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壓卡盤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被壓入構件加壓后的加壓用流體經過加壓通路供給至加壓室使彈性變形部縮徑的液壓卡盤。
【背景技術】
[0002]在對被加工物體的深度深且狹窄的區域進行切削加工的情況下,需要使用外徑尺寸小的工具卡盤,以往,作為這樣的卡盤,使用利用油壓把持切削工具的所謂液壓卡盤(hydraulic chuck)。在該形式的卡盤中,加壓室等需要的機構的設置區域小,把持機構整體的尺寸變得小型化。由此,易于對又深又細的狹窄區域進行切削加工。但是,需要向切削處供給切削液,從而除了卡盤機構還使用各種形式的切削液供給機構。
[0003]專利文獻I中記載的液壓卡盤,在直接把持被插入的切削工具的套筒和保持該套筒的主體之間形成加壓室,通過對在其中儲存的動作油加壓,使形成在套筒的一部分上的彈性變形部縮徑變形來把持切削工具。
[0004]該液壓卡盤不具有將切削油劑等切削液供給至切削工具的結構,在對被加工物體進行切削加工時,需要通過與液壓卡盤分體設置的切削液供給裝置向切削工具供給切削液。
[0005]另外,在專利文獻2記載的液壓卡盤中,在把持切削工具的主體的前端部固定有罩盤,該罩盤具有從切削工具的主體突出的軸部分所插通的孔部。該罩盤不把持切削工具,在孔部的內周面形成有沿著軸部分的長度方向延伸的槽部。經由該槽部與從主體突出的切削工具的軸部分之間的間隙噴出切削液。
[0006]現有技術文獻
[0007]專利文獻
[0008]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昭61-90843號公報
[0009]專利文獻2:日本實愿平6-63207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10]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0011]在專利文獻I的液壓卡盤中,通過與液壓卡盤分體安裝的切削液供給裝置向被液壓卡盤把持的切削工具供給切削液。
[0012]切削工具與被加工物體靠近的情況下,需要防止切削液供給通路與被加工物體干涉。因此,難于對被加工物體的狹窄且深的區域進行切削。另外,每次安裝液壓卡盤時不得不設定切削液的噴出方向,切削作業變得非常復雜。
[0013]另一方面,在專利文獻2的液壓卡盤中,從對設定在規定位置的被加工物體進行加工所需的切削工具的主體突出的長度變長不保持切削工具的罩盤的厚度。另外,沒有公開油壓室(流體壓室)的結構。因此,加工時切削工具的振動變大,對切削精度造成損害。
[0014]在對被加工物體的狹窄且深的區域進行切削的情況下,優選使保持套筒的主體形成得細。
[0015]在使主體形成得細的情況下,主體以及套筒的壁厚在徑向上變薄。由此,減小了主體與套筒的抵接面積。因此,在例如將雙方焊接的情況下,兩者的接合強度易于變小。但是,即使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把持工具需要發揮規定的把持力。
[0016]本發明是鑒于上述情況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在狹窄的區域準確且高效地進行切削作業的液壓卡盤。
[0017]用于解決問題的手段
[0018]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液壓卡盤的特征結構在于,在被壓入構件加壓的加壓用流體通過加壓通路供給至加壓室使彈性變形部縮徑的液壓卡盤中,具有:主體,具有在前端的細徑部形成開口的凸緣容置部以及套筒容置部,該套筒容置部在所述凸緣容置部的底面形成有直徑比所述凸緣容置部的開口的直徑小的開口 ;套筒,具有被把持體插入的孔,能夠從所述凸緣容置部的前端側嵌合插入所述套筒容置部,在所述套筒與所述套筒容置部之間形成儲存加壓用流體的加壓室,該套筒具有與所述凸緣容置部嵌合的凸緣。
[0019]在本結構中,在套筒上形成與在主體前端的細徑部形成開口的凸緣容置部嵌合的凸緣,由此增大套筒相對于主體的抵接面積,增加主體與套筒的焊接面積,提高套筒的固定強度。由此,能夠得到前端為細徑且把持力高并且能夠對狹窄區域準確且高效地進行切削作業的液壓卡盤。
[0020]本發明的其他特征結構在于,該液壓卡盤具有貫通所述主體的內部的切削液供給通路,并且該切削液供給通路與設置在所述主體的前端部上的切削液噴出口連通,所述切削液噴出口的周緣中的至少一部分沿著對所述凸緣的最大外徑進行規定的圓弧形成,或者形成在該圓弧的徑向內側。
[0021]根據本結構,能夠將切削液噴出口設置在偏離液壓卡盤的中心側的位置。由此,能夠抑制液壓卡盤大徑化,即使在狹窄的切削區域,也能夠防止液壓卡盤與被加工物體干涉。
[0022]本發明的其他特征結構在于,使所述凸緣的外緣的至少一部分的外徑尺寸變小,使所述切削液噴出口在所述凸緣中的該小徑部分的徑向外側以與所述凸緣的外緣分離的狀態形成開口。
[0023]根據本結構,能夠一邊成使切削液噴出口的周緣的所有部分不與凸緣干涉的狀態,一邊使切削液噴出口的至少一部分區域形成在對凸緣的最大外徑進行規定的圓弧的內偵U。由此,能夠在不使從切削液噴出口噴出的切削液與凸緣干涉的情況下,可靠地向規定的方向噴出切削液。
[0024]本發明的其他特征結構在于,在所述凸緣容置部的底面和所述凸緣之間設置有空間,所述加壓室與所述空間連通,并且所述加壓通路在所述底面形成開口。
[0025]根據本結構,加壓通路的加壓用流體從凸緣容置部的底面流出,經由該底面與凸緣之間的空間,對加壓室的內部的加壓用流體加壓。這樣,雖然是加壓用流體經由液壓卡盤的前端側的結構,但是只要是本結構就易于形成使彈性變形部縮徑的加壓機構。
[0026]S卩,如本結構,在使加壓通路與凸緣容置部的底面與凸緣之間的空間連通的情況下,只要在主體的內部僅形成至少一個加壓通路即可。通過適當地設定凸緣容置部的形狀和凸緣的形狀,將套筒插入主體,易于形成該加壓通路連通的凸緣容置部的底面與凸緣之間的空間以及加壓室。
[0027]這樣,只要為本結構,能夠在不從主體外周設置加壓通路的情況下,極其容易地形成外觀良好、不泄露的加壓通路,能夠合理地構成加壓機構。
【附圖說明】
[0028]圖1是第一實施方式的液壓卡盤的側視圖。
[0029]圖2是第一實施方式的液壓卡盤的主視圖。
[0030]圖3是第一實施方式的液壓卡盤的分解立體圖。
[0031]圖4是第一實施方式的液壓卡盤的沿著軸心方向的剖視圖。
[0032]圖5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拆下套筒的主體前端部的主視圖。
[0033]圖6是說明第一實施方式的切削液噴射部的剖視圖。
[0034]圖7是說明第一實施方式的流體壓室的加壓結構的剖視圖。
[0035]圖8是第二實施方式的液壓卡盤的主視圖。
[0036]圖9是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拆下套筒的主體前端部的主視圖。
[0037]圖10是說明第三實施方式的流體壓室的加壓結構的剖視圖。
[0038]圖11是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拆下套筒的主體前端部的立體圖。
[0039]圖12是表示第四實施方式的拆下套筒的主體前端部的主視圖。
[0040]圖13是說明第四實施方式的流體壓室的加壓結構的剖視圖。
[0041]圖14是表示第四實施方式的拆下套筒的主體前端部的立體圖。
[0042]圖15是說明第五實施方式的流體壓室的加壓結構的剖視圖。
[0043]圖16是第五實施方式的液壓卡盤的主視圖。
[0044]圖17是第五實施方式的液壓卡盤的分解立體圖。
[0045]圖18是第六實施方式的液壓卡盤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