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金屬的表面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熱鍍鋅鋼構件的全無鉻鈍化工藝。
背景技術:
塔體鋼結構件是影響特高壓輸電線路鐵塔高可靠性能的關鍵部件之一,為了提升塔體的耐腐蝕性能、延長其使用壽命,需要對塔體鋼結構件進行表面鍍鋅及鈍化處理,然而現有的鈍化技術主要采用鉻酸鹽鈍化,具有很強的致癌性和環境污染性。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逐日增強,近年來世界各國制定法規嚴格限制鉻酸鹽的使用。2006年7月1日,歐盟頒發了RoHS綠色指令,其中一項規定嚴格限制了在電子電器設備的制造中使用鉻。因此在塔體鋼結構件制造領域中鉻酸鹽鈍化最終被禁止已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采用新的對環境友好的無鉻鈍化技術已迫在眉睫。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熱鍍鋅鋼構件的全無鉻鈍化工藝,能夠解決現有鉻酸鹽鈍化工藝存在的上述缺點。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熱鍍鋅鋼構件的全無鉻鈍化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1)前處理:將剛完成熱鍍鋅后的鋼構件快速浸漬到冷卻槽中,水冷至常溫,然后風干;
(2)浸漬鈍化處理:將步驟(1)處理后的鋼構件浸漬到全無鉻鈍化液中,浸漬8-10s后取出;其中所述全無鉻鈍化液的配方為:鉬酸鹽15-25g/L、磷酸鈉7-10g/L、乳酸5-8g/L、植酸2-6g/L、改性有機硅樹脂10-15g/L、增稠劑1-2g/L、成膜劑2-4g/L,并且配置所述全無鉻鈍化液時用適量羧酸和氨水調至PH值在5.5-6.0之間;
(3)干燥成型:將步驟(2)處理后的鋼構件取出后放入干燥箱中,經3-5min烘干后即得到表面具有全無鉻鈍化膜的熱鍍鋅鋼構件。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鉬酸鹽為鉬酸鈉。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步驟(2)中,所述全無鉻鈍化液的溫度為60-80℃。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步驟(3)中,所述干燥箱的烘干溫度為80-100℃。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采用自行配方設計的全無鉻鈍化液對熱鍍鋅后的鋼構件進行鈍化,工藝簡單易控,安全環保,經過處理后的熱鍍鋅鋼構件表面形成的全無鉻鈍化膜具有優異耐腐蝕性能,同時具有良好的憎水性能和自清潔性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本發明實施例包括:
實施例一
一種熱鍍鋅鋼構件的全無鉻鈍化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1)前處理:將剛完成熱鍍鋅后的鋼構件快速浸漬到冷卻槽中,水冷至常溫,然后風干;
(2)浸漬鈍化處理:將前處理后的熱鍍鋅鋼構件浸漬到溫度為60℃的全無鉻鈍化液中,浸漬8s后取出;其中所述全無鉻鈍化液的配方為:鉬酸納15g/L、磷酸鈉8g/L、乳酸6g/L、植酸4g/L、改性有機硅樹脂12g/L、增稠劑1g/L、成膜劑2g/L,并且配置所述全無鉻鈍化液時用羧酸和氨水調至PH值在5.5-6.0之間;
(3)干燥成型:將鈍化處理后的熱鍍鋅鋼構件取出放入干燥箱中,在80℃下烘干5min,即得到表面具有全無鉻鈍化膜的熱鍍鋅鋼構件。
實施例二
一種熱鍍鋅鋼構件的全無鉻鈍化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1)前處理:將剛完成熱鍍鋅后的鋼構件快速浸漬到冷卻槽中,水冷至常溫,然后風干;
(2)浸漬鈍化處理:將前處理后的熱鍍鋅鋼構件浸漬到溫度為70℃的全無鉻鈍化液中,浸漬9s后取出;其中所述全無鉻鈍化液的配方為:鉬酸納20g/L、磷酸鈉9g/L、乳酸5g/L、植酸2g/L、改性有機硅樹脂14g/L、增稠劑2g/L、成膜劑2g/L,并且配置所述全無鉻鈍化液時用羧酸和氨水調至PH值在5.5-6.0之間;
(3)干燥成型:將鈍化處理后的熱鍍鋅鋼構件取出放入干燥箱中,在90℃下烘干4min,即得到表面具有全無鉻鈍化膜的熱鍍鋅鋼構件。
實施例三
一種熱鍍鋅鋼構件的全無鉻鈍化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1)前處理:將剛完成熱鍍鋅后的鋼構件快速浸漬到冷卻槽中,水冷至常溫,然后風干;
(2)浸漬鈍化處理:將前處理后的熱鍍鋅鋼構件浸漬到溫度80℃的全無鉻鈍化液中,浸漬10s后取出;其中所述全無鉻鈍化液的配方為:鉬酸納25g/L、磷酸鈉7g/L、乳酸8g/L、植酸6g/L、改性有機硅樹脂15g/L、增稠劑2g/L、成膜劑4g/L,并且配置所述全無鉻鈍化液時用羧酸和氨水調至PH值在5.5-6.0之間;
(3)干燥成型:將鈍化處理后的熱鍍鋅鋼構件取出放入干燥箱中,在100℃下烘干3min,即得到表面具有全無鉻鈍化膜的熱鍍鋅鋼構件。
本發明揭示了一種熱鍍鋅鋼構件的全無鉻鈍化工藝,采用自行配方設計的全無鉻鈍化液對熱鍍鋅后的鋼構件進行鈍化,工藝簡單易控,安全環保,經過處理后的熱鍍鋅鋼構件表面形成的全無鉻鈍化膜具有優異耐腐蝕性能,同時具有良好的憎水性能和自清潔性能。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