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翻砂設備,涉及一種雙滾筒翻砂箱。
背景技術:
砂是一種應用很廣泛的材料,在鑄件行業,砂的應用就更為巧妙,翻砂主要是把砂翻轉到模表面,有利于澆鑄成型,使砂均勻敷著在模表面。
目前的市面上有一種翻砂機,能夠對砂粒進行翻砂,如申請號201410590345.7公開的一種工作截面大于或等于200cm的具有翻砂功能的工業機械。該機有一個框形的機架,其機架前端安裝有動力輸入裝置;變速箱及傳動皮帶輪,機架后端兩側,安裝有隨行輔助輪,其機架的后中部,安裝有工作皮帶輪;在工作皮帶輪兩個軸頭,安裝有偏心輪,該偏心輪順序連接著連桿擺動臂,擺動臂的下端,與振動分離篩連接,該裝置采用了使用震動式松砂鏟和振動式篩分裝置,能夠對箱內砂有效翻轉及揚起,在鑄造行業具有效率高、適應性強的特點,極具有推廣應用價值。
上述的翻砂機,客觀上也能夠打撒砂塊,進行翻砂工作,但是其結構復雜,實際使用效果不明顯,無法徹底將砂塊打散,所以具有一定的改進空間。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雙滾筒翻砂箱。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雙滾筒翻砂箱,包括:
呈斗狀的第一箱體,所述第一箱體內設置有可繞自身軸線轉動的第一滾筒,所述第一滾筒上設置有若干第一打砂碗且所述第一滾筒的兩端穿設在所述第一箱體的兩側;
呈斗狀的第二箱體,所述第一箱體與所述第二箱體連接用于承接所述第一箱體中翻出的砂,所述第二箱體內設置有可繞自身軸線轉動的第二滾筒,所述第二滾筒上設置有若干第二打砂碗且所述第二滾筒的兩端穿設在所述第二箱體的兩側。
較佳的,所述第一箱體內設置有罩板,所述第一箱體的側壁上開設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內設置有橫桿,所述橫桿的一端與所述罩板固定連接,所述橫桿在所述弧形槽內滑動帶動所述罩板運動。
較佳的,所述第一箱體的外壁上固定有絲母座,所述絲母座上穿設有與所述橫桿平行的螺桿,所述螺桿的端部朝向所述第一箱體的側壁且端部螺紋連接有絲母塊,所述絲母塊內螺紋連接有絲杠,所述絲杠與所述橫桿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絲杠通過所述絲母塊做直線運動,從而推動所述橫桿在所述弧形槽內移動。
較佳的,所述第一滾筒的兩端具有第一支撐軸,所述第一箱體的兩側外壁上設置有第一軸承座,兩個所述第一支撐軸分別穿設在兩個所述第一軸承座上。
較佳的,所述第二滾筒的兩端具有第二支撐軸,所述第二箱體的兩側外壁上設置有第二軸承座,兩個所述第二支撐軸分別穿設在兩個所述第二軸承座上。
較佳的,所述第二箱體的底部設置有落砂口。
較佳的,所述第二箱體的底部還設置有固定杠,所述落砂口上覆蓋有翻板,且所述翻板的側邊與所述固定杠鉸接。
較佳的,所述第一箱體的底部間隔設置有若干筆直排列的清理口。
較佳的,所述第一箱體的底部固定設置有抽板座,所述抽板座內穿設有抽板,所述抽板封堵在各所述清理口上,且所述抽板上間隔設置有若干筆直排列的開口。
較佳的,所述雙滾筒翻砂箱還包括擋板,所述擋板的一端與所述第一箱體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箱體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能夠二次翻砂,但是結構簡單,實際使用效果明顯,能夠徹底將砂塊打散。
2、通過橫軸以及弧形槽這種結構,能夠簡單有效的展開罩板,避免揚砂。
3、通過絲杠以及可轉動的絲母座能夠實現推動橫桿移動的目的。
4、落砂口能夠方便、徹底的導出第二箱體內的砂粒,翻板是蓋在落砂口上的,需要卸砂時,則翻開翻板,這樣的話,落砂口沒有翻板的阻擋,砂粒就能夠從落砂口中掉出,并且還能夠通過與固定杠的鉸接結構,來實現便于翻動的目的。
5、清理口能夠排出第一箱體內淤積的砂粒;抽板穿設在抽板座上時,開口與清理口重合,第一箱體內的砂粒掉落,稍微抽動抽板,使清理口與開口錯開,則能夠封閉住第一箱體的底部,這種結構非常簡單實用,且操作方便。
6、擋板能夠防止砂粒從雙滾筒翻砂箱內揚出。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雙滾筒翻砂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雙滾筒翻砂箱的側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箱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雙滾筒翻砂箱的仰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箱體的底部與抽板的示意圖。
圖中,100、第一箱體;110、罩板;120、弧形槽;121、橫桿;130、絲母座;131、螺桿;132、絲母塊;133、絲杠;140、第一軸承座;150、清理口;160、抽板座;170、抽板;171、開口;200、第一滾筒;210、第一支撐軸;300、第一打砂碗;400、第二箱體;410、第二軸承座;420、落砂口;430、固定杠;440、翻板;500、第二滾筒;510、第二支撐軸;600、第二打砂碗;700、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如圖1、圖2、圖3、圖4、圖5所示,一種雙滾筒翻砂箱,包括:第一箱體100與第二箱體400,其中,第一箱體100與第二箱體400均呈斗狀。
所述第一箱體100內設置有可繞自身軸線轉動的第一滾筒200,所述第一滾筒200上設置有若干第一打砂碗300,且所述第一滾筒200的兩端穿設在所述第一箱體100的兩側;第一打砂碗300排成若干列且繞著第一滾筒200設置,并且,由于第一打砂碗300是在第一滾筒200上,第一滾筒200是在第一箱體100內,而當砂塊進入第一箱體100內,第一滾筒200轉動,第一打砂碗300不斷的翻動砂塊,使其不斷被粉碎。
所述第一箱體100與所述第二箱體400連接,用于承接所述第一箱體100中翻出的砂,所述第二箱體400內設置有可繞自身軸線轉動的第二滾筒500,所述第二滾筒500上設置有若干第二打砂碗600且所述第二滾筒500的兩端穿設在所述第二箱體400的兩側,在第二滾筒500轉動時,第二打砂碗600會翻攪第二箱體400內的砂粒,此處值得指出的是,第二箱體400內的砂粒為第一箱體100內經過翻攪后砂粒,由于經過二次翻砂,所以其翻出的砂子中,砂塊已經被徹底打散,所以效果非常好。
在實際使用時,第一滾筒200與第二滾筒500轉動,砂塊從上方進入第一箱體100,被第一打砂碗300翻動,其中的大部分砂塊被打散,并進入到第二箱體400內,第二箱體400內的第二打砂碗600翻動這些砂子,并將其中的砂塊徹底打散,經過第一箱體100與第二箱體400的砂子,由于翻動的比較徹底,能夠二次翻砂,且整機的結構簡單,實際使用效果明顯,能夠徹底將砂塊打散。
如圖3所示,在上述實施方式的基礎上,所述第一箱體100內設置有罩板110,該罩板110的長度略小于第一箱體100的寬度,為弧面結構,將罩板110翻起,則能夠擋住第一箱體100的前方,避免砂塊在翻動時落出第一箱體100。
所述第一箱體100的側壁上開設有弧形槽120,所述弧形槽120內設置有橫桿121,該橫桿121可以在弧形槽120內滑動,所述橫桿121的一端與所述罩板110固定連接,所述橫桿121在所述弧形槽120內滑動帶動所述罩板110運動。
簡單來說,由于弧形槽120的形狀特殊,橫桿121在弧形槽120內滑動時,會提升罩板110的位置,使其展開,從而罩在第一箱體100的上方,通過這種結構,能夠簡單有效的展開罩板110,避免揚砂。
如圖1、圖2、圖3、圖4、圖5所示,在上述實施方式的基礎上,所述第一箱體100的前端的外壁上固定有絲母座130,該絲母座130向外延伸,且絲母座130上設置有一個橫向的貫通孔。
所述絲母座130上的貫通孔內穿設有與所述橫桿121平行的螺桿131,由于螺桿131與橫桿121平行,所以其最外端為對應第一箱體100側壁的一端,且最外端部螺紋連接有絲母塊132,此處值得指出的是,絲母塊132是一個具有一個螺紋接口與一個貫通的螺紋孔的結構,其中,螺紋接口與螺桿131連接,所以絲母塊132能夠繞著螺桿131的軸線在一定范圍內轉動。
所述絲母塊132的管體的螺紋孔內螺紋連接有絲杠133,所述絲杠133與所述橫桿121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絲杠133通過所述絲母塊132做直線運動,從而推動所述橫桿121在所述弧形槽120內移動。
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通過轉動絲杠133,絲杠133通過絲母座130向著橫桿121方向運動,此時橫桿121從弧形槽120的一端向著另一端移動,且隨著橫桿121的位置變化,絲杠133與水平面的夾角也發生變化,這是因為絲母塊132能夠在螺桿131上小幅轉動,從而使得絲杠133繞著螺桿131小幅轉動,從而達到推動橫桿121移動的目的。
如圖1、圖2、圖3、圖4、圖5所示,在上述實施方式的基礎上,所述第一滾筒200的兩端具有第一支撐軸210,所述第一箱體100的兩側外壁上設置有第一軸承座140,兩個所述第一支撐軸210分別穿設在兩個所述第一軸承座140上。
由于第一滾筒200需要轉動,所以必須要通過在兩端設置第一支撐軸210的方式進行限位以及實現相對轉動,并且在實際結構中,還可以在第一支撐軸210上連接減速器,用以驅動第一滾筒200轉動。
如圖1、圖2、圖4所示,在上述實施方式的基礎上,所述第二滾筒500的兩端具有第二支撐軸510,所述第二箱體400的兩側外壁上設置有第二軸承座410,兩個所述第二支撐軸510分別穿設在兩個所述第二軸承座410上。
由于第二滾筒500需要轉動,所以必須要通過在兩端設置第二支撐軸510的方式進行限位以及實現相對轉動,并且在實際結構中,還可以在第二支撐軸510上連接減速器,用以驅動第二滾筒500轉動。
如圖2、圖4所示,在上述實施方式的基礎上,所述第二箱體400的底部設置有落砂口420,在實際翻砂過程中,第二箱體400內的砂塊被第二打砂碗600打碎后,可以通過底部設置的落砂口420離開第二箱體400,這種結構能夠方便、徹底的導出第二箱體400內的砂粒。
如圖2、圖4所示,在上述實施方式的基礎上,所述第二箱體400的底部還設置有固定杠430,固定杠430與落砂口420的長邊平行,且固定杠430位于落砂口420的旁邊,所述落砂口420上覆蓋有翻板440,且所述翻板440的側邊與所述固定杠430鉸接。
在實際使用時,翻板440是蓋在落砂口420上的,需要卸砂時,則翻開翻板440,這樣的話,落砂口420沒有翻板440的阻擋,砂粒就能夠從落砂口420中掉出。
如圖5所示,在上述實施方式的基礎上,所述第一箱體100的底部間隔設置有若干筆直排列的清理口150,清理口150可以清理第一箱體100內淤積的砂粒。
由于第一箱體100是用來初步翻砂的,經過初步打散的砂塊需要進入第二箱體400內進行二次翻砂,而由于第一箱體100是斗狀的,所以其底部會有殘留的砂粒,為了清理這些殘留的砂粒,需要設置清理口150,便于清理第一箱體100內的殘留砂粒。
如圖2、圖3、圖4、圖5所示,在上述實施方式的基礎上,所述第一箱體100的底部固定設置有抽板座160,所述抽板座160內穿設有抽板170,所述抽板170封堵在各所述清理口150上,且所述抽板170上間隔設置有若干筆直排列的開口171。
此處值得指出的是,由于相鄰清理口150之間具有一定的間隔,抽板170上也具有與清理口150相適配的開口171,抽板170穿設在抽板座160上時,開口171與清理口150重合,第一箱體100內的砂粒掉落,稍微抽動抽板170,使清理口150與開口171錯開,則能夠封閉住第一箱體100的底部,這種結構非常簡單實用,且操作方便。
如圖1、圖2所示,在上述實施方式的基礎上,所述雙滾筒翻砂箱還包括擋板700,所述擋板700的一端與所述第一箱體100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箱體400連接,從而形成一個圍攏的結構,由于擋板700的存在,在翻砂時,砂粒很難從雙滾筒翻砂箱內揚出。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