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機械裝備技術領域,具體地來說,是一種旋轉工作臺與立臥盤類車銑加工中心。
背景技術:
在機械加工中,車削與銑削是最為基本而重要的加工成型手段。車削是指工件旋轉而刀具在平面內作直線或曲線移動的切削加工,銑削是指刀具旋轉而工件固定或可進給的切削加工。顯然,車削與銑削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加工方式。
鑒于二者的區別,現有的機床亦相應區分為車床與銑床,難以實現二者的通用。隨著技術的發展,亦出現了一些可實現復合加工的數控設備,即數控加工中心。然而,這類數控加工中心亦多采用車削軸與銑削軸分置的布置方式,成本十分高昂,一般的加工廠難以負擔。特別是在盤類零件加工中,常常面臨重復裝夾、流程復雜的問題,并具有一次裝夾完成立式與臥式加工的需要。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旋轉工作臺與立臥盤類車銑加工中心,在現有的機床結構下實現對盤類零件的車銑一體加工,并具有分度控制功能,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旋轉工作臺,具有:
工作臺本體;
第一旋轉軸,所述第一旋轉軸可旋轉地保持于所述工作臺本體上;
第二旋轉軸,所述第二旋轉軸可旋轉地保持于所述第一旋轉軸上,所述第一旋轉軸與所述第二旋轉軸垂直布置;
工件夾具,所述工件夾具設于所述第二旋轉軸上,用于夾持工件。
一種立臥盤類車銑加工中心,包括機架,所述機架具有以上所述的旋轉工作臺,并具有:
進給系統,所述進給系統具有于水平面內垂直布置的第一線性軸與第二線性軸及與水平面垂直的第三線性軸,所述第二線性軸設于所述第一線性軸上,所述第一線性軸與所述第三線性軸分設于所述機架上;
車銑復合主軸,所述車銑復合主軸設于所述第三線性軸上,并具有動力輸入端、動力輸出端與離合機構,所述動力輸入端用于與動力源連接,所述動力輸出端用于與刀具連接的動力輸出端,所述離合機構用于控制所述動力輸入端與所述動力輸出端的動力傳輸之通斷;
所述工作臺本體設于所述第二線性軸上,所述第一旋轉軸與所述第三線性軸平行。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車銑復合主軸具有:
主軸殼體,所述主軸殼體具有第一貫通部;
驅動軸,所述驅動軸可旋轉地保持于所述第一貫通部上,并具有所述動力輸入端與所述動力輸出端;
所述離合機構具有旋轉齒盤、鎖緊齒盤與固定齒盤,所述旋轉齒盤由所述驅動軸驅動旋轉,所述固定齒盤固定于所述主軸殼體上;
所述鎖緊齒盤套設于所述旋轉齒盤外部,并沿所述驅動軸的軸向可滑動地與所述固定齒盤逐漸嚙合/暫時分離而使所述旋轉齒盤與所述固定齒盤逐漸接合/暫時分離。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鎖緊齒盤上設有至少一個復位彈簧,所述復位彈簧兩端分別連接所述主軸殼體與所述鎖緊齒盤。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驅動軸具有第二貫通部,所述第二貫通部與所述第一貫通部軸向平行,所述第二貫通部兩端分別設有所述動力輸入端與所述動力輸出端,所述第二貫通部具有第二拉桿,所述第二拉桿一端固連于所述動力輸入端,另一端用于緊固刀具夾頭。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拉桿通過滑動部與所述動力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二拉桿與所述滑動部可沿所述第二貫通部的軸向一體地線性移動。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滑動部具有滑動套環與線性滑塊:
所述滑動套環可滑動地套設于所述驅動軸與所述第一貫通部之間,并與所述線性滑塊通過定位銷軸固定連接;
所述線性滑塊可滑動地保持于所述第二貫通部內及可滑動地連接于所述動力輸入端上,并與所述第二拉桿固定連接;
所述驅動軸上具有沿其徑向開設的第三貫通部,所述定位銷軸可沿所述第二貫通部的軸向線性移動地保持于所述第三貫通部上。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線性軸具有第一滾珠絲杠、與所述第一滾珠絲杠平行布置的第一直線滑軌及第一運動體,所述第一運動體通過絲杠螺母與所述第一滾珠絲杠連接,并可滑動地保持于所述第一直線滑軌上。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線性軸具有第二滾珠絲杠、與第二滾珠絲杠平行布置的第二直線滑軌及所述工作臺本體,所述工作臺本體通過絲杠螺母與所述第二滾珠絲杠連接,并可滑動地保持于所述第二直線滑軌上。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三線性軸具有第三滾珠絲杠、與第三滾珠絲杠平行布置的第三直線滑軌及第三運動體,所述第三運動體通過絲杠螺母與所述第三滾珠絲杠連接,并可滑動地保持于所述第三直線滑軌上。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旋轉工作臺具有第一旋轉軸與第二旋轉軸,第一旋轉軸與第二旋轉軸保持垂直,第二旋轉軸上設有工件夾具,實現工件于立式加工與臥式加工之間的快速切換;
(2)具有進給系統、旋轉工作臺工作臺與車銑復合主軸,車銑復合主軸具有離合機構而可控制其動力輸出端的輸出,使刀具具有高速旋轉與靜止不動的狀態,通過工作臺用于裝夾工件并具有靜止不動與高速旋轉的狀態,從而可于同一機床的同一主軸上對盤類零件實現車削與銑削;
(3)結合前述,可于同一機床上實現立臥車銑加工,其結構簡單、易于實現,且可實現分度控制,提供了一種易于制造、成本較低、并具有分度控制功能的立臥盤類車銑加工中心。
為使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發明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1提供的旋轉工作臺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1提供的立臥盤類車銑加工中心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1提供的立臥盤類車銑加工中心的車銑復合主軸的結構第一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1提供的立臥盤類車銑加工中心的車銑復合主軸的結構第二示意圖;
圖5是圖4中立臥盤類車銑加工中心的車銑復合主軸的a-a剖視示意圖;
圖6是圖4中立臥盤類車銑加工中心的車銑復合主軸的b-b剖視示意圖;
圖7是圖6中立臥盤類車銑加工中心的車銑復合主軸的m處放大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00-立臥盤類車銑加工中心,1000-旋轉工作臺,1100-工作臺本體,1200-第一旋轉軸,1300-第二旋轉軸,1400-工件夾具,2000-機架,3000-第一線性軸,3100-第一滾珠絲杠,3200-第一直線滑軌,3300-第一運動體,4000-第二線性軸,4100-第二滾珠絲杠,4200-第二直線滑軌,5000-第三線性軸,5100-第三滾珠絲杠,5200-第三直線滑軌,5300-第三運動體,6000-車銑復合主軸,6100-主軸殼體,6110-第一貫通部,6120-第一端套,6200-驅動軸,6210-第二貫通部,6220-動力輸入端,6221-突出部,6230-動力輸出端,6240-第二拉桿,6250-滑動部,6251-滑動套環,6252-線性滑塊,6252a-第四貫通部,6252b-螺紋孔,6253-定位銷軸,6260-第三貫通部,6300-離合機構,6310-旋轉齒盤,6320-鎖緊齒盤,6330-固定齒盤,6340-環形容腔,6350-復位彈簧,6360-第一拉桿,7000-刀具夾頭。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發明,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旋轉工作臺與立臥盤類車銑加工中心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旋轉工作臺與立臥盤類車銑加工中心的優選實施例。但是,旋轉工作臺與立臥盤類車銑加工中心可以通過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旋轉工作臺與立臥盤類車銑加工中心的公開內容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相反,當元件被稱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時,不存在中間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發明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旋轉工作臺與立臥盤類車銑加工中心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發明。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實施例1
請參閱圖1,旋轉工作臺1000具有工作臺本體1100、第一旋轉軸1200、第二旋轉軸1300與工件夾具1400。其中,第一旋轉軸1200可旋轉地保持于工作臺本體1100上,第二旋轉軸1300可旋轉地保持于第一旋轉軸1200上,第一旋轉軸1200與第二旋轉軸1300垂直布置。工件夾具1400設于第二旋轉軸1300上,用于夾持工件。
在一個示范性的實施例中,第一旋轉軸1200可于鉛垂面內旋轉,第二旋轉軸1300可于水平面內旋轉。第一旋轉軸1200旋轉而帶動第二旋轉軸1300及設于第二旋轉軸1300上的工件夾具1400于鉛垂面內旋轉,第二旋轉軸1300旋轉而帶動工件夾具1400于水平面內旋轉。
在此,旋轉工作臺1000可提供盤類零件的雙向旋轉,即于一把車刀或銑刀情形下,旋轉工作臺1000亦具有旋轉自由度,為一次裝夾加工及立臥加工提供可能。
請參閱圖2,立臥盤類車銑加工中心10000具有機架2000,機架2000上設有進給系統,進給系統具有于水平面內垂直布置的第一線性軸3000與第二線性軸4000及與水平面垂直的第三線性軸5000,第二線性軸4000設于第一線性軸3000上,第一線性軸3000與第三線性軸5000分設于機架2000上。
其中,第一線性軸3000、第二線性軸4000與第三線性軸5000分別用于實現直線往復運動,可采用多種結構形式。在一個示范性的實施例中,第一線性軸3000、第二線性軸4000與第三線性軸5000分別采用絲杠傳動與線性滑軌導向的結構形式。
具體地,第一線性軸3000具有第一滾珠絲杠3100、與第一滾珠絲杠3100平行布置的第一直線滑軌3200及第一運動體2300。第一運動體2300通過絲杠螺母與第一滾珠絲杠3100連接,并可滑動地保持于第一直線滑軌3200上。在一個示范性的實施例中,第一運動體3300連接有直線滑塊,直線滑塊可滑動地保持于第一直線滑軌3200上。第一滾珠絲杠3100一端設有驅動其旋轉的旋轉電機,在第一滾珠絲杠3100的驅動下,第一運動體2300可于第一直線滑軌3200上往復移動。
第一運動體2300上設有第二線性軸4000。第二線性軸4000具有第二滾珠絲杠4100、與第二滾珠絲杠4100平行布置的第二直線滑軌4200及工作臺本體1100。工作臺本體1100通過絲杠螺母與第二滾珠絲杠4100連接,并可滑動地保持于第二直線滑軌4200上。在一個示范性的實施例中,工作臺本體1100連接有直線滑塊,直線滑塊可滑動地保持于第二直線滑軌4200上。第二滾珠絲杠4100一端設有驅動其旋轉的旋轉電機,在第二滾珠絲杠4100的驅動下,工作臺本體1100可于第二直線滑軌4200上往復移動。其中,第二滾珠絲杠4100與第一滾珠絲杠3100于水平面內垂直布置。
第二線性軸4000上設有如前所述的旋轉工作臺1000。旋轉工作臺1000通過工作臺本體1100而與第二線性軸4000連接,且第一旋轉軸1200與第三線性軸5000平行,從而提供盤類零件的加工基礎。由于第一旋轉軸1200與第二旋轉軸1300均具有旋轉能力,既可提供工件本身的旋轉切削運動,亦可提供工件的旋轉調整功能,兼具對工件的立式與臥式車銑加工。僅需通過旋轉工作臺1000的旋轉,特別是第一旋轉軸1200的旋轉,即可實現于立式加工與臥式加工之間的切換。
在一個示范性的實施例中,工件夾持于工件夾具1400上。當立臥盤類車銑加工中心10000用于車削時,旋轉工作臺1000帶動工件旋轉;當立臥盤類車銑加工中心10000用于銑削時,旋轉工作臺1000保持靜止而使工件保持不動。
第三線性軸5000具有第三滾珠絲杠5100、與第三滾珠絲杠5100平行布置的第三直線滑軌5200及第三運動體5300。第三運動體5300通過絲杠螺母與第三滾珠絲杠5100連接,并可滑動地保持于第三直線滑軌5200上。在一個示范性的實施例中,第三運動體5300連接有直線滑塊,直線滑塊可滑動地保持于第三直線滑軌5200上。第三滾珠絲杠5100一端設有驅動其旋轉的旋轉電機,在第三滾珠絲杠5100的驅動下,第三運動體5300可于第三直線滑軌5200上往復移動。其中,第三滾珠絲杠5100沿豎直方向布置。
第三運動體5300上設有車銑復合主軸6000,車銑復合主軸6000用于裝夾刀具,而實現對工件的銑削或車削加工。車銑復合主軸6000至少具有動力輸入端6220、動力輸出端6230與離合機構6300,動力輸入端6220用于與動力源連接,動力輸出端6230用于與刀具連接,離合機構6300用于控制動力輸入端6220與動力輸出端6230的動力傳輸之通斷。當動力輸入端6220與動力輸出端6230之間的動力傳輸保持連通時,車銑復合主軸6000用于銑削;當動力輸入端6220與動力輸出端6230之間的動力傳輸被切斷時,車銑復合主軸6000用于車削。
請結合參閱圖3~5,優選地,車銑復合主軸6000具有主軸殼體6100,主軸殼體6100具有第一貫通部6110。具體地,主軸殼體6100用于實現車銑復合主軸6000與機床的結構連接,并承受各種載荷,是主要的承載部。第一貫通部6110為孔狀容腔,用于容納車銑復合主軸6000的各個部件,尤其是驅動軸6200。
車銑復合主軸6000還具有驅動軸6200,驅動軸6200用于實現自動力源至刀具的動力傳遞,是主要的傳動部。具體地,驅動軸6200可旋轉地保持于第一貫通部6110上,并具有用于與動力源連接的動力輸入端6220與用于與刀具連接的動力輸出端6230。
在一個示范性的實施例中,第一貫通部6110具有支撐部,用于支撐驅動軸6200。驅動軸6200上套設有軸承,并一體保持于支撐部上。于此,驅動軸6200可旋轉地保持于軸承上,而實現自由旋轉。
動力輸入端6220可采用多種結構形式,實現動力源的輸出軸與驅動軸6200之間的軸端連接。在一個示范性的實施例中,動力輸入端6220可采聯軸部或聯軸器的結構形式,其一端固定連接于驅動軸6200,另一端具有用于卡接動力源的輸出軸的緊固孔。
動力輸出端6230可采用多種結構形式,用于緊固刀具而實現刀具與驅動軸6200的固定連接。在一個示范性的實施例中,動力輸出端6230可采緊固孔的結構形式,緊固孔用于供刀具夾頭7000或刀具插入鎖緊。其中,刀具夾頭7000用于固定刀具,特別是銑刀的緊固常常需要涉及刀具夾頭7000。
驅動軸6200可具有多種構造,優選地,驅動軸6200具有第二貫通部6210,第二貫通部6210與第一貫通部6110軸向平行第二貫通部6210使驅動軸6200形成中空結構,有助于降低驅動軸6200的自重而改善驅動軸6200的旋轉運動特性。
其中,第二貫通部6210兩端分別設有動力輸入端6220與動力輸出端6230。具體地,動力輸入端6220緊固于第二貫通部6210一端,動力輸入端6220與第二貫通部6210可以多種連接方式實現連接。例如,動力輸入端6220與第二貫通部6210可以是過盈配合,亦可以是螺紋連接緊固。
其中,第二貫通部6210具有第二拉桿6240,第二拉桿6240一端固連于動力輸入端6220,另一端用于緊固刀具夾頭7000。具體地,在銑削加工中,銑刀安裝于刀具夾頭7000上,隨驅動軸6200高速旋轉而對工件施加切削力,銑刀及刀具夾頭7000存在飛脫甩出風險。刀具夾頭7000經第二拉桿6240緊固,由于第二拉桿6240與動力輸出端6230的雙重限制,避免了刀具夾頭7000的甩出風險。
根據切削加工的方式要求,車銑復合主軸6000可夾持銑刀或車刀,而分別實現銑削或車削加工。在銑削加工中,銑刀需經刀具夾頭7000與第二拉桿6240緊固;在車削加工中,車刀并不轉動,是否緊固對其無重要影響。且根據銑刀的規格不同,刀具夾頭7000亦具有不同的規格,要求第二拉桿6240實現對應匹配。
請結合參閱圖5~6,優選地,第二拉桿6240通過滑動部6250與動力輸入端6220連接,第二拉桿6240與滑動部6250可沿第二貫通部6210的軸向一體地線性移動,用以解決刀具匹配問題。
具體地,第二拉桿6240可滑動地保持于第二貫通部6210上,從而可進退地與刀具夾頭7000/刀具接合或分離,既可滿足不同規格的刀具夾頭7000的緊固要求,又可適應車刀與銑刀的使用狀態之差異。舉一例于下以說明實際應用的工況狀態。
當車銑復合主軸6000用于銑削時,第二拉桿6240滑動地貫入于刀具夾頭7000,刀具夾頭7000上設有銑刀。此時,動力輸入端6220、驅動軸6200、第二拉桿6240與刀具夾頭7000均固定為一體,而具有一體的運動狀態,保證銑削加工的輸出穩定;
當車銑復合主軸6000用于車削時,第二拉桿6240滑動地退出刀具夾頭7000,以便刀具夾頭7000從動力輸出端6230取下,并換上所需使用的車刀,此后第二拉桿6240與車刀保持分離。
其中,第二拉桿6240的線性滑動可以多種結構形式實現,例如是伸縮缸、線性軸承等。
優選地,滑動部6250具有滑動套環6251與線性滑塊6252。其中,滑動套環6251可滑動地套設于驅動軸6200與第一貫通部6110之間,并線性滑塊6252通過定位銷軸6253固定連接;線性滑塊6252可滑動地保持于第二貫通部6210內及可滑動地連接于動力輸入端6220上,并與第二拉桿6240固定連接;驅動軸6200上具有沿其徑向開設的第三貫通部6260,定位銷軸6253可沿第二貫通部6210的軸向線性移動地保持于第三貫通部6260上。
在一個示范性的實施例中,第一貫通部6110接近動力輸入端6220的一端具有第一端套6120,第一端套6120固定于主軸殼體6100上。滑動套環6251可旋轉地套設于第一端套6120內部,滑動套環6251經定位銷軸6253與線性滑塊6252連接為一體。動力輸入端6220具有突出部6221,線性滑塊6252具有第四貫通部6252a與螺紋孔6252b,突出部6221可滑動地保持于第四貫通部6252a上,螺紋孔6252b用于與第二拉桿6240固連。第三貫通部6260沿驅動軸6200的軸向之尺寸大于定位銷軸6253沿該方向的尺寸,而保證定位銷軸6253可于第三貫通部6260內滑動。
在此,滑動套環6251、定位銷軸6253與線性滑塊6252沿驅動軸6200之軸向線性運動,而使第二拉桿6240接近或遠離動力輸出端6230,以滿足車削與銑削的不同要求。
請結合參閱圖6~7,車銑復合主軸6000還具有離合機構6300,離合機構6300具有旋轉齒盤6310、鎖緊齒盤6320與固定齒盤6330。其中,旋轉齒盤6310由驅動軸6200驅動旋轉,固定齒盤6330固定于主軸殼體6100上;鎖緊齒盤6320套設于旋轉齒盤6310外部,并沿驅動軸6200的軸向可滑動地與固定齒盤6330逐漸嚙合/暫時分離而使旋轉齒盤6310與固定齒盤6330逐漸接合/暫時分離。
具體地,旋轉齒盤6310、鎖緊齒盤6320與固定齒盤6330形成三片式端面齒盤構造。鎖緊齒盤6320與固定齒盤6330上分設嚙合齒,以嚙合齒的嚙合位置不同而實現分度調節。鎖緊齒盤6320沿驅動軸6200的軸向滑動地接近或遠離固定齒盤6330,發揮離合控制的功能。
在一個示范性的實施例中,旋轉齒盤6310與鎖緊齒盤6320之間可具有鍵連接,使二者具有沿驅動軸6200軸向的相對運動,并具有一體旋轉的運動特性。類似地,旋轉齒盤6310與驅動軸6200之間亦具有相類之鍵連接,而具有軸向的相對運動與一體旋轉運動。
當鎖緊齒盤6320滑動接近而逐漸與固定齒盤6330嚙合時,鎖緊齒盤6320被固定齒盤6330鎖緊,無法發生旋轉運動。旋轉齒盤6310受鎖緊齒盤6320之牽絆,亦無法發生旋轉運動。進而,旋轉齒盤6310阻礙驅動軸6200之旋轉,使驅動軸6200亦保持靜止。在此情形下,連接于動力輸出端6230的刀具保持不動,滿足車削加工的要求。
當鎖緊齒盤6320滑動遠離而與固定齒盤6330分離時,鎖緊齒盤6320、旋轉齒盤6310與驅動軸6200具有一體的旋轉運動,連接于動力輸出端6230的刀具受驅動軸6200驅動而可高速旋轉,滿足銑削加工的要求。在此過程中,亦可同步實現車銑復合主軸6000的分度調節。
優選地,主軸殼體6100、驅動軸6200、旋轉齒盤6310與固定齒盤6330包圍而成一環形容腔6340,環形容腔6340與鎖緊齒盤6320組成一活塞缸,鎖緊齒盤6320可滑動地保持于環形容腔6340內。
具體地,鎖緊齒盤6320在環形容腔6340內充當活塞,當鎖緊齒盤6320兩端具有壓差時,鎖緊齒盤6320即可發生線性運動而實現離合切換。
進一步優選,鎖緊齒盤6320上設有至少一個復位彈簧6350,復位彈簧6350兩端分別連接主軸殼體6100與鎖緊齒盤6320。優選地,復位彈簧6350為復數個,并沿驅動軸6200的旋轉圓周均勻分布。
進一步優選,鎖緊齒盤6320通過第一拉桿6360與復位彈簧6350連接,第一拉桿6360與復位彈簧6350一一對應連接。
其中,環形容腔6340具有流體輸入端與流體輸出端。流體輸入端與流體輸出端可分居鎖緊齒盤6320兩端,而直接形成壓差,形成雙作用活塞缸結構;流體輸入端與流體輸出端亦可位于鎖緊齒盤6320的同側,復位彈簧6350的彈性力充當鎖緊齒盤6320某一方向(接近或遠離)的驅動力。
優選地,鎖緊齒盤6320上設有用于檢測鎖緊齒盤6320位置的位移傳感器,以保證鎖緊齒盤6320的位置精確,保證足夠的鎖緊力或分離度。其中,位移傳感器可以是接近開關、光柵尺等。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鎖緊齒盤6320連接有用于驅動鎖緊齒盤6320沿驅動軸6200的軸向線性移動的驅動機構。其中,驅動機構可以是其他伸縮缸、電動推桿等結構形式。
在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體值應被解釋為僅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為限制,因此,示例性實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