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工裝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工裝固定夾具。
背景技術:
在工裝領域,工裝夾具是指機械制造過程中用來固定加工對象,使之占有正確的位置,以接受施工或檢測的裝置。根據其在各工藝中對應的工序,工裝夾具又可分為焊接夾具、檢驗夾具、裝配夾具、機床夾具等。模具的基本結構包括定模、動模、模座、模架、導向裝置和制品頂出裝置。模具的制造工藝包括圖樣設計,對各個零件的粗加工,各個零件的初組裝,初組裝后的檢測,進一步的裝配,裝配后的調試和檢查。其中,在初組裝之前需要對各個零件進行鉆孔加工,以實現快速組裝。目前,用于模具各零件鉆孔的工裝,通常只能夾持固定尺寸的零件,無法用于多種尺寸零件的夾持,通用性差,每加工一種尺寸的零件就要換一種模具,成本高。另外,針對圓柱形的工件一般采用三爪卡盤的工裝夾具進行夾持,即三爪卡盤的每一個爪從側面夾持圓柱形工件,由于每個爪都是通過螺釘擰緊的,因此很難保證每個爪上施加的力度是一致的,這樣就會導致圓柱形工件三個方向受力不均,夾緊過程中工件底部下平面與定位基準面分離,導致加工過程中機床程序深度尺寸無法控制,無法批量生產。且現有的夾具在頻繁的夾持、松開、再夾持的過程中,卡箍容易損壞,導致工裝夾具失靈。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固定夾具通用性差且夾持穩定性差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工裝固定夾具。
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工裝固定夾具,包括承載平臺及設置在承載平臺上的支撐架和套筒,所述支撐架設置為上支撐板和下支撐板相互連接的中空柱體結構,上支撐板的左側臂、右側臂向內凹陷設置為截面呈倒梯形結構,左側臂、右側臂的內壁上循環排布設置有呈弧形的U形槽,下支撐板上平行等間距排布設置有定位通孔,上支撐板上與定位通孔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導向柱,所述套筒鄰接設置在支撐架的一端,套筒外側沿垂直于中心軸的方向對稱設置有固定銷,兩側的套筒內壁通過彈簧連接有夾塊,夾塊沿著與套筒筒壁相平行的弧度從內到外設置為扇形漸擴式結構,夾塊沿著與工件接觸的夾持面設置有耐磨塊,耐磨塊設置為凹槽和凸肋交錯排布的波浪狀結構。波浪形的耐磨塊,耐磨效果好,可延長夾塊的使用壽命。
進一步的,所述夾塊的耐磨塊向外延伸依次設置有蜂窩形加強筋和緩沖塊,緩沖塊為支撐柱呈高低梯度循環排布而成的一體式結構。緩沖塊的梯度排布設置,充分利用空間,且與彈簧的配合度較高,有利于調整工件的夾持位置。利用夾塊和固定銷的協同作用,保證了工件和套筒的同心度,便于后續施工操作。
進一步的,所述導向柱設置為圓柱體結構,導向柱與工件接觸的夾持端部設置有支撐柱及由支撐柱根部延伸出的V字形折邊。導向柱的夾持部,結構新穎,能夠在增加摩擦力的同時,也不會磨損工件,操作方便,能夠提高工裝的效率和質量。
進一步的,所述導向柱通過螺紋活動嵌設在上支撐板上,調整方便快捷。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銷延伸至套筒內的端部設置為向內凹陷的錐形圓盤結構,吸附效果好,夾持穩定。
進一步的,所述彈簧設置為內外雙層且呈螺旋形盤繞的結構。彈簧結構簡單,反復使用不易損壞,使整個工裝夾具結構更為牢靠,裝配也較為簡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本實用新型中的工裝固定夾具,結構新穎,承載平臺起到支撐性的作用,支撐架和套筒,分別用于夾持方形工件和圓柱形工件,一物多用,使得工件操作十分方便、快捷,且安裝緊湊。支撐架的左、右側臂上的U形槽和導向柱的設置,不僅保證每次夾緊力大小一致,且夾緊力大小任意可調,工件底部與下支撐板的平面為夾緊面,保證了定位基準和加工基準一致,套筒內通過帶彈簧的夾塊進行一次調整性夾持,通過固定銷進行二次強化固定,夾持穩定性強,省去了人工輔助,可以方便的按照加工要求調整工件的位置。
本實用新型中的夾塊結構新穎,呈弧形的扇形漸擴式結構增大了與工件的夾持面積,夾塊的耐磨塊起到耐磨防滑作用,蜂窩形加強筋具有耐支撐性,緩沖塊與彈簧的接觸面積大,二者協同作用,具有減震緩沖的效果。保證了產品夾持穩定性,實現了批量生產。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支撐架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套筒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夾塊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導向柱;2、上支撐板;3、U形槽;4、下支撐板;5、套筒;6、固定銷;7、夾塊;8、彈簧;9、緩沖塊;10、加強筋;11、耐磨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工裝固定夾具,包括承載平臺及設置在承載平臺上的支撐架和套筒5,所述支撐架設置為上支撐板2和下支撐板4相互連接的中空柱體結構,上支撐板2的左側臂、右側臂向內凹陷設置為截面呈倒梯形結構,左側臂、右側臂的內壁上循環排布設置有呈弧形的U形槽3,下支撐板4上平行等間距排布設置有定位通孔,上支撐板2上與定位通孔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導向柱1。
具體使用過程為:根據待夾緊工件的結構形狀,選擇待夾緊工件的方形截面放置在承載平臺的支撐架的中空柱體的空腔中,使工件比較平整的一側面與下支撐板4相切放置,根據工件的寬度,采用左側臂、右側臂的內壁上的U形槽3根據梯度將工件的兩側進行卡合,工件在支撐架內部的上方預存一定的空隙,通過調整上支撐板2上的導向柱1,使導向柱1的底部卡合在工件的上表面,從而將待夾持的工件進行穩定的定位,夾緊。
實施例2
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不同于實施例1,工裝固定夾具,包括承載平臺及設置在承載平臺上的支撐架和套筒5,所述支撐架設置為上支撐板2和下支撐板4相互連接的中空柱體結構,上支撐板2的左側臂、右側臂向內凹陷設置為截面呈倒梯形結構,左側臂、右側臂的內壁上循環排布設置有呈弧形的U形槽3,下支撐板4上平行等間距排布設置有定位通孔,上支撐板2上與定位通孔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導向柱1。
導向柱1設置為圓柱體結構,導向柱1與工件接觸的夾持端部設置有支撐柱及由支撐柱根部延伸出的V字形折邊。所述導向柱1通過螺紋活動嵌設在上支撐板2上。
具體使用過程為:
針對待夾持的工件的寬度較窄的工件,將上支撐板2上的任意一排導向柱1移動到下支撐板4上的定位通孔內,將支撐架的中空柱體的內部空間分割為兩個平行且對稱的空間,選擇待夾緊的較窄的工件的方形截面放置在承載平臺的支撐架和導向柱1形成的空腔中,使工件比較平整的一側面與下支撐板4相切放置,根據工件的寬度,采用左側臂或右側臂的任一內壁上的U形槽3根據梯度將工件的一側進行卡合,工件的另一側與導向柱1緊密接觸,工件在支撐架內部的上方預存一定的空隙,通過調整上支撐板2上的剩余的另一排導向柱1,使導向柱1的底部卡合在工件的上表面,從而將待夾持的工件進行穩定的定位,夾緊。
實施例3
如圖2和圖3所示,工裝固定夾具,包括承載平臺及設置在承載平臺上的支撐架和套筒5,所述套筒5鄰接設置在支撐架的一端,套筒5外側沿垂直于中心軸的方向對稱設置有固定銷6,兩側的套筒5內壁通過彈簧8連接有夾塊7,夾塊7沿著與套筒5筒壁相平行的弧度從內到外設置為扇形漸擴式結構,夾塊7沿著與工件接觸的夾持面設置有耐磨塊11,耐磨塊11設置為凹槽和凸肋交錯排布的波浪狀結構。
所述夾塊7的耐磨塊11向外延伸依次設置有蜂窩形加強筋10和緩沖塊9,緩沖塊9為支撐柱呈高低梯度循環排布而成的一體式結構。
固定銷6延伸至套筒5內的端部設置為向內凹陷的錐形圓盤結構。
彈簧8設置為內外雙層且呈螺旋形盤繞的結構。
具體使用過程為:
根據待夾緊工件的結構形狀,選擇呈圓柱體結構的待夾緊工件放置在承載平臺的套筒5的中空空腔中,使工件放置在套筒5的中心軸位置,調節相對設置的固定銷6在套筒5內的相對距離,使固定銷6夾緊在工件的外壁,由于分布在固定銷6兩側的夾塊7通過彈簧8連接,工件在通入套筒5內部的過程中,工件側壁與夾塊7的耐磨塊11緊密接觸,同時工件對彈簧8產生一定的壓力,使夾塊7與工件之間的夾緊緊密,由于夾塊7和固定銷6的雙重夾緊固定作用,使工件在套筒5內實現穩定性定位作用。
以上所述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實質范圍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