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咪頭生產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咪頭自動焊線設備。
背景技術:
咪頭是將聲音信號轉換為電信號的能量轉換器件,是和喇叭正好相反的一個器件。咪頭通過導線焊接在電路板上,與電路板上的電路實現電連接。咪頭在焊接前,需要預先將兩根導線分別焊接在咪頭的兩個電極上。
傳統行業中的咪頭焊線工作一般由人工完成,效率低下,線材需要單獨裁切剝皮加工,焊線時,需要將咪頭嵌入專門治具的凹槽內進行定位固定;然后工人一只手拿著線材,另一只手進行焊接,由于焊點小,操作難度大,導致導線擺放不整齊、工作效率低,且焊接質量視操作人員技術水平而顯現出差異化。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咪頭自動焊線設備,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采用人工方式給咪頭焊線所存在的生產效率低以及焊接質量不穩定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咪頭自動焊線設備,包括咪頭送料機構、搬料機構、導正機構、轉盤機構、剝皮與切線機構、沾錫機構、搬線機構、焊線機構以及卸料機構;
所述咪頭送料機構驅動咪頭,使咪頭逐個地依次往所述搬料機構方向輸送;所述轉盤機構包括轉盤以及動力裝置,所述轉盤上設置有至少一個治具,每一治具上均設置有用于放置咪頭的咪頭放置槽以及用于放置導線的線槽,所述搬料機構將咪頭搬運至所述咪頭放置槽上;所述導正機構用于將各個咪頭的正負極旋轉為統一的方向;所述剝皮與切線機構用于將導線兩端部的絕緣層剝離,并從線材上切下,所述沾錫機構用于剝去外皮的線材沾錫和/或助焊劑;所述搬線機構將導線搬運至所述線槽內;所述動力裝置驅動所述轉盤旋轉,使所述轉盤上的治具依次靠近所述搬料機構、搬線機構、焊線機構以及卸料機構;所述焊線機構具有焊槍以及能上下移動的壓線塊,所述壓線塊能壓緊導線,所述焊槍用于將導線焊接在咪頭上;所述卸料機構能將所述治具上的已經焊接好導線的咪頭卸下。
進一步地,每一所述治具上均設置有一個咪頭放置槽以及兩個間隔設置的線槽,所述導線包括第一導線以及第二導線;所述焊線機構包括第一焊線機構以及第二焊線機構,所述第一焊線機構以及第二焊線機構均具有所述的焊槍以及壓線塊,所述第一焊線機構的焊槍對準所述咪頭與第一導線的焊接處,其壓線塊能壓緊所述第一導線;所述第二焊線機構的焊槍對準所述咪頭與第二導線的焊接處,其壓線塊能壓緊所述第二導線。
進一步地,所述咪頭自動焊線設備還包括圖像導正機構,所述圖像導正機構包括拍攝模塊、圖像處理模塊、旋轉控制模塊以及旋轉夾持氣缸;所述咪頭放置槽可旋轉地安裝于所述轉盤上,其具有向外側伸出的牽引部,所述旋轉夾持氣缸夾持所述牽引部,所述拍攝模塊對所述咪頭放置槽內的咪頭進行拍照,并將數據傳輸至所述圖像處理模塊中,所述圖像處理模塊對圖像進行處理,并將數據傳輸至所述旋轉控制模塊,所述旋轉控制模塊處理其接收到的數據并控制所述旋轉夾持氣缸旋轉,所述旋轉夾持氣缸夾持所述咪頭放置槽旋轉至所需的位置。
進一步地,所述咪頭送料機構包括用于放置咪頭的振動盤以及輸送軌道,所述振動盤通過其自身的彈簧結構給咪頭提供離心力,所述振動盤內設置有螺旋軌道,所述螺旋軌道的出口位于所述振動盤的上端位置,所述輸送軌道的一端與所述螺旋軌道的出口相接,另一端靠近所述搬料機構。
進一步地,所述搬線機構包括橫向移動模組、豎向移動模組以及取、放料裝置,所述橫向移動模組能驅動所述豎向移動模組于所述輸送軌道的另一端與所述轉盤上的治具之間往復運動,所述豎向移動模組驅動所述取、放料裝置上下往復運動。
進一步地,所述轉盤的周緣位置沿其周向設置有若干個相互間隔的治具,每一所述的治具均包括咪頭治具以及線材治具,所述咪頭治具上設置有所述的咪頭放置槽,所述咪頭放置槽的形狀與咪頭的形狀相匹配,所述線材治具上設置有兩個所述的線槽,所述線槽的形狀與線材的形狀相匹配。
進一步地,所述剝皮與切線機構包括放線輥、至少一夾輪組、夾輪夾緊動力機構、至少一切刀組、切刀夾緊動力機構以及導線承置臺;線材繞置于所述放線輥上,每一夾輪組均包括兩個上下對稱設置的夾輪,兩個夾輪之間具有供線材穿過的間隙,所述夾輪夾緊動力機構驅動位于上方和/或下方的夾輪作上、下運動,從而松開或頂緊線材,每一切刀組均包括兩把上下對稱設置的切刀,所述切刀夾緊動力機構驅動位于上方和/或下方的切刀作上、下運動,從而松開或切斷線材。
進一步地,所述夾輪夾緊動力機構包括正反向旋轉電機、第一轉軸、第一齒輪、齒輪對、齒輪對安裝架、第二轉軸、第二齒輪、拉動塊以及推拉機構;所述正反向旋轉電機的輸出軸與第一轉軸的一端同軸聯接,所述夾輪組中的一個夾輪套設于所述第一轉軸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一齒輪套設于所述第一轉軸的周緣上,所述齒輪對具有兩個上下對稱設置的齒輪,所述第一齒輪與所述齒輪對中的一齒輪嚙合,所述齒輪對中的另一齒輪與所述第二齒輪嚙合,所述第二齒輪套設于所述第二轉軸的周緣上,所述夾輪組中的另一個夾輪套設于所述第二轉軸上,所述第一轉軸和/或第二轉軸與所述拉動塊連接,所述推拉機構驅動所述拉動塊往復運動。
進一步地,所述夾輪夾緊動力機構還包括第三轉軸、第四轉軸、第一皮帶輪組以及第二皮帶輪組,所述第一轉軸通過所述第一皮帶輪組與所述第三轉軸傳動連接,所述第二轉軸通過所述第二皮帶輪組與所述第四轉軸傳動連接,另一所述夾輪組中的一個夾輪套設于所述第三轉軸上,另一個夾輪套設于所述第四轉軸上。
進一步地,所述沾錫機構包括旋轉電機、齒輪、齒條、旋轉臺、引導塊以及錫槽,所述旋轉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齒輪同軸聯接,所述齒輪與齒條嚙合;所述齒條與所述旋轉臺固定連接,引導塊固定在所述旋轉臺朝向所述夾輪的側面上,并且,所述引導塊上開設有供線材穿過的線孔;所述錫槽位于所述旋轉臺下方,其內承載有熔融的錫料。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的咪頭自動焊線設備設置有咪頭送料機構、導正機構、搬料機構、轉盤機構、剝皮與切線機構、搬線機構、焊線機構以及卸料機構,可將線材自動加工成可直接用于焊接的導線,搬線機構能將導線搬運到轉盤的治具上,使導線擺好,完成與咪頭的對位。焊線機構自動對進行焊接,最后,卸料機構將焊線的咪頭卸下治具,轉盤繼續旋轉,將空置的治具繼續旋轉至咪頭送料機構附近,再次實現上料、導正、擺線、焊線、卸料等操作。可見,本實用新型的焊線設備實現了咪頭的全自動焊線,整個上料、搬料、擺線、焊線以及卸料過程無需人工操作,提高了生產效率以及產品焊接質量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一個或多個實施例通過與之對應的附圖中的圖片進行示例性說明,這些示例性說明并不構成對實施例的限定,附圖中具有相同參考數字標號的元件表示為類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別申明,附圖中的圖不構成比例限制。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咪頭自動焊線設備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自動焊線設備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中的轉盤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1中的第一焊線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1中的第二焊線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1中的咪頭送料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1中的搬料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8是圖1中的剝皮與切線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9是圖8中的沾錫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0是圖9中的沾錫機構上錫時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1是圖9中所示沾錫機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12是圖1中的搬線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3是圖1中的卸料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及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例,一種咪頭自動焊線設備,包括機臺1,以及安裝在機臺1上的咪頭送料機構2、搬料機構3、轉盤機構4、導正機構、剝皮與切線機構5、沾錫機構、搬線機構6、焊線機構7以及卸料機構8。
請一同參見圖3,上述咪頭送料機構2驅動咪頭逐個地依次往搬料機構3 方向輸送。轉盤機構4包括轉盤41以及動力裝置42,轉盤41上設置有至少一個治具,每一治具上均設置有用于放置咪頭的咪頭放置槽431以及用于放置導線的線槽441。搬料機構3將咪頭搬運至咪頭放置槽431上,導正機構用于將各個咪頭的正負極旋轉為統一的方向,剝皮與切線機構5用于將導線兩端部的絕緣層剝離,并從線材上切下,沾錫機構用于將剝皮后的線材沾錫和/或助焊劑。搬線機構6將導線搬運至線槽441內,使導線擺好,與咪頭上的兩個焊點對準。動力裝置42驅動轉盤41旋轉,使轉盤41上的治具依次靠近搬料機構3、搬線機構6、焊線機構7以及卸料機構8。
為了在轉盤41的一個旋轉周期內完成兩根導線的焊接,每一治具上均設置有一個咪頭放置槽431以及兩個間隔設置的線槽441,其中,兩個線槽441的間隔距離要與咪頭上的兩個焊點的距離相同。導線包括第一導線以及第二導線 (圖中未示出),請參見圖4及圖5,焊線機構7包括第一焊線機構71以及第二焊線機構72,第一焊線機構71以及第二焊線機構72均具有上述的焊槍以及壓線塊,第一焊線機構71的焊槍711對準咪頭與第一導線的焊接處,其壓線塊 712能壓緊第一導線;第二焊線機構72的焊槍721對準咪頭與第二導線的焊接處,其壓線塊722能壓緊第二導線。
上述導正機構包括拍攝模塊、圖像處理模塊、旋轉控制模塊以及旋轉夾持氣缸。咪頭放置槽431可旋轉地安裝于轉盤41上,其具有向外側伸出的牽引部,旋轉夾持氣缸夾持所述牽引部,拍攝模塊對咪頭放置槽431內的咪頭進行拍照,并將數據傳輸至所述圖像處理模塊中,圖像處理模塊對圖像進行處理,并將數據傳輸至旋轉控制模塊,旋轉控制模塊處理其接收到的數據并控制旋轉夾持氣缸旋轉,旋轉夾持氣缸夾持咪頭放置槽431旋轉至所需的位置。
具體地,請參見圖6,上述咪頭送料機構2包括用于放置咪頭的振動盤21 以及輸送軌道22,振動盤21通過其自身的彈簧結構給咪頭提供離心力,振動盤21內設置有螺旋軌道211,咪頭在離心力的影響下,靠在振動盤21的內壁上,并依次沿著螺旋軌道211一直運動至振動盤21的上端位置的螺旋軌道211 的出口處,螺旋軌道211的出口與輸送軌道22的一端相接,輸送軌道22的另一端靠近搬料機構3,并設置有用于存放咪頭的凹槽221。
請參見圖7,上述搬料機構3包括橫向氣缸31、橫向導軌32、橫向滑塊33、第一豎向氣缸34、豎向移動座35、第二豎向氣缸36以及吸盤(圖中未示出)。橫向氣缸31的活塞桿與橫向滑塊33連接,橫向滑塊33卡置于橫向導軌32上,橫向氣缸31工作時,橫向滑塊33沿著橫向導軌32滑動。第一豎向氣缸34安裝在橫向滑塊33上,豎向移動座35與第一豎向氣缸34的活塞桿連接,從而,豎向移動座35可以在第一豎向氣缸34的帶動作上下運動,進一步地,第二豎向氣缸36安裝于豎向移動座35上,豎向移動座35內開設有導向槽351,吸盤固定在第二豎向氣缸36的活塞桿端部,從而,吸盤可沿著導向槽351作上下運動。可見,通過橫向滑塊33可帶動咪頭在水平方向上移動,而第一豎向氣缸 34可將咪頭在高度方向上運動,從而實現了咪頭在空間上的定位,而第二豎向氣缸36則可在咪頭定位完成后,將咪頭塞進治具上的咪頭放置槽431內。
請繼續參見圖3,上述轉盤機構4的動力裝置42為一旋轉電機,旋轉電機與轉盤41傳動連接。轉盤41的周緣位置沿其周向設置有若干個相互間隔的治具。其中,每一個治具均包括咪頭治具43以及線材治具44,咪頭治具43上設置有咪頭放置槽431,咪頭放置槽431的形狀與咪頭的形狀相匹配。線材治具 44上設置有兩個線槽441,線槽441的形狀與線材的形狀相匹配。所以,轉盤 41在一個旋轉周期內,其不同位置的治具,可在同一時間,對應地停止多個工位上,從而,可對轉盤41上不同位置的治具、咪頭或者導線同時實施作業,大大地提高了生產速度。
請參見圖8至圖11,上述剝皮與切線機構5包括放線輥51、至少一夾輪組、夾輪夾緊動力機構、至少一切刀組、切刀夾緊動力機構以及導線承置臺58。線材繞置于放線輥51上,每一夾輪組均包括兩個上下對稱設置的夾輪52,兩個夾輪52之間具有供線材穿過的間隙,夾輪夾緊動力機構驅動位于上方和/或下方的夾輪52作上、下運動,從而松開或頂緊線材。每一切刀組均包括兩把上下對稱設置的切刀53,切刀夾緊動力機構驅動位于上方和/或下方的切刀53作上、下運動,從而松開或切斷線材。
上述夾輪夾緊動力機構包括正反向旋轉電機541、第一轉軸542、第一齒輪 543、齒輪對544、齒輪對安裝架545、第二轉軸546、第二齒輪547、第三轉軸 548、第四轉軸549、第一皮帶輪組550、第二皮帶輪組551、拉動塊552以及推拉機構553。本實施例中,采用氣缸作為推拉機構。所述正反向旋轉電機541 的輸出軸與第一轉軸542的一端同軸聯接。夾輪組中的一個夾輪52套設于第一轉軸542的另一端上;第一齒輪543套設于第一轉軸542的周緣上,齒輪對544 具有兩個上下對稱設置的齒輪,第一齒輪543與所述齒輪對544中的一齒輪嚙合,所述齒輪對544中的另一齒輪與所述第二齒輪547嚙合,所述第二齒輪547 套設于所述第二轉軸546的周緣上,所述夾輪組中的另一個夾輪52套設于所述第二轉軸546上。第一轉軸542通過所述第一皮帶輪組550與所述第三轉軸548 傳動連接,第二轉軸546通過第二皮帶輪組551與所述第四轉軸549傳動連接,另一夾輪組中的一個夾輪52套設于第三轉軸548上,另一個夾輪52套設于第四轉軸549上。
正反向旋轉電機541通過帶動第一轉軸542旋轉,第一轉軸542通過第一皮帶輪組550帶動第三轉軸548旋轉;第一轉軸542通過齒輪對544帶動第二轉軸546往相反的方向旋轉,第二轉軸546通過第二皮帶輪組551帶動第四轉軸549旋轉。拉動塊552通過套設在第一轉軸542與第三轉軸548的外周緣上,與兩者實現連接,推拉機構553驅動拉動塊552往復運動,從而,夾輪組中上方的夾輪52向下方的夾輪52運動,夾緊線材。在實際應用中,還可以在上述設計的基礎上或者單獨再設置推拉機構與拉動塊,來推動第二轉軸546與第四轉軸549往復運動,同樣可以實現通過拉動夾輪52夾緊線材的效果。
上述切刀夾緊動力機構包括旋轉電機561、皮帶輪組562、上齒輪563、上齒塊564、下齒輪565以及下齒塊566。旋轉電機561與皮帶輪組562傳動連接,皮帶輪組562中的一皮帶輪上套設有上齒輪563,上齒輪563底部與下齒輪565 頂部相互嚙合。上齒輪563與上齒塊564固定連接,上齒塊564與上方的切刀 53固定連接;下齒輪565與下齒塊566固定連接,下齒塊566與下方的切刀53 固定連接。旋轉電機561通過皮帶輪組562帶動上齒輪563旋轉,上齒輪563 進而帶動與其連接的上齒塊563以及上方的切刀53向下移動,由于下齒輪565 與上齒輪563嚙合,所以,上齒輪563在旋轉時,下齒輪565跟隨著往相反方向旋轉,所以,下方的切刀53向上移動,當上方切刀53與下方切刀53相接時,即可實現線材的切割。
上述沾錫機構包括旋轉電機571、齒輪572、齒條573、旋轉臺574、引導塊575、錫槽576以及助焊劑槽577。旋轉電機571的輸出軸與齒輪572同軸聯接,齒輪572與齒條573嚙合;齒條573與旋轉臺574固定連接,引導塊575 固定在旋轉臺574朝向夾輪52的側面上,并且,引導塊575上開設有供線材穿過的線孔5751;錫槽576以及助焊劑槽577位于旋轉臺574下方,錫槽576內承載有熔融的錫料,助焊劑槽577內承載有熔融的助焊劑。旋轉電機571帶動齒輪572旋轉,同時齒輪572帶動齒條573運動,由于齒條573與旋轉臺574 連接,所以旋轉臺574轉動,引導塊575固定在旋轉臺574上,而線材穿過引導塊575,所以,線材前端的一段能向下彎折,觸碰錫槽576內的錫料,然后再通過旋轉臺574的繼續旋轉再觸碰助焊劑槽577內的助焊劑。優化地,為了避免引導塊575在旋轉時其與線材接觸的位置損傷線材,引導塊575上的線孔的兩側形成V形槽5751,V形槽5751的槽壁為弧形的曲面。
請參見圖12,上述搬線機構6包括橫向移動模組、豎向移動模組以及取、放料裝置。本實施例中,取、放料裝置為一吸附裝置61,通過吸盤可吸取或松開導線。橫向移動模組能驅動豎向移動模組于輸送軌道22的另一端與轉盤41 上的治具之間往復運動,豎向移動模組驅動取、放料裝置61上下往復運動。本實施例中,橫向移動模組包括安裝架621、電機622、兩個皮帶輪623、皮帶624、移動座625、橫向導軌626以及豎向氣缸627。所述安裝架621固定在機臺1 上,所述電機622安裝于安裝架621上,電機622的輸出軸與一皮帶輪623同軸聯接,皮帶624繞置在兩個皮帶輪623上,移動座625與皮帶624固定連接,從而皮帶624在移動時可帶動移動座625移動,同時,移動座625卡置在橫向導軌626上,有利于移動座625穩定地在沿著導軌626方向移動。豎向氣缸627 安裝在移動座625上,吸附裝置61與豎向氣缸627的活塞桿連接,從而,通過移動座625的移動,可實現吸附裝置61在水平方向上的定位,而豎向氣缸627 可帶動吸附裝置61上、下移動,從而實現豎向方向的定位。
上述焊線機構7具有焊槍71、能上下移動的壓線塊72以及用于驅動焊槍豎向往復運動的豎向移動模組73,上述的焊槍71固定在豎向移動模組73上。壓線塊72能壓緊導線,以防止導線在焊接過程中發生擺動。焊槍72用于噴出錫料,從而將導線焊接在咪頭上。
請參見圖13,上述卸料機構8包括頂起裝置81以及搬運裝置82,所述頂起裝置81具有氣缸811,氣缸811的活塞桿從治具的下方伸入咪頭放置槽431 內,從而可以將焊線后的咪頭向上頂出咪頭放置槽431,而搬運裝置82具有橫向氣缸821、豎向氣缸822以及吸盤823,豎向氣缸822的活塞桿與吸盤823 連接,豎向氣缸822推動吸盤823向下運動,吸取咪頭后,橫向氣缸821推動豎向氣缸822背離咪頭放置槽431方向運動,最后卸下咪頭到成品倉內。
可見,本實施例的咪頭自動焊線設備設置有咪頭送料機構2、搬料機構3、轉盤機構4、剝皮與切線機構5、搬線機構6、焊線機構7以及卸料機構8,可將線材自動加工成可直接用于焊接的導線,搬線機構6能將導線搬運到轉盤41 的治具上,使導線擺好,完成與咪頭的對位。焊線機構7自動對進行焊接,最后,卸料機構8將焊線的咪頭卸下治具,轉盤41繼續旋轉,將空置的治具繼續旋轉至咪頭送料機構2附近,再次實現上料、導正、擺線、焊線、卸料等操作。可見,本實用新型的焊線設備實現了咪頭的全自動焊線,整個上料、搬料、沾錫、擺線、焊線以及卸料過程無需人工操作,提高了生產效率以及產品焊接質量的穩定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