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旋轉鉆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加工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旋轉鉆床。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很多工件內部具有不同直徑的內孔,工件在加工時,需要采用不同的鉆床或不同鉆頭對其進行加工,而且一般采用人工加工方式,從而使得加工效率非常低下。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旋轉鉆床,該旋轉鉆床具有多個加工工位,加工自動完成,提高加工效率。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旋轉鉆床,包括工作臺,工作臺上設置有轉盤,所述轉盤上設有s個旋轉工位,s個旋轉工位中的η個工位設有用于固定工件的固定座,s ^ η>2,所述工作臺的外側設有m個鉆床、上料機構以及下料機構,所述旋轉工位包括上料工位、下料工位以及多個加工工位,鉆床與加工工位對應設置,上料機構、下料機構分別與上料工位、下料工位對應設置,
m = S-2 ο
[0005]這里n、m均為自然數,優選地,m>2,n>4。進一步地優選:s=n,m=s_2 ;s=6。
[0006]進一步地,所述固定座包括底板,底板的一側設有支撐塊,所述支撐塊設有鉸接孔,底板的另一側固定有基塊,基塊的上方設有壓塊,壓塊的中部與支撐塊鉸接,壓塊遠離基塊的一端連接有線性模組,線性模組帶動壓塊轉動;所述基塊的前側面連接有下固定半塊,壓塊的前側面連接有上固定半塊,所述下固定半塊的中部設有半固定孔,所述上固定半塊的中部設有半固定孔,當上固定半塊和下固定半塊貼合時,兩個半固定孔配合形成用于固定工件的固定孔。
[0007]進一步地,所述下料機構包括包括頂桿和下料線性模組,所述基塊的上端面設有半通孔,壓塊的下端面設有半通孔,兩個半通孔配合形成通孔,且該通孔與固定孔連通;所述頂桿位于固定座的內側且與通孔對應設置,當固定座旋轉至下料工位時,與該固定座對應設置的頂桿在下料線性模組的推動下插入通孔,同時,線性模組帶動壓塊轉動,固定孔打開。
[0008]進一步地,所述旋轉鉆床還包括鉆尾裝置,所述鉆尾裝置包括接料翻轉機構、固定裝置以及豎直鉆床,接料翻轉機構位于固定裝置與下料工位之間,接料翻轉機構包括接料塊和翻轉機構,接料塊固定于翻轉機構,豎直鉆床位于固定裝置的一側,接料塊設有用于容置工件的通槽。
[0009]進一步地,所述固定裝置包括第一固塊、第二固塊以及滑動桿,第二固塊設有移動槽,滑動桿的一端與第一固塊連接,滑動桿的另一端插入移動槽,且移動槽設有用于阻止滑動桿脫落的限位塊,第一固塊靠近第二固塊的側面設有半槽,第二固塊靠近第一固塊的側面設有半槽,當第一固塊與第二固塊貼合時,兩個半槽拼合成用于固定工件的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塊遠離第一固塊的一端連接有固定線性模組,所述第二固塊與固定線性模組之間設有固定彈簧;工作時,固定裝置位于接料翻轉機構的一側,且第一固塊與第二固塊分離,當接料翻轉機構接料翻轉后,工件從接料翻轉機構進入到第一固塊與第二固塊之間,接著固定線性模組依次推動固定彈簧、第二固塊、第一固塊移動,固定彈簧收縮,第一固塊和第二固塊貼合,工件位于固定槽內,且固定槽豎直鉆床的工作位;然后豎直鉆床對工件進行尾部加工,加工完后,豎直鉆床復位,固定線性模組復位,此時,固定彈簧由壓縮狀態變為拉伸狀態,帶動第二固塊移動,第二固塊與第一固塊分離,工件從第二固塊與第一固塊之間的縫隙中掉落;當滑動桿與限位塊抵接時,第二固塊帶動第一固塊復位。
[0010]進一步地,相鄰兩個固定座之間設有凸塊,所述鉆尾裝置還包括感應桿,感應桿與鉆尾裝置的控制機構信號連接;當轉盤旋轉時,凸塊撥動感應桿,感應桿將旋轉信號傳遞給鉆尾裝置,鉆尾裝置工作。
[0011]進一步地,所述上料機構包括傾斜設置的下料槽,下料槽的下方設有送料機構,送料機構包括送料塊,送料塊中空形成送料槽,送料塊的上端開有接料孔,接料孔與送料槽相通,所述送料塊連接有送料線性模塊,送料槽內設有推桿,推桿連接有推料線性模塊。
[0012]進一步地,所述工作臺向外側延伸有m個導軌,所述m個鉆床--對應設置于導軌,所述導軌設有氣槽,氣槽的中部設置有活塞,活塞與鉆床連接,所述工作臺設有用于向氣槽抽氣或充氣的氣泵。
[0013]進一步地,所述氣泵設有出氣孔和進氣孔,所述進氣孔連接有進氣管道,出氣孔連接有出氣管道,出氣管道通過3通控制閥A連接有接空管道A和回流管道,進氣管道通過3通控制閥B連接有接空管道B和中間管道,中間管道和回流管道通過3通控制閥C連接有連接管道,連接管道與氣槽連接。
[0014]優選地,3通控制閥的控制端與感應桿信號連接,通過感應桿的信號,來切換3通的連接方式。
[0015]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采用旋轉式鉆床,且外側鉆床可同步進行,提高生產效率,且操作方便。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示意圖。
[0017]圖2為圖1中的固定座示意圖。
[0018]圖3為圖1中的鉆尾裝置除去接料翻轉機構的示意圖。
[0019]圖4為氣泵與鉆床之間的管道連接示意圖。
[0020]附圖標記:
1--固定座 11--基塊12--下固定半塊
13一一底板 14一一上固定半塊15—一壓塊
16一一線性模組 17—一支撐塊
2--鉆尾裝置 21--滑動桿22--通孔
23一一導向槽 24—一固定線性模組25—一固定彈簧
26—一第二固塊 27—一第一固塊28—一基板 29——豎直鉆床 4 接料翻轉機構41 接料塊
42——支撐塊43——支撐塊
20——轉盤30——凸塊40——鉆床
50——感應桿
3一一上料機構31—一下料槽32—一推料線性模組
33一一送料線性模組34—一送料塊
6——工作管系601——回流管道602——3通控制閥A
603——接空管道A604——出氣管道
605——氣泵606——進氣管道607——3通控制閥B
608——接空管道B609——中間管道
610——3通控制閥C611——連接管道。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地說明。
[0022]實施例:參見附圖1、圖2、圖3。
[0023]一種旋轉鉆床,包括工作臺,工作臺上設置有轉盤20,所述轉盤20上設有s個旋轉工位,s個旋轉工位中的η個工位設有用于固定工件的固定座1,s 3 η>2,所述工作臺的外側設有m個鉆床40、上料機構3以及下料機構,所述旋轉工位包括上料工位、下料工位以及多個加工工位,鉆床40與加工工位對應設置,上料機構3、下料機構分別與上料工位、下料工位對應設置,m ^ s-2。
[0024]本實施例中,s=n=5,m=3。
[0025]本技術方案在實施時,轉盤20每旋轉一次,轉盤20的旋轉工位依照順時針或逆時針前進一個工位,即位于下一個工位的位置上;轉盤20預留了至少兩個旋轉工位出來與上料機構3、下料機構對應;與上料機構3對應的旋轉工位為上料工位,與下料機構對應的旋轉工位為下料工位,其他的旋轉工位為加工工位,優選地,上料工位與下料工位相鄰,且上料工位位于下料工位的下個旋轉工位上;工作時:工件先通過上料機構3進入上料工位上的固定座I內,并固定于固定座I ;接著轉盤20開始旋轉,該固定座I進入到加工工位時,同時位于后方的固定座I進入到上料工位,上料機構3上料,同時鉆床40開始加工;加工、上料完成后,轉盤20再繼續旋轉,固定座I依次進入到各個加工工位,最后到下料工位上,由下料機構進行下料,進入到另外的工序中或收集。本技術方案通過轉盤20的旋轉,使得工件運動至各個加工工位,并進行加工,形成流水化作業,提高生產效率。整個過程,無需人工操作,節省人力,降低成本。在加工過程中,加工工位上的固定座I都會有切肩液噴灑,以降低加工溫度。
[0026]進一步地,所述固定座I包括底板13,底板13的一側設有支撐塊17,所述支撐塊17設有鉸接孔,底板13的另一側固定有基塊11,基塊11的上方設有壓塊15,壓塊15的中部與支撐塊17鉸接,壓塊15遠離基塊11的一端連接有線性模組16,線性模組16帶動壓塊15轉動;所述基塊11的前側面連接有下固定半塊12,壓塊15的前側面連接有上固定半塊14,所述下固定半塊12的中部設有半固定孔,所述上固定半塊14的中部設有半固定孔,當上固定半塊14和下固定半塊12貼合時,兩個半固定孔配合形成用于固定工件的固定孔。
[0027]在進行上料時,固定座I進入上料工位,然后線性模組16帶動壓塊15的一端向下移動,使得上固定半塊14相對于下固定半塊12向上移動,固定孔分離打開;工件在上料機構3的推動下,進入到下半固定孔內;接著線性模組16帶動壓塊15的一端向上移動,上固定半塊14與下固定半塊12貼合;從而形成固定孔,將工件固定于固定孔內。
[0028]進一步地,所述下料機構包括包括頂桿和下料線性模組,所述基塊11的上端面設有半通孔,壓塊15的下端面設有半通孔,兩個半通孔配合形成通孔,且該通孔與固定孔連通;所述頂桿位于固定座I的內側且與通孔對應設置,當固定座I旋轉至下料工位時,與該固定座I對應設置的頂桿在下料線性模組的推動下插入通孔,同時,線性模組帶動壓塊15轉動,固定孔打開。
[0029]在具體實施時,下料線性模組可以采用氣缸等,在固定座I進入到下料工位后,下料線性模組驅動頂桿前移,將工件頂出。
[0030]進一步地,所述旋轉鉆床還包括鉆尾裝置2,所述鉆尾裝置2包括接料翻轉機構4、固定裝置以及豎直鉆床29,接料翻轉機構4位于固定裝置與下料工位之間,接料翻轉機構4包括接料塊41和翻轉機構,接料塊41固定于翻轉機構,豎直鉆床29位于固定裝置的一側,接料塊41設有用于容置工件的通槽。
[0031]當固定座I進入下料工位時,接料塊41位于固定座I的一側,且通槽靠近工件,然后下料機構的頂桿將工件頂入通槽內;然后翻轉機構帶動接料塊41翻轉90度或接近90度,接料塊41中的工件在自由落體狀態下進入固定裝置。翻轉過程中,工件的尾部(未加工部分)位于上方,從而可以實施尾部加工。翻轉機構可以為:包括相互鉸接的兩個支撐塊42,43,位于上方的支撐塊42與電機連接或其他驅動機構,通過電機或其他驅動機構帶動旋轉,從而實現翻轉,位于下方的支撐塊43處于豎直狀態,可固定于工作臺或底面等。
[0032]進一步地,所述固定裝置包括第一固塊27、第二固塊26以及滑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