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鍛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自動、快速定位的鍛件模具。
背景技術:
鍛造是一種利用鍛壓機械對金屬坯料施加壓力,使其產生塑性變形以獲得具有一定機械性能、一定形狀和尺寸鍛件的加工方法,鍛壓(鍛造與沖壓)的兩大組成部分之一。通過鍛造能消除金屬在冶煉過程中產生的鑄態疏松等缺陷,優化微觀組織結構,同時由于保存了完整的金屬流線,鍛件的機械性能一般優于同樣材料的鑄件。相關機械中負載高、工作條件嚴峻的重要零件,除形狀較簡單的可用軋制的板材、型材或焊接件外,多采用鍛件。
在生產鍛件的過程中,需要將盛裝待加工工件的模具進行準確定位,使得鍛壓成型的工件符合形狀要求。為了裝料方便,現有的鍛件模具很多是可以移動的。需要裝料時,將模具從鍛壓工位移開,待裝好物料后移動到準確的鍛壓位置。
專利申請號為201310626765.1的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鍛造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與下模配合形成型腔,上模模面整體設置為圓形,四周設有定位柱,下模的模面也整體設置為圓形,四周設置有與上模定位柱相互配合的定位凹槽,下模的底面設置有與機床工作臺定位孔配合的定位銷,上模和下模的模面上設置有磁性層。模具由于定位柱和定位凹槽的相互配合,上模和下模的模面上設置有磁性層,使得鍛造模具的上模和下模組合嚴實,通過下模的底面設置有與機床工作臺定位孔配合的定位銷,而且由于具有四個定位銷,大大提高了機床上定位孔與定位銷的配合幾率,可方便與機床配合工作,大大節省了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此模具加熱后鍛造出的成品合格率較高。
上述鍛造模具雖可以固定魚鍛壓工位,但是在定位時,需要人工用定位銷將模具固定。由于經加熱的待加工件溫度非常高,靠近其工作會有燙傷風險,并且人工固定模具的位置精度難以保證。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自動精確定位的鍛件模具,解決了現有鍛件模具需要人工固定、高溫環境對工人造成安全隱患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可自動、快速定位的鍛件模具,包括底座,底座上設置有模具主體;模具主體上連接有用于驅動模具主體移動的驅動機構,驅動機構包括轉動電機,轉動電機設置于底座上,轉動電機的輸出軸連接有減速器,減速器的輸出端連接有滾輪,滾輪設置于底座上,模具主體與減速器的殼體固定。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方案,所述底座上安裝有齒條,模具主體的底部、滾輪上均安裝有齒輪,齒輪與齒條嚙合。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方案,所述模具主體上連接有制動氣缸,制動氣缸的缸套固定于模具主體上,制動氣缸的活塞桿固定有齒條板,齒條板上設置有制動齒條,制動齒條與齒條嚙合。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方案,所述轉動電機上連接有安裝板,安裝板上安裝有用于制動滾輪的前置制動機構。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方案,所述前置制動機構包括前置氣缸,前置氣缸的缸套安裝于安裝板上,前置氣缸的活塞桿鉸接有制動桿,制動桿的另一端固定有制動齒輪;安裝板鉸接有滑槽,制動桿套設于滑槽內。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方案,所述底座上設置有刻度尺,模具主體上設置有指針。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的轉動電機啟動后,轉動電機驅動滾輪在底座上滾動,從而,轉動電機推動模具主體的移動。當模具主體到達預定位置后,關閉轉動電機,即可進行鍛壓工作。通過驅動機構將模具主體推到鍛壓工位,實現了模具主體的快速、自動移動,避免了人工移動并固定模具主體時,高溫環境容易造成工作人員燙傷、燒傷的問題。
2、模具主體和轉動電機均通過齒輪齒條在底座上移動,從而,模具主體和轉動電機不會與底座產生滑動,保證了移動距離的可控性,易于實現模具主體的精確定位。
3、當制動氣缸啟動后,制動氣缸的活塞桿向下移動,制動齒條與齒條嚙合,實現制動功能,避免了模具主體的繼續移動。
4、前置制動機構可及時對轉動電機進行制動,保證轉動電機在關閉后,滾輪及時制動,避免轉動電機在關閉后仍依靠慣性推動模具主體移動的情況,進一步提高了模具主體定位的精確性。
5、當前置氣缸的活塞桿伸出時,制動桿在滑槽的移動并轉動,將制動齒輪推到靠近齒條。制動齒輪與齒條嚙合時,前置制動機構即實現了對轉動電機的及時制動,保證了模具主體定位的精確性。
6、通過模具主體上的指針所指的刻度來確定模具主體的具體位置,從而方便工作人員及時操作轉動電機、制動氣缸、前置制動機構,對模具主體進行準確定位。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前置制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座,2-模具主體,3-驅動機構,4-制動氣缸,5-安裝板,6-前置制動機構,11-齒條,12-刻度尺,31-轉動電機,32-減速器,33-滾輪,41-齒條板,42-制動齒條,61-前置氣缸,62-制動桿,63-制動齒輪,64-滑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詳細的說明。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本發明包括底座1,底座1上設置有模具主體2;其特征在于,模具主體2上連接有用于驅動模具主體2移動的驅動機構3,驅動機構3包括轉動電機31,轉動電機31設置于底座1上,轉動電機31的輸出軸連接有減速器32,減速器32的輸出端連接有滾輪33,滾輪33設置于底座1上,模具主體2與減速器32的殼體固定。
本發明的轉動電機31啟動后,轉動電機31驅動滾輪33在底座1上滾動,從而,轉動電機31推動模具主體2的移動。當模具主體2到達預定位置后,關閉轉動電機31,即可進行鍛壓工作。通過驅動機構3將模具主體2推到鍛壓工位,實現了模具主體2的快速、自動移動,避免了人工移動并固定模具主體2時,高溫環境容易造成工作人員燙傷、燒傷的問題。
實施例二
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所述底座1上安裝有齒條11,模具主體2的底部、滾輪33上均安裝有齒輪,齒輪與齒條11嚙合。
模具主體2和轉動電機31均通過齒輪齒條在底座1上移動,從而,模具主體2和轉動電機31不會與底座1產生滑動,保證了移動距離的可控性,易于實現模具主體2的精確定位。
實施例三
在實施例一或實施例二的基礎上,所述模具主體2上連接有制動氣缸4,制動氣缸4的缸套固定于模具主體2上,制動氣缸4的活塞桿固定有齒條板41,齒條板41上設置有制動齒條42,制動齒條42與齒條嚙合11。
當制動氣缸4啟動后,制動氣缸4的活塞桿向下移動,制動齒條42與齒條11嚙合,實現制動功能,避免了模具主體2的繼續移動。
實施例四
在上述任意一項實施例的基礎上,所述轉動電機31上連接有安裝板5,安裝板5上安裝有用于制動滾輪33的前置制動機構6。
前置制動機構6可及時對轉動電機31進行制動,保證轉動電機31在關閉后,滾輪33及時制動,避免轉動電機31在關閉后仍依靠慣性推動模具主體2移動的情況,進一步提高了模具主體2定位的精確性。
實施例五
如圖2所示,在上述任意一項實施例的基礎上,所述前置制動機構6包括前置氣缸61,前置氣缸61的缸套安裝于安裝板5上,前置氣缸61的活塞桿鉸接有制動桿62,制動桿62的另一端固定有制動齒輪63;安裝板5鉸接有滑槽64,制動桿62套設于滑槽64內。
當前置氣缸61的活塞桿伸出時,制動桿62在滑槽64的移動并轉動,將制動齒輪63推到靠近齒條11。制動齒輪63與齒條11嚙合時,前置制動機構6即實現了對轉動電機31的及時制動,保證了模具主體2定位的精確性。
實施例六
在上述任意一項實施例的基礎上,所述底座1上設置有刻度尺12,模具主體2上設置有指針。
通過模具主體2上的指針所指的刻度來確定模具主體2的具體位置,從而方便工作人員及時操作轉動電機31、制動氣缸4、前置制動機構6,對模具主體2進行準確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