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制造所用的螺母、螺栓緊固設備;具體涉及一種自動控制多軸中心變位的擰緊機。
背景技術:
汽車生產線上裝配輪轂,是通過螺紋擰緊設備上的五個或四個動力軸,分兩次將10個或8個螺母與螺栓進行轉動擰緊。不同規格型號的汽車輪轂,其螺母分布圓安裝直徑通常分為φ335mm、φ285.75mm和φ275mm,其中所述螺母分布圓安裝直徑φ335mm、φ285.75mm需要10個螺母連接,φ275mm的需要8個螺母連接。對于在汽車生產線上裝配不同規格型號的輪轂,其輪轂螺母分布圓安裝直徑時常需要調整。現有技術中,人們只能通過手工依次操作擰緊設備上的五個或四個滑座移動裝置,通過該裝置帶動滑座上的動力軸,沿固定盤端面上各自設有的導向槽滑動位移進行動力軸的中心變位,以及轉動螺桿限位機構進行定位,將所述五個或四個動力軸的中心分布圓直徑依次變位至φ335mm、φ285.75mm和φ275mm,以滿足汽車螺母分布圓直徑安裝的需求。存在不足:一是人們調整所需時間較長,降低了工作效率;二是手工操作勞動強度大。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動控制多軸中心變位的擰緊機,旨在人們調整多軸中心變位操作方便快捷,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勞動強度。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這種自動控制多軸中心變位的擰緊機,包括固定盤端面上間隔分布的五個導向槽內分別滑動連有的滑座,以及滑座上連有的動力軸;它是在所述滑座的一側平行于固定盤的端面上,依次連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推移氣缸,所述推移氣缸的活塞桿對應與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滑座相接;在所述第三、第四滑座的另一側垂直于固定盤的端面上分別連有轉位氣缸,所述轉位氣缸的活塞桿連有限位塊;在相對所述第三、第四滑座外端的固定盤端面上連有擋塊。
優選地,當進行工位一時,控制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推移氣缸的活塞桿,對應帶動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滑座移動至各自導向槽的外端位置,實現五個滑座上的動力軸中心分布圓直徑為φ335mm。
優選地,當進行工位二時,控制第一、第二推移氣缸的活塞桿,對應帶動第一、第二滑座移動至各自導向槽的外端位置;以及控制第三、第四推移氣缸的活塞桿,對應帶動第三、第四滑座移動至各自導向槽的里端位置,實現四個滑座上的動力軸中心分布圓直徑為φ275mm。
優選地,當進行工位三時,首先控制兩個轉位氣缸活塞桿上的限位塊分別轉位90°與擋塊連接,爾后控制第三、第四推移氣缸的活塞桿,對應帶動第三、第四滑座使其外端移動至與所述限位塊連接定位,以及控制第一、第二、第五推移氣缸的活塞桿,對應帶動第一、第二、第五滑座移動至各自導向槽的里端位置,實現五個滑座上的動力軸中心分布圓直徑為φ285.75mm。
本實用新型采取上述結構,工作中,當對汽車輪轂螺母分布圓安裝直徑需要調整時,通過自動控制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推移氣缸,對應帶動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滑座沿各自的導向槽內位移,以及自動控制兩個轉位氣缸帶動限位塊轉位并通過擋塊與第三、第四滑座外端定位相接,可實現對五個或四個滑座上的動力軸中心分布圓直徑變位至φ335mm、φ285.75mm或φ275mm。同現有技術相比,調整多個動力軸中心變位操作方便快捷,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明顯降低了人們的勞動強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圖1中第一種實施例的A-A向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圖1中第二種實施例的A-A向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圖1中第三種實施例的A-A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進行詳述。應當說明: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范圍的具體限定。
實施例一,圖1、圖2所示,這種自動控制多軸中心變位的擰緊機,包括固定盤9端面上間隔分布的五個導向槽11內分別滑動連有的滑座,以及滑座上連有的動力軸6;它是在所述滑座的一側平行于固定盤9的端面上,依次連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推移氣缸1、2、3、4、5,所述推移氣缸的活塞桿外端對應與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滑座1-1、2-1、3-1、4-1、5-1相接;在所述第三、第四滑座3-1、4-1的另一側垂直于固定盤9的端面上分別連有轉位氣缸7,所述轉位氣缸的活塞桿外端連有限位塊7-1;在相對所述第三、第四滑座3-1、4-1外端的固定盤9端面上連有擋塊8(圖2所示)。
當進行工位一時(圖1、圖2所示),操作變位控制箱10的按鈕,自動控制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推移氣缸1、2、3、4、5的活塞桿,對應帶動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滑座1-1、2-1、3-1、4-1、5-1移動至各自導向槽11的外端位置(圖2所示),實現五個滑座上的動力軸6中心分布圓直徑為φ335mm。通過動力軸6前端扳頭的內六方孔,可分兩次將汽車輪轂螺母分布圓安裝直徑上的10個螺母與螺栓轉動擰緊(圖1、圖2所示)。
實施例二,圖1、圖3所示,本實施例同上述實施例一相同之處不再贅述,不同的是,當進行工位二時,操作變位控制箱10的按鈕,自動控制第一、第二推移氣缸1、2的活塞桿,對應帶動第一、第二滑座1-1、2-1移動至各自導向槽11的外端位置;以及自動控制第三、第四推移氣缸3、4的活塞桿,對應帶動第三、第四滑座3-1、4-1移動至各自導向槽11的里端位置,實現四個滑座上的動力軸6中心分布圓直徑為φ275mm(圖3所示)。此時控制第五推移氣缸5不帶動第五滑座5-1工作。通過動力軸6前端扳頭的內六方孔,可分兩次將汽車輪轂螺母分布圓安裝直徑上的8個螺母與螺栓轉動擰緊(圖1、圖3所示)。
實施例三,圖1、圖4所示,本實施例同上述實施例一相同之處不再贅述,不同的是,當進行工位三時,操作變位控制箱10的按鈕,首先自動控制兩個轉位氣缸7活塞桿上的限位塊7-1分別轉位90°與擋塊8連接,爾后自動控制第三、第四推移氣缸3、4的活塞桿,對應帶動第三、第四滑座3-1、4-1使其外端移動至與所述限位塊7-1連接定位,以及自動控制第一、第二、第五推移氣缸1、2、5的活塞桿,對應帶動第一、第二、第五滑座1-1、2-1、5-1移動至各自導向槽11的里端位置,實現五個滑座上的動力軸6中心分布圓直徑為φ285.75mm(圖4所示)。通過動力軸6前端扳頭的內六方孔,可分兩次將汽車輪轂螺母分布圓安裝直徑上的10個螺母與螺栓轉動擰緊(圖1、圖4所示)。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實現基本相同的功能,達到基本相同的效果,無需經過創造性勞動就顯而易見聯想到的其它技術特征,還可以替換做出若干種基本相同方式的變型和/或改進,這些變化應當視為等同特征,均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