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化工分離與提取領域,提供了一種從強酸性、強氧化性的磷礦浸出液中提取稀土的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稀土資源多來源于低品位稀土礦山,目前主要采用電解質溶液浸出處理礦石的方法,而對浸出液處理大都是采用草酸或碳酸氫銨沉淀稀土,其分離提取效果較差。目前我國在稀土的深度加工、新材料的開發等研究領域與國外先進國家相對比,仍有相當大的差距。為了能高效的提取稀土元素,必須尋求低成本高效的分離技術。液膜分離技術的高效選擇性、高度定向性、極大的滲透性是其分離提取的最大優勢。
常見液膜提取稀土的原料多來自磷礦,pH值一般為2.5~5,而磷礦酸解液中由于存在大量的磷酸根,易與稀土離子生成沉淀,所以只有在高酸度下稀土才會以離子形式存在,適用于液膜分離。稀土的液膜分離常采用傳統的稀土萃取劑作為流動載體。
張利昌等用苯胺作為流動載體,T154作表面活性劑,6mol/L鹽酸作內相解析劑,磺化煤油作膜溶劑,油內比為1:1制取乳狀液膜對鹽酸體系下磷礦浸出液中低濃度稀土元素進行萃取,對pH=-0.5、濃度為100mg/L的稀土溶液,乳水比為1:10,提取率最高能夠達到94.68%。但是隨著外水相溶液體系從濃鹽酸變為濃硝酸,在同一條件下,提取率僅為60%左右,同時,液膜溶脹很大。綜上可知,在濃硝酸介質中苯胺作為流動載體不能高效的提取稀土元素,因此有必要合成一種新型萃取劑,能在濃硝酸體系中、高酸度且磷礦浸出液稀土含量低的條件下,減少液膜的溶脹且實現稀土離子的高效分離提取。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解決在濃硝酸體系中實現對含低濃度稀土高效提取技術,提供一種用自制萃取劑制取乳狀液膜高效提取稀土元素的工藝方法。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乳狀液膜提取稀土的萃取劑,該萃取劑的通式結構如下:
式中R1、R2=Cn1,n1=8;或Cn2,n2=1~18。
一種用于乳狀液膜提取稀土的萃取劑的使用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1)用濃硝酸、濃硫酸溶解含稀土的磷礦石,以稀土離子的形態進入溶液,得到磷礦浸出液;
2)將萃取劑、表面活性劑、稀釋劑與內相解析劑鹽酸、硫酸、硝酸混合,制成乳狀液;
3)將磷礦浸出液與乳狀液進行混合,提取稀土元素。
所述的步驟2)中,表面活性劑T154,稀釋劑為磺化煤油。
所述的步驟2)中,油相中萃取劑和表面活性劑的體積分數均為4%~16%,稀釋劑體積分數為80%,將油相與內水相按1:1的體積比混合,高速攪拌20min得到白色油包水型乳狀液。
所述的步驟3)中,將乳狀液膜與pH值為-0.1~1.0的磷礦浸出液按照體積比1:10~1:100混合提取,提取時間為20min。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選用結構1作為流動載體制取乳狀液萃取稀土,它在稀土含量較低,而且在稀土溶液酸度較高的情況下,具有很高的提取效率。
萃取時,其他提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乳水比降低至1:100時,仍具有較高提取效率,大大減少了有機相的循環使用量。
本發明選用的結構1作為流動載體與常用流動載體P204、P507以及苯胺等比較,萃取效率大幅提高。
本發明以結構1作為流動載體制成的乳狀液膜,也能夠提取磷礦硫酸浸出液中的稀土,提取效率能夠達到78.5%。
同時本發明所使用的乳狀液膜萃取體系具有較高的萃取率,萃取效果好,快速、選擇性高等優點。整體工藝簡單,稀土回收率高,原料消耗少。實現了對稀土的有效回收,為磷礦的綜合利用提供了一條可行、合理、有效的途徑。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對磷礦的硝酸浸出液進行提取,磷礦浸出液稀土濃度為0.303g/L。油相中結構1(R1、R2=C8,)的體積分數為12%,T154體積分數為8%,磺化煤油80%,將油相與內相解析劑按照1:1的體積比混合,高速攪拌20min。將乳狀液膜與磷礦浸出液按照體積比為1:10,慢速攪拌提取20min,用GB/T 6730.24-2006萃取分離-偶氮氯膦mA分光光度法測得萃取效率達到82.68%。
實施例(二)
對磷礦的硝酸浸出液進行提取,磷礦浸出液稀土濃度為0.303g/L。油相中結構1(R1、R2=C8,)的體積分數為8%,T154體積分數為12%,磺化煤油80%,將油相與內相解析劑按照1:1的體積比混合,高速攪拌20min。將乳狀液膜與磷礦浸出液按照體積比為1:10,慢速攪拌提取20min,用GB/T 6730.24-2006萃取分離-偶氮氯膦mA分光光度法測得萃取效率達到75.31%。
實施例(三)
對磷礦的硝酸浸出液進行提取,磷礦浸出液稀土濃度為0.303g/L。油相中結構1(R1、R2=C8,)的體積分數為4%,T154體積分數為16%,磺化煤油80%,將油相與內相解析劑按照1:1的體積比混合,高速攪拌20min。將乳狀液膜與磷礦浸出液按照體積比為1:10,慢速攪拌提取20min,用GB/T 6730.24-2006萃取分離-偶氮氯膦mA分光光度法測得萃取效率達到78.25%。
實施例(四)
對磷礦的硝酸浸出液進行提取,磷礦浸出液稀土濃度為0.303g/L。油相中結構1(R1、R2=C8,)的體積分數為16%,T154體積分數為4%,磺化煤油80%,將油相與內相解析劑按照1:1的體積比混合,高速攪拌20min。將乳狀液膜與磷礦浸出液按照體積比為1:10,慢速攪拌提取20min,用GB/T 6730.24-2006萃取分離-偶氮氯膦mA分光光度法測得萃取效率達到82.56%。
實施例(五)
對磷礦的硝酸浸出液進行提取,磷礦浸出液稀土濃度為0.303g/L。油相中結構1(R1、R2=C8,)的體積分數為10%,T154體積分數為10%,磺化煤油80%,將油相與內相解析劑按照1:1的體積比混合,高速攪拌20min。將乳狀液膜與磷礦浸出液按照體積比為1:10,慢速攪拌提取20min,用GB/T 6730.24-2006萃取分離-偶氮氯膦mA分光光度法測得萃取效率達到80.07%。
實施例(六)
對磷礦的硝酸浸出液進行提取,磷礦浸出液稀土濃度為0.303g/L。油相中結構1(R1、R2=C8,)的體積分數為12%,T154體積分數為8%,磺化煤油80%,將油相與內相解析劑按照1:1的體積比混合,高速攪拌20min。將乳狀液膜與磷礦浸出液按照體積比為1:30,慢速攪拌提取20min,用GB/T 6730.24-2006萃取分離-偶氮氯膦mA分光光度法測得萃取效率達到74.63%。
實施例(七)
對磷礦的硝酸浸出液進行提取,磷礦浸出液稀土濃度為0.303g/L。油相中結構1(R1、R2=C8,)的體積分數為12%,T154體積分數為8%,磺化煤油80%,將油相與內相解析劑按照1:1的體積比混合,高速攪拌20min。將乳狀液膜與磷礦浸出液按照體積比為1:50,慢速攪拌提取20min,用GB/T 6730.24-2006萃取分離-偶氮氯膦mA分光光度法測得萃取效率達到67.5%。
實施例(八)
對磷礦的硝酸浸出液進行提取,磷礦浸出液稀土濃度為0.303g/L。油相中結構1(R1、R2=C8,)的體積分數為12%,T154體積分數為8%,磺化煤油80%,將油相與內相解析劑按照1:1的體積比混合,高速攪拌20min。將乳狀液膜與磷礦浸出液按照體積比為1:100,慢速攪拌提取20min,用GB/T 6730.24-2006萃取分離-偶氮氯膦mA分光光度法測得萃取效率為64.67%。
實施例(九)
對磷礦的硝酸浸出液進行提取,磷礦浸出液稀土濃度為0.303g/L。油相中結構1(R1、R2=C8,)的體積分數為12%,T154體積分數為8%,磺化煤油80%,將油相與內相解析劑按照1:1的體積比混合,高速攪拌20min。將乳狀液膜與磷礦浸出液按照體積比為1:10,慢速攪拌提取20min,用GB/T 6730.24-2006萃取分離-偶氮氯膦mA分光光度法測得萃取效率為64%。
實施例(十)
對磷礦的硫酸浸出液進行提取,磷礦浸出液稀土濃度為0.10g/L。油相中結構1(R1、R2=C8,)的體積分數為12%,T154體積分數為8%,磺化煤油80%,將油相與內相解析劑按照1:1的體積比混合,高速攪拌20min。將乳狀液膜與磷礦浸出液按照體積比為1:10,慢速攪拌提取20min,用GB/T 6730.24-2006萃取分離-偶氮氯膦mA分光光度法測得萃取效率為78.5%。
實施例(十一)
對磷礦的硝酸浸出液進行提取,磷礦浸出液稀土濃度為0.303g/L。油相中結構1(R1、R2=C8,R3=C4)的體積分數為12%,T154體積分數為8%,磺化煤油80%,將油相與內相解析劑按照1:1的體積比混合,高速攪拌20min。將乳狀液膜與磷礦浸出液按照體積比為1:10,慢速攪拌提取20min,用GB/T 6730.24-2006萃取分離-偶氮氯膦mA分光光度法測得萃取效率為79.8%。
實施例(十二)
對磷礦的硝酸浸出液進行提取,磷礦浸出液稀土濃度為0.303g/L。油相中結構1(R1、R2=C8,R3=C6)的體積分數為12%,T154體積分數為8%,磺化煤油80%,將油相與內相解析劑按照1:1的體積比混合,高速攪拌20min。將乳狀液膜與磷礦浸出液按照體積比為1:10,慢速攪拌提取20min,用GB/T 6730.24-2006萃取分離-偶氮氯膦mA分光光度法測得萃取效率為76.56%。
實施例(十三)
對磷礦的硝酸浸出液進行提取,磷礦浸出液稀土濃度為0.303g/L。油相中結構1(R1、R2=C8,R3=C18)的體積分數為12%,T154體積分數為8%,磺化煤油80%,將油相與內相解析劑按照1:1的體積比混合,高速攪拌20min。將乳狀液膜與磷礦浸出液按照體積比為1:10,慢速攪拌提取20min,用GB/T 6730.24-2006萃取分離-偶氮氯膦mA分光光度法測得萃取效率為77%。
采用本發明從磷礦浸出液中提取伴生的低濃度的稀土,可以大大降低生產成本,減少資源的浪費,具有很大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