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榨油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榨油電器的技術領域,尤其是指一種榨油機。
【背景技術】
[0002]食用油是人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物質,其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到人們的身體健康。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食用植物油,多由專業廠家生產,如果是純正的食用植物油,價格比較昂貴,例如:純正的花生油,其價格一直在上漲,所以現在大部分廠家生產的是調和油。然而,廠家生產的調和油,其成份、油的來源等因素較為不明確,使普通老百姓產生擔心;進一步,更令普通老百姓擔心的是,近年來層出不窮的“地溝油”、“轉基因油”、“化學榨油(又稱化學浸出油)”等食用油問題。因此,如何吃到綠色、健康、放心的食用植物油,成為現在普通老百姓最關心和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0003]于是,有些廠家設計出了小型家用榨油機,使普通老百姓可以購買花生等胚料,在家自己榨油,以吃到綠色、健康、放心的食用植物油。但目前小型榨油機技術不成熟,在于設計不合理、制造精密度不夠等原因,造成使用情況不穩定,難適應不同原材料的壓榨,且普遍存在出油率低,出油中殘渣含量較高還需要精煉等問題。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安全可靠、出油率高、出油質量高,且該榨油機的適應性更強,能針對不同的壓榨原料,同時在不同的溫度環境變化時能更好地避免爆漿或壓榨失敗。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提供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榨油機,它包括有榨膛、榨桿、料斗、主機、加熱單元,其中,所述榨膛水平裝于主機上固定,其一端部為入料端,其另一端部為出渣端,其入料端的膛身頂部開設有入料口,其出渣端的端口處可拆式連接有中空排渣頭,其兩端部之間的膛身上沿其周向分布有多個長條形出油口,其內部中空腔為正內六角直孔;所述料斗設置在榨膛的上方,其出料口對應于該榨膛的入料口 ;所述長條形出油口的長度方向在榨膛的軸向上,所述正內六角直孔的每條邊各自對應一個長條形出油口,且所述長條形出油口偏離相應正內六角直孔的邊中點,其與相應邊中點間的夾角不超過10° ;所述榨桿為套設于榨膛的正內六角直孔中的錐形推料螺桿,其與榨膛的正內六角直孔壁之間保持間隙,其斜度大的一端部上的螺旋槽深,且該端穿過榨膛的入料端口與主機連接,由主機帶動榨桿旋轉進行推料,所述榨桿另一端部上的螺旋槽淺,且該端伸進中空排渣頭的腔體內,與該中空排渣頭的內腔壁間保持出渣間隙;所述加熱單元安裝在榨膛出渣端的膛身上,為該榨膛出渣端的膛身加熱,進而加熱榨膛出渣端內的料渣,以使得進入上述出渣間隙的料渣能夠熱擠壓成型為干渣排成。
[0006]它還包括有不定向撥料單元,所述不定向撥料單元包括有撥料桿及帶動該撥料桿對料斗中的原材料進行不定向撥料以使原材料能夠有序落料的拔料電機。
[0007]所述料斗的入料口處裝有變徑塞子,以適應不同的壓榨原材料。
[0008]所述榨膛與主機連接是通過榨膛固定套配合連接,并用兩支榨膛固定銷豎直插入固定,其中,所述兩支榨膛固定銷位于榨膛的兩側,該榨膛固定銷插入榨膛固定套時,用半圓貼住榨膛,另外半圓貼住榨膛固定套;所述榨膛固定套上開設有與榨膛上的入料口對應的開口。
[0009]所述主機包括有呈直角形的機殼及分別置于該機殼內的蝸桿轉蝸輪變速箱、大扭矩無刷電機、散熱風扇、智能控制電路板,其中,所述大扭矩無刷電機的機身水平安裝在機殼的豎直殼體底部,所述蝸桿轉蝸輪變速箱通過變速箱固定板裝于大扭矩無刷電機的機身頂部,由該大扭矩無刷電機通過同步帶傳動;所述榨桿與蝸桿轉蝸輪變速箱的動力輸出軸通過轉接法蘭連接,且其連接的一端桿身上裝配有圓柱滾子軸承;所述散熱風扇和智能控制電路板分別安裝在機殼的豎直殼體側壁上;所述榨膛和加熱單元均位于機殼的水平殼體內。
[0010]所述加熱單元包括有外殼及置于該外殼內的加熱塊,其中,所述加熱塊采用力下壓式結構,通過配套的固定螺絲、隔熱電木、彈簧,使其能夠緊貼在榨膛出渣端的上半部膛身上,并確保壓榨油品時榨膛的溫度在80°c — 90°C間;所述隔熱電木置于加熱塊頂面與外殼內頂面間,所述彈簧放置在隔熱電木的底部安裝槽內,其一端與安裝槽槽頂相抵觸,其另一端抵觸于加熱塊頂面,所述固定螺絲帶螺紋的一端豎直往下依次穿過外殼頂部、隔熱電木、彈簧后連接于加熱塊。
[0011 ] 所述榨膛的出渣端口處加裝有配合于中空排渣頭的排渣擋料蓋。
[0012]所述長條形出油口與相應邊中點間的夾角為6.84°。
[0013]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與有益效果:
[0014]1、榨膛內部中空腔采用正內六角直孔設計,這樣壓榨原材料從入料端往出渣端輸送時,就會體積受到壓縮,同時因為榨膛內腔是六角形,管束著原材料不能產生旋轉運動,卡在榨桿螺旋槽內的料必須旋轉往前輸送,這樣就會造成壓榨原料夾層中靠近榨膛層與靠近榨桿層有差動,就像擰毛巾的原理,再加上三維空間(從軸向壓榨和從橫堆面方向壓榨,這樣就形成了很好的三維方向去壓榨)的壓榨達到最佳的油渣分離效果,讓出油率達到最大化。
[0015]2、由于長條形出油口偏離相應正內六角直孔的邊中點,且其與相應邊中點間的夾角不超過10° (經實踐證明最佳角度為6.84° ),使得壓榨油品時,當壓榨原料在旋轉受壓時,壓榨原料在橫截面上受最大壓榨力點是在榨膛六角直邊中點位置,出油口在壓榨原料受壓榨力最大點偏移壓榨原料運動反方向一定角度,就是為了讓壓榨原料在受壓時能更好提前排油,不至壓榨原料受太大壓力產生爆漿,影響出油率或導致壓榨失敗,這樣的設計也是能更好地保證在壓榨不同的壓榨原料時,壓榨原料的出油條件變化能更穩定和壓榨成功的關鍵所在。
[0016]3、利用工業設計原理,采用工業級大扭矩無刷電機和工業級蝸桿轉蝸輪變速箱,保證適應不同原材料的壓榨力度的需求。
[0017]4、從料斗的入料口大小加以限制入料速度(經實踐得到不同原材料選用最合理入料口大小),為防止落料時產生卡料或入料太快,再加上不定向拔料單元,保證入料速度環節有序地為后續穩定壓榨準備。
[0018]5、當要壓榨不同壓榨原材料時(如花生和芝麻),因為壓榨原材料的大小差異很大,此時針對不同壓榨原材料再在料斗的入料口處加一個變徑塞子,每一個變徑塞子開孔的尺寸有針對性每一種大小的原材料,以保證不同壓榨原材料能有序定量落入榨膛內,此設計的榨油機針對不同的壓榨原料適應性更強。
[0019]6、榨膛與主機連接是通過榨膛固定套配合連接,同時用兩支榨膛固定銷插入固定,榨膛固定銷插入榨膛固定套時,用半圓貼住榨膛,另外半圓貼住榨膛固定套,這樣就能管住因受榨桿旋轉時的旋轉力,同時也管住當受力壓榨時軸向的推力,這種結構設計穩固,且裝拆容易。
[0020]7、加熱塊采用力下壓式結構,讓加熱塊更緊密貼合榨膛,這樣溫度控制元件就能更好探測到榨膛與加熱塊的溫度情況,榨膛的溫度也是決定壓榨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在不用的溫度環境下壓榨油品時,相同的原材料它的壓榨條件都是一樣的,機械部份不會因使用環境溫度改變,但外界的溫度會直接影響壓榨時榨膛的溫度,此設計采用加熱塊的目的就是保證榨膛的溫度在80°C — 90°C間,讓壓榨油品時更好的油渣分離,同時也是讓此榨油機在不同外界環境溫度變化差異大時,有更強的適應性能。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實施例1中本發明所述榨油機的主視圖。
[0022]圖2為實施例1中本發明所述榨油機的側視圖。
[0023]圖3為實施例1中本發明所述榨油機的俯視圖。
[0024]圖4為實施例1中本發明所述榨油機的仰視圖。
[0025]圖5為實施例1中本發明所述榨油機的分解圖之一。
[0026]圖6為實施例1中本發明所述榨油機的分解圖之二。
[0027]圖7為實施例1中本發明所述榨油機的剖視圖之一。
[0028]圖8為實施例1中本發明所述榨油機的剖視圖之一。
[0029]圖9為實施例1中本發明所述榨油機的剖視圖之一。
[0030]圖10為實施例1中榨膛、榨桿、中空排渣頭、榨膛固定套、轉接法蘭、動力輸出軸、圓柱滾子軸承組裝后的剖視圖。
[0031]圖11為實施例1中榨膛和榨桿組裝后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2]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0033]實施例1
[0034]如圖1至圖11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榨油機,包括有榨膛1、榨桿2、料斗3、主機、加熱單元5、不定向撥料單元,其中,所述榨膛I的一端部為入料端,其另一端部為出澄端,其入料端的膛身頂部開設有一入料口 101,其出渣端的端口處可拆式連接有中空排渣頭6及加裝有配合于該中空排渣頭6排渣的排渣擋料蓋12,其兩端部之間的膛身上沿其周向均布有六個長條形出油口 102,其內部中空腔為正內六角直孔,所述榨膛I水平裝于主機上固定,且該榨膛I與主機連接是通過榨膛固定套8配合連接,并用兩支榨膛固定銷9豎直插入固定,該榨膛固定套8上開設有與榨膛I上的入料口 101對應的開口 801,該兩支榨膛固定銷9位于榨膛I的兩側,該榨膛固定銷9插入榨膛固定套8時,用半圓貼住榨膛1,另外半圓貼住榨膛固定套8,這樣就能管住因受榨桿2旋轉時的旋轉力,同時也管住當受力壓榨時軸向的推力,此種結構設計穩固,且裝拆容易。所述不定向撥料單元包括有撥料桿701及帶動該撥料桿701對料斗3中的原材料進行不定向撥料以使原材料能夠有序落料的拔料電機702,所述撥料桿701的一端與拔料電機702連接,其另一端(即撥料端)從料斗3底部伸進該料斗3的裝料區域進行不定向撥料,以保證入料速度環節有序地為后續穩定壓榨準備,避免落料時產生卡料或入料太快。所述料斗3設置在榨膛I的上方,其出料口對應于該榨膛I的入料口,所述拔料電機702設在料斗3與榨膛I之間。所述長條形出油口 102的長度方向在榨膛I的軸向上,所述正內六角直孔的每條邊各自對應一個長條形出油口 102,且所述長條形出油口 102偏離相應正內六角直孔的邊中點,其與相應邊中點間的夾角不超過10°,經實踐證明,最佳角度為6.84°,且將出油點設計在軸向距中空排渣頭6出渣口距離80mm處,此處是壓榨原料受壓后的最佳出油點。所述榨桿2為套設于榨膛I的正內六角直孔中的錐形推料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