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工件淬火傳動結構,屬于機械裝置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的工件淬火裝置需要人工對工件進行送料進行,淬火的高溫容易弄傷工人。且現有的工件淬火裝置為錯位的滾輪傳動工件進行淬火工作,這種只適用于加工圓柱工件,無法加工棱柱工件。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工件淬火傳動結構。
一種工件淬火傳動結構,包括主動機構、從動機構和工作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動機構和從動機構并列設置在工作臺兩端,所述工作臺一端設置有限位槽,所述主動機構上部設置有主動臺面,所述主動機構底部設置有主齒輪,所述工作臺底部設置有齒輪連接件,所述從動機構頂部設置有從動臺面,所述從動機構底部設置有凸起,所述從動機構一端設置有調節輪,所述調節輪中心設置有螺桿,所述螺桿與從動機構螺紋連接。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螺桿與從動機構螺紋連接,使得在轉動調節輪的時候能夠調節從動機構在工作臺上的位置,適用于各種寬度的工件。
優選的,所述齒輪連接件設置有三個,所述齒輪連接件內設置有副齒輪。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齒輪連接件能夠保證副齒輪的快速安全的轉動。
優選的,所述主齒輪和副齒輪齒合。
優選的,所述主動臺面和從動臺面的間隙形成工件放置區。
優選的,所述主動機構設置有四個,所述從動機構設置有四個,所述最外側一個主動機構的主齒輪下方固定設置有帶輪。
優選的,所述帶輪為多楔帶輪。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最外端的主動機構下方設置有多楔帶輪,不是每一個主動機構都設置了帶輪,合理利用資源,帶輪外連接有與電動機輸出軸連接的皮帶,電動機的轉動能夠帶動帶輪的轉動和主齒輪的轉動,同時帶動副齒輪的轉動,即四個主動機構同時轉動,主動機構的轉動帶動工件傳送、帶動從動機構轉動,無需人力傳輸工件進行淬火加工,保障了工人的安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側面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主齒輪和副齒輪連接圖。
附圖標記:1、主動機構;2、從動機構;3、工作臺;4、限位槽;5、主動臺面;6、主齒輪;7、齒輪連接件;8、從動臺面;9、凸起;10、調節輪;11、螺桿;12、工件放置區;13、帶輪;14、副齒輪。
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附圖所示的一種工件淬火傳動結構,包括主動機構1、從動機構2和工作臺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動機構1和從動機構2并列設置在工作臺3兩端,所述工作臺3一端設置有限位槽4,所述主動機構1上部設置有主動臺面5,所述主動機構1底部設置有主齒輪6,所述工作臺3底部設置有齒輪連接件7,所述從動機構2頂部設置有從動臺面8,所述從動機構2底部設置有凸起9,所述從動機構8一端設置有調節輪10,所述調節輪10中心設置有螺桿11,所述螺桿11與從動機構2螺紋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齒輪連接件7設置有三個,所述齒輪連接件7內設置有副齒輪14。
進一步的,所述主齒輪6和副齒輪14齒合。
進一步的,所述主動臺面5和從動臺面8的間隙形成工件放置區12。
進一步的,所述主動機構1設置有四個,所述從動機構2設置有四個,所述最外側一個主動機構1的主齒輪6下方固定設置有帶輪13。
進一步的,所述帶輪13為多楔帶輪。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候將工件放置在工件放置區12,轉動調節輪10,調節工件放置區12的大小,打開電機,電機輸出軸外設置有皮帶,皮帶另一端設置在帶輪13上,電機即可帶動主齒輪6轉動,主齒輪6帶動副齒輪8轉動,即四個主動機構1的主動臺面5進行轉動,帶動工件和從動機構2進行運動,實現了工件的自動傳送,無需人為帶動。
上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構思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到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內容,已經全部記載在權利要求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