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鈦合金刀具的表面改性方法,使鈦合金材料制作成刀具后,有效的提高其刃口鋒利程度。
背景技術:
現有切削刀具大多采用鋼制材料,即便是最好的不銹鋼刀具,使用過程中仍有金屬離子釋放到食物中。以ZrO2為代表的陶瓷材料彈性模量高,由其制作的刀具刃口非常鋒利,但刀具整體脆且不耐沖擊。
鈦合金材料雖然比強度高,但是彈性模量低,由其制作的刀具刃口不鋒利,因此,傳統觀點認為鈦合金材料不適宜制作切削刀具。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鈦合金刀具的表面改性方法,由鈦合金材料制作的刀具刃磨后進行表面改性,以大幅提高刀具刃口鋒利程度。為了保證刀具的韌性,鈦合金刀具氮化后刃口的有效硬化層深度需控制在0.15mm以內。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1、將鈦合金材料加工成刀具,磨出刃口,置于鈦合金氮化爐內,抽真空至30Pa以下后,開始升溫,所述的鈦合金材料為現有純鈦和TA(α相)、TB(β相)、TC(α+β雙相)三大類鈦合金材料以及TiAl、Ti3Al、Ti2AlNb三種鈦基金屬間化合物;
2、為保證氮化后刀具刃口變形問題,氮化爐的升溫速率在0.5~2℃/min,升溫至350~500℃時保溫1~4h;
3、保溫結束后,通入氮源氣體,所述的氮源氣體包括氨氣、氮氣、氮氣和氬氣的混合氣或氮氣和氫氣的混合氣中的一種,氮源氣體裂解產生的活性氮原子向零件內部擴散、滲入;
氮源氣體的混合比見下表所示:
4、繼續以0.5~2℃/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700~950℃范圍內進行保溫、氮化,氮化時間為4~8h小時,氮化工藝參數見下表所示:
保溫結束后,以30~100℃/h的冷卻速度,爐冷至350~500℃;
5、關閉電源,隨爐冷至150℃以下打開爐門,取出爐零件;
6、最終檢驗。
TiN陶瓷材料中存在強共價鍵,彈性模量高,顯微硬度可達HV2000以上,顯著高于鈦合金,甚至高于Ti-Al系(TiAl和Ti3Al)金屬間化合物。鈦合金材料通過氮化處理表面改性后,基體保持良好的強韌性,表面部位原位生成的高模量TiN陶瓷膜層,與基體的界面結合力高,這種鈦合金表面改性技術可以應用于鈦合金切削刀具領域之中。
本發明在高溫下進行氮化,并通過氮源氣體輸入、升溫、保溫、降溫等工藝,在鈦合金刀具表面生成一層TiN膜層;生成的TiN膜層具有高模量、高硬度,刃口鋒利,同時,TiN陶瓷膜層耐蝕性良好,耐酸、耐堿性能大幅提高。鈦合金刀具氮化后,心部具有良好的韌性,刃口鋒利,整體性能優于陶瓷刀具。可廣泛應用于:普通刀具和剪刀、.醫用刀具等醫療器械以及.軍、警用刺刀、匕首等。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鈦合金刀具的表面改性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鈦合金材料加工成刀具,磨出刃口,置于鈦合金氮化爐內,抽真空至30Pa以下后,開始升溫,所述的鈦合金材料為現有純鈦和TA(α相)、TB(β相)、TC(α+β雙相)三大類鈦合金材料以及TiAl、Ti3Al、Ti2AlNb三種鈦基金屬間化合物;
2、為保證氮化后刀具刃口變形問題,氮化爐的升溫速率在0.5~2℃/min,升溫至350~500℃時保溫1~4h;
3、保溫結束后,通入氮源氣體,所述的氮源氣體包括氨氣、氮氣、氮氣和氬氣的混合氣或氮氣和氫氣的混合氣中的一種,氮源氣體裂解產生的活性氮原子向零件內部擴散、滲入;
氮源氣體的混合比見下表所示:
4、繼續以0.5~2℃/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700~950℃范圍內進行保溫、氮化,氮化時間為4~8h小時,氮化工藝參數見下表所示:
保溫結束后,以30~100℃/h的冷卻速度,爐冷至350~500℃;
5、關閉電源,隨爐冷至150℃以下打開爐門,取出爐零件;
6、最終檢驗。
實施例
TA7材料,要求其加工后的剪刀進行表面改性,改性后的剪刀表面顯微硬度達到HV900以上,有效硬化層厚度在0.07mm以上。其具體的實施步驟如下:
1.將鈦合金材料加工成剪刀,磨出刃口,置于鈦合金氮化爐的陰極上,抽真空至10Pa后,進行升溫;
2.由室溫開始加熱,離子氮化爐以1℃/min的速率進行升溫,升溫至400℃,并保溫2小時;
3.保溫結束后,向離子氮化爐內通入氨氣;
4.繼續以1℃/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830℃,在830℃溫度下保溫6小時,氮化工藝參數見下表所示:
保溫結束后,以70℃/h的冷卻速度,爐冷至400℃;
5、關閉電源,隨爐冷至120℃以下打開爐門,取出爐零件;
6、最終檢驗。
檢驗結果:氮化后,鈦合金剪刀刃口處生成一層致密的TiN膜層,隨爐同批次材質的平板試片在100g載荷作用下,表面顯微硬度可以達到HV950,有效硬化層厚度在0.08mm,結論: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