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制造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矩形邊框自動折彎設備。
背景技術:
在當今大環境之下,企業越來越面臨全球化競爭,為了在現代競爭市場環境中繼續生存,企業一定要提高自己的競爭力。現在中國制造業的競爭主題進入產量、質量和成本等全面技術競爭時代。
傳統技術中的折彎工序普遍存在手工加工或半自動加工,其缺陷是生產效率低、生產周期長。隨著自動化加工的普及,機械折彎技術已經慢慢地代替了傳統手工作業,但是這類折彎機的工藝流程相對復雜、繁瑣,致使產品效果差,生產效率低、生產周期長,且不能滿足低制造成本的要求。
近年來,低制造成本及短制造周期等需求日趨迫切,傳統的制造技術已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
為此,需要研發一種高效、科學、實用的矩形邊框自動折彎設備。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是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高效、科學、實用的矩形邊框自動折彎設備。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矩形邊框自動折彎設備,包括機架,所述機架兩側設置有導向滑軌,所述導向滑軌上設置有溜板,所述溜板通過連接件與設置在導向滑軌一側的導向滑軌驅動機構相連接,所述溜板上設置有折彎裝置以及與折彎裝置相電連接的視覺定位裝置,所述折彎裝置包括若干個折彎氣缸、折彎治具,所述視覺定位裝置包括視覺定位采集端和光源,所述溜板上還設置有平移機構和升降機構,所述平移機構和升降機構各自設置有平移驅動機構和升降驅動機構,所述折彎裝置和視覺定位裝置設置在升降機構上,所述平移機構設置在升降機構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其還包括工件傳送機構,所述工件傳送機構設置在機架的中部,所述工件傳送機構包括工件平臺、輸送滑軌以及工件平臺驅動機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其還包括故障檢測器,所述故障檢測器分別與視覺定位裝置、折彎裝置電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所述導向滑軌驅動機構由伺服電機以及絲桿模組組成。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所述平移驅動機構由伺服電機以及絲桿模組組成。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所述升降機構由伺服電機以及絲桿模組組成。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所述工件平臺驅動機構為伸縮氣缸。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本設備折彎裝置通過在視覺定位裝置的配合下,自動對工件進行定位,在折彎治具和工件進行位置補償后進行折彎;使工件的折彎精度高,特別對尺寸小型的工件,折彎精度可高于0.02~0.5mm;另外,本設備還配套平移機構和升降機構、工件傳送機構,提高設備機動性,提高各類工件加工尺寸。整機結構合理、實用性強、設計巧妙;能夠高效、安全地實行上料、折彎工序,操作方便,實現連續作業,取代傳統生產模式,節省生產物料、人工成本,保證產品質量及提高了生產效率。
為更清楚地闡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和功效,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其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參閱附圖1,本實施例提供的矩形邊框自動折彎設備,包括機架1,機架1兩側設置有導向滑軌2,導向滑軌2上設置有溜板3,溜板3通過連接件31與設置在導向滑軌2一側的導向滑軌驅動機構21相連接,溜板3上設置有折彎裝置8以及與折彎裝置8相電連接的視覺定位裝置6,折彎裝置8包括若干個折彎氣缸81、折彎治具82以及吸屑組件83,視覺定位裝置6包括視覺定位采集端62和光源,溜板3上還設置有平移機構4和升降機構5,平移機構4和升降機構5各自設置有平移驅動機構和升降驅動機構,折彎裝置6和視覺定位裝置6設置在升降機構5上,平移機構4設置在升降機構5上。還包括工件傳送機構7,工件傳送機構7包括工件平臺71、輸送滑軌72以及工件平臺驅動機構73。還包括故障檢測器9,故障檢測器9分別與視覺定位裝置6、折彎裝置8電連接。
導向滑軌驅動機構21由一伺服電機以及一絲桿模組組成;平移驅動機構由一伺服電機以及一絲桿模組組成;升降機構5由一伺服電機以及一絲桿模組組成;工件平臺驅動機構73為伸縮氣缸。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本設備折彎裝置8通過在視覺定位裝置6的配合下,自動對工件進行定位,在折彎治具和工件進行位置補償后進行折彎;使工件的折彎精度高,特別對尺寸小型的工件,折彎精度可高于0.02~0.5mm;另外,本設備還配套平移機構4和升降機構5、工件傳送機構7,提高設備機動性,提高各類工件加工尺寸。整機結構合理、實用性強、設計巧妙;能夠高效、安全地實行上料、折彎工序,操作方便,實現連續作業,取代傳統生產模式,節省生產物料、人工成本,保證產品質量及提高了生產效率。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情況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術內容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作出許多可能的變動和修飾,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故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之形狀、構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