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生產效率高的沖壓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一種生產效率高的沖壓機
[0001]
技術領域
[0002]本發明涉及金屬鍛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生產效率高的沖壓機。
【背景技術】
[0003]沖壓機沖壓金屬錠時,針對出錠形狀的不同需求,需要采用不同形狀的沖壓模,沖壓模的質量非常大,往往達到數百公斤,所以更換沖壓模的時候,需要采用專門的工具設備。因此,其通用性能差,更換不方便,提高了企業生產成本。
[0004]因此,需要提供一種新的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有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生產效率高的沖壓機。
[0006]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生產效率高的沖壓機,所述生產效率高的沖壓機包括導軌、位于所述導軌上方的支撐裝置、位于所述支撐裝置上方的支架、設置于所述支架上的氣缸裝置、位于所述氣缸裝置下方的固定裝置及位于所述固定裝置左右兩側的定位裝置,所述支撐裝置包括第一支撐柱、位于所述第一支撐柱上方的墊板、位于所述第一支撐柱左右兩側的第一支撐桿及位于所述墊板上方的下模具,所述支架呈倒置的凹字形,所述支架上設有位于左右表面上的第一通孔及位于上表面上的第二通孔,所述氣缸裝置包括氣缸、位于所述氣缸左右兩側的第二支撐桿、位于所述氣缸下方的推動桿、位于所述推動桿左右兩側的第一定位桿、設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桿上的滾輪及位于所述推動桿下方的水平板,所述固定裝置包括第三支撐桿、位于所述第三支撐桿一側的第四支撐桿、設置于所述第四支撐桿一側的頂靠結構及位于所述第三支撐桿下方的上模具,所述定位裝置包括第二定位桿及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桿下方的第三定位桿,所述頂靠結構包括旋轉部、位于所述旋轉部一側的頂靠桿及位于所述頂靠桿左側的頂靠板,所述旋轉部呈圓柱體,所述頂靠桿呈圓柱體,所述頂靠桿的右表面與所述旋轉部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頂靠桿的左端穿過所述第四支撐桿的左右表面且與其螺紋連接,所述頂靠板呈圓柱體,所述頂靠板豎直放置,所述頂靠桿的左表面與所述頂靠板的右表面固定連接。
[0007]所述第一支撐柱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支撐柱豎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撐柱的下表面與所述導軌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柱的上表面與所述墊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0008]所述第一支撐桿呈L型,所述第一支撐桿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支撐柱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桿的另一端豎直向上且緊靠在所述下模具的側面上。
[0009]所述推動桿呈長方體,所述推動桿的上端與所述氣缸連接,所述推動桿的下端穿過所述第二通孔延伸至所述支架的內部。
[0010]所述第一定位桿呈L型,所述第一定位桿的一端與所述支架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定位桿的另一端呈水平狀,所述第一定位桿上設有凹槽,所述滾輪呈圓柱體,所述滾輪收容于所述凹槽中且與所述第一定位桿軸轉連接。
[0011]所述第三支撐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三支撐桿豎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撐桿的上表面與所述水平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0012]所述第四支撐桿呈L型,所述第四支撐桿的一端與所述第三支撐桿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支撐桿的另一端豎直向下。
[0013]所述第二定位桿呈L型,所述第二定位桿的一端與所述支架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定位桿的另一端豎直向下。
[0014]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本發明生產效率高的沖壓機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有效的進行沖壓,沖壓效率高且效果好,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效率,并且沖壓準確,減少不良產品的數量,提尚廣品良率。
【附圖說明】
[001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生產效率高的沖壓機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明生產效率高的沖壓機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如圖1所示,本發明生產效率高的沖壓機包括導軌1、位于所述導軌I上方的支撐裝置2、位于所述支撐裝置2上方的支架3、設置于所述支架3上的氣缸裝置4、位于所述氣缸裝置4下方的固定裝置5及位于所述固定裝置5左右兩側的定位裝置6。
[0017]如圖1所示,所述導軌I水平放置。所述支撐裝置2包括第一支撐柱21、位于所述第一支撐柱21上方的墊板22、位于所述第一支撐柱21左右兩側的第一支撐桿24及位于所述墊板22上方的下模具22。所述第一支撐柱21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左右兩側,所述第一支撐柱21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支撐柱21豎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撐柱21的下表面與所述導軌I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柱21的上表面與所述墊板22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墊板22呈長方體,所述墊板22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支撐桿24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左右兩側,所述第一支撐桿24呈L型,所述第一支撐桿24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支撐柱21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桿24的另一端豎直向上且緊靠在所述下模具23的側面上。所述下模具23的下表面與所述墊板22的上表面接觸。
[0018]如圖1所示,所述支架3呈倒置的凹字形,所述支架3上設有位于左右表面上的第一通孔31及位于上表面上的第二通孔32。所述第一通孔31呈長方體狀。所述第二通孔32呈長方體狀。
[0019]如圖1所示,所述氣缸裝置4包括氣缸41、位于所述氣缸41左右兩側的第二支撐桿42、位于所述氣缸41下方的推動桿45、位于所述推動桿45左右兩側的第一定位桿43、設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桿43上的滾輪44及位于所述推動桿45下方的水平板46。所述氣缸41位于所述第二通孔32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支撐桿42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左右兩側,所述第二支架42的一端與所述氣缸41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42的另一端與所述支架3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推動桿45呈長方體,所述推動桿45的上端與所述氣缸41連接,使得所述推動桿45可以上下移動,所述推動桿45的下端穿過所述第二通孔32延伸至所述支架3的內部。所述第一定位桿43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左右兩側,所述第一定位桿43呈L型,所述第一定位桿43的一端與所述支架3的上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定位桿43的另一端呈水平狀且對準所述推動桿45,所述第一定位桿43上設有凹槽431,所述凹槽431呈長方體狀。所述滾輪44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左右兩側,所述滾輪44呈圓柱體,所述滾輪44收容于所述凹槽431中且與所述第一定位桿43軸轉連接,所述滾輪44頂靠在所述推動桿45的側面上。所述水平板46呈長方體,所述水平板46水平放置,所述推動桿45的下表面與所述水平板46的上表面固定連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