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緊固與夾持工件的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泵殼翻轉機。
背景技術:
泵殼一般采用鑄造的加工工藝制成,這就使制造出的泵殼上會產生毛邊,需要人工打磨,現有泵殼打磨翻轉都是依靠人工及吊車翻轉泵殼的,翻轉速度慢,效率低,工件損壞現象,人員作業強度大,存在人員安全問題,易出現人員受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泵殼翻轉機,能夠實現自動旋轉,并且能夠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安全隱患。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泵殼翻轉機,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包括第一翻轉夾具系統、第二翻轉夾具系統、控制區和工作臺,所述控制區包括蝸輪蝸桿傳動機構、滑軌、滑塊、夾緊驅動裝置、減速機、旋轉驅動裝置、側壁和底板,所述蝸輪蝸桿傳動機構與所述側壁固定連接,所述滑塊安置在所述底板下端,所述滑軌固定安置在所述工作臺上,所述滑塊與所述滑軌滑動連接,所述夾緊驅動裝置與所述蝸輪蝸桿傳動機構連接,所述旋轉驅動裝置與所述減速機輸入端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翻轉夾具系統包括第一夾具體、第一旋轉板、第一聯接法蘭盤和第一轉軸,所述第一夾具體固定安裝在所述第一旋轉板上,所述第一聯接法蘭盤與所述機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聯接法蘭盤內設置有第一軸承,所述第一轉軸一端與所述第一軸承內圈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一旋轉板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翻轉夾具系統包括第二夾具體、第二旋轉板、第二聯接法蘭盤和第二轉軸,所述第二夾具體固定安裝在所述第二旋轉板上,所述第二聯接法蘭盤與所述側壁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聯接法蘭盤內設置有第二軸承,所述第二轉軸穿過所述第二軸承放置,所述第二轉軸一端與所述減速機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旋轉板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機架上還設置有電氣控制裝置,所述電氣控制裝置包括觸摸屏、急停按鈕、旋轉按鈕、移動按鈕、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和報警燈。
進一步地,所述夾緊驅動裝置為夾緊手輪或夾緊電機。
進一步地,所述旋轉驅動裝置為旋轉手輪或旋轉電機。
進一步地,所述滑軌上設置有位置傳感器。
進一步地,所述控制區設置有風琴罩,所述風琴罩一端與所述機架連接,一端與所述側壁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工作臺上設置有墊塊。
進一步地,所述工作臺表面為網孔狀。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泵殼打磨更加方便;具有結構簡單,維修、拆卸方便,提高工作效率和減少安全隱患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翻轉夾具系統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翻轉夾具系統結構示意圖
圖中:
1、第一翻轉夾具系統 2、泵殼 3、第二翻轉夾具系統
4、側壁 5、旋轉手輪 6、夾緊手輪
7、報警燈 8、減速機 9、操作手柄
10、蝸輪蝸桿傳動機構 11、觸摸屏 12、滑軌
13、滑塊 14、位置傳感器 15、底板
16、墊塊 17、網狀表面 18、機架
19、風琴罩 20、第一聯接法蘭盤 21、第一轉軸
22、第一旋轉板 23、第一夾具體 24、第二夾具體
25、第二旋轉板 26、第二聯接法蘭盤 27、第二轉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泵殼翻轉機,包括機架18,機架18上包括第一翻轉夾具系統1、第二翻轉夾具系統3、控制區和工作臺,控制區包括蝸輪蝸桿傳動機構10、滑軌12、滑塊13、夾緊電機、減速機8、旋轉電機、側壁4和底板15,蝸輪蝸桿傳動機構10與側壁4固定連接,滑塊13安置在底板15下端,滑軌12固定安置在工作臺上,滑塊13與滑軌12滑動連接,滑軌12上設置有位置傳感器14,夾緊電機與蝸輪蝸桿傳動機構10連接,旋轉電機與減速機8輸入端連接。工作臺上設置有一墊塊16用于調整泵殼2位置,工作臺表面為網狀表面17,當打磨時,打磨掉的廢料可通過網狀表面17進入收集盒。
機架18上還設置有電氣控制裝置,電氣控制裝置包括觸摸屏11、操縱手柄9、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和報警燈7。觸摸屏11可以設置參數包含產品型號(泵殼的大小不同)電機的旋轉角度及扭矩的參數設置,蝸輪蝸桿傳動機構10的移動距離。操縱手柄9包括急停按鈕、旋轉按鈕和移動按鈕。
如圖3所示,第一翻轉夾具系統1包括第一夾具體23、第一旋轉板22、第一聯接法蘭盤20和第一轉軸21,第一夾具體23固定安裝在第一旋轉板22上,第一聯接法蘭盤20與機架18固定連接,第一聯接法蘭盤20內設置有第一軸承,第一轉軸21一端與第一軸承內圈連接,另一端與第一旋轉板22連接。
如圖4所示,第二翻轉夾具系統3包括第二夾具體24、第二旋轉板25、第二聯接法蘭盤26和第二轉軸27,第二夾具體24固定安裝在第二旋轉板25上,第二聯接法蘭盤26與側壁4固定連接,第二聯接法蘭盤26內設置有第二軸承,第二轉軸27穿過第二軸承放置,第二轉軸27一端與減速機8連接,另一端與第二旋轉板25連接。
本實例的工作過程:將待處理的泵殼2放置在墊塊16上,泵殼2的一端卡第一夾具體23上,對泵殼2進行定位,之后開啟控制夾緊電機,帶動蝸輪蝸桿傳動機構10運動,在蝸輪蝸桿傳動機構10的作用下,滑塊13沿滑軌12運動,經位置傳感器14檢測第二夾具體24將泵殼2完全定位后,關閉夾緊電機;人工進行打磨工作,待一面打磨完畢后,開啟旋轉按鈕,啟動旋轉電機,旋轉電機帶動第二轉軸27旋轉,從而使泵殼2旋轉,第二夾具體24在泵殼2的帶動下從動旋轉,旋轉90°后,關閉旋轉電機,對泵殼2第二面進行人工打磨,如此反復此工作直至打磨工作完成。
實施例二
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泵殼翻轉機,包括機架18,機架18上包括第一翻轉夾具系統1、第二翻轉夾具系統3、控制區和工作臺,控制區包括蝸輪蝸桿傳動機構10、滑軌12、滑塊13、夾緊手輪6、減速機8、旋轉手輪5、側壁4和底板15,蝸輪蝸桿傳動機構10與側壁4固定連接,滑塊13安置在底板15下端,滑軌12固定安置在工作臺上,滑塊13與滑軌12滑動連接,夾緊手輪6與蝸輪蝸桿傳動機構10連接,旋轉手輪5與減速機8輸入端連接。工作臺上設置有一墊塊16用于調整泵殼2位置,工作臺表面為網狀表面17,當打磨時,打磨掉的廢料可通過網狀表面17進入收集盒。
為防止塵土進入,控制區上還安裝有風琴罩19,風琴罩19一端與機架18連接,一端與側壁4連接。
如圖3所示,第一翻轉夾具系統1包括第一夾具體23、第一旋轉板22、第一聯接法蘭盤20和第一轉軸21,第一夾具體23固定安裝在第一旋轉板22上,第一聯接法蘭盤20與機架18固定連接,第一聯接法蘭盤20內設置有第一軸承,第一轉軸21一端與第一軸承內圈連接,另一端與第一旋轉板22連接。
如圖4所示,第二翻轉夾具系統3包括第二夾具體24、第二旋轉板25、第二聯接法蘭盤26和第二轉軸27,第二夾具體24固定安裝在第二旋轉板25上,第二聯接法蘭盤26與側壁4固定連接,第二聯接法蘭盤26內設置有第二軸承,第二轉軸27穿過第二軸承放置,第二轉軸27一端與減速機8連接,另一端與第二旋轉板25連接。
本實例的工作過程:將待處理的泵殼2放置在墊塊16上,泵殼2的一端卡第一夾具體23上,對泵殼2進行定位,之后搖動夾緊手輪6,夾緊手輪6帶動蝸輪蝸桿傳動機構10運動,在蝸輪蝸桿傳動機構10的作用下,滑塊13沿滑軌12運動,直至第二夾具體24將泵殼2完全定位后,停止搖動夾緊手輪6;人工進行打磨工作,待一面打磨完畢后,搖動旋轉手輪5,旋轉手輪5帶動第二轉軸27旋轉,從而使泵殼2旋轉,第二夾具體24在泵殼2的帶動下從動旋轉,旋轉90°后,停止搖動旋轉手輪5,對泵殼2第二面進行人工打磨,如此反復此工作直至打磨工作完成。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泵殼打磨更加方便;具有結構簡單,維修、拆卸方便,提高工作效率和減少安全隱患等優點。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多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