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工件加工技術,特別是涉及一種工件加工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工件多指在機械加工過程中的加工對象。也叫制件、作件、課件、五金件等,它可以是單個零件,也可以是固定在一起的幾個零件的組合體。
在工件機械加工生產過程中,通常只包括一個承載塊用于承載或在承載塊上開設限位槽用于限位工件,但是在加工過程中,由于工件需要受力,會產生一定的移動,影響工件的加工質量,很容易造成工件的報廢,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模具的鑲件加固結構,能夠保證鑲件的穩定性。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工件加工固定裝置,包括方鐵治具、加工工件及定位治具,加工工件的頂部設置旋轉軸,方鐵治具上設置與旋轉軸軸連接的轉軸,轉軸通過固定桿固定于方鐵治具上,方鐵治具與加工工件軸連接,加工工件的底部設置一方臺,定位治具的中部設置一凹槽,加工工件固定嵌裝于凹槽內。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本實用新型所述定位治具與方臺之間設置一固定板,固定板上設置固定柱,固定柱扣合于方臺內。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本實用新型所述固定板上設置至少兩個固定柱,固定柱均勻分布于固定板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本實用新型所述方臺上設置固定通孔,方臺與定位治具底部通過螺釘固定于固定通孔上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本實用新型所述轉軸上與方鐵治具連接處設置密封條。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本實用新型所述轉軸上與方鐵治具連接處設置多個密封條,均勻分布于轉軸頂部。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本實用新型所述加工工件的頂部設置圓形沉孔,圓形沉孔均勻分布于旋轉軸與加工工件連接處的外側。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本實用新型所述加工工件的側壁上設置條狀凹槽。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方鐵治具和定位治具定位加工工件,定位多次方向完成加工工件的制作;方鐵治具和加工工件軸動連接,方便定位,能夠完成工件加工要求比較高的工件,完成對側壁及頂部的加工要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剖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圖1的局部A放大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圖1的局部B放大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進行詳細說明,以便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及優點進行更深入的詮釋。
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如圖1-4所示,一種工件加工固定裝置,包括方鐵治具1、加工工件2及定位治具3,加工工件2的頂部設置旋轉軸9,方鐵治具1上設置與旋轉軸9軸連接的轉軸7,轉軸7通過固定桿6固定于方鐵治具1上,方鐵治具1與加工工件2軸連接,加工工件2的底部設置一方臺8,定位治具3的中部設置一凹槽,加工工件2固定嵌裝于凹槽內。通過方鐵治具1和定位治具3定位加工工件,定位多次方向完成加工工件的制作,如圖3所示,定位治具3上均勻標注16次方向,則裝配方鐵治具1、加工工件2及定位治具3進行16次方向對位,完成工件的16次方向的工件骨位位置加工。
如圖1、2、4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定位治具3與方臺8之間設置一固定板4,固定板4上設置固定柱5,固定柱5扣合于方臺8內,所述固定板4上設置至少兩個固定柱5,固定柱5均勻分布于固定板4上。通過設置固定板4和固定柱5,能夠進一步固定加工工件2,方便加工。
如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方臺8上設置固定通孔11,方臺8與定位治具3底部通過螺釘固定于固定通孔11上連接,防止加工工程中加工工件松動或移位造成加工工件出現不良品或精度降低。
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轉軸7上與方鐵治具1連接處設置密封條12,所述轉軸7上與方鐵治具1連接處設置多個密封條12,均勻分布于轉軸7頂部,加強方鐵治具1余加工工件2之間的密封性,保證軸轉動精度及效果。
如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加工工件2的頂部設置圓形沉孔10,圓形沉孔10均勻分布于旋轉軸9與加工工件2連接處的外側,能夠保證排氣充足,另外,所述加工工件2的側壁上設置條狀凹槽,一方面能夠與其他模具配合,另一方面也能夠通過定位治具3方便加工。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加工工件2通過頂部的旋轉軸9余方鐵治具1上的轉軸7軸連接,轉軸7通過固定桿6固定于方鐵治具1上。加工工件2通過底部方臺8固定于定位治具3的凹槽內。在加工時,對16次的方向依次定位,完成對加工工件2的側壁上的條狀凹槽、圓形沉孔10等的加工,加工方便,保證加工精度,提高生產效率。
通過以上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一部分的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