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銑刀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銑削裝置及其銑刀。
背景技術:
銑刀是用于對工件極性銑削加工的工具,銑刀一般具有一個或多個刀齒并在高速旋轉中對工件進行銑削,主要用于在銑床上加工平面、臺階、溝槽、成形表面和切斷工件等。
傳統的銑刀的用途一般單一,只能對工件進行單一效果的銑削,而在對工件多樣化的銑削過程中,則需要多個銑刀,造成銑削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傳統的銑刀的用途一般單一,只能對工件進行單一效果的銑削,造成銑削成本較高的缺陷,提供一種銑削裝置及其銑刀。
一種銑刀,包括:一體連接的第一刀頭、刀主體和第二刀頭;
所述刀主體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和所述第二連接部分別具有圓柱體結構,所述第一連接部的徑向截面的直徑大于所述第二連接部的徑向截面的直徑,所述第一刀頭與所述第一連接部遠離所述第二連接部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刀頭與所述第二連接部遠離所述第一連接部的一端連接;
所述第一刀頭具有圓形截面,且所述第一刀頭的外側表面設置有花鍵部,所述花鍵部的寬度由兩端向中部逐漸增大,且所述花鍵部的最小寬度大于所述第一連接部的直徑;
所述第二刀頭具有圓柱體結構,且所述第二刀頭的外側表面設置有螺旋條紋,所述螺旋條紋沿所述第二刀頭的軸向設置,所述第二刀頭遠離所述第二連接部的一端開設有卡接孔。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刀頭遠離所述第二連接部的一端設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孔開設于所述卡接部。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卡接部的寬度小于所述第二刀頭的徑向截面的直徑。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刀頭的長度大于所述第一刀頭的長度。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花鍵部包括若干花鍵。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各所述花鍵均具有梯形截面。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各所述花鍵均具有三角形截面。
一種銑削裝置,包括上述任一實施例中所述的銑刀。
上述銑削裝置及其銑刀,第一刀頭設置的花鍵部和第二刀頭可以分別作為連接頭與驅動器連接,這樣,第一刀頭和第二刀頭均可以對工件進行銑削,由于第一刀頭和第二刀頭的形狀相異,進而使得銑削具有不同效果,使得一個銑刀實現兩種銑削效果,有效降低銑削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一實施例的銑刀的一方向結構示意圖;
圖2為另一實施例的銑刀的另一方向結構示意圖;
圖3為另一實施例的銑刀的另一方向結構示意圖;
圖4為一實施例的驅動連接組件的立體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5為另一實施例的驅動連接組件的立體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6為一實施例的銑削裝置的一方向結構示意圖;
圖7為一實施例的緩沖組件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8為另一實施例的緩沖組件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發明,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發明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但是,本發明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方式。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對本發明的公開內容理解的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設置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實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發明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發明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發明。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例如,一種銑刀,包括:一體連接的第一刀頭、刀主體和第二刀頭;所述刀主體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和所述第二連接部分別具有圓柱體結構,所述第一連接部的徑向截面的直徑大于所述第二連接部的徑向截面的直徑,所述第一刀頭與所述第一連接部遠離所述第二連接部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刀頭與所述第二連接部遠離所述第一連接部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刀頭具有圓形截面,且所述第一刀頭的外側表面設置有花鍵部,所述花鍵部的寬度由兩端向中部逐漸增大,且所述花鍵部的最小寬度大于所述第一連接部的直徑;所述第二刀頭具有圓柱體結構,且所述第二刀頭的外側表面設置有螺旋條紋,所述螺旋條紋沿所述第二刀頭的軸向設置,所述第二刀頭遠離所述第二連接部的一端開設有卡接孔。
例如,一種銑削裝置,包括上述實施例的銑刀。
上述實施例中,第一刀頭設置的花鍵部和第二刀頭可以分別作為連接頭與驅動器連接,這樣,第一刀頭和第二刀頭均可以對工件進行銑削,由于第一刀頭和第二刀頭的形狀相異,進而使得銑削具有不同效果,使得一個銑刀實現兩種銑削效果,有效降低銑削成本。
如圖1和圖2所示,其為一實施例的銑刀100,包括:一體連接的第一刀頭110、刀主體130和第二刀頭120;所述刀主體130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連接部131和第二連接部132,所述第一連接部131和所述第二連接部132分別具有圓柱體結構,所述第一連接部131的徑向截面的直徑大于所述第二連接部132的徑向截面的直徑,即所述第一連接部的圓柱體結構的底面大于所述第二連接部的圓柱體結構的底面;所述第一刀頭110與所述第一連接部131遠離所述第二連接部132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刀頭120與所述第二連接部132遠離所述第一連接部131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刀頭110具有圓形截面,且所述第一刀頭110的外側表面設置有花鍵部111,所述花鍵部111的寬度由兩端向中部逐漸增大,且所述花鍵部111的最小寬度大于所述第一連接部131的直徑;所述第二刀頭120具有圓柱體結構,且所述第二刀頭120的外側表面設置有螺旋條紋122,所述螺旋條紋122沿所述第二刀頭120的軸向設置,所述第二刀頭120遠離所述第二連接部132的一端開設有卡接孔141。
具體地,如圖2所示,該花鍵部111包括若干花鍵112,該第一刀頭110的花鍵部111用于與驅動器的驅動連接組件連接,例如,驅動連接組件設置有限位鍵,限位鍵與花鍵112嚙合,這樣,使得銑刀100通過第一刀頭110與驅動連接組件連接,此外,使得驅動器的動力能夠通過驅動連接組件傳遞至銑刀100,當第一刀頭110與驅動連接組件連接,第二刀頭120則對工件進行銑削,第二刀頭120的螺旋條紋122能夠對工件進行螺旋銑削。
此外,當第二刀頭120作為連接部件與驅動連接組件連接時,第二刀頭120沿著驅動連接組件內的螺紋結構擰入驅動連接組件內,當第二刀頭120擰至與驅動連接組件上的定位孔對齊時,則將螺釘或者定位件穿過定位孔插入至第二刀頭120的卡接孔141內,進而使得第二刀頭120與驅動連接組件固定,此時,第一刀頭110對工件進行銑削,由于花鍵部111的中部的寬度較大,這樣能夠手下抵接于工件的側面,即花鍵部111的側面與工件的側面抵接,花鍵部111高速轉動,對工件的側面進行銑削。
本實施例中,由于第一連接部131的直徑大于第二連接部132的直徑,也就是第二連接部132的直徑較小,這樣,在第二刀頭120對工件進行側面的螺旋銑削時,能夠有效避免第二連接部132抵接至工件的側面,進而使得第二刀頭120對工件具有更好的加工效果,此外,由于第一連接部131的直徑較大,使得刀主體130的強度較高。例如,所述第二連接部132的長度大于所述第一連接部131的長度,這樣,第二連接部132能夠覆蓋工件,對工件的主要位置進行銑削,而有效避免第一連接部131抵接工件,對工件的銑削造成影響。
應該理解的是,各實施例中,該第一刀頭110的寬度為第一刀頭110在平行于刀主體130的徑向上的平面的寬度,例如,第一刀頭110具有類似圓柱體狀的結構,該第一刀頭110的寬度即為該第一刀頭110在徑向上的寬度,有第一刀頭110設置花鍵部111,因此花鍵部111的最小寬度為兩個相對的花鍵112的底部之間的距離,而最大寬度為兩個相對的花鍵112的頂部之間的距離,而當第一刀頭110對工件進行銑削時,由于第一刀頭110的寬度較大,因此,第一刀頭110能夠直接抵接于工件,有效避免刀主體130的第一連接部131抵接于工件,對工件的銑削造成影響。此外,由于花鍵部111的中部的寬度較大,也即是說,花鍵部111在第一刀頭110的軸向上的兩端的寬度較小,并且中部的寬度較大,這樣,該花鍵部111的中部直接抵接于工件,減小了與工件的接觸面積,可以對工件進行微銑削。
上述實施例中,第一刀頭110設置的花鍵部111和第二刀頭120可以分別作為連接頭與驅動器連接,這樣,第一刀頭110和第二刀頭120均可以對工件進行銑削,由于第一刀頭110和第二刀頭120的形狀相異,進而使得銑削具有不同效果,使得一個銑刀100實現兩種銑削效果,有效降低銑削成本。
為了使得銑刀100與驅動連接組件連接,在一個實施例中,例如,所述驅動連接組件內側壁設置有螺紋結構,第二刀頭120上的螺旋條紋122與驅動連接組件的內側壁的螺紋結構相互配合,進而使得第二刀頭120與驅動連接組件相對固定。
為了固定第二刀頭120,例如,請再次參見圖1,所述第二刀頭120遠離所述第二連接部132的一端設置有卡接部140,所述卡接孔141開設于所述卡接部140。具體地,本實施例中,該卡接部140用于與驅動連接組件連接,例如,驅動連接組件設置有定位孔,該定位孔與卡接孔141對齊,例如,驅動連接組件兩側分別開設有定位孔,兩側的所述的定位孔與卡接孔141對齊,這樣,將螺釘或者定位件穿過定位孔插入至第二刀頭120的卡接孔141內,使得螺釘或定位件分別與驅動連接組件以及卡接部140固定連接,進而使得銑刀100與驅動連接組件固定連接。
為了使得第二刀頭120能夠擰入驅動連接組件中,例如,如圖1所示,所述卡接部140的寬度小于所述第二刀頭120的徑向截面的直徑,例如,所述卡接部140具有圓柱形結構,例如,所述卡接部140具有圓形截面,例如,所述卡接部140的橫向截面為圓形,例如,所述卡接部140的徑向截面的直徑小于所述第二到頭的徑向截面的直徑,這樣,由于卡接部140的直徑較小,卡接部140并不抵接于驅動連接組件的內側壁,也就是說,卡接部140并不與驅動連接組件的內側壁的螺紋結構抵接,進而使得卡接部140能夠在驅動連接組件內自由轉動,使得第二刀頭120能夠輕易地旋轉進入驅動連接組件中。
為了使得銑刀100轉動更為平穩,例如,所述第二刀頭120的長度大于所述第一刀頭110的長度。例如,所述第二刀頭120的橫向截面的直徑小于所述第一刀頭110的橫向截面的直徑,應該理解的是,由于第二刀頭120的直徑較小,而第一刀頭110的直徑較大,這樣,容易引起第一刀頭110和第二刀頭120在受到相同的扭力時,由于慣性不同,而造成銑刀100兩端轉動不平穩,因此,本實施例中,第二刀頭120的長度大于第一刀頭110的長度,使得第二刀頭120的直徑小于第一刀頭110的直徑的時候,第一刀頭110和第二刀頭120的重量更為接近,進而使得兩者的慣性相近,由此使得銑刀100在轉動時,兩端更為平穩。
為了使得第一刀頭110能夠與驅動連接組件更為穩固地連接,使得銑刀100能夠更好地被驅動器所驅動,例如,所述花鍵部111包括若干花鍵112,例如,如圖2所示,各所述花鍵112均具有梯形截面。例如,驅動連接組件設置有若干與花鍵112相匹配的限位鍵,相鄰的兩個限位鍵之間設置具有梯形截面的限位槽,每一花鍵112卡設于一限位槽內,這樣,該花鍵112能夠很好地固定在限位槽內,進而使得銑刀100能夠與驅動連接組件連接,使得銑刀100能夠被驅動器所驅動。在另外的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各所述花鍵112均具有三角形截面,例如,例如,驅動連接組件設置有若干與花鍵112相匹配的限位鍵,相鄰的兩個限位鍵之間設置具有三角形截面的限位槽,每一花鍵112卡設于一限位槽內,這樣,每一花鍵112固定在三角形限位槽內,能夠使得第一刀頭110通過該花鍵部111與驅動連接組件連接,使得驅動連接組件能夠很好地傳遞動力。
如圖4所示,其為一實施例的驅動連接組件200,用于連接銑削裝置中的驅動器與銑刀,該驅動連接組件200包括:驅動軸210、連接件220、固定套件230和限位套筒240;所述驅動軸210用于與驅動器連接,所述驅動軸210遠離所述驅動器的一端與所述連接件220連接,且所述驅動軸210通過所述連接件220與所述限位套筒240連接;所述限位套筒240的中部開設有限位孔241,所述限位孔241的側壁設置若干第一限位鍵242,即所述限位套筒240的內側表面設置若干第一限位鍵242;所述連接件220的兩側分別開設有一個容置槽221,即所述連接件220的開設有兩個容置槽221,兩個容置槽221設置于連接件220的兩側;所述固定套件230包括第一套件231和第二套件232,所述第一套件231和所述第二套件232分別設置于兩個所述容置槽221內,且所述第一套件231和所述第二套件232分別與所述連接件220可拆卸地連接;所述第一套件231和所述第二套件232的內側表面分別設置有若干第二限位鍵233,即固定套件230的內側設置有若干第二限位鍵233,各所述第二限位鍵233與所述第一限位鍵242相錯開。
具體地,該驅動軸210用于連接驅動器,例如,該驅動器為電機。該固定套件230用于固定銑刀,例如,該固定套件230用于固定銑刀的第一刀頭,該限位套筒240用于限制銑刀的第一刀頭,避免第一刀頭從固定套件230中滑出,例如,第一限位鍵242和第二限位鍵233形狀相同,例如,相鄰的兩個第一限位鍵242的間距和相鄰兩個第二限位鍵233的間距相同,即第一限位鍵242和第二限位鍵233相同,但兩者相互錯開,例如,第一限位鍵242與銑刀的花鍵部的花鍵相匹配,例如,第二限位鍵233與銑刀的花鍵部的花鍵相匹配,例如,相鄰兩個第一限位鍵242之間設置有第一限位槽,例如,相鄰兩個第二限位鍵233之間設置有第二限位槽。
具體地,安裝銑刀時,銑刀的第一刀頭的花鍵部沿著第一限位槽插入限位套筒240,當花鍵部穿過該限位套筒240后,第一刀頭轉動,使得花鍵部的各花鍵與各第一限位槽分別錯開,這樣,第一刀頭穿過該限位套筒240后將將被第一限位鍵242所擋止,這樣,第一刀頭將無法反向從限位套筒240中滑出,隨后,將第一套件231和第二套件232分別插設于兩個容置槽221內,將第一套件231和第二套件232固定在連接件220上,并將第一套件231和第二套件232上的各第二限位槽與花鍵部的各花鍵分別一一對齊,使得各花鍵卡設于一個第二限位槽內,進而使得固定套件230將第一刀頭固定。通過限位套筒240對第一刀頭的限位,并結合固定套件230對第一刀頭的固定,使得驅動連接組件200與銑刀固定連接,驅動連接組件200能夠將驅動器的動力傳遞至銑刀,進而使得銑刀的第二刀頭能夠對工件進行銑削。
為了使得固定套件230能夠準確對齊于花鍵部的各花鍵,且使得固定套件230內側的第二限位鍵233能夠準確與第一限位鍵242相錯開,例如,如圖5所示,所述限位套筒240靠近所述連接件220的一端開設有若干卡槽243,例如,所述固定套件230設置有若干卡鍵234,每一所述卡鍵234插設于一所述卡槽243內,例如,第一套件231和第二套件232分別設置有若干卡鍵234,這樣,當安裝第一套件231和第二套件232時,只需將卡鍵234對齊于卡槽243,將第一套件231和第二套件232插入容置槽221內,將第一套件231以及第二套件232分別與連接件220固定,這樣,使得第一套件231和第二套件232能夠快速準確對齊限位套筒240240,進而使得第一套件231和第二套件232上的第二限位鍵233分別于限位套筒240內側的第一限位鍵242一一錯開。
為了便于卡鍵插入卡槽內,例如,所述卡鍵具有與所述卡槽相匹配的形狀,例如,所述卡鍵具有與所述卡槽相同的截面形狀,例如,所述卡槽具有三角形截面,例如,所述卡鍵具有三角形截面,這樣,卡鍵能夠快速插入卡槽內,進而使得第一套件231和第二套件232能夠快速確定位置,另外的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所述卡槽具有半圓形截面,所述卡鍵具有半圓形截面,應該理解的是,由于驅動連接組件200用于傳遞動力,因此,驅動連接組件200將高速轉動帶動銑刀轉動,驅動連接組件200之間的各部件之間將產生較大的相互作用力,而本實施例中,卡槽與卡鍵的形狀均設置為半圓形,兩者之間的連接出更為平滑,有利于第一套件231以及第二套件232和限位套筒240之間相互作用更為平滑,且半圓形截面的卡槽能夠為半圓形的卡鍵提供緩沖,避免卡鍵與卡槽的側壁之間產生過大的摩擦力而造成卡鍵磨損過多,使得卡鍵的形狀能夠保持更長時間,有效提高了第一套件231和第二套件232的使用壽命。
為了更好地配合花鍵部的花鍵,例如,所述第一限位鍵242具有三角形截面,例如,所述第一限位槽具有三角形截面,例如,所述第二限位鍵233具有三角形截面,例如,所述第二限位槽具有三角形截面。本實施例中,第一限位槽具有與花鍵匹配的形狀,使得花鍵能夠順利穿過該第一限位槽,而第二限位槽與花鍵的形狀匹配,能夠更好地固定花鍵,使得第一刀頭的花鍵部與第一套件231以及第二套件232固定連接。又如,所述第一限位鍵242具有梯形截面,例如,所述第一限位槽具有梯形截面,例如,所述第二限位鍵233具有梯形截面,例如,所述第二限位槽具有梯形截面。第一限位槽具有與花鍵匹配的形狀,使得花鍵能夠順利穿過該第一限位槽,而第二限位槽與花鍵的形狀匹配,能夠更好地固定花鍵,使得第一刀頭的花鍵部與第一套件231以及第二套件232固定連接,使得驅動連接組件200能夠很好地將驅動器的動力傳遞至銑刀。
為了將第一套件231以及第二套件232固定在連接件220上,例如,所述第一套件231和所述第二套件232分別與所述連接件220螺接,例如,請再次參見圖5,所述連接件220向外側凸起設置有四個第一連接耳部222,各所述第一連接耳部222分別開設有第一連接孔223,例如,四個所述第一連接耳部222中的兩個所述第一連接耳部222分別設置于一所述容置槽221的邊沿的兩側,四個所述第一連接耳部222中的另外兩個所述第一連接耳部222分別設置于另一所述容置槽221的邊沿的兩側,即兩個第一連接耳部對應第一套件231,另外兩個第一連接耳部對應第二套件232,例如,所述第一套件231和所述第二套件232的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二連接耳部235,即第一套件231設置有兩個第二連接耳部235,兩個第二連接耳部235分別設置于所述第一套件231的兩側,第二套件232設置有兩個第二連接耳部235,兩個第二連接耳部235分別設置于所述第二套件232的兩側,每一所述第二連接耳部235開設有第二連接孔236,每一所述第二連接孔236與一所述第一連接孔223對齊,且所述每一第二連接孔236與一所述第一連接孔223內分別螺接一螺釘,這樣,通過螺釘與第一連接耳部以及第二連接耳部的連接,使得第一套件231以及第二套件232固定在連接件220上。
如圖6所示,其為一實施例的銑削裝置10,包括:驅動器300、銑削機構和打孔機構,例如,所述驅動器300包括第一驅動器310和第二驅動器320;所述銑削機構包括驅動連接組件200和銑刀100,所述第一驅動器310通過所述驅動連接組件200與所述銑刀100驅動連接,例如,所述第一驅動器310與所述驅動連接組件200的驅動軸連接;所述打孔機構包括緩沖組件400和鉆頭500,所述第二驅動器320通過所述緩沖組件400與所述鉆頭500驅動連接。
如圖7所示,所述緩沖組件400包括第一緩沖件410和第二緩沖件420,所述第一緩沖件410與所述第二驅動器320連接,所述第二緩沖件420與所述鉆頭500連接,所述第一緩沖件410與所述第二緩沖件420之間設置有第一彈性件和第二彈性件,所述第一彈性件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緩沖件410與所述第二緩沖件420連接,所述第二彈性件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緩沖件410與所述第二緩沖件420連接,且所述第一彈性件和所述第二彈性件的彈性方向相異。
本實施例中,銑削裝置10設置有銑削機構和打孔機構,銑削機構用于對工件進行銑削,打孔機構用于對工件進行打孔,通過銑削和打孔對工件進行完整工序的加工,使得銑削裝置10的銑削加工效果更佳,且有效降低了加工難度,提高加工效率。
具體地,該緩沖組件400中設置的第一彈性件和第二彈性件的彈性方向相反,這樣,當鉆頭500受到第二驅動器320的驅動而高速轉動,對工件表面進行鉆孔時,第一彈性件和第二彈性件分別對鉆頭500提供不同方向的彈力作為鉆頭500的緩沖,進而使得鉆頭500能夠準確地抵接于工件表面,并在工件表面持續鉆動,進而使得工件表面得到鉆孔,且能夠有效保護工件,避免工件受到較大沖擊而受損,使得鉆孔效果更佳。
為了實現良好的緩沖效果,例如,如圖7所示,所述第一彈性件為彈簧430,所述彈簧430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緩沖件410與所述第二緩沖件420連接。例如,所述第二彈性件為拉簧440,所述拉簧440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緩沖件410與所述第二緩沖件420連接這樣,當鉆頭500抵接于工件表面前,拉簧440則為鉆頭500提供遠離工件方向的彈力,避免鉆頭500與工件之間沖力過大而造成工件受損,當鉆頭500與工件表面相互抵接時,工件表面對鉆頭500的反作用力將使得彈簧430被壓縮,彈簧430為鉆頭500提供朝向工件的彈力,為鉆頭500提供緩沖,這樣,使得鉆頭500和工件之間具有良好的緩沖效果,有效保護了鉆頭500和工件,并使得鉆頭500的鉆孔效果更佳。
為了使得拉簧440和彈簧430能夠更為平穩的伸縮,例如,所述拉簧440套設于所述彈簧430的外側,例如,所述拉簧440和所述彈簧430同軸設置,這樣,能夠使得拉簧440和彈簧430在同一中心軸線上進行壓縮或者拉伸,進而使得兩者的彈力方向恰好在同一直線上,進而使得彈簧430和拉簧440對鉆頭500的彈力效果更佳。
為了進一步使得拉簧440和彈簧430能夠更為平穩的伸縮,例如,如圖7所示,所述緩沖組件400還包括套軸450和內軸460,所述套軸450與所述第二緩沖件420固定連接,所述套軸450中部開設有套腔451,所述內軸460與所述第一緩沖件410固定連接,所述內軸460活動穿設于所述套軸450的所述套腔451內,所述彈簧430套設于所述套軸450的外側,這樣,該彈簧430將沿著套軸450的軸向進行運動,套軸450對彈簧430提供了良好支撐,使得彈簧430伸縮更為平穩,例如,所述拉簧440設置于所述套腔451中,且所述拉簧440套設于所述內軸460的外側,這樣,該拉簧440的內側受到內軸460的支撐,而外側則受到套軸450的限制,使得拉簧440伸縮更為平穩,此外,由于拉簧440和彈簧430分別設置于所述套軸450的內側和外側,使得拉簧440和彈簧430相互分開,有效避免兩者在拉升或者壓縮過程中相互抵接交錯,引起拉簧440和彈簧430的相互卡扣,使得緩沖組件400工作更為穩定,能夠持續有效對鉆頭500提供緩沖。此外,由于內軸460設置于套軸450內,使得第一緩沖件410和第二緩沖件420之間的相對運動更為平穩。
為了更好地限制彈簧430和壓簧的運動,避免彈簧430和壓簧產生垂直于彈力方向的平移,例如,如圖8所示,所述第一緩沖件410包括第一緩沖筒411,例如,所述第二緩沖件420包括第二緩沖筒421,例如,所述第一緩沖筒411和第二緩沖筒421分別為內部具有空心結構的圓柱形結構,例如,所述第一緩沖筒411開設有第一緩沖腔412,所述第二緩沖筒421開設有第二緩沖腔422,所述第一緩沖筒411設置于所述第二緩沖腔422內,所述彈簧430和所述拉簧440均設置于所述第一緩沖腔412內,所述第一緩沖筒411開設有第一緩沖腔412,所述第一緩沖腔412具有第一開口,所述第二緩沖筒421開設有第二緩沖腔422,所述第二緩沖腔422具有第二開口,所述第一緩沖筒411穿所述第二開口套設于所述第二緩沖腔422內,應該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緩沖筒411遠離第一開口的一端即為所述第一緩沖筒411的底部,所述第二緩沖筒421遠離第二開口的一端即為所述第二緩沖筒421的底部,例如,所述彈簧430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緩沖腔412的底部以及所述第二緩沖腔422的底部連接,所述拉簧440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緩沖腔412的底部以及所述第二緩沖腔422的底部連接,例如,所述第一緩沖筒411的外側表面抵接于所述第二緩沖腔422的側壁,即所述第一緩沖筒411的外側表面抵接于所述第二緩沖筒421的內側表面,這樣,該第二緩沖筒421對第一緩沖筒411的運動進行限制,避免了第一緩沖筒411產生徑向偏移,進而使得第一緩沖筒411和第二緩沖筒421之間的相對運動更為平穩,為鉆頭500提供更佳的緩沖效果。
應該理解的是,鉆頭500的直徑是由靠近緩沖組件400的一端向遠離緩沖組件400的一端逐漸減小,其端部呈錐形,直徑最小,這樣,當端部抵接于工件表面時,工件對鉆頭500的反作用通過端部反饋至鉆頭500整體,這樣,容易產生偏移的反作用力,而由于彈簧430和拉簧440均對齊該鉆頭500的中心軸線,這樣的反作用力將使得彈簧430和拉簧440產生徑向的扭曲偏移,造成鉆頭500偏移,為了提供更好的緩沖效果,例如,所述第一緩沖腔412內設置有多個彈簧430和多個拉簧440,例如,各所述拉簧440和各所述彈簧430相互錯開,這樣,多個彈簧430和多個拉簧440能夠分別為鉆頭500提供方向相反的彈力,使得彈力分布更為均勻,能夠適應偏移的反作用力,在徑向多個位置為鉆頭500提供彈力,進而使得鉆頭500受到更為均衡的緩沖效果,使得鉆頭500的鉆孔效果更佳。
為了進一步使得彈力能夠均勻分布,例如,所述第一緩沖腔412的底部以及所述第二緩沖腔422的底部分別設置有緩沖墊,例如,所述緩沖墊為橡膠墊,例如,各所述彈簧430的兩端分別通過所述緩沖墊與所述第一緩沖腔412的底部以及所述第二緩沖腔422的底部連接,例如,各所述拉簧440的兩端分別通過所述緩沖墊與所述第一緩沖腔412的底部以及所述第二緩沖腔422的底部連接,這樣,緩沖墊能夠使得彈簧430和拉簧440的彈力更為分散,使得彈簧430和拉簧440對鉆頭500的彈力分布更為均勻,且能夠為第一緩沖筒411以及第二緩沖筒421提供彈力緩沖,進而使得緩沖組件400整體對鉆頭500的緩沖效果更佳。
例如,一種銑削裝置10,包括上述任一實施例的銑刀100,又如,一種銑削裝置10,包括上述任一實施例的驅動連接組件200,又如,一種銑削裝置10,包括上述任一實施例的銑刀100和驅動連接組件200。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