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客車前懸前截面梁總成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_種客車前懸前截面梁總成
[0001]
技術領域
[0002]本發明涉及客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客車前懸前截面梁總成。
[0003]
【背景技術】
[0004]全承載客車由于其結構強度、被動安全性好的特點,在現在的高端大型客車上被廣泛采用。由于全承載客車骨架是一種整體桁架式閉環結構,其主體是由大量的小矩形管焊接而成,因此,全承載客車也有焊接勞動強度高、工作量大、焊接精度需要各種工裝保證的困難。而在一輛客車骨架上,焊接難度最大、精度要求最高的也就是前后懸架結構。對于配備相同前懸掛而不同的客車上,由于其全承載整體式的設計特點,其前懸段也不相同,也需要不同的工裝保證,增加了客車制造成本。
[0005]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客車前懸前截面梁總成,該前懸前截面梁總成能夠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具有通用化強度高、勞動強度低、生產周期短、空間利用率高等特點,且滿足客車輕量化的要求。
[000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客車前懸前截面梁總成,包括前懸前截面梁、安裝在前懸前截面梁中段的上推力座總成和安裝在前懸前截面梁底部的下推力座總成。
[0008]所述前懸前截面梁包括自上向下依次設置的第一上橫梁與第一下橫梁、自左向右依次設置在第一上橫梁與第一下橫梁之間的第一左立柱與第一右立柱、對稱設置在第一上橫梁與第一下橫梁之間的第一左斜撐與第一右斜撐、交叉設置在第一左立柱與第一右立柱之間的第一加強斜撐與第二加強斜撐、設置在第一左斜撐與第一下橫梁之間的第一左連接立柱以及設置在第一右斜撐與第一下橫梁之間的第一右連接立柱;
所述第一左斜撐,其上端連接在所述第一上橫梁與所述第一左立柱左側的連接處上,其下端連接在所述第一下橫梁的左端;所述第一右斜撐,其上端連接在所述第一上橫梁與所述第一右立柱的連接處上,其下端連接在所述第一下橫梁的右端;所述第一加強斜撐,其上端連接在所述第一上橫梁與所述第一左立柱右側的連接處上,其下端連接在所述第一下橫梁與所述第一右立柱左側的連接處上;所述第二加強斜撐,其上端連接在所述第一上橫梁與所述第一右立柱左側的連接處上,其下端連接在所述第一下橫梁與所述第一左立柱右側的連接處上。
[0009]進一步的,所述上推力座總成包括對稱設置的左上推力座總成和右上推力座總成;所述左上推力座總成的左右兩端分別連接在所述第一左連接立柱與所述第一左立柱上;所述右推力座總成的兩端分別連接在所述第一右立柱與所述第一右連接立柱上。
[0010]所述左上推力座總成和右上推力座總成的結構相同,均包括從左向右依次設置的第一上推力座體與第二上推力座體、連接在第一上推力座體與第二上推力座體之間的第一橫向加強連接板、設置在第一上推力座體左側的第一橫向固定連接板、設置在第二上推力座體右側的第二橫向固定連接板以及設置在第一上推力座體與第二上推力座體前側的縱向加強連接板;所述第一上推力座體和第二上推力座體對稱設置,且二者結構相同,均包括圓柱形的第一座體以及開設在第一座體中間的第一安裝通孔;所述縱向加強連接板上開設有與所述第一安裝通孔相連通的通孔;所述第一橫向加強連接板的端部與所述第一座體的中前端相連,且所述第一橫向加強連接板端部的上下兩側分別設有第一圓弧過渡部;所述第一橫向固定連接板的左端和所述第二橫向固定連接板的右端均開設有止口;所述縱向加強連接板包括中間縱向加強連接板以及折彎連接在中間縱向加強連接板左右兩端的左縱向加強連接板與右縱向加強連接板;所述左縱向加強連接板和右縱向加強連接板均位于所述中間縱向加強連接板的后側。
[0011]進一步的,所述下推力座總成包括對稱設置的左下推力座總成和右下推力座總成;所述左推力座總成安裝在第一左立柱與第一下橫梁連接處的下橫梁的底部;所述右推力座總成安裝在第一右立柱與第一下橫梁連接處的下橫梁的底部。
[0012]所述左下推力座總成和右下推力座總成的結構相同,均包括從左向右依次設置的第一下推力座體與第二下推力座體、連接在所述第一下推力座體與第二下推力座體之間的第二橫向加強連接板、連接在所述第一下推力座體上方的第一縱向固定連接板、連接在所述第二下推力座體上方的第二縱向固定連接板以及設置在第一縱向固定連接板與第二縱向固定連接板上方的上連接板;所述第一下推力座體和第二下推力座體對稱設置,且二者結構相同,均包括圓柱形的第二座體以及開設在第二座體中間的第二安裝通孔;所述第二橫向加強連接板的端部與所述第二座體的中前端相連,且所述第二橫向加強連接板端部的上下兩側分別設有第二圓弧過渡部;所述上連接板包括第一連接部和傾斜連接在第一連接部后端上方的第二連接部。
[0013]由以上技術方案可知,本發明將前懸前截面梁總成提煉成一個模塊,并設置多個與客車底架連接接口,使前懸前截面梁總成成為一個通用化模塊。當有車輛配備相對應前懸掛時直接組合選用即可,能夠大大減少工裝投入。本發明還將空間占用最小化,將整車空間利用最大化。
[0014]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發明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2是前懸前截面梁總成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左上推力座總成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左上推力座總成與推力座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5是左上推力座總成與前懸前截面梁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6是左下推力座總成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左下推力座總成與前懸前截面梁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0016]其中: 1、前懸前截面梁總成,101、第一上橫梁,102、第一下橫梁,103、第一左立柱,104、第一右立柱,105、第一左斜撐,106、第一右斜撐,107、第一加強斜撐,108、第二加強斜撐,109、第一左連接立柱,110、第一右連接立柱,111、左上推力座總成,112、右上推力座總成,113、左下推力座總成,114、右下推力座總成,115、第一上推力座體,116、第二上推力座體,117、第一橫向加強連接板,118、第一橫向固定連接板,119、第二橫向固定連接板,120、縱向加強連接板,121、第一圓弧過渡部,122、第一安裝通孔,123、止口,124、左縱向加強連接板,125、中間縱向加強連接板,126、右縱向加強連接板,127、第一下推力座體,128、第二下推力座體,129、第二橫向加強連接板,130、第二過渡圓弧部,131、第一縱向固定連接板,132、第二縱向固定連接板,133、上連接板,134、第一連接部,135、第二連接部,136、第二安裝通孔,2、左連接縱梁總成,3、右連接縱梁總成,4、中部加強梁總成,5、橫向推力座總成,6、左氣囊支架總成,7、右氣囊支架總成,8、前懸后截面梁總成。
[0017]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的本發明的裝配結構示意圖,包括從前向后依次設置的前懸前截面梁總成
1、連接縱梁總成和前懸后截面梁總成8。所述前懸前截面梁總成1,包括前懸前截面梁、安裝在前懸前截面梁中段的上推力座總成和安裝在前懸前截面梁底部的下推力座總成。所述連接縱梁總成包括對稱設置的左連接縱梁總成2和右連接縱梁總成3;所述左連接縱梁總成2的左側安裝有左氣囊支架總成6;所述右連接縱梁總成3的右側安裝有右氣囊支架總成7;所述左連接縱梁總成2的中段上端和所述右連接縱梁總成3的中段上端之間連接有中部加強梁總成4;所述左連接縱梁總成2的中段下端和所述右連接縱梁總成3的中段下端之間連接有橫向推力座支架總成5。假設有兩輛不同的客車,一輛客車的底架高度為1.2m、另一輛客車的底架高度為1.5m。假設說這兩輛客車配備了相同的前懸掛(前橋通過前懸掛連接在前懸梁上),這意味著前懸掛在前懸梁上的安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