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夾具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壓緊結構。
背景技術:
汽車車身由各種類型的小零件按層級逐步焊接而成,為保證焊接后形成的焊接總成精度穩定、可靠,在焊接過程中設計專用的輔助工裝來進行保證。輔助工裝主要負責對各個被焊零件的定位和壓緊,同時兼顧操作的方便性。
如圖1所示為現有技術的一種壓緊結構,用于被焊零件的面定位及壓緊,包括壓緊塊01、旋轉臂02、定位塊03、主安裝板04;利用定位塊對被焊零件進行基礎的位置定位實現位置精準,再通過氣缸或其他可施加壓力的機構向壓緊塊試壓進而實現對被焊零件位的位置固定,并保證在焊接等操作過程中被焊零件不會發生位置偏移。
現有技術的壓緊結構中,氣缸的運動方向與壓緊塊的施壓方向平行,無法滿足其它角度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壓緊結構,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因壓緊結構中氣缸運動方向與壓緊塊的施壓方向平行,不能滿足其它角度的需求的問題。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壓緊結構,包括支撐裝置總成、定位裝置總成及壓緊裝置總成;所述定位裝置總成及所述壓緊裝置總成均安裝于所述支撐裝置總成上;
所述定位裝置總成與所述壓緊裝置總成配合。
所述支撐裝置總成包括第一旋轉臂、夾板、第一氣缸、第一主安裝板、氣缸固定板及底座;
所述第一主安裝板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氣缸固定板固定于所述第一主安裝板上,所述夾板固定于所述第一主安裝板上;
所述第一氣缸轉動安裝于所述氣缸固定板上;所述第一氣缸的輸出軸與所述第一旋轉臂的一端轉動連接;所述第一旋轉臂通過所述夾板實現相對于所述第一氣缸和所述第一主安裝板的旋轉運動。
所述氣缸固定板包括第一側邊、第二側邊及連接板;所述第一側邊與所述第二側邊的形狀相同,且平行固定于所述連接板的兩端;
在所述第一側邊及所述第二側邊均設置有彎折部,在每個所述彎折部上均設置有第一氣缸安裝孔。
所述彎折部與所述第一側邊之間的夾角為鈍角。
在所述第一主安裝板上設置有第一限位組合,所述第一限位組合位于所述第一旋轉臂與所述第一主安裝板之間。
所述定位裝置總成包括定位銷、銷座、l型轉接塊、支撐塊、安裝板及第二氣缸;
所述第二氣缸固定于所述第一主安裝板上;
所述安裝板固定于所述第二氣缸的可升降端;所述支撐塊安裝于所述安裝板上;所述l型轉接塊安裝于所述安裝板上;所述銷座安裝于所述安裝板上、或者安裝于所述l型轉接塊上或者所述支撐板上;
所述定位銷安裝于所述銷座上。
所述壓緊裝置總成包括第三氣缸、第四氣缸、轉接板、第二主安裝板、轉動連接板、第二旋轉臂、第三旋轉臂及壓緊塊;
所述第二主安裝板固定安裝于所述轉接板上;所述轉接板固定安裝于所述第一旋轉臂上;
所述第三氣缸分別與所述第二主安裝板及所述轉動連接板轉動連接;所述轉動連接板與所述第二主安裝板轉動連接;
所述第二旋轉臂與所述轉動連接板固定連接;
所述第四氣缸分別與所述第二旋轉臂擴所述第三旋轉臂轉動連接;所述第二旋轉臂與所述第三旋轉臂轉動連接;
所述壓緊塊固定安裝于所述第三旋轉臂上。
在所述第二旋轉臂與所述第二主安裝板之間設置有第二限位組合;所述第二旋轉臂與所述第三旋轉臂之間設置有第三限位組合。
所述轉接板為l型,包括橫向部和豎向部;所述橫向部與所述第二主安裝板連接,所述豎向部與所述第一旋轉臂連接。
所述轉動連接板包括第四氣缸安裝部及位于所述第四氣缸安裝部下方的兩個夾持部,在兩個所述夾持部上設置有相對的第二主安裝板連接孔;在所述第四氣缸安裝部的下方還設置有第三氣缸連接部,在所述第三氣缸連接部上設置有第三氣缸安裝孔;
所述第二主安裝板設置于兩個所述夾持部之間。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術方案通過支撐裝置總成、定位裝置總成及壓緊裝置總成結構,使得定位裝置總成能夠相對于支撐裝置總成轉動,同時,壓緊裝置總成能夠相對于支撐裝置總成及定位裝置總成進行轉動,實現了壓緊塊運動路徑的高自由化,增加其運動過程中避讓障礙物的能力。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壓緊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壓緊結構的軸視圖;
圖3為支撐裝置總成軸視圖;
圖4為氣缸固定板的軸視圖;
圖5為定位裝置總成的軸視圖;
圖6為壓緊裝置總成的軸視圖;
圖7為轉動連接板的軸視圖;
圖8為第二旋轉臂的軸視圖;
圖9為第三旋轉臂的軸視圖;
圖10為第二主安裝板的軸視圖;
圖11為轉接板的軸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01壓緊塊,02旋轉臂,03定位塊,04主安裝板,100壓緊裝置總成,200定位裝置總成,300支撐裝置總成,21定位銷,22銷座,23l型轉接塊,24支撐塊,25安裝板,26第二氣缸,31第一旋轉臂,32第一限位組合,33夾板,34第一主安裝板,35氣缸固定板,36第一氣缸,37底座,101第四氣缸,102轉動連接板,103第二限位組合,104第二旋轉臂,105第三限位組合,106第三旋轉臂,107壓緊塊,108第二主安裝板,109轉接板,110第三氣缸,351連接板,352第一側邊,353第二側邊,354彎折部,1021第四氣缸安裝部,1022夾持部,1023第三氣缸連接部,1024第二主安裝板連接孔,1025第三氣缸安裝孔,1041加強筋,1091橫向部,1092豎向部,1093加強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以下的實施例僅是示例性的,僅能用來解釋和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不能解釋為是對本發明技術方案的限制。
本申請提供一種壓緊結構,如圖2至圖11所示,包括支撐裝置總成300、定位裝置總成200及壓緊裝置總成100共三個部分,最終實現本申請的壓緊結構中的壓緊塊可實現三個方向的旋轉運動,一個方向是第一氣缸帶動下的旋轉,一個方向是第三氣缸帶動下的旋轉,另一個方向是第四氣缸帶動下的旋轉;并且支撐塊通過第二氣缸可實現高度調節,整個支撐壓緊組合可實現空間內任意方向的運動。
定位裝置總成200及壓緊裝置總成100均安裝于支撐裝置總成300上。
定位裝置總成200與壓緊裝置總成100配合。
支撐裝置總成300為整個壓緊結構的主支撐,其承擔整個壓緊結構的運動重量。
支撐裝置總成300包括第一旋轉臂31、夾板33、第一氣缸36、第一主安裝板34、氣缸固定板35及底座37。
第一主安裝板通過螺栓固定于底座上;氣缸固定板固定于第一主安裝板上。氣缸固定板35包括第一側邊352、第二側邊353及連接板351;第一側邊與第二側邊的形狀相同,且平行固定于連接板的兩端。
在第一側邊及第二側邊均設置有彎折部354,在每個彎折部上均設置有第一氣缸安裝孔。其中連接板通過螺栓與第一主安裝板固定連接,第一氣缸安裝孔通過軸承實現與第一氣缸的轉動連接。
彎折部與第一側邊之間的夾角為鈍角,兼顧減重需求并為第一氣缸的運動過程提供更大的避讓空間。
夾板33固定于第一主安裝板34上;
第一氣缸的輸出軸與第一旋轉臂的一端轉動連接;第一旋轉臂通過夾板實現相對于第一氣缸和第一主安裝板的旋轉運動。
在第一主安裝板上設置有第一限位組合32,第一限位組合位于第一旋轉臂與第一主安裝板之間,用于限制第一旋轉臂的轉動。
定位裝置總成200包括定位銷21、銷座22、l型轉接塊23、支撐塊24、安裝板25及第二氣缸26。
第二氣缸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于第一主安裝板上。
安裝板固定于第二氣缸的可升降端,隨著第二氣缸的升降帶動安裝板的升降;支撐塊安裝于安裝板上;l型轉接塊安裝于安裝板上;銷座安裝于安裝板上、或者安裝于l型轉接塊上或者支撐板上;在本申請中,銷座的固定方式可以有以下幾種:一種是銷座直接通過螺栓固定于安裝板上,一種是銷座直接通過螺栓固定于l型轉接塊上,一種是銷座直接通過螺栓固定于支撐板上,在圖5中的銷座是固定于l型轉接塊上。此處銷座的固定位置,根據夾緊工作的需要而定。
定位銷安裝于銷座上。
壓緊裝置總成100包括第三氣缸110、第四氣缸101、轉接板109、第二主安裝板108、轉動連接板102、第二旋轉臂104、第三旋轉臂106及壓緊塊107。
第二主安裝板固定安裝于轉接板上;轉接板固定安裝于第一旋轉臂上,通過第一旋轉臂的轉動,帶動壓緊裝置總成的轉動。
轉接板109為l型,包括橫向部1091和豎向部1092;橫向部通過螺栓與第二主安裝板連接,豎向部通過螺栓與第一旋轉臂連接,在橫向部與豎向部之間還設置有加強板1093,橫向部和豎向部之間可根據需要對其角度進行差異化設計。
第三氣缸分別與第二主安裝板及轉動連接板轉動連接;轉動連接板與第二主安裝板轉動連接。
第二旋轉臂與轉動連接板固定連接;進而實現第二旋轉臂可相對于第二主安裝板做旋轉運動,其相對運動的極限位置被第二限位組合所控制。
在第二旋轉臂與第二主安裝板之間設置有第二限位組合103;第二旋轉臂與第三旋轉臂之間設置有第三限位組合105。
轉動連接板包括第四氣缸安裝部及位于第四氣缸安裝部下方的兩個夾持部,在兩個夾持部上設置有相對的第二主安裝板連接孔;在第四氣缸安裝部的下方還設置有第三氣缸連接部,在第三氣缸連接部上設置有第三氣缸安裝孔。
第二主安裝板設置于兩個夾持部之間。
第四氣缸分別與第二旋轉臂擴第三旋轉臂轉動連接;第二旋轉臂與第三旋轉臂轉動連接。
壓緊塊固定安裝于第三旋轉臂上,進而實現壓緊塊可做旋轉運動,其運動極限被第三限位組合所控制。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旋轉臂104的上表面增加有加強筋1041,其受力方向為垂直受力。
壓緊塊和支撐塊構成壓緊支撐組合,定位銷提供定位輔助作用。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形,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極其等同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