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拋丸工裝,具體是一種船用柴油機軸承座專用拋丸工裝。
背景技術:
軸承座的清砂、去氧化皮離不開噴拋丸,拋丸時,請參閱圖1,置于圓形工作臺上的軸承座在拋丸室中隨工作臺以一定的速率旋轉。同時,拋丸室側面拋丸口拋出鋼丸,小鋼丸噴打旋轉路徑上的鑄件,通過連續不斷的敲打從而達到清理表面的目的。然而,目前軸承座的拋丸效率普遍低下,很大原因受限于其扁平狀的自身結構,限制了軸承座的擺放。經調查,通常有2種擺放方式:一種是橫擺放于工作臺上,雖安全穩定,但缺點明顯,體現在工作效率低,工作量大,因橫放格局,拋丸接觸面積小,鑄件底平面很難被噴到,完成一次拋丸作業后,須多次翻身完成作業;另一種是傾斜擺放,通過將一頭墊高,雖增大了部分接觸面積,但未有可靠的固定方法,有滑落的安全風險。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船用柴油機軸承座專用拋丸工裝,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船用柴油機軸承座專用拋丸工裝,包括工裝本體,所述工裝本體的圓心處設有立柱,所述工裝本體上設有多個通孔,工裝本體上設有多組支撐腳,支撐腳為凸臺狀結構,每組支撐腳在徑向方向上呈階梯狀布置。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立柱的橫截面為正多邊形。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工裝本體邊緣處設有一圈向下的90°翻邊,形成固定邊。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立柱上開設有起吊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軸承座可以傾斜靠在中間柱子上,同時下方支撐腳卡住,有效的增大了拋丸面積,節省了拋丸時間,提高了質量與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船用柴油機軸承座專用拋丸工裝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一種船用柴油機軸承座專用拋丸工裝的剖面圖。
圖3為一種船用柴油機軸承座專用拋丸工裝的使用示意圖。
圖4為背景技術中提及的現有軸承座專用拋丸工裝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工裝本體、2-立柱、3-起吊孔、4-支撐腳、5-通孔、6-固定邊、7-工作臺。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船用柴油機軸承座專用拋丸工裝,包括工裝本體1,所述工裝本體1的圓心處設有立柱2,所述工裝本體1上設有多個通孔5,拋丸時小鋼丸可通過這些通孔5落入工作臺7內,方便回收利用,工裝本體1上設有多組支撐腳4,支撐腳4為凸臺狀結構,每組支撐腳4在徑向方向上呈階梯狀布置,在將待加工的軸承座放置在工裝本體1上時,軸承座的底部抵住支撐腳4,頂部斜靠在立柱2上,能增加軸承座的固定效果,防止其在加工時產生滑落風險。
所述立柱2的橫截面為正多邊形,可提高小鋼丸的通過性,增大拋丸角度。
所述工裝本體1邊緣處設有一圈向下的90°翻邊,形成固定邊,使得工裝本體1可平穩牢固的套在工作臺上。
立柱1上開設有起吊孔3,方便吊運。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工作時,首先通過起吊孔3吊運,使工裝本體1平穩牢固套在工作臺上;
其次,選取多個軸承座,通過鋼絲繩將其擺放于工裝上,上端依靠立柱2,下端支撐腳4凸臺卡住;
最后,鑄件隨工作臺拉進拋丸室,進行拋丸處理。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