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鋁合金轉向節模具的冷卻水道結構。
背景技術:
在模具設計時根據制件的壁厚和體積來決定冷卻水道下列設計參數:冷卻孔道的位置與尺寸、孔道的長度、孔道的種類、孔道的配置與連接、以及冷卻水的流動速率與熱傳性質。應用時,一方面要把熔融的金屬注入模具型腔內,在極短的時間內釋放出大量的熱量,促使模具的溫度提高;另一方面,模具通過傳導,輻射以及對流的方式進行熱傳遞。其中包括對模具的吹氣噴涂及冷卻水道吸收部分熱量,使模具溫度下降。經過一段時間后,在上述二者的作用下,溫度達到一個平衡點,使模具處在某一溫度范圍內,這一個平衡點的溫度控制對穩定生產非常重要。模具溫度還會影響制件尺寸精度,調解模溫,減少制件成型收縮率的波動,提高制件尺寸精度;同時該溫度會因為模溫差大,制件收縮不均,翹曲變形。另外,若模溫低,制件表面粗糙度提高,易產生冷隔、澆不足等缺陷。也就是,鑄件質量和生產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模具熱控制能力。冷卻水道使成型零件表面冷卻均勻,模具各處的溫差不大;要維持經濟有效的冷卻時間,就應對制件厚壁處采用強冷。制件所需的冷卻時間隨其壁厚增加而急速增長。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模具溫度控制穩定,及成型零件表面冷卻均勻的鋁合金轉向節模具的冷卻水道結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鋁合金轉向節模具的冷卻水道結構,其中,包括在定模具的一側面上設有的定模水路進口和定模水路出口,在定模具的另一側面上依次設有的定模面冷進水口、定模面冷出水 口、定模澆口線冷進水口、定模澆口線冷出水口、定模料柄線冷進水口、定模料柄線冷出水口、定模點冷進出水路口,在動模具的一側面上設有的動模水路進口和動模水路出口,在動模具的另一側面上依次設有的動模面冷進水口、動模面冷出水口、動模澆口線冷進水口、動模澆口線冷出水口、動模料柄線冷進水口、動模料柄線冷出水口、動模點冷進出水路口。定模和動模內的管道上分別設置有多個分流口。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模具溫度控制穩定,及成型零件表面冷卻均勻的效果。由于動模和定模上的各個進出水口合理地設計出模具的冷卻系統,很好的解決了模具的冷卻問題,使模具的工作溫度在150——270℃之間,為穩定生產提供了保障,保證了模具處在相對穩定平衡的溫度范圍內,以使制件易于成形,并防止和減少制件和模具的變形問題,提高了模具使用壽命。實現了模具溫度控制穩定,及成型零件表面冷卻均勻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定模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E-E截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所示B-B截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所示定模水路進口和定模水路出口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動模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所示E-E截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5所示B-B截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圖5所示動模水路進口和動模水路出口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8所示,一種鋁合金轉向節模具的冷卻水道結構,包括在定模具01的一側面上設有的定模水路進口11和定模水路出口12,在定模具01的另一側面上依次設有的定模面冷進水口13、定模面冷出水口14、定 模澆口線冷進水口15、定模澆口線冷出水口16、定模料柄線冷進水口17、定模料柄線冷出水口18、定模點冷進出水路口19,在動模具20的一側面上設有的動模水路進口21和動模水路出口22,在動模具20的另一側面上依次設有的動模面冷進水口23、動模面冷出水口24、動模澆口線冷進水口25、動模澆口線冷出水口26、動模料柄線冷進水口27、動模料柄線冷出水口28、動模點冷進出水路口29。定模和動模內的管道上分別設置有多個分流口。各分冷卻水道與主冷卻水道的聯接采用串聯式,既冷卻水從定模水路進口11和動模水路進口21流入,再分成若干分支,然后匯入定模水路出口12或動模水路出口22排出;并使進口主干水道ΦD的橫截面積大于各支路Φd的橫截面積之和。冷卻水孔距型腔的最近距離為25mm,太近則冷卻不均勻,太遠則冷卻效率低;冷卻水孔直徑為Φ14mm。冷卻水道從模溫高區域流向模溫低區域;為防止冷卻水道漏水,采用耐高溫的硅橡膠作為密封元件。
擠壓鑄造過程中,模具溫度會隨著工作時間的延長而升高,在沒有冷卻水的情況下,模具局部溫度高達380℃以上,導致模具粘膜嚴重,模具發生變形,影響制件精度,加速模具熱疲勞破壞;同時大量熱量傳遞到設備上,也會加速設備損壞;由于模具溫度太高,制件冷卻速度太慢,導致晶粒粗大,性能降低,同時也降低生產效率。所以對模具實施冷卻是非常重要的。本模具在工作過程中,當模具從平衡溫度(約220℃),停止工作8分鐘模具溫度就會降到60℃以下,冷卻效果非常好。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