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床,特別涉及一種帶刀具穩定裝置的機床。
背景技術:
機床用加工刀具是指車刀、銑刀、螺紋刀、鏜刀、鉸刀,以及磨輪、磨塊等一系列安裝在機床上進行磨、削加工的刀具,現有的刀架一般都是刀具外有個螺旋套,螺旋套再與刀架螺旋固定,這種方式在刀具加工件的切割時不能很好的起到固定作用,長期使用,道具容易在切割過程中長期震動而導致輕微的松動,不利于刀具長期穩定的使用,影響加工件切割的準確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帶刀具穩定裝置的機床。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一種帶刀具穩定裝置的機床,包括主體、轉盤、后頂針、溜板箱和刀架,所述主體的一側設置有轉盤,所述主體的另一側設置有后頂針,所述主體的內側設置有溜板箱,所述溜板箱的頂部設置有刀架,所述刀架的一端設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內壁設置有內壁,所述內壁上設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內側設置有電動機,所述電動機的頂部設置有伸縮柱,所述內壁的一端設置有減震墊,所述刀架的頂部設置有開關。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支架的內側設置有刀具,刀具與刀架通過支架相套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伸縮柱與刀具相嵌合。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開關與電動機電性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電動機與伸縮柱傳動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實用新型通過將刀具與刀架通過支架相套接,維持刀具穩定,伸縮柱嵌入刀具,進一步穩定刀具,防震墊減少刀具在切割加工件的震動,使在切割加工件的過程中,刀具更穩定,切割的精準度更高,這樣刀具在長時間切割過程中不會出現松動,延長刀具的使用壽命,簡單方便,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之二;
圖中:1、主體;2、轉盤;3、后頂針;4、溜板箱;5、刀架;6、支架;7、內壁;8、凹槽;9、電動機;10、伸縮柱;11、減震墊;12、開關;13、刀具。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
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帶刀具穩定裝置的機床,包括主體1、轉盤2、后頂針3、溜板箱4和刀架5,主體1的一側設置有轉盤2,主體1的另一側設置有后頂針3,主體1的內側設置有溜板箱4,溜板箱4的頂部設置有刀 架5,刀架5的一端設置有支架6,支架6的內部設置有內壁7,內壁7表面設置有凹槽8,凹槽8的內側設置有電動機9,電動機9的頂部設置有伸縮柱10,內壁7的一端設置有減震墊11,刀架5的頂部設置有開關12。
支架6的內側設置有刀具13,刀具13與刀架5通過支架6相套接,使刀具13與刀架5相固定,方便刀具13切割的穩定性,方形支架6比圓形支架6在插入刀具13時可預留的少量空間更多,方便刀具13的插入,刀具13在圓形支架6中更容易松動。
伸縮柱10與刀具13相嵌合,伸縮柱10嵌入刀具13,維持刀具13刀架5中穩定,刀具13也不會因切割加工件產生的震動而脫落。
開關12與電動機9電性連接,方便開關控制電動機9。
電動機9與伸縮柱10傳動連接,電動機9啟動時,伸縮柱10可進行伸長或縮回。
具體的,將加工件一端固定在轉盤2,加工件的另一端與后頂針3相抵觸,將刀具13的尾端放進支架6內,然后在向支架6內推進,刀具13緊貼著內壁7,直至刀具13尾端抵住減震墊11,按動開關12,電動機9發動,電動機9帶動伸縮柱10從凹槽8內伸出,然后伸入刀具13的插孔內,這時候伸縮柱10就完全嵌入刀具13了,刀具13就穩定那個在刀架5上了,溜板箱4帶動刀具13對加工件進行切割,防震墊11減少刀具13在切割加工件的震動,使在切割加工件的過程中,刀具13更穩定,切割的精準度更高,當需要更換時,按動開關12,電動機9發動,電動機9帶動伸縮柱10從刀具13縮回,縮入凹槽8,這時便可從支架6取出刀具13進行更換。
本實用新型通過將刀具13與刀架5通過支架6相套接,維持刀具13穩定,伸縮柱10嵌入刀具13,進一步穩定刀具13,防震墊11減少刀具13在切割加工件的震動,使在切割加工件的過程中,刀具13更穩定,切割的精準度更高,這樣刀具13在長時間切割過程中不會出現松動,延長刀具13的使用壽命,簡單方便、實用性強。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