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手動工具,特別是涉及一種可搭配適當動力源而對一中空管體進行擴脹管徑或縮減管徑可旋轉的管徑改變裝置。
背景技術:
一般管徑改變裝置的使用目的在于擴大或縮小金屬管一端的管徑。如此一來,兩金屬管可通過不同管徑的部位(端部)進行連接。由于管體可能被配置在邊角位置,所以管徑改變操作一般在狹小空間或是伸入角度不佳的空間處進行。
美國US 6,619,099號專利揭示一種液壓動力擴管手持裝置(HYDRAULICALLY POWERED FLARING HAND TOOL)。該專利案的液壓本體(HYDRAULICALLY PUMP)、擴管活塞(FLARING PISTON)形成線性排列,換句話說,用以夾持金屬圓管的夾管組件也會安裝在同一線性方向。是以整個液壓動力擴管手持裝置具有較大長度,不利于應用在狹小空間或是伸入角度不佳的空間。其次,該專利案沒有教示液壓本體與夾管組件是否能夠產生相對轉動。即使液壓本體與夾管組件能夠相對轉動,仍無法解決整體具有較大長度的問題。
美國US 8,671,732號專利揭示一種用以重新連接管體的油壓擴張工具(OIL-PRESSURE SWAGING TOOL FOR REBUILDING A CONNECTING PIPE)。該專利案的油壓裝置(OIL-PRESSURE Device)與用以擴張管徑的軸組件(axial member)為線性排列,所以該油壓裝置與軸組件的組合長度大,明顯不利于應用在狹小空間或是伸入角度不佳的空間。
中國臺灣第I433739號專利揭示一種擴管器。該專利案的手動液壓動力組的本體及儲液部形成有角度的夾角形式,且該本體及儲液部形成固定式的結合形式。一擴管組件配置在本體內部。由于本體及儲液部的相對角度固定,所以在對應較小空間或伸入角度不佳的空間,該專利前案所揭示的機構仍不方便進行擴管行為。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旋轉的管徑改變裝置,其具有能夠適用于較小操作空間的功效。
為達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可旋轉的管徑改變裝置,包括:一本體具有一出力部;一夾管組件位于該本體的該出部的一端;一旋轉機構配置在該本體與該夾管組件之間;該本體與該夾管組件通過該旋轉機構連接而能產生旋轉,據以調整該本體與該夾管組件的相對角度。
進一步的,
所述旋轉機構包括一頸部及一槽部,該頸部位于所述本體,該槽部位于所述夾管組件,該頸部嵌入該槽部使得所述本體可相對夾管組件任意轉動。
該可旋轉的管徑改變裝置,還包括一彈性定位組件,該彈性定位組件安裝在所述槽部的一側,該彈性定位組件一端凸出相對所述槽部,所述頸部嵌入所述槽部,該彈性定位組件的一端接觸抵靠所述頸部的表面。
所述旋轉機構包括一凹槽及一嵌接塊,該凹槽形成在所述夾管組件,該嵌接塊位于所述本體,該嵌接塊用以嵌入該凹槽。
所述嵌接塊的外緣為一圓形構造。
所述凹槽的底部具有一穿孔,所述嵌接塊嵌入所述凹槽,所述嵌接塊的一部分穿過該穿孔用以限制所述本體與夾管組件發生脫離。
所述本體包括一操作部,該操作部具有一握把及一操作件,該握把與操作件相對所述出力部形成夾角。
一種可旋轉的管徑改變裝置,用以改變一中空管體的管徑,其包括:
一本體,其具有一出力部,該出力部的出力方向具有一出力軸;
一夾管組件,包含一基座,該基座位于該本體的出力軸的軸向;
一旋轉機構,配置在本體的出力軸與夾管組件的基座之間;
該本體與夾管組件的基座通過該旋轉機構連接而能任意轉動,據以調整該本體與夾管組件的相對角度。
進一步的,
所述旋轉機構包括一中空管件的表面形成的頸部,以及包括一槽部,該中空管件結合所述本體的出力部,該槽部形成在所述夾管組件的基座,該頸部嵌入該槽部使得所述本體可相對夾管組件任意轉動。
該可旋轉的管徑改變裝置,還包括一彈性定位組件,該彈性定位組件安裝在所述槽部的一側,該彈性定位組件一端凸出相對所述槽部,所述頸部嵌入槽部,該彈性定位組件的一端接觸抵靠所述頸部的表面。
所述旋轉機構包括一凹槽及一嵌接塊,該凹槽形成在所述夾管組件的基座,該凹槽的底部具有一穿孔,該嵌接塊位于所述中空管件且相鄰所述頸部,該嵌接塊嵌入該凹槽,該嵌接塊的一部分穿過該穿孔用以限制所述本體與夾管組件在所述出力軸的軸向發生脫離。
所述嵌接塊的外緣為圓形構造。
所述夾管組件包括一對夾管塊組及至少一磁性元件,磁性元件及夾管塊組配置在所述基座,磁性元件用以磁吸一對夾管塊組。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
本實用新型的可旋轉的管徑改變裝置,本體與夾管組件通過旋轉機構連接而可任意相對轉動,達到調整相對角度的目的,即使在較小的工作空間或工作角度不佳的條件下,仍可順利完成改變管徑的操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外觀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本體與夾管組件調整相對角度后的外觀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分解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基座外觀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中空管及嵌接塊的外觀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旋轉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本體、夾管組件及旋轉機構的組合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2,圖中顯示本實用新型的可旋轉的管徑改變裝置,其包括一本體10、一夾管組件30及一旋動機構50。旋轉機構50配接在本體10與夾管組件30間,本體10與夾管組件30通過旋轉機構50連接而能產生相對轉動。
請參閱圖1、3,本體10包括一操作部12及一出力部14。操作部12還包括一握把122及一操作件124。操作部12與出力部14形成夾角,如圖所示,操作部12的握把122與出力部14的夾角相等或接近九十度。出力軸16配置在出力部14的軸向內部,出力軸16的一端具有一嵌接槽18。
端子20的一端具有一嵌接段22。端子20的嵌接段22用以嵌設在出力軸16的嵌接槽18內。圖中所顯示的端子20為一種擴管端子,其用以擴張一中空管體的管徑。然而,亦有用以縮減中空管體的管徑的縮管端子,該縮管端子同樣適用于本實用新型。
以附圖所揭示的管徑改變裝置而言,液壓動力是由操作部12輸入用以驅動出力部14內的出力軸16,如此擴管端子20可隨著出力軸16同步移動以擴張中空管體的管徑。
夾管組件30包括一夾管塊組32及一基座34。夾管組件30位于本體10的出力軸16的軸向。其中,夾管塊組32配置在基座34的一容置室36內。夾管塊組32用以夾合一金屬圓管70。
請參閱圖4,基座34的容置室36的底部38配置有磁性元件40。夾管塊組32配置在容置室36內可受到磁性元件40的磁吸力作用而形成穩定的定位狀態,如此操作時,夾管塊組32不致由容置室36處掉脫。
請再參閱圖1、2、3,旋轉機構50包括一凹槽52及一嵌接塊54。其中,凹槽52可以形成在夾管組件30的基座34,嵌接塊54可配置在出力部14的出力軸16的軸向。
請參閱圖4,旋轉機構50包括一槽部58。槽部58形成在基座34一端且相鄰凹槽52。槽部58具有一開放口582。開放口582的兩端至少有一安裝部59。一彈性定位組件64,例如一鋼珠及一彈簧的組合,配置在安裝部59,且彈性定位組件64的一端能夠凸出安裝部59的表面且相對槽部58。此外凹槽52的底部具有一穿孔56。
請參閱圖5,旋轉機構50包括一頸部62。頸部62與嵌接塊54形成在一中空管件60的表面。頸部62相鄰嵌接塊54,頸部62的外徑可以小于嵌接塊54的外徑。嵌接塊54的外緣可以是圓形構造,但并非以此為限。
請參閱圖6、7,中空管件60安裝或結合在出力部14的一端,出力軸16可穿過中空管件60結合端子20。本體10與夾管組件30的結合形式,嵌接塊54嵌入凹槽52形成結合狀,且嵌接塊54的一部分可以穿過穿孔56;頸部62嵌入槽部58,彈性定位組件64(見圖7)凸出的部位接觸頸部62。如此嵌接塊54與凹槽52可保持能夠相對轉動的運動特性。頸部62嵌入槽部58可保持能夠相對轉動的運動特性。
進一步,嵌接塊54的部分穿過穿孔56(見圖6),所以嵌接塊54與穿孔56形成卡掣狀態,以此可限制本體10與夾管組件30在出力軸16的軸向發生脫離。頸部62嵌入槽部58后,彈性定位組件64一端接觸頸部62的位置,足以限制本體10與夾管組件30產生相對位移,使用者需施以適當的作用力才可以使本體10與夾管組件30脫離彈性定位組件64的限制而形成分開狀,所以本體10不致由開放口582脫離夾管組件30。此外,彈性定位組件64相對頸部62的位置不致限制本體10與夾管組件30產生相對轉動。
根據以上所述,旋轉機構50形成或配置在本體10與夾管組件30之間,通過頸部62嵌入槽部58的結合形式可使本體10相對夾管組件30任意旋轉,進而達到調整本體10與夾管組件30的相對角度的效果。
嵌接塊54的部分穿過穿孔56的結合形式,可用以限制本體10與夾管組件30自出力軸16的軸向發生分離。彈性定位組件64與頸部62的接觸形式及接觸位置,不致妨礙本體10與夾管組件30的任意轉動,同時可用以限制本體10自開放口582處脫離夾管組件30。故本實用新型的操作過程,不論本體10與夾管組件30的相對角度為何,本體10與夾管組件30皆能保持結合狀,以滿足實際使用需求。
根據上述實施例的說明,由于本體10的操作部12的把手122與操作件124相對出力部14形成夾角狀,且本體10與夾管組件30可搭配旋轉機構50形成任意轉動以達到調整相對角度的效果,所以在較小的工作空間及工作角度不佳的條件下,本實施例仍可以順利完成改變管徑的效果。
本實施例所揭示的旋轉機構50雖揭示包含頸部62與槽部58的組合,以及嵌接塊54與凹槽52的組合;以及包含槽部58與凹槽52形成在基座34,嵌接塊54與頸部62形成在中空管件60的外表面,且中空管件60用以配接在出力部14。然而依同樣設計概念所衍生的結構形式,包括在夾管組件30與出力部14之間配接或制作一軸件套接一管件以提供本體10與夾管組件30產生旋轉,或是將夾管組件30直接套接出力軸16或出力部14以形成可旋轉狀態,皆為本實施例的等效實施及等效設計。
以上乃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以及設計附圖,但較佳實施例以及設計附圖僅是舉例說明,并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范圍,凡以均等的技藝手段、或為下述「權利要求范圍」內容所涵蓋的權利范圍而實施,均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范疇而為申請人的權利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