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模具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加工制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模具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模具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上模板101、下模板105和下墊板104,上模板101的一側連接有模柄102,另一側連接有成型凸模103 ;下模板107固定連接有第一成型凹模109和防側板104,防側板104通過鍵105與下模板107進行限位,下墊板106沿工作方向滑動連接有第二成型凹模108,且第二成型凹模108位于第一成型凹模109與防側板104之間。成型凸模103下行,與第二成型凹模108壓緊板料,此時第二成型凹模108與成形凸模103的一端與第一成型凹模109相抵,另一端與防側板104相抵,以起到平衡側向力的作用。
[0003]現有的這種模具結構,由于防側板104僅設于第二成型凹模108與成型凸模103的一側,在第二成型凹模108與成型凸模103運動過程中,易與工作方向偏離,影響成型工件的精度,降低零件的合格率;且防側板104僅通過鍵105與下模板107連接,當側向力較大時,易對防側板104產生轉矩,造成防側板104的作用失效,成型工藝精度降低,加工質量下降,甚至會導致整個模具損壞,或者報廢,影響生產進度。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模具結構,通過增加封閉的防側框,使第二成型凹模與成型凸模的周邊均能夠產生限位,以均衡各個方向的側向力,防止其偏離工作方向,從而保證成型工件的精度,提高零件的合格率。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6]—種模具結構,包括第一成型凹模、第二成型凹模和成型凸模,還包括安裝于下模板的封閉的防側框,所述第一成型凹模安裝于所述防側框的內框,與所述防側框形成防側空腔;所述第二成型凹模與所述成型凸模沿二者靠近或者分離的方向滑動安裝于所述防側空腔,且二者的周邊與所述防側空腔的內壁相抵靠。
[0007]優選地,所述防側框的周邊均與下模板固定連接。
[0008]優選地,所述防側空腔的內壁設有第一導板,所述第二成型凹模與所述成型凸模沿所述第一導板滑動。
[0009]優選地,所述防側空腔的內壁還設有第二導板,所述第二成型凹模與所述成型凸模均與所述第二導板滑動接觸。
[0010]優選地,所述第二導板為燕尾結構,其大端插裝于所述內壁,并通過鎖緊機構鎖緊。
[0011]優選地,所述鎖緊機構包括穿過所述內壁螺接于所述第二導板的螺釘。
[0012]優選地,所述防側框為矩形框,所述第一導板與所述第一成型凹模分別位于所述矩形框的兩個短邊,所述第二導板設于所述矩形框的長邊。
[0013]優選地,所述第二導板至少設有四個,且每條所述長邊至少設有兩個。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本實用新型通過增加封閉的防側框,第一成型凹模安裝于防側框的內框,使第二成型凹模與成型凸模運動過程中,二者的周邊均能夠與防側框和第一成型凹模圍成的防側空腔相抵靠,均衡各個方向的側向力,防止其偏離工作方向,從而保證成型工件的精度,提高零件的合格率。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現有技術模具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模具結構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模具結構一種【具體實施方式】防側空腔的結構示意圖。
[0019]附圖標記:
[0020]在圖1中:
[0021]101、上模板,102、模柄,103、成型凸模,104、防側板,105、鍵,106、下墊板,107、下模板,108、第二成型凹模,109、第一成型凹模;
[0022]在圖2-圖3中:
[0023]201、上模板,202、模柄,203、成型凸模,204、第一導板,205、下墊板,206、下模板,207、限位螺釘,208、彈簧,209、第二成型凹模,210、第一成型凹模,211、墊腳,212、防側框,213、第二導板,214、防側空腔。
【具體實施方式】
[0024]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5]請參考圖2-圖3,在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模具結構,包括第一成型凹模210、第二成型凹模209和成型凸模203,還包括安裝于下模板206的封閉的防側框212,第一成型凹模210安裝于防側框212的內框,與防側框212形成防側空腔214 ;第二成型凹模209與成型凸模203沿二者靠近或者分離的方向滑動安裝于防側空腔214,且二者的周邊與防側空腔214的內壁相抵靠。
[0026]上述實施例通過增加封閉的防側框212,第一成型凹模210安裝于防側框212的內框,使第二成型凹模209與成型凸模203運動過程中,二者的周邊均能夠與防側框212和第一成型凹模210圍成的防側空腔214相抵靠,均衡各個方向的側向力,防止其偏離工作方向,從而保證成型工件的精度,提高零件的合格率。
[0027]具體地,上模板201的一側安裝有模柄202,用于方便驅動件與上模板201的連接;另一側通過上墊板安裝有成型凸模203。下墊板205通過墊腳211安裝有下模板206,下模板206遠離下墊板205的一側安裝有防側框212,防側框212的內框安裝有第一成型凹模210,第一成型凹模210與防側框212形成防側空腔214。第二成型凹模209通過彈簧208沿靠近或者遠離成型凸模203的方向滑動安裝于下墊板205,且通過安裝于其上的限位螺釘207和設于下模板206的限位孔進行限位;第二成型凹模209的周邊還與防側空腔214的內壁相抵靠,同時成型凸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