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壓鑄模具的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用于壓鑄模具中的冷卻裝置。
背景技術:
壓鑄模具是指將金屬液鑄造充型進模具的型腔,并隨著金屬液的冷卻,進行加壓鍛造的成型模具。金屬液的冷卻速度是影響鑄件質量的重要因素。在市場上,很多壓鑄模具的冷卻系統存在冷卻效果差和成本較高的問題。然而在現有技術的一般壓鑄模具的冷卻系統也沒有有效解決上述問題。例如中國專利授權公告號CN 201313164Y,授權公告日2009年09月23日,發明創造的名稱為風冷離心模具,該專利案公開了一種模具的風冷結構,通過離心澆鑄機和散熱片等結構的結合創新,提高了生產效率和離心澆鑄機的使用壽命,但是該專利案的散熱片設置在模具的外殼體上,模具的內部存在散熱效果差的問題。又如中國專利授權公告號CN 205086262 U,授權公告日2016年03月16日,發明創造的名稱為泡沫成型機模具冷卻水冷卻循環系統,該專利案公開了一種模具的冷卻水冷卻循環系統,通過進水泵、進水管、冷卻塔、冷卻池、出水管和出水泵的結合創新,實現了冷卻水的循環冷卻和循環使用,但是該專利案中具有兩個水泵、一個冷卻塔和兩個冷卻池,零部件較多,存在成本較高的問題,同時散熱片是固定在冷卻塔中的,也存在散熱效果較差的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水泵、冷卻水箱、出水箱和冷卻管等結構的結合創新,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散熱效果好,散熱速度快,生產效率高,裝配方便和安全可靠的壓鑄模具冷卻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解決現有技術中一般壓鑄模具的冷卻系統沒有有效解決散熱效果差、散熱速度慢和成本較高的問題,提供一種壓鑄模具冷卻裝置,通過水泵、冷卻水箱、出水箱和冷卻管等結構的結合創新,實現該壓鑄模具冷卻裝置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散熱效果好,散熱速度快,生產效率高,裝配方便和安全可靠的特點。
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取下述技術方案:一種壓鑄模具冷卻裝置,包括水泵、冷卻水箱、出水箱和冷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設有進水管和出水管,進水管與冷卻水箱底部相連,出水管與出水箱的底部相連,所述冷卻水箱的中上部設有散熱片,所述冷卻管與模具相適配,冷卻管的兩端分別與冷卻水箱、出水箱相連。
冷卻管,結構簡單,用于模具中對應位置的冷卻,提高模具中金屬液的冷卻效率;冷卻水箱,結構簡單,用于收納冷卻管中的水;散熱片,用于從冷卻管中流入冷卻水箱中的水的散熱,散熱片設置在冷卻水箱的中上部,使得冷卻管中的水直接打在散熱片上,水滴散發開來,還可以進行空冷,通過散熱片和空冷相結合,散熱效果更佳,散熱速度更快;水泵,結構簡單,將冷卻水箱內的冷卻水抽至出水箱中;出水箱,結構簡單,用于暫時儲存冷卻水;在優選方案中,出水箱為扁平狀結構,使得出水箱內一個單位的水量與箱體壁板的接觸面積更大,對冷卻管回流回來的水進行散熱,進一步提高散熱效果。
作為優選,在冷卻水箱中,所述散熱片為從左至右向下傾斜的結構。傾斜布置的散熱片,面積更大,與從冷卻管流出來的水的接觸面積更大,散熱效果更佳。
作為優選,所述散熱片由多片長條形結構的散熱單體組成,相鄰的所述散熱單體為上下錯開的結構,每一片所述的散熱單體與對應一列的冷卻管相對應。該結構進一步增加散熱片的整體散熱面積,提高散熱效果和散熱速度。
作為優選,所述壓鑄模具冷卻裝置還包括驅動電機,所述冷卻水箱內設有多根轉軸,每根轉軸均設置在對應一列冷卻管的正下方,所述散熱片由多片散熱單體組成,散熱單體與對應的轉軸相連,所述冷卻水箱的外部設有與轉軸相適配的傳動齒輪,相鄰的傳動齒輪相互嚙合,其中一根轉軸與驅動電機聯動。該結構通過驅動電機、轉軸和傳動齒輪相結合的結構,實現每一片散熱單體不僅能與冷卻管中流出的水充分接觸,而且能夠將該部分水擊打成水霧,與空氣充分接觸,同時散熱單體還可以轉動,實現風冷。該結構提高冷卻水箱的散熱效果顯著,散熱速度快,從而提高生產效率。
作為優選,在冷卻水箱上,所有的所述轉軸為從左至右逐步向下的結構。該結構使得轉軸的位置逐步降低,轉軸之間的距離增大,從而增加了散熱單體的寬度,散熱片與水的接觸面積得到增大,風冷的效果更好,提高散熱效果和散熱速度。
作為優選,每一根所述的轉軸設有1-4片散熱單體。增加散熱片的整體面積,不僅風冷效果更加明顯,而且散熱效果更佳。
作為優選,所述冷卻水箱和出水箱均設有多個與冷卻管相適配的管接頭。管接頭,結構簡單,可以是螺紋接頭,也可以是快接,方便與冷卻管的安裝。
作為優選,所述管接頭上均設有與冷卻管相適配的橡膠軟管。橡膠軟管,結構簡單,一般與冷卻管和管接頭都采用脹緊連接,再通過抱箍等緊固件進行固定。該結構使得冷卻管可以先裝入壓鑄模具中,再進行管路的裝配,實現該冷卻裝置的整體裝配方便。
作為優選,所述冷卻水箱和出水箱均設有出水閥。出水閥,結構簡單,在該冷卻裝置不使用時,打開出水閥,就可以清洗冷卻水箱和出水箱。
作為優選,所述水泵的進水管設有溫度表,水泵的出水管設有截止開關。溫度表,用于觀察進水管內的溫度,在發生異常情況時,溫度表的數值會偏高,提醒人們關閉截止開關,防止水泵燒壞,從而檢查冷卻裝置,減少損失和防止事故。
由于采取上述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壓鑄模具冷卻裝置具有這樣的有益效果:通過水泵、冷卻水箱、出水箱和冷卻管等結構的結合創新,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散熱效果好,散熱速度快,生產效率高,裝配方便和安全可靠的壓鑄模具冷卻裝置。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種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附圖1的俯視圖;
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附圖1中冷卻水箱的第一種結構示意圖;
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附圖1中冷卻水箱的第二種結構示意圖;
附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種結構示意圖;
附圖6為本實用新型附圖5的俯視圖;
附圖7為本實用新型附圖5中冷卻水箱的第一種結構示意圖;
附圖8為本實用新型附圖5中冷卻水箱的第二種結構示意圖。
圖中:1-水泵,2-冷卻水箱,3-出水箱,4-冷卻管,5-散熱片,5.1-散熱單體,6-驅動電機,7-轉軸,8-傳動齒輪,9-管接頭,10-橡膠軟管,11-出水閥,12-溫度表,13-截止開關。
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一:結合附圖1、2、3,一種壓鑄模具冷卻裝置,包括水泵1、冷卻水箱2、出水箱3和冷卻管4,水泵1設有進水管和出水管,進水管與冷卻水箱2底部相連,出水管與出水箱3的底部相連,冷卻水箱2的中上部設有散熱片5,出水箱3為扁平狀結構,冷卻管4與模具相適配,冷卻管4的兩端分別與冷卻水箱2、出水箱3相連,在冷卻水箱2中,散熱片5為從左至右向下傾斜的結構。
實施例二,結合附圖1、2、4,一種壓鑄模具冷卻裝置,包括水泵1、冷卻水箱2、出水箱3和冷卻管4,水泵1設有進水管和出水管,進水管與冷卻水箱2底部相連,出水管與出水箱3的底部相連,冷卻水箱2的中上部設有散熱片5,出水箱3為扁平狀結構,冷卻管4與模具相適配,冷卻管4的兩端分別與冷卻水箱2、出水箱3相連,散熱片5由多片長條形結構的散熱單體5.1組成,相鄰的散熱單體5.1為上下錯開的結構,每一片散熱單體5.1與對應一列的冷卻管4相對應,冷卻水箱2和出水箱3均設有多個與冷卻管4相適配的管接頭9,管接頭9上均設有與冷卻管4相適配的橡膠軟管10,冷卻水箱2和出水箱3均設有出水閥11,水泵1的進水管設有溫度表12,水泵1的出水管設有截止開關13。
實施例三,結合附圖5、6、7,一種壓鑄模具冷卻裝置,包括水泵1、冷卻水箱2、出水箱3、冷卻管4和驅動電機6,水泵1設有進水管和出水管,進水管與冷卻水箱2底部相連,出水管與出水箱3的底部相連,冷卻水箱2的中上部設有散熱片5,出水箱3為扁平狀結構,冷卻管4與模具相適配,冷卻管4的兩端分別與冷卻水箱2、出水箱3相連,冷卻水箱2內設有多根轉軸7,每根轉軸7均設置在對應一列冷卻管4的正下方,散熱片5由多片散熱單體5.1組成,散熱單體5.1與對應的轉軸7相連,冷卻水箱2的外部設有與轉軸7相適配的傳動齒輪8,相鄰的傳動齒輪8相互嚙合,其中一根轉軸7與驅動電機6聯動,在冷卻水箱2上,所有的轉軸7為從左至右逐步向下的結構,每一根轉軸7設有兩片散熱單體5.1,冷卻水箱2和出水箱3均設有多個與冷卻管4相適配的管接頭9,管接頭9上均設有與冷卻管4相適配的橡膠軟管10,冷卻水箱2和出水箱3均設有出水閥11,水泵1的進水管設有溫度表12,水泵1的出水管設有截止開關13。
實施例四,結合附圖5、6、8,一種壓鑄模具冷卻裝置,包括水泵1、冷卻水箱2、出水箱3、冷卻管4和驅動電機6,水泵1設有進水管和出水管,進水管與冷卻水箱2底部相連,出水管與出水箱3的底部相連,冷卻水箱2的中上部設有散熱片5,出水箱3為扁平狀結構,冷卻管4與模具相適配,冷卻管4的兩端分別與冷卻水箱2、出水箱3相連,冷卻水箱2內設有多根轉軸7,每根轉軸7均設置在對應一列冷卻管4的正下方,散熱片5由多片散熱單體5.1組成,散熱單體5.1與對應的轉軸7相連,冷卻水箱2的外部設有與轉軸7相適配的傳動齒輪8,相鄰的傳動齒輪8相互嚙合,其中一根轉軸7與驅動電機6聯動,在冷卻水箱2上,所有的轉軸7為從左至右逐步向下的結構,每一根轉軸7設有四片散熱單體5.1,冷卻水箱2和出水箱3均設有多個與冷卻管4相適配的管接頭9,管接頭9上均設有與冷卻管4相適配的橡膠軟管10,冷卻水箱2和出水箱3均設有出水閥11,水泵1的進水管設有溫度表12,水泵1的出水管設有截止開關13。
以上所述的四個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核心思想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若干的修飾,例如水泵、管件和散熱片等的具體技術參數進行修改或權利要求進行若干的組合,應該落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