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定厚砂光機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定厚砂光機及外墻保溫板生產線。
背景技術:
定厚砂光機是建材板生產領域中重要的設備之一,最常見的定厚砂光機可對外墻保溫板的表面進行砂平,并去除凸塊,還可以對外墻保溫板的表面采用砂帶砂平和磨塊磨削的方式實現定厚。
現有技術的定厚砂光機不能調節輸送裝置的高度,使用單一。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定厚砂光機,可以滿足不同厚度的外墻保溫板的生產,其結構簡單,使用范圍更廣,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求。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外墻保溫板生產線,其結構簡單,可以滿足不同厚度的外墻保溫板的生產,使用范圍更廣,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求。
本實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定厚砂光機,包括機架、砂光砂平裝置、傳輸裝置、升降裝置和入料平臺。砂光砂平裝置設置于機架,傳輸裝置包括支撐架和設置于支撐架的傳送機構,傳送機構位于砂光砂平裝置的下方。升降裝置包括剪叉機構、動力機構和控制器,剪叉機構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相對設置的臺板和基板,支撐架設置于臺板。第一支架與第二支架交叉設置并與臺板和基板在交叉處鉸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滑動設置于基板,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轉動設置于臺板。動力機構包括電機和鋼絲,控制器用于控制電機的轉動方向,電機設置于基板的上板面,鋼絲的一端固定連接電機的輸出軸,另一端連接第一支架,鋼絲的延伸方向與輸出軸的軸線方向垂直。電機通過鋼絲驅動第一支架的一端沿基板的板面往復移動,電機的輸出軸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支架的移動方向。
一種外墻保溫板生產線,包括上述定厚砂光機。
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提供的定厚砂光機及外墻保溫板生產線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定厚砂光機,傳送機構位于砂光砂平裝置的下方,將外墻保溫板設置于傳送機構上,砂光砂平裝置對傳送機構上的外墻保溫板進行砂光砂平處理。將鋼絲的一端固定連接電機的輸出軸,另一端固定連接剪叉機構的第一支架,通過電機的轉動使鋼絲纏繞在電機的輸出軸上,同時,連接電機的控制器能夠控制電流的方向來改變電機的轉動方向,實現鋼絲的長度有規律的發生變化,進而實現第一支架的一端能夠在基板的板面自由往復移動;第一支架與第二支架于交叉處鉸接,第一支架往復移動使得整個剪叉結構高度發生改變,從而實現了置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的臺板的升降運動,從而可以控制與臺板連接的傳送機構的高度,從而調節傳送機構與砂光砂平裝置之間的距離,滿足不同厚度的外墻保溫板的生產需求。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外墻保溫板生產線,可以滿足不同厚度的外墻保溫板的生產,其結構簡單,使用范圍更廣,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求。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也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定厚砂光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定厚砂光機中砂光砂平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定厚砂光機中傳輸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定厚砂光機中升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定厚砂光機中動力機構的第一視角下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定厚砂光機中動力機構的第二視角下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定厚砂光機中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定厚砂光機中基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標:100-定厚砂光機;110-機架;120-砂光砂平裝置;130-傳輸裝置; 140-升降裝置;111-第一立柱;112-第二立柱;113-橫桿;121-刀箱;122- 主軸;123-砂光滾刀;131-支撐架;132-傳送機構;133-第一傳送輪;134- 第二傳送輪;135-傳送帶;160-剪叉機構;141-動力機構;142-控制器;161- 第一支架;162-第二支架;163-臺板;164-基板;143-電機;144-鋼絲;145- 輸出軸;146-收線盤;171-第一連接桿;172-第一橫桿;173-第二連接桿; 174-第二橫桿;175-第一滑輪;181-第三連接桿;182-第三橫桿;183-第四連接桿;184-第四橫桿;185-第二滑輪;165-第一滑槽;166-第二滑槽;167- 限位開關。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選定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實施例1
圖1為本實施例提供的定厚砂光機100的結構示意圖。請參閱圖1,本實施例中,定厚砂光機100包括機架110、砂光砂平裝置120、傳輸裝置130 和升降裝置140。
請繼續參閱圖1,本實施例中,機架110包括兩根第一立柱111、兩根第二立柱112和兩根橫桿113,兩根橫桿113分別連接第一立柱111和第二立柱112并位于第一立柱111和第二立柱112的上端。砂光砂平裝置120 設置于機架110,即砂光砂平裝置120設置于兩根橫桿113。
圖2為本實施例提供的砂光砂平裝置120的結構示意圖。請一并參閱圖1和圖2,本實施例中,砂光砂平裝置120包括刀箱121、砂光滾刀123 和主軸122,刀箱121設置于機架110,刀箱121的兩端分別設置于兩根橫桿113,主軸122設置于刀箱121,主軸122轉動設置于刀箱121,砂光滾刀123繞設于主軸122,當需要對外墻保溫板進行砂光砂平處理的時候,主軸122相對于刀箱121轉動,從而使砂光滾刀123也發生轉動,從而對外墻保溫板進行砂光砂平處理。
圖3為本實施例提供的傳輸裝置130的結構示意圖。請一并參閱圖1 和圖3,本實施例中,傳輸裝置130包括支撐架131和設置于支撐架131的傳送機構132,傳送機構132位于砂光砂平裝置120的下方,即傳送機構 132位于砂光滾刀123的下方,傳送機構132包括傳送帶135、第一傳送輪 133和第二傳送輪134,第一傳送輪133和第二傳送輪134均設置于支撐架 131,傳送帶135安裝于第一傳送輪133和第二傳送輪134,主軸122的軸線與第一傳送輪133的軸線和第二傳送輪134的軸線均平行,外墻保溫板放置在傳送帶135上的時候,通過第一傳送輪133和第二傳送輪134對帶動傳動帶使外墻保溫板進行移動,并在移動的時候,通過砂光滾刀123對外墻保溫板進行砂光砂平的處理。
圖4為本實施例提供的升降裝置140的結構示意圖。請一并參閱圖1 和圖4,本實施例中,升降裝置140包括剪叉機構160、動力機構141和控制器142。剪叉機構160包括第一支架161、第二支架162以及相對設置的臺板163和基板164,支撐架131設置于臺板163,可以通過調節升降裝置 140,而調節與支撐架131連接的傳輸裝置130的高度,從而調節傳輸裝置 130上的外墻保溫板與砂光滾刀123的距離,能夠滿足不同寬度的外墻保溫板的生產需求。
請繼續參閱圖4,本實施例中,第一支架161與第二支架162交叉設置并與臺板163和基板164在交叉處鉸接,第一支架161滑動設置于基板164,第二支架162滑動設置于臺板163。
圖5為本實施例提供的動力機構141的第一視角下結構示意圖;圖6 為本實施例提供的動力機構141的第二視角下結構示意圖。請一并參閱圖4、圖5和圖6,本實施例中,動力機構141包括電機143和鋼絲144,控制器 142用于控制電機143的轉動方向,電機143設置于基板164的上板面,方便電機143的安裝,鋼絲144的一端固定連接電機143的輸出軸145,另一端連接第一支架161,鋼絲144的延伸方向與輸出軸145的軸線方向垂直,電機143通過鋼絲144驅動第一支架161的一端沿基板164的板面往復移動,電機143的輸出軸145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支架161的移動方向。
本實施例中,通過電機143提供動力,帶動剪叉機構160做升降運動,同時通過控制連接電機143的控制器142調節電流的方向,進而控制電機 143的旋轉方向,實現整個設備的自動升降,升降裝置140結構簡單緊湊,制造成本低,操作方便且運動精度高;控制器142屬于現有技術,為了避免敘述重復累贅,不對其進行詳細說明。
具體而言:將鋼絲144的一端固定連接電機143的輸出軸145,另一端固定連接剪叉機構160的第一支架161,通過電機143的轉動使鋼絲144纏繞在電機143的輸出軸145上,同時,連接電機143的控制器142能夠控制電流的方向來改變電機143的轉動方向,實現鋼絲144的長度有規律的發生變化,進而實現第一支架161的一端能夠在基板164的板面自由往復移動;第一支架161與第二支架162于交叉處鉸接,第一支架161往復移動使得整個剪叉結構高度發生改變,從而實現了置于第一支架161和第二支架162上的臺板163的升降運動,即鋼絲144的長度變短時,臺板163 上升;電機143反轉,鋼絲144的長度變長時,而臺板163下降時,由于臺板163和臺板163上的結構的自身重力作用,使得鋼絲144在伸長時不會出現松弛的狀態,實現平穩下降。
本實施例中,為了提高鋼絲144在纏繞時的精度,電機143的輸出軸 145上設置收線盤146,收線盤146固定連接于輸出軸145,鋼絲144固定連接于收線盤146。整個裝置的結構簡單,連接關系簡單可靠,操作方便且運動的精度高。
圖7為本實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架161和第二支架162的連接結構示意圖。請一并參閱圖4和圖7,本實施例中,第一支架161包括依次首尾相連的第一連接桿171、第一橫桿172、第二連接桿173以及第二橫桿174,且第一橫桿172轉動連接第一連接桿171和第二連接桿173,第一連接桿171 和第二連接桿173平行設置,第一橫桿172和第二橫桿174平行設置,第一橫桿172滑動設置于基板164,鋼絲144連接于第一橫桿172,第二橫桿 174轉動連接于臺板163,使第一支架161的結構更加穩定,第一支架161 很好的連接在基板164與臺板163之間。
請繼續一并參閱圖4和圖7,本實施例中,第二支架162包括依次首尾相連的第三連接桿181、第三橫桿182、第四連接桿183以及第四橫桿184,第三連接桿181和第四連接桿183平行設置,第三橫桿182和第四橫桿184 平行設置,第三橫桿182滑動設置于基板164,第四橫桿184轉動連接于臺板163,使第一支架161的結構更加穩定,第一支架161很好的連接在基板 164與臺板163之間。
圖8為本實施例提供的基板164的結構示意圖。請一并參閱圖4、圖7 和圖8,本實施例中,第一橫桿172的兩端分別連接有第一滑輪175,基板 164設置有第一滑槽165和第二滑槽166,連接第一橫桿172的兩個第一滑輪175分別位于第一滑槽165和第二滑槽166內,滑輪與滑槽的結構簡單,安裝方便,使用效果好,減少了第一橫桿172在滑動過程中受到的摩擦力,減少了能量的損耗,保證了升降裝置140更加平穩的運行。同樣地,第四橫桿184的兩端分別連接有第二滑輪185,連接第四橫桿184的兩個第二滑輪185分別位于第一滑槽165和第二滑槽166內。
本實施例中,第一支架161和第二支架162的結構簡單,鋼絲144固定連接第一橫桿172,運行平穩可靠,實際運用時,可將鋼絲144固定連接在第一橫桿172靠近中部的位置,第一支架161的受力平衡,運行更加平穩;或者,可以設置兩個電機143同步運行,兩個電機143平行設置,且兩個電機143的輸出軸145分別固定連接兩根鋼絲144的一端,兩根鋼絲 144的另一端分別固定連接第一橫桿172的兩端,且對稱設置,兩根鋼絲 144的強度更高,使用壽命長,且升降裝置140運行過程中受力更加均勻,運行更加平穩。
請繼續參閱圖7,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桿171和第三連接桿181于交叉處通過轉軸樞接,第二連接桿173和第四連接桿183于交叉處通過轉軸樞接。該實施方式的優選方案中,第一連接桿171和第三連接桿181的交叉位置以及第二連接桿173和第四連接桿183的交叉位置通過螺桿連接,兩個交叉位置的內側均設置限位件,防止支架向內收縮,影響運行精度和整個裝置的強度,將螺桿的兩端通過螺帽固定,形成雙交叉軸結構。該結構的設計安裝方便、提高了安裝的精度和整個裝置的強度,同時,節約成本、節省資源。
優選設置:臺板163上設置有垂直于臺板163的板面的兩個插銷,第二橫桿174設置有兩個梯形凹槽,兩個插銷分別位于梯形凹槽內,且兩個插銷的端部通過連接軸連接。第二橫桿174能夠在兩個插銷形成的空間內上下移動,同時,在第一橫桿172滑動時,第二橫桿174能夠相對于臺板 163的板面做旋轉運動;梯形凹槽的結構,有利于第二橫桿174下降過程中自動回位,即第二橫桿174下降后,插銷接觸到梯形凹槽的斜面,會自動滑向梯形凹槽的底部,第二橫桿174能夠回到初始位置。
請繼續參閱圖4和圖8,本實施例中,控制器142還包括可移動的兩個限位開關167,兩個限位開關167安裝在基板164的上板面,且分別位于第一橫桿172的兩側,限位開關167用于限定升降裝置140的升降程度。限位開關167設置在第一橫桿172的一個端部的第一滑槽165內,當第一橫桿172觸碰到限位開關167時,即可實現電機143的反轉,在此過程中,可以通過調節控制器142,設置電機143反轉的間隔時間,即當第一橫桿 172觸碰到限位開關167時,電機143不會馬上反轉,升降裝置140停在此位置,當停留時間達到設定時間時,控制器142改變電流方向,進而電機 143反轉,實現升降裝置140的升降。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外墻保溫板生產線,包括上述定厚砂光機100,其結構簡單,可以滿足不同厚度的外墻保溫板的生產,使用范圍更廣,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求。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