避免污泥濺起污染環形底座底部。
進一步的,所述兩后輪上設有多圈環形摩擦條,增大摩擦力,防止打滑。
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本實用新型通過設計一種全新的磨平機器人通過設計環形底盤,并在環形底盤的底部后端兩側設置兩后輪,在環形底盤的底部前端設置磨平滾輪,磨平滾輪起到磨平地面和萬向驅動的作用,配合電路組件實現對建筑機器人的智能化控制。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后輪的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磨平滾輪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作為一個具體的實施例,如圖1至圖3所示,一種磨平機器人,包括環形底盤1,所述環形底盤1底部兩側部分別設有兩后輪2,所述環形底盤1底部前端位置設有一磨平滾輪3, 所述磨平滾輪3從上至下依次包括基座31、驅動裝置32、軸承33和滾輪34,所述基座31與環形底盤1底部固定連接,驅動裝置32設置在基座31底部,驅動裝置32為驅動電機 ,驅動裝置32輸出軸與軸承33轉動連接,所述軸承33與滾輪轉動34連接,驅動裝置32輸出軸驅動軸承33轉動從而實現滾輪34的換向和前行。所述滾輪34頂部設有擋泥板35,所述擋泥板35中部開設有出泥口36,所述出泥口36上設有一導泥板37。設置擋泥板35,能夠有效防止滾輪在磨平過程中濺起的泥漿污染底盤底部,而擋泥板35上開設出泥口36能夠將積累的泥漿溢出,并在導泥板37的阻擋下避免濺射在底盤1底部,而擋泥板35的弧形設計,將多余的泥漿再順著流回地面。
所述環形底盤1前端側邊設有多顆雷達感應器4,所述環形底盤1內部設有電路組件(未示意),所述電路組件包括主控電路、無線通信模塊和電源模塊,主控電路接收雷達感應器4的數據,并進行處理和計算,輸出控制信號至驅動裝置32,驅動裝置32驅動磨平滾輪3進行轉向和滾動,無線通信模塊接收來自外部的指令,并發送至主控電路,主控電路接收該指令后輸出控制信號至驅動裝置32,電源模塊為主控電路、無線通信模塊和驅動裝置32供電。
本實施例中,所述兩后輪2之間由轉軸21連接,兩后輪2分別連接一樞接軸22,環形底盤1上設有與該樞接軸22相匹配的樞接孔11,兩后輪2和環形底盤1通過樞接軸22與樞接孔11固定連接。樞接軸22和樞接孔11螺紋配合連接。
本實施例中,兩后輪2上均設有擋泥板23,避免污泥濺起污染環形底座底部。
本實施例中,所述兩后輪2上設有多圈環形摩擦條24,增大摩擦力,防止打滑。
盡管結合優選實施方案具體展示和介紹了本實用新型,但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不脫離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可以對本實用新型做出各種變化,均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