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鍛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方便取模的鍛件模具。
背景技術:
鍛造是一種利用鍛壓機械對金屬坯料施加壓力,使其產生塑性變形以獲得具有一定機械性能、一定形狀和尺寸鍛件的加工方法,鍛壓(鍛造與沖壓)的兩大組成部分之一。通過鍛造能消除金屬在冶煉過程中產生的鑄態疏松等缺陷,優化微觀組織結構,同時由于保存了完整的金屬流線,鍛件的機械性能一般優于同樣材料的鑄件。相關機械中負載高、工作條件嚴峻的重要零件,除形狀較簡單的可用軋制的板材、型材或焊接件外,多采用鍛件。
專利申請號為201010143369.x的發明專利公布了了一種鐓粗比大于3的細長鍛件的一次成型模鍛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的沖頭和下模的模口正對,其特征在于:所述沖頭的外圓設有活動的護套,護套的內孔與沖頭的外圓滑動配合,護套通過彈性裝置連接在上模上,護套的下端面與下模模口處的平面接觸時可以相互貼平并貼緊。該模鍛模具采用的是凈近成型鍛造技術,其生產的鍛件基本不產生多余毛邊,材料利用率可達99.5%,不僅節省原材料,而且直接由冷變
形得到鍛件,節省能源。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突破了一次性鍛造成型鐓粗比不能大于3的限制,模具使用壽命長。
杉樹模具在減少鍛件毛刺的同時,無法避免取模困難的問題。在對高溫加熱后的與原材料進行沖壓鍛造后,需要將鍛件從模具中取出,而鍛壓后的工件與模具之間緊密接觸,取模較為困難。現有技術在對鍛件取模時,通常使用大型設備將模具倒置過來,從而取出鍛件,這種方式操作復雜,容易損壞鍛件。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開合、方便取模的鍛件模具,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對鍛壓后的攻堅進行取模較為困難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方便取模的鍛件模具,包括底座,底座上安裝有模具主體,模具主體的一側設置有密封板,密封板上固定有連接管,連接管通過錐齒輪組連接有絲杠,絲杠螺紋連接有螺母,螺母固定于底座上。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方案,所述底座上方設置有轉動電機,轉動電機上安裝有滾輪,滾輪位于底座上,轉動電機的輸出軸與絲杠遠離密封板的一端固定連接。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方案,所述底座上固定有脫模氣缸,脫模氣缸位于模具主體遠離密封板的一側,脫模氣缸的活塞桿與模具主體通過軸承連接,脫模氣缸的活塞桿伸進模具主體的一端固定有推板。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方案,所述密封板內設置有空腔,空腔內設置有卡合機構。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方案,所述卡合機構包括套環,套環固定于空腔內,套環內套設有卡合桿;底座上設置有卡合槽,卡合桿的下端卡合在卡合槽內,底座上固定有解鎖氣缸,解鎖氣缸的活塞桿上固定有解鎖板,解鎖板位于卡合槽內;卡合桿的下端面為圓弧面。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通過密封板將模具主體的一側密封,當需要取模時,通過轉動絲杠,絲杠帶動連接管移動,連接管帶動密封板移動,從而密封板與模具主體分離,實現開模。連接管通過錐齒輪組與絲杠連接,從而連接管僅隨絲杠移動,不隨絲杠轉動。本發明使得取模時不需要倒置模具主體,簡化了工序,直接將工件從模具主體中移出能避免鍛件受損。通過絲杠螺母副來移動密封板,可方便工作人員在距離模具主體較遠的地方進行操作,避免高溫鍛件帶來的安全隱患。
2、絲杠由轉動電機驅動轉動,實現了自動化操作。當轉動電機轉動時,轉動電機的輸出軸帶動絲杠在螺母內轉動,從而絲杠相對于螺母移動,絲杠移動帶動連接管、密封板移動,實現自動開模。
3、當密封板將模具主體打開后,啟動脫模氣缸,脫模氣缸將推板推動,推板將鍛件從模具主體的開口位置推出。這種方式取模操作簡單,可快速實現鍛件脫模。
4、當密封板將模具主體密封后,通過卡合機構來固定密封板,避免密封板在鍛壓過程中脫離模具主體。密封板的固定保證了鍛件形狀的穩定性,提高了鍛壓效果。
5、當需要密封模具主體時,密封板往靠近模具主體的方向移動,卡合桿在底座上滑動;密封板到達預定位置后,卡合桿下端落入卡合槽內,密封板即被固定起來。當需要脫模時,解鎖氣缸上的解鎖板將卡合桿往上推,卡合桿露出卡合槽后,密封板往遠離模具主體的方向移動,繼而進行脫模工序。卡合桿與卡合槽的卡合設置,使得密封板的固定更加可靠,保證密封板的位置準確,保證鍛件形狀符合要求。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局部結構圖。
圖中,1-底座,2-模具主體,3-密封板,4-連接管,5-絲杠,6-螺母,7-轉動電機,8-脫模氣缸,9-卡合機構,11-卡合槽,71-滾輪,81-推板,91-套環,92-卡合桿,93-解鎖氣缸,94-解鎖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詳細的說明。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本發明包括底座1,底座1上安裝有模具主體2,模具主體2的一側設置有密封板3,密封板3上固定有連接管4,連接管4通過錐齒輪組連接有絲杠5,絲杠5螺紋連接有螺母6,螺母6固定于底座1上。
本發明通過密封板3將模具主體2的一側密封,當需要取模時,通過轉動絲杠5,絲杠5帶動連接管4移動,連接管4帶動密封板3移動,從而密封板3與模具主體2分離,實現開模。連接管4通過錐齒輪組與絲杠5連接,從而連接管4僅隨絲杠5移動,不隨絲杠5轉動。本發明使得取模時不需要倒置模具主體2,簡化了工序,直接將工件從模具主體2中移出能避免鍛件受損。通過絲杠螺母副來移動密封板3,可方便工作人員在距離模具主體2較遠的地方進行操作,避免高溫鍛件帶來的安全隱患。
實施例二
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所述底座1上方設置有轉動電機7,轉動電機7上安裝有滾輪71,滾輪71位于底座1上方,轉動電機7的輸出軸與絲杠5遠離密封板3的一端固定連接。
絲杠5由轉動電機7驅動轉動,實現了自動化操作。當轉動電機7轉動時,轉動電機7的輸出軸帶動絲杠5在螺母6內轉動,從而絲杠5相對于螺母6移動,絲杠5移動帶動連接管4、密封板3移動,實現自動開模。
實施例三
在實施例一或實施例二的基礎上,所述底座1上固定有脫模氣缸8,脫模氣缸8位于模具主體1遠離密封板3的一側,脫模氣缸8的活塞桿與模具主體2通過軸承連接,脫模氣缸8的活塞桿伸進模具主體2的一端固定有推板81。
當密封板3將模具主體2打開后,啟動脫模氣缸88,脫模氣缸將推板81推動,推板81將鍛件從模具主體2的開口位置推出。這種方式取模操作簡單,可快速實現鍛件脫模。
實施例四
在上述任意一項實施例的基礎上,所述密封板3內設置有空腔,空腔內設置有卡合機構9。
當密封板3將模具主體2密封后,通過卡合機構9來固定密封板3,避免密封板3在鍛壓過程中脫離模具主體2。密封板3的固定保證了鍛件形狀的穩定性,提高了鍛壓效果。
實施例五
如圖2所示,在上述任意一項實施例的基礎上,所述卡合機構9包括套環91,套環91固定于空腔內,套環91內套設有卡合桿92;底座1上設置有卡合槽11,卡合桿92的下端卡合在卡合槽11內,底座1上固定有解鎖氣缸93,解鎖氣缸93的活塞桿上固定有解鎖板94,解鎖板94位于卡合槽11內;卡合桿92的下端面為圓弧面。
當需要密封模具主體2時,密封板3往靠近模具主體2的方向移動,卡合桿92在底座1上滑動;密封板3到達預定位置后,卡合桿92下端落入卡合槽11內,密封板3即被固定起來。當需要脫模時,解鎖氣缸93上的解鎖板94將卡合桿92往上推,卡合桿92露出卡合槽11后,密封板3往遠離模具主體2的方向移動,繼而進行脫模工序。卡合桿92與卡合槽11的卡合設置,使得密封板3的固定更加可靠,保證密封板3的位置準確,保證鍛件形狀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