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流水拋光加工的設備,尤其涉及一種拋光位置可調的全自動拋光加工生產線。
背景技術:
現有的拋光機大多是單個加工的方式對工件進行加工的,加工效率很低,并且難以適應不同拋光面的工件,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既能增加加工效率、又能夠提升加工柔性的拋光加工設備。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旨在解決上述所提及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拋光位置可調的全自動拋光加工生產線,包括有運輸導軌、能夠沿運輸導軌的長度方向移動的滑動件、工件的固定裝置以及拋光組件;滑動件上設置有第一升降機構,第一升降機構上設置有工件的吸取機構或夾取機構;固定裝置包括有平臺、使平臺能夠在水平面內垂直于運輸導軌運動的第一移位機構以及設置在平臺上的用于固定工件的轉盤;拋光組件包括有拋光輪、支架、使支架能夠平行于平臺運動方向運動的第二移位機構以及設置在拋光輪和支架之間的第二升降機構;拋光組件還包括有驅動拋光輪旋轉的第一電機,第一電機豎置,拋光輪設置在第一電機向下延伸的輸出軸上;第二升降機構包括有設置在第一電機側壁上的第一連接板、設置在支架側壁上的第二連接板、設置在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之間的豎向滑槽結構以及設置在支架上的驅動第一連接板相對第二連接板運動的第二電機或第三氣缸。
優選的,運輸導軌的運輸路徑為直線或環形。
優選的,滑動件是設置在運輸導軌上的線性模組,運輸導軌上設置有驅動線性模組運動的絲桿副。
優選的,第一升降機構是設置在滑動件上的升降氣缸。
優選的,設置在第一升降機構上的吸取機構包括有能夠貼合工件表面的吸頭,吸頭連接有真空管。
優選的,還包括用于支撐固定裝置和/或拋光組件的底座。
優選的,第一移位機構包括有設置在平臺底部的第一滑塊、設置在底座頂部的第一導軌以及設置在平臺側方的第一氣缸。
優選的,第二移位機構包括有設置在支架底部的第二滑塊、設置在底座頂部的第二導軌以及設置在支架側方的油缸或第二氣缸。
優選的,第一連接板上開設有豎向凹槽,豎向凹槽的側壁上設置有齒條,第二電機的輸出端設置有配合齒條的齒輪。
有益效果是: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一種拋光位置可調的全自動拋光加工生產線通過流水模式的加工方式,能夠同時對多個工件甚至是不同加工需求的工件進行持續循環式加工,能夠及時處理加工效果不理想或者加工失敗的產品,使得加工過程快速高效,產能高,產品質量也得到提升。
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其中:
圖1 為拋光加工生產線的一個視角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 為圖1中除拋光組件外的部分結構的示意圖;
圖3 為圖1中拋光組件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4 為運輸導軌、滑動件、第一升降機構及吸取組件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5 為齒條配合齒輪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拋光加工生產線的整體結構有以下實施例:
實施例一
如圖1-圖5所示,一種拋光位置可調的全自動拋光加工生產線,包括有運輸導軌1、能夠沿運輸導軌1的長度方向移動的滑動件2、工件的固定裝置3以及拋光組件4;滑動件2上設置有第一升降機構5,第一升降機構5上設置有工件的吸取機構6或夾取機構;固定裝置3包括有平臺31、使平臺31能夠在水平面內垂直于運輸導軌1運動的第一移位機構以及設置在平臺31上的用于固定工件的轉盤32;拋光組件4包括有拋光輪41、支架42、使支架42能夠平行于平臺31運動方向運動的第二移位機構以及設置在拋光輪41和支架42之間的第二升降機構。
本實施例的拋光加工生產線在運輸導軌1的長度方向上設置有能夠滑動的滑動件2,滑動件2上設置有若干個第一升降機構5,一個第一升降機構5可以對應于一個工位,第一升降機構5的移動能夠把工件從前一工位移動到下一工位,具體的移動方式通過吸取機構6或夾取機構配合第一升降機構5的升降以及滑動件2沿運輸導軌1的滑動來實現。
單個工位的運行模式如下:工件通過第一升降機構5提供的升降自由度,滑動件2相對于運輸導軌1的移動自由度配合第一移位機構作用在平臺31上的移動自由度,使得吸取機構6或夾取機構所攜帶的工件能夠移動到轉盤32的代加工位置,然后吸取機構6或夾取機構放下工件在轉盤32上,轉盤32上優選地設置有工件的夾持機構,此時工件能夠固定在轉盤32上,第一升降機構5上升吸取機構6或夾取機構使之離開加工區域,第一移位機構移動轉盤32至代加工位置,第二移位機構配合第二升降機構控制拋光輪41能夠對轉盤32上的工件進行拋光加工,并且拋光輪41能夠覆蓋到工件上所需的加工區域;加工完成后,第二移位機構配合第二升降機構使拋光輪41移出加工區域,第一移位機構移動轉盤32至吸取機構6或夾取機構的正下方,然后第一升降機構5控制吸取機構6或夾取機構帶起工件并通過滑動件2相對于運輸導軌1的移動自由度運輸到下一工位。
考慮到工件所需要拋光的位置眾多,可能是側面、端面以及一些特定平面,這樣一個工位的拋光機就不能夠滿足實際的拋光需求,因此,本實施例的一種拋光位置可調的全自動拋光加工生產線還具有以下整體運行模式:通過滑動件2相對于運輸導軌1的移動,使得工件能夠在不同的工位之間進行切換,不同工位可以設置加工相同位置的設備,也可以設置加工不同位置的設備,這要視該位置加工所需時間而定,對于加工時間較長的瓶頸工位,可以取多個工位加工相同位置,從而消除瓶頸,如果該工件所需加工的位置眾多,則根據加工位置的數量設置工位數,工位數不小于工件加工位置的數量;當各個位置加工所需時間相近,則工位數可以和加工位置的數量一一對應;當有若干加工位置的加工時間很長,則根據實際時間設置多個工位對應;每個工位均設置有至少一個拋光組件4,這樣工件就可以根據實際所需加工的位置數量及種類選擇在對應的工位進行加工,加工效率極高,并且可以根據不同工件的加工類型進行工位選擇,加工柔性極強,例如工件A和工件B的拋光工序有一處存在差異,工件A有該工序而工件B沒有,則工件A和工件B可以按照ABABA的方式進行送料,而該差異工序對應的拋光組件4的開啟方式設定為開啟間隔時間是其他工序的拋光組件4的兩倍即可。
實施例一中的吸取機構6與夾取機構的選擇有以下實施例:
實施例二
如圖1所示,當工件是包括有平面外壁的鍋具時,優選采用吸取機構6來對工件進行可分離式的固定,吸取機構6包括有能夠貼合工件表面的吸頭,吸頭連接有真空管,吸頭用于貼合鍋具的平面外壁,真空管用于提供吸頭和鍋具之間的真空吸力,真空管的真空動力優選為真空泵,通過真空泵中延伸出對應于第一升降機構5數量的支管,支管一一連接每個第一升降機構5上的吸頭來統一提供個吸頭上的真空吸力。可以通過傳感器方式來確定吸頭相對于轉盤32的位置,傳感器感應到吸頭和轉盤32到達設定位置,則發送信號給能夠控制真空泵通斷的控制器。
實施例三
當工件是包括有多個不平外壁,或工件表面凹凸不平,不利于吸取時,則優選采用夾取機構,夾取機構可以是包括有若干夾爪的結構,夾取機構優選地包括有旋轉自由度,用于控制夾取后的工件達到設置的角度在進入到轉盤32。
實施例一中的轉盤32有以下實施例:
實施例四
轉盤32可以是通過旋轉電機驅動,旋轉電機固設在平臺31的底部,旋轉電機的輸出軸水平,輸出軸和軸線豎向的轉盤32之間設置有錐齒輪412傳動機構,轉盤32上開抽氣孔,抽氣孔連接有真空管,真空管連接有真空泵。
實施例一中的運輸導軌1有以下實施例:
運輸導軌1的運輸路徑可以是如圖1和圖4所示的直線,也可以是環形;直線設置的運輸導軌1需要給滑動件2設置往返的動力,此時滑動件2可以是是設置在運輸導軌1上的線性模組,運輸導軌1上設置有驅動線性模組運動的絲桿副,絲杠副包括有絲桿以及驅動絲桿旋轉的驅動電機;當運輸導軌1是環形時,運輸導軌1可以是帶式傳輸或者是鏈式傳輸的傳送部件,環形的運輸導軌1能夠使整個拋光加工生產線進入循環工作的模式,并且只需要一個方向的持續動力即可,加工不夠的工件可以再次循環加工,加工次品可以在再次進入循環之前進行處理,整個過程便于控制,無論是生產效率還是產品質量都能夠得到有效提高。
實施例一中的第一升降機構5和第二升降機構有以下實施例:
實施例五
如圖1-圖5所示,一種拋光位置可調的全自動拋光加工生產線,包括有運輸導軌1、能夠沿運輸導軌1的長度方向移動的滑動件2、工件的固定裝置3以及拋光組件4;滑動件2上設置有第一升降機構5,第一升降機構5上設置有工件的吸取機構6或夾取機構;固定裝置3包括有平臺31、使平臺31能夠在水平面內垂直于運輸導軌1運動的第一移位機構以及設置在平臺31上的用于固定工件的轉盤32;拋光組件4包括有拋光輪41、支架42、使支架42能夠平行于平臺31運動方向運動的第二移位機構以及設置在拋光輪41和支架42之間的第二升降機構。本實施例的一種拋光位置可調的全自動拋光加工生產線還包括有用于支撐固定裝置3和/或拋光組件4的底座7。
第一移位機構包括有設置在平臺31底部的第一滑塊33、設置在底座7頂部的第一導軌34以及設置在平臺31側方的第一氣缸35。第二移位機構包括有設置在支架42底部的第二滑塊44、設置在底座7頂部的第二導軌45以及設置在支架42側方的油缸或第二氣缸46。
固定裝置3和拋光組件4可以由同一底座7支撐,也可以是分開支撐;當支架42的重量較大時選用油缸,支架42重量較小時選用第二氣缸46。
實施例一中的拋光組件4有以下實施例:
實施例六
如圖1、圖3和圖5所示,拋光組件4還包括有驅動拋光輪41旋轉的第一電機43,第一電機43豎置,拋光輪41設置在第一電機43向下延伸的輸出軸上;第二升降機構包括有設置在第一電機43側壁上的第一連接板47、設置在支架42側壁上的第二連接板48、設置在第一連接板47和第二連接板48之間的豎向滑槽結構以及設置在支架42上的驅動第一連接板47相對第二連接板48運動的第二電機49或第三氣缸。
當驅動第一連接板47相對第二連接板48運動的是第二電機49時,第一連接板47上開設有豎向凹槽410,豎向凹槽410的側壁上設置有齒條411,第二電機49的輸出端設置有配合齒條411的齒輪412。滑槽結構優選為梯形截面的滑槽配合梯形截面的凸起,防止第一連接板47和第二連接板48在相對滑動過程中相互分離;第二電機49驅動齒輪412旋轉,配合齒條411使得第一連接板47能夠相對第二連接板48運動,從而控制拋光輪41的升降。
實施例一至六均有,第一升降機構5是設置在滑動件2上的升降氣缸。
實施例一至六結合有,滑動件2相對于運輸導軌1的滑動、第一升降機構5的驅動、吸取機構6對工件的吸取、第一移位機構的驅動、第二移位機構的驅動、第二升降機構的驅動均有控制器進行控制,前后運行的順序及開閉由控制器控制,控制信號的由傳感器獲取,例如設置在行程路徑上的位置傳感器。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并非對其進行限制,凡未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