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銅管生產設備,特別涉及一種用于銅管拉拔機的制頭設備。
背景技術:
銅管拉拔機也稱為銅管拉伸機,能夠用于對銅管進行拉伸,從而能夠得到所需外徑和壁厚的銅管。
目前,授權公告號為cn201324760y,授權公告日為2009年10月14日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型材液壓拉伸機,包括機座、設置在機座上的拉拔模座、床身、設置在床身上的導軌及拉拔裝置、托輥裝置、鏈式傳動的平移出料裝置、以及位于拉拔模座出口處的鋸切裝置。所述拉拔裝置包括拉拔小車、設置在拉拔小車上可夾緊扁材的四連桿夾鉗裝置、裝置在小車上可托起扁材使其頭部從鉗口中脫離的脫頭裝置。
銅管在拉拔前需要進行制頭,形成較扁的制頭部,從而使得拉拔小車上的四連桿夾鉗裝置能對銅管的制頭部夾持后進行拉拔,但是在拉拔小車上的四連桿夾鉗裝置對制頭部進行夾持后,當遇到拉拔小車移動時對銅管的拉力較大的情況,因制頭部在通過制頭機擠壓時,制頭部和銅管的連接強度相對降低,容易造成銅管上的制頭部斷裂。遇到這種情況時,一般將制頭部原先用于連接銅管的部分通過錘子敲打,使得制頭部原先用于連接銅管部分的口徑縮小,再塞入到銅管內,最后通過錘子將對銅管進行敲打,使得銅管部分的口徑縮小后和制頭部抵緊在一起,最后進行拉伸,但是此時制頭部和銅管之間的連接強度較差,在拉伸時還是容易出現制頭部脫離的情況;要是將銅管移到制頭機上進行制頭,因此時銅管是套在拉拔機的拉拔桿上,且其長度較長,重新取下銅管再進行制頭,操作較為麻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銅管拉拔機的制頭設備,具有方便對銅管重新進行制頭的效果。
本發明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用于銅管拉拔機的制頭設備,包括架體、設置在所述架體上的工作臺、設置在所述工作臺一側的安裝架,還包括制頭裝置,包括轉動連接在所述工作臺兩側的第一轉動套、設置在所述第一轉動套上的第一缺口、兩端分別嵌入在兩個所述第一缺口內且與所述第一轉動套聯動的第一制頭輥、升降設置在所述安裝架上的安裝臺、轉動連接在所述安裝臺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轉動套上方的第二制頭輥、用于驅使所述第二制頭輥往復正反轉的驅動機構,所述第一制頭輥的周側外壁呈內凹的弧形狀,所述第二制頭輥的周側外壁呈外凸且與所述第二制頭輥相配的弧形狀,所述第二制頭輥的周側外壁上開設有供銅管插入后進行縮口的環槽,所述環槽的口徑沿著銅管進入的方向逐漸減小;上料裝置,包括轉動連接在所述安裝臺上的上料輥、轉動連接在所述工作臺兩側且位于所述上料輥下方的第二轉動套、設置在所述第二轉動套上的第二缺口、設置在所述架體與任一所述第二轉動套之間且用于驅使所述第二轉動套轉動的動力機構、用于驅使所述第一制頭輥移動后兩端分別嵌入在兩個所述第二缺口內且與所述第二轉動套聯動的移動機構,所述上料輥的周側外壁呈內凹的弧形狀,當所述第一制頭輥位于所述上料輥下方時,所述上料輥與所述第一制頭輥之間形成上料口。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在第一制頭輥與位于上料輥下方的兩個第二轉動套聯動時,因第一制頭輥和上料輥的周側外壁均是呈內凹的弧形狀的,使得上料輥和第一制頭輥之間形成上料口,從而使得銅管穿過上料口后,通過動力機構驅動第二轉動套帶動第一制頭輥轉動,從而使得銅管能方便的套設到拉拔機的拉拔桿上;當銅管在拉拔時,銅管的制頭部斷裂后,使得第一制頭輥移動到第二制頭管的下方,再使得第一制頭輥和第二制頭輥相靠近,最終使得銅管的端部插入到第二制頭輥上的環槽內,從而在第二制頭輥的正反轉過程中對銅管的端部進行縮口設置,從而形成新的制頭部,方便進行拉拔機進行拉拔。
本發明的進一步設置為:位于所述安裝臺上方的所述安裝架處開設有限位孔,所述安裝臺上設置有穿過所述限位孔的限位軸,所述安裝架上設置有第一氣缸,所述第一氣缸的活塞桿連接在所述安裝臺上且用于驅使所述安裝臺朝向靠近或者遠離工作臺的方向進行移動。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在安裝臺上的限位軸穿過在安裝架上的限位孔,從而對安裝臺的移動具有限位的作用,第一氣缸能夠驅動安裝臺進行升降。
本發明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驅動機構包括套設在所述第二制頭輥上的齒輪、固定在所述架體上的第一減速電機、固定在所述第一減速電機的驅動軸上的凸輪、設置在所述安裝架上且位于所述凸輪上方的限位套、穿過所述限位套且下端抵觸在所述凸輪上的升降桿、固定在所述升降桿上且與所述齒輪相嚙合的齒條,所述齒輪套設在所述第二制頭輥上且兩端通過螺母進行固定。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在第一減速電機的輸出軸轉動的過程中,凸輪進行轉動,因升降桿的下端抵觸在凸輪上,使得升降桿能在凸輪的作用力下沿著限位套進行往復升降,從而帶動齒條往復升降,最終帶動齒輪進行往復正反轉。齒輪套設在第二制頭輥上且通過兩端均通過螺栓進行固定,使得第二制頭輥在升降時,使得齒輪和齒條相分離,從而使得第二制頭輥在移動時不會帶動齒條進行移動。
本發明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升降桿靠近所述凸輪的一端轉動連接有用于抵觸在所述凸輪周側的滾輪。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升降桿上的滾輪抵觸在凸輪上,能夠減小升降桿和凸輪之間的摩擦力,使得升降桿在升降過程中更加的順暢。
本發明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動力機構包括設置在所述架體上的第二減速電機、設置在所述第二減速電機的輸出軸上的第一皮帶輪、設置在任一所述第二轉動套上的第二皮帶輪、用于聯動所述第一皮帶輪與所述第二皮帶輪的傳輸皮帶。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動力機構包括第二減速電機、在第二減速電機上的輸出軸上的第一皮帶輪,在第二轉動套上的第二皮帶輪,聯動于第一皮帶輪與第二皮帶輪之間的傳輸皮帶,從而能夠帶動第二轉動套進行轉動,從而使得第一制頭輥進行到兩個第二轉動套之間時,第一制頭輥能進行轉動,從而配合上料輥實現對管材進行上料。
本發明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制頭輥的兩端固定連接有安裝軸,所述安裝軸遠離所述第一制頭輥的一端用于嵌入在所述第一缺口或第二缺口內且呈多棱柱形,所述第一缺口、所述第二缺口均與所述安裝軸遠離所述第一制頭輥的一端相配,所述移動機構包括一端鉸接在所述架體兩側的驅動桿、設置在所述驅動桿遠離轉動端的一端上且套設在所述安裝軸上的驅動套、用于驅動所述驅動桿轉動的驅動件。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驅動桿在轉動過程中,因驅動桿的上的驅動套套設在第一制頭輥上,使得驅動桿轉動時能夠帶動第一制頭輥進行轉動,從而使得第一制頭輥移動到第一轉動套或者第二轉動套處,分別實現制頭以及上料的作用。
本發明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驅動件為一端鉸接在所述架體上且另一端鉸接在所述驅動桿上的驅動氣缸。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驅動氣缸的一端鉸接在架體上且另一端鉸接在驅動桿上,能夠帶動驅動桿進行轉動,從而使得驅動桿能夠帶動第一制頭輥改變位置。
本發明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上料輥的上端內凹處的最低點與所述第二制頭輥下端外凸處的最低點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上料輥與安裝臺之間形成供銅管穿過的空腔。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在使得第一制頭輥位于第一轉動套處時,因安裝臺需要下降,從而使得第二制頭輥與第一轉動套相配以實現制頭的作用,因此時上料輥的上端內凹處的最高點與第二制頭輥下端外凸處的最低點位于同一平面上,使得銅管插入到環槽內時,銅管能夠抵觸在上料輥上,從而在制頭時實現支撐作用。
綜上所述,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過移動機構改變第一制頭輥所處的位置,使得第一制頭能處于第二制頭輥或者上料輥下方,從而實現制頭以及上料的功能,使得銅管的上料方便且在制頭部斷裂后方便從新制頭,能夠提高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1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圖中:1、架體;2、工作臺;3、安裝架;31、限位孔;4、制頭裝置;41、第一轉動套;42、第一缺口;43、第一制頭輥;431、安裝軸;44、安裝臺;441、限位軸;442、第一氣缸;45、第二制頭輥;451、環槽;46、驅動機構;461、齒輪;462、第一減速電機;463、凸輪;464、限位套;465、升降桿;4651、滾輪;466、齒條;5、上料裝置;51、上料輥;52、第二轉動套;53、第二缺口;54、動力機構;541、第二減速電機;542、第一皮帶輪;543、第二皮帶輪;544、傳輸皮帶;55、移動機構;551、驅動桿;552、驅動套;553、驅動件;5531、驅動氣缸;6、空腔;7、軸承座;8、螺母。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一種用于銅管拉拔劑的制頭設備,如圖1所示,包括有架體1,在架體1上固定有呈水平狀的工作臺2,在工作臺2的一側固定連接有安裝架3。
如圖1所示,還包括制頭裝置4,制頭裝置4包括第一轉動套41、第一缺口42、第一制頭輥43、安裝臺44、第二制頭輥45以及驅動機構46。第一轉動套41共設置有兩個且對稱分布在工作臺2的兩側,且第一轉動套41與工作臺2之間通過軸承座7實現轉動連接,第一缺口42開設在兩個第一轉動套41相對靠近的一端上。第一制頭輥43的周側外壁呈內凹的弧形狀;同時第一制頭輥43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有對稱設置的安裝軸431,安裝軸431遠離第一制頭輥43一端的橫截面呈多棱柱形,第一缺口42和安裝軸431遠離第一制頭輥43的一端相配,且在安裝軸431嵌入在第一缺口42內時,第一制頭輥43和第一轉動套41能一起進行轉動。
如圖1和圖2所示,安裝臺44位于工作臺2上方,在安裝臺44的上端面焊接有兩個限位軸441,在安裝架3位于安裝臺44上方的部分開設有兩個供兩個限位軸441分別穿過的限位孔31,同時在安裝架3上固定連接有一個第一氣缸442,第一氣缸442的活塞桿連接在安裝臺44上,且在第一氣缸442的活塞桿伸縮的過程中帶動安裝臺44朝向靠近或者遠離工作臺2的方向進行運動。第二制頭輥45的兩端通過軸承(圖中未示意)轉動連接在安裝臺44的下端面。同時第二制頭輥45靠近安裝架3的一側突出于軸承座7,驅動機構46包括套設在第二制頭輥45突出于安裝架3一端上的齒輪461、固定在架體1上的第一減速電機462、固定在第一減速電機462的驅動軸上的凸輪463、焊接在安裝架3上且位于凸輪463上方的限位套464、穿過限位套464且下端抵觸在所述凸輪463上的升降桿465、固定在升降桿465上且與齒輪461相嚙合的齒條466,在升降桿465的下端轉動連接有一個和凸輪463相抵觸的滾輪4651。齒輪461是套設在第二制頭輥45上且兩端均通過螺母8進行固定,使得第二制頭輥45在升降時,使得齒輪461和齒條466相分離,從而使得第二制頭輥45在移動時不會帶動齒條466進行移動。
如圖1和圖2所示,還包括上料裝置5,上料裝置5包括上料輥51、第二轉動套52、第二缺口53、動力機構54以及移動機構55。第二轉動套52共設置有兩個且對稱分布在工作臺2的兩側,且第二轉動套52與工作臺2之間也通過軸承座7實現轉動連接,第二缺口53開設在兩個第二轉動套52相對靠近的一端上,同時第二缺口53的結構和第一缺口42的結構相同。動力機構54包括固定在架體1上的第二減速電機541、固定在第二減速電機541的輸出軸上的第一皮帶輪542、固定靠近安裝架3的第二轉動套52上的第二皮帶輪543、連接在第一皮帶輪542和第二皮帶輪543之間且用于聯動第一皮帶輪542與第二皮帶輪543的傳輸皮帶544。
同時移動機構55用于將位于第一缺口42上的第一制頭輥43移動到第二轉動套52的第二缺口53內,移動機構55包括一端通過銷軸(圖中未示意)鉸接在架體1兩側的兩個驅動桿551、固定在驅動桿551遠離轉動端的一端上且套設在安裝軸431上的驅動套552、連接在驅動桿551和架體1之間且用于驅使驅動桿551轉動的驅動件553。驅動件553為一端通過銷軸(圖中未示意)鉸接在架體1上且另一端通過銷軸(圖中未示意)鉸接在驅動桿551上的驅動氣缸5531。兩側的驅動套552分別抵觸在第一制頭輥43的兩端面上。
如圖1所示,上料輥51的兩端通過軸承(圖中未示意)轉動連接在安裝臺44下端面,且上料輥51位于第二轉動套52的上方。上料輥51的周側外壁呈內凹的弧形狀。同時當第一制頭輥43位于第二轉動套52的第二缺口53內時,上料輥51和第一制頭輥43之間形成上料口(圖中未示意)。同時上料輥51的上端內凹處的最低點與第二制頭輥45下端外凸處的最低點位于同一平面上,上料輥51與安裝臺44之間形成供銅管穿過的空腔6。
操作原理:當銅管上的制頭部斷裂時,先通過驅動氣缸5531驅使驅動桿551轉動,使得第一制頭輥43位于第二制頭輥45下方時,先使得齒輪461脫離齒條466,再通過第一氣缸442控制安裝臺44朝向靠近工作臺2的一側進行下降,從而第二制頭輥45和第一制頭輥43相配,此時在移動齒輪461使得齒輪461嚙合在齒條466上,再通過兩個螺母對齒輪461進行固定。此時上料輥51的上端內凹處的最低點和第二制頭輥45下端外凸處的最低點位于同一平面上,使得銅管能架設到上料輥51上,從而將銅管推到第二制頭輥45上的環槽451中,最終打開驅動機構46,驅使第二制頭輥45正反轉,從而進行制頭操作。
當銅管需要套設在拉拔機的拉拔桿上時,先使得齒輪461脫離齒條466,再使得驅動氣缸5531驅使驅動桿551轉動,從而使得第一制頭輥43位于第二轉動套52上,從而第一制頭輥43位于上料輥51的下方,此時使得通過穿過第一制頭輥43和上料輥51之間的上料口,從而使得銅管穿過上料口,繼而使得第一氣缸442驅動安裝臺44朝向靠近工作臺2的方向運動,從而使得上料輥51和第一制頭輥43抵觸在銅管的周側,當第一制頭輥43通過動力機構54帶動轉動時,實現對銅管的上料。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