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鑄造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小型鑄件生產的鑄造裝置。
背景技術:
鑄造是人類掌握比較早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已有約6000年的歷史。中國約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間已進入青銅鑄件的全盛期,工藝上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鑄造是將液體金屬澆鑄到與零件形狀相適應的鑄造空腔中,待其冷卻凝固后,以獲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被鑄物質多為原為固態但加熱至液態的金屬(例:銅、鐵、鋁、錫、鉛等),而鑄模的材料可以是砂、金屬甚至陶瓷。而現有的鑄造加工中,多數是人力操控的較多,一方面智能化程度低,影響生產效率,模型的冷卻時間長;另一方面位數系數高,操作過程中容易出現事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用于小型鑄件生產的鑄造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小型鑄件生產的鑄造裝置,包括殼體和設于殼體內的控制器,所述殼體為空腔結構,所述殼體的一側設有進料口,所述殼體的另一側設有出料口,所述殼體靠近進料口一側的頂端設有澆鑄斗,且澆鑄斗的底端延伸至殼體內,所述澆鑄斗的底端連接有導流管,所述導流管遠離澆鑄斗的一端設有紅外線接收器,所述殼體靠近出料口一側的頂端安裝有冷噴頭,其中冷噴頭位于殼體的內壁上,所述殼體頂端的內壁上安裝有保溫板,所述保溫板位于澆鑄斗和冷噴頭之間,所述殼體底端的內壁上設有支撐架,所述支撐架上設有傳送機構,且傳送機構分別與進料口和出料口相對應,所述傳送機構包括皮帶、轉軸和驅動電機,所述傳送機構上設有模具型腔,所述模具型腔上嵌裝有紅外線發射器,所述紅外線發射器與控制器的輸入端連接,所述殼體靠近出料口一側的內壁上安裝有計時器,所述計時器、冷噴頭和驅動電機均與控制器的輸出端連接,所述殼體底端的內壁上設有滑槽,所述滑槽內設有儲水槽。
優選的,所述殼體上設有開口,所述開口位于出料口的下方,且儲水槽與開口相配合。
優選的,所述儲水槽與冷噴頭相對應,所述儲水槽靠近開口的一側設有手柄,所述儲水槽的底端設有滾輪,且滾輪與滑槽滑動連接。
優選的,所述皮帶套設于轉軸外,所述轉軸與驅動電機的輸出軸連接。
優選的,所述導流管上設有控制閥,且控制閥與控制器連接。
優選的,所述殼體的兩側均設有散熱口,所述散熱口內安裝有風扇,其中風扇包括扇葉為散熱電機,扇葉位于散熱電機的輸出軸上,且散熱電機與控制器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設計簡單合理,操作方便,利用澆鑄斗和導流管的設計,避免生產過程中溶液四處飛濺的問題;利用傳送機構和紅外線發射器實現該裝置的自動化生產,智能進行澆鑄,方便批量生產,避免人力的直接操作,一方面提高了生產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安全系數;利用計時器計時,通過冷噴頭有效加快了模型的冷卻,并且利用儲水槽收集冷卻后的水資源,降低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用于小型鑄件生產的鑄造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用于小型鑄件生產的鑄造裝置的原理框圖。
圖中:1殼體、2導流管、3進料口、4模具型腔、5傳送機構、6澆鑄斗、7保溫板、8冷噴頭、9計時器、10出料口、11儲水槽、12開口、13控制器、14支撐架、15滑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2,一種用于小型鑄件生產的鑄造裝置,包括殼體1和設于殼體1內的控制器13,殼體1為空腔結構,殼體1的一側設有進料口3,殼體1的另一側設有出料口10,殼體1靠近進料口3一側的頂端設有澆鑄斗6,且澆鑄斗6的底端延伸至殼體1內,澆鑄斗6的底端連接有導流管2,導流管2遠離澆鑄斗6的一端設有紅外線接收器,殼體1靠近出料口10一側的頂端安裝有冷噴頭8,其中冷噴頭8位于殼體1的內壁上,殼體1頂端的內壁上安裝有保溫板7,保溫板7位于澆鑄斗6和冷噴頭8之間,殼體1底端的內壁上設有支撐架14,支撐架14上設有傳送機構5,且傳送機構5分別與進料口3和出料口10相對應,傳送機構5包括皮帶、轉軸和驅動電機,傳送機構5上設有模具型腔4,模具型腔4上嵌裝有紅外線發射器,紅外線發射器與控制器13的輸入端連接,殼體1靠近出料口10一側的內壁上安裝有計時器9,計時器9、冷噴頭8和驅動電機均與控制器13的輸出端連接,殼體1底端的內壁上設有滑槽15,滑槽15內設有儲水槽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設計簡單合理,操作方便,利用澆鑄斗6和導流管2的設計,避免生產過程中溶液四處飛濺的問題;利用傳送機構5和紅外線發射器實現該裝置的自動化生產,智能進行澆鑄,方便批量生產,避免人力的直接操作,一方面提高了生產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安全系數;利用計時器9計時,通過冷噴頭8有效加快了模型的冷卻,并且利用儲水槽11收集冷卻后的水資源,降低成本。
殼體1上設有開口12,開口12位于出料口10的下方,且儲水槽11與開口12相配合,儲水槽11與冷噴頭8相對應,儲水槽11靠近開口12的一側設有手柄,儲水槽11的底端設有滾輪,且滾輪與滑槽15滑動連接,皮帶套設于轉軸外,轉軸與驅動電機的輸出軸連接,導流管2上設有控制閥,且控制閥與控制器13連接,殼體1的兩側均設有散熱口,散熱口內安裝有風扇,其中風扇包括扇葉為散熱電機,扇葉位于散熱電機的輸出軸上,且散熱電機與控制器13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設計簡單合理,操作方便,利用澆鑄斗6和導流管2的設計,避免生產過程中溶液四處飛濺的問題;利用傳送機構5和紅外線發射器實現該裝置的自動化生產,智能進行澆鑄,方便批量生產,避免人力的直接操作,一方面提高了生產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安全系數;利用計時器9計時,通過冷噴頭8有效加快了模型的冷卻,并且利用儲水槽11收集冷卻后的水資源,降低成本。
工作原理:工作時,控制器13控制驅動電機驅動轉軸轉動,進而帶動皮帶進行傳送模具型腔4的工作,當模具型腔4移動到導流管2的正下方,紅外線接收器接收到紅外線發射器發出的信號,控制器13控制控制閥打開,金屬溶液從澆鑄斗6經導流管2流入到模具型腔4,同時根據澆鑄件的需求,計時器9計時,一旦時間足夠,控制器13控制控制閥關閉,停止金屬溶液的流入;計時器9再次計時,一旦時間足夠,控制器13控制驅動電機驅動轉軸轉動,繼續模具型腔4的傳送工作;當模具型腔4移動到冷噴頭8的下方,控制器13控制冷噴頭8噴下冷水加快模型的冷卻,同時冷卻完成后的水流進儲水槽11進行收集,拉動手柄,利用儲水槽11底端的滾輪在滑槽15內滑動減輕阻力,方便水資源的重復利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