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電主軸,尤其涉及一種雙頭內圓磨削電主軸。
背景技術:
電主軸是高精密部件,隨著機床體積越來越小,而同時加工精度及效率要求越來越高,對電主軸加工效率要求也越來越高。現有的電主軸只有一端設有磨頭,同一時間只能安裝一種砂輪,當需要加工包含不同材質的產品時,因為不同的材料應采用不同的磨削砂輪及磨削加工參數,因此加工途中必須更換砂輪,嚴重影響加工效率,而且每次更換后需要重新校正,影響加工精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實施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雙頭內圓磨削電主軸,可同時在兩端安裝磨削器件,兩個磨削器件可以針對不同的材料或工藝,當需要切換另一磨削器件時,只需將電主軸翻轉180度,大大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質量。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雙頭內圓磨削電主軸,包括機殼,所述機殼內設有定子,所述定子中心套接有轉子,所述轉子中心套接有軸芯;
所述軸芯兩端設有磨桿安裝螺孔并伸出所述機殼;
所述軸芯的前后兩端與機殼之間分別前后對稱地設有前軸承、后軸承、前軸承鎖緊螺母、后軸承鎖緊螺母、前平衡螺母和后平衡螺母;
其中,對稱設置的前軸承和后軸承用于保證軸芯在預定的軸線上旋轉;
所述前軸承鎖緊螺母和后軸承鎖緊螺母用于將所述前軸承和后軸承固定在機殼中;
所述前平衡螺母和后平衡螺母用于分別配重軸芯兩端,保證軸芯旋轉平穩。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前軸承和后軸承均包括并排設置的兩個軸承,所述兩個軸承之間設有內隔圈和外隔圈,其分別對應所述兩個軸承的內圈和外圈設置。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后軸承緊鎖螺母包括內環鎖緊螺母和外環鎖緊螺母。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機殼中央設有冷卻水孔。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機殼的前后兩端還設有蓋板和密封環。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前軸承緊鎖螺母與所述前平衡螺母的交接處設有第一密封凹槽,所述前平衡螺母與蓋板的交接處設有第二密封凹槽,所述密封環包括設于前軸承緊鎖螺母與蓋板之間的密封環本體,以及從所述密封環本體延伸出,并各自伸入所述第一密封凹槽和第二密封凹槽中的第一密封塊和第二密封塊;機殼后端的蓋板和密封環的結構和設置方式與前端的相同。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機殼的前端設有軸承座,所述前軸承設于所述軸承座中,所述軸承座還設有與所述冷卻水孔連通的冷卻流道,所述冷卻流道覆蓋所述前軸承與所述軸承座的接觸部位。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還包括前軸承支撐套,其設于前軸承和轉子之間,并與前軸承的內圈抵接,限定前軸承的軸向位置。
實施本發明實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通過在軸芯兩端設置磨桿安裝螺孔并伸出所述機殼,可在軸芯兩端安裝磨削器件,兩個磨削器件可以針對不同的材料或工藝進行切換,當需要切換另一磨削器件時,只需將電主軸翻轉180度,大大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質量。
本發明所述軸芯的前后兩端與機殼之間分別前后對稱地設有前軸承、后軸承、前軸承鎖緊螺母、后軸承鎖緊螺母、前平衡螺母和后平衡螺母,對稱設置的前軸承和后軸承用于保證軸芯在預定的軸線上旋轉;所述前軸承鎖緊螺母和后軸承鎖緊螺母用于將所述前軸承和后軸承固定在機殼中;所述前平衡螺母和后平衡螺母用于分別配重軸芯兩端,保證軸芯旋轉平穩。通過上述結構,能夠保證軸芯兩端安裝磨削器件后的旋轉平衡性,保證加工工件的精度和表面光滑度。
本發明所述前軸承緊鎖螺母與所述前平衡螺母的交接處設有第一密封凹槽,所述前平衡螺母與蓋板的交接處設有第二密封凹槽,所述密封環包括設于前軸承緊鎖螺母與蓋板之間的密封環本體,以及從所述密封環本體延伸出,并各自伸入所述第一密封凹槽和第二密封凹槽中的第一密封塊和第二密封塊。通過上述結構,能夠保證電主軸的密封性,特別是電主軸在頻繁翻轉切換時,兩端的蓋板與前、后平衡螺母之間以及前、后軸承緊鎖螺母與前、后平衡螺母之間的密封性,防止加工過程的碎屑或液體進入電主軸內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種雙頭內圓磨削電主軸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部放大圖;
圖3是圖2的B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僅此聲明,本發明在文中出現或即將出現的上、下、左、右、前、后、內、外等方位用詞,僅以本發明的附圖為基準,其并不是對本發明的具體限定。
如圖1-圖3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雙頭內圓磨削電主軸,包括機殼1,所述機殼1內設有定子2,所述定子2中心套接有轉子3,所述轉子3中心套接有軸芯4;
所述軸芯4兩端設有磨桿安裝螺孔41并伸出所述機殼1;
所述軸芯4的前后兩端與機殼1之間分別前后對稱地設有前軸承5、后軸承6、前軸承鎖緊螺母7、后軸承鎖緊螺母8、前平衡螺母9和后平衡螺母10;
其中,對稱設置的前軸承5和后軸承6用于保證軸芯4在預定的軸線上旋轉;
所述前軸承鎖緊螺母7和后軸承鎖緊螺母8用于將所述前軸承5和后軸承6固定在機殼1中;
所述前平衡螺母9和后平衡螺母10用于分別配重軸芯4兩端,保證軸芯4旋轉平穩。
本發明通過在軸芯4兩端設置磨桿安裝螺孔41并伸出所述機殼1,可在軸芯4兩端安裝磨削器件(如砂輪等),兩個磨削器件可以針對不同的材料或工藝進行切換,當需要切換另一磨削器件時,只需將電主軸翻轉180度,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和加工質量。通過上述結構,能夠保證軸芯4兩端安裝磨削器件后的旋轉平衡性,保證加工工件的精度和表面光滑度。
優選地,所述前軸承5和后軸承6均包括并排設置的兩個軸承,所述兩個軸承之間設有內隔圈11和外隔圈12,其分別對應所述兩個軸承的內圈和外圈設置。
需要說明的是,當切換至軸芯4的其中一端安裝的磨削器件進行加工時,所述前軸承5和后軸承6的軸向受力隨之切換,當前軸承5或后軸承6磨損或因為熱脹冷縮而產生虛位,軸芯4的位置將產生較大變化,從而影響切換后的磨削器件的加工精度。所述內隔圈11和外隔圈12可以將并排設置的兩個軸承分開,保證兩個軸承具有足夠的散熱空間,提升軸承的散熱能力,降低軸承之間的磨損;同時,所述內隔圈11和外隔圈12還可以保證兩個軸承之間安裝牢固,而且內圈和外圈均被可靠限位,提升軸承的旋轉可靠性。
優選地,與所述內隔圈11和外隔圈12的配置類似,所述后軸承鎖緊螺母8包括內環鎖緊螺母81和外環鎖緊螺母82,其用于后軸承6另一側的內圈和外圈的限位,保證后軸承6內圈和外圈的受力均衡。
優選地,所述機殼1的前后兩端還設有蓋板13和密封環14。所述前軸承鎖緊螺母7與所述前平衡螺母9的交接處設有第一密封凹槽141,所述前平衡螺母9與蓋板13的交接處設有第二密封凹槽142,所述密封環14包括設于前軸承鎖緊螺母7與蓋板13之間的密封環本體143,以及從所述密封環本體143延伸出,并各自伸入所述第一密封凹槽141和第二密封凹槽142中的第一密封塊144和第二密封塊145。機殼1后端的蓋板13和密封環14的結構和設置方式與前端的相同。通過上述結構,能夠保證電主軸的密封性,特別是電主軸在頻繁翻轉切換時,兩端的蓋板13與前、后平衡螺母(9,10)之間以及前、后軸承鎖緊螺母(7,8)與前、后平衡螺母(9,10)之間的密封性,防止加工過程的碎屑或液體進入電主軸內部。
另一方面,所述第一密封塊144還具有安裝時的定位作用,保證密封環14與前、后軸承鎖緊螺母(7,8)緊貼,當所述蓋板13壓緊密封環14時,對密封環14產生下壓力,將第一密封塊144和第二密封塊145向各自對應的第一密封凹槽141和第二密封凹槽142擠壓,實現多個接觸面的同時密封。
本發明實施例中,為了提高機殼1和軸芯4的散熱能力,及時將產生的熱量導出。所述機殼1中央設有冷卻水孔15,前端設有軸承座16,所述前軸承5設于所述軸承座16中,所述軸承座16還設有與所述冷卻水孔15連通的冷卻流道17,所述冷卻流道17覆蓋所述前軸承5與所述軸承座16的接觸部位。
本發明實施例中,還包括前軸承支撐套18,其設于前軸承5和轉子3之間,并與前軸承5的內圈抵接,限定前軸承5的軸向位置。所述前軸承支撐套18專門為了軸芯4的雙向使用而設計,保證軸芯4能夠經受軸向正反方向的反復沖擊。
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發明一種較佳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發明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發明權利要求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發明所涵蓋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