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中層冷卻足輥,具體的說是一種輥軸分離的中層冷卻足輥,它具體改變了足輥的整體結構,是一種全新的技術、是各鋼廠輥道架及扇形段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背景技術:
:
由于對鋼廠多年來的了解,各鋼廠在出鋼坯時,鋼坯的溫度極高(大約在500度以上),其周圍的環境非常惡劣,軸承與軸承座在高溫中工作,冷卻效果又不理想,因此損壞率極高,而且旋轉摩擦密封裝置每套價格又非常貴,并且需經常更換。使用足輥冷卻難、壽命短、制造費用高、維修時難度極高,根據這些問題發明了新一代足輥產品,解決了各鋼廠的領導及技術人員多年來想改但又難以改變的難題。
技術實現要素:
: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現有鋼廠的惡劣環境和原有的技術不足的情況下,設計了中層冷卻及軸承內裝方式。原有輥軸一體改為輥軸分離;原有軸承在裝在輥兩側軸承座上是在高溫下工作改為軸承內裝,讓軸承在恒溫下工作,它大大提高了軸承使用壽命;原有水冷卻是采用摩擦密封裝置改為直接通水冷卻,去掉摩擦密封裝置;原有軸承是裝在軸承座上,現去掉軸承座改為軸固定座。因此新發明的足輥有效的改變了因足輥在高溫中軸承、摩擦密封裝置易損壞、成本高、冷卻不好等問題。它改變了原有的結構形式、冷卻形式而且冷卻效果好,使得原有的軸承在高溫下工作改為在正常溫度下工作;去掉軸承座及摩擦密封裝置;原輥軸一體改為輥軸分離,并且降低了成本。因此經過多年調查研究發明這種技術。
具體為:
中層冷卻足輥,包括輥體和軸,輥體由外輥和內輥組成,并通過連接法蘭焊接在一起;內輥兩端設有輥進水孔;外輥和內輥之間形成中間水腔,外輥和內輥間設有加強筋;軸的徑向兩端分別設有軸承,內輥通過軸承與軸連接;軸承和連接法蘭之間依次設有軸承密封圈、軸密封圈和外密封圈,在軸的軸向兩端分別設有進水孔、出水孔、軸承潤滑油道和軸潤滑油道,軸的徑向兩端設置有分水孔,使冷卻水由進水孔通過輥進水孔和軸輥間水腔進入到中間水腔,軸的兩端固定在軸座上。
軸座由上下兩部分組成,并通過螺栓連接。
連接法蘭與內輥通過螺栓連接。
外輥與內輥通過加強筋采用過盈配合連接。
軸密封圈上設置有與分水孔對應的孔。
軸承密封圈、軸密封圈和外密封圈為硬性密封圈。
所述軸承密封圈、軸密封圈和外密封圈表面設有O型圈。
本發明的優點:
申請人根據各鋼廠的環境與成本高難維修等情況,徹底改變了足輥的整體結構,而且撤掉了成本高的軸承座與摩擦密封裝置,把輥軸分離,軸承內裝并保護起來,使得軸承能夠在90度以下的環境中工作,而且好維修。這樣既降低了成本50%以上又解決了維修難等問題。這些都是因為徹底改變了足輥的整體設計結構及工作原理所產生的有益效果:
1.冷卻水為中間層冷卻,它可以很好地為輥身冷卻,使得輥身充分降低溫度,并提高了輥身在高溫下的強度。
2.冷卻水是由進水孔經分水孔進入,經由軸輥之間水腔,再由輥進水孔進入中間層水腔內,由另一端相同位置流出。這樣使得軸承在恒溫下工作,有效的避開了軸承在高溫下工作,增加軸承的壽命,同時內裝式軸承不受外來因素影響。
3.此發明最大優點是軸輥分離,軸輥的連接是采用了軸承把輥和軸組合在一起的,為了防止潤滑油和水混合,采用硬性第一道軸承密封圈,第二道硬性軸密封圈,主要密封水不讓外漬,第三道硬性外密封圈,主要防止水外漬出輥外。而且軸身兩端各有軸承潤滑油道和軸潤滑油道,這樣就使得軸與軸承能夠充分得到潤滑,以保證軸與軸承的使用壽命。
4.為了防止輥套因強度不夠,在外套和內套中間(中間水腔)內增加了多道縱向加強箱板以增加輥的強度。
5.此發明去掉了摩擦密封裝置,可以直接用水管連接軸的一端,這樣就節約了很大的成本。
6.此發明去掉了軸承座改用軸座,這樣就避免了因軸承座加工工藝復雜難以制作的難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提供的足輥的剖面圖;
圖2為本發明提供的足輥的立體圖;
其中1為外輥、2為內輥、3為軸、4為外密封圈、5為軸密封圈、6為軸承密封圈、7為軸承擋圈、8為軸承、9為連接法蘭、10為加強筋、11為軸座、12為軸進水孔、13為出水孔、14為軸承潤滑油道、15為軸潤滑油道、16為分水孔、17為軸輥間水腔、18為中間水腔、19為螺栓、20、21、22為O型圈、23為軸密封進水孔、24位輥進水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達到本申請目的,使它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對本申請的足輥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
現把足輥結構參照附圖作進一步說明。本產品包括外輥1、內輥2和軸;內輥2、外輥1和連接法蘭9為第一組合體。而且為了增加輥的強度在中間水腔18內設有多道縱向加強筋10。外輥1與內輥2通過加強筋10采用過盈配合連接,再用連接法蘭9焊接而成。內輥兩端設有輥進水孔。第二組合體為軸3,軸3兩端分別有軸承8、軸承擋圈7、軸承密封圈6、軸密封圈5、外密封圈4,軸承密封圈6、軸密封圈5和外密封圈4為硬性密封圈,其中各密封圈中有O型圈1、2、3、4號,此件為第二組合體。在軸3兩端分別有軸進水孔12和出水孔13,進出水孔形式相同,在進出水孔位置上分別有多個分水孔16,冷卻水由軸進水孔12通過輥進水孔24和軸輥間水腔17進入到中間水腔18;軸密封圈5上設置有與分水孔16對應的軸密封進水孔23;而且在軸3兩端還分別有軸承潤滑油道14和軸潤滑油道15,第一組合和第二組合通過軸承8相連,在由外密封圈4和8個11號螺栓19與內輥2組合而成一個完整的足輥。第三組合是軸座11,它是由上下兩部分,并通過螺栓固定軸的兩端,這三個組成部分組成了一個完整足輥結構。
此發明是經過以上的三個部分組成了足輥的結構,這樣足輥就能在外力的帶動下形成了輥轉軸不轉。它的冷卻效果及潤滑效果在高溫情況下有效的降低了輥身、輥軸、軸承的溫度,增加了足輥的壽命同時提高了生產力。
為了表明此足輥在實際中使用的效果及密封和冷卻實效,現把它的實際使用方法做一簡述。它是由軸3的進水孔12通過軸3的分水孔16及軸密封圈5中的分水孔進入軸輥間水腔17,再由內輥2中的輥進水孔24進入中間水腔18,由中間水腔18轉入另一端出水孔13,(出水端與進水端設計相同)不再說明。這就是輥的冷卻方式,而且軸兩端各自帶有軸承潤滑油道14及軸潤滑油道15,它可以每天定時注入潤滑油以保證軸與軸承能在正常潤滑過程中工作;以保證軸與軸承的使用壽命。
根據以上所述實施例充分表明了此發明為開拓性的發明設計。因此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范圍的限制。對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種改變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