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抱緊裝置,具體涉及一種熱軋精軋機主軸抱緊裝置。
背景技術:
主傳動設備是熱軋精軋機機組的關鍵設備之一,主傳動設備一般通過電機、主聯軸節、主減速機、齒輪機座、萬向接軸等達到驅動軋輥的目的。軋制一段時間后,工作輥磨損需進行更換,而隨著熱軋精軋機高速化和自動化程度的提高,工作輥換輥次數也日益頻繁,因而要求換輥時間越短越好。此外,由于軋機的軋輥中心標高與齒輪機座出軸的標高不一致,軋機上下兩個傳動接軸均需傾斜一個角度,此角度隨著軋輥磨削量的大小和輥縫開口度的需要而改變,所以傳動主軸就必須使用萬向接軸,萬向接軸可以擺動一定的角度從而滿足工作輥位置變化的要求,萬向接軸的位置不確定,因此要實現快速換輥就必須使萬向接軸處于固定的換輥位置。然而傳統工作輥換輥裝置多為套筒式和C型鉤式換輥裝置,此類換輥裝置設備簡單、投資少、操作簡便,但裝置難以滿足固定需要,換輥位置不準確,導致換輥時間長,嚴重降低了生產效率。
專利浮動式軸頭抱緊裝置(申請號:200820030223.2)公開了一種實現熱軋機組換輥的浮動式軸頭抱緊裝置,在軋機本體左右兩側的傳動側窗上設垂直導軌,導軌上設有標尺,再將抱緊部件安裝于垂直導軌上,按標尺指定的位置,通過液壓缸驅動抱緊部件將軸頭抱緊,該抱緊裝置能夠實現新輥軸頭與萬向接軸順利對接,但是操作較復雜,自動化程度不高。
因此急需提供一種固定強度高,使工作輥更換時間短,準確、安全,自動化程度高,減輕操作工勞動強度的熱軋精軋機主軸抱緊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抱緊裝置固定不牢,導致換輥不準確、耗時長、自動化程度低的缺點,提供一種固定強度高,使工作輥更換時間短,準確、安全,自動化程度高,減輕操作工勞動強度的熱軋精軋機主軸抱緊裝置。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熱軋精軋機主軸抱緊裝置,包括支座,所述支座與液壓缸的一端相連,所述液壓缸的另一端與擺動支撐臂的一端相連,所述擺動支撐臂的另一端安裝有軸套,所述軸套內安裝有第一銷軸,所述擺動支撐臂通過所述軸套和所述第一銷軸與所述支座相連接,所述第一銷軸可以在所述軸套內轉動,從而實現所述擺動支撐臂的抱緊與打開,所述擺動支撐臂與所述液壓缸相接的一端上還設有襯板。
優選的,所述支座與所述液壓缸通過第二銷軸形成鉸接。
優選的,所述液壓缸與所述擺動支撐臂通過第三銷軸形成鉸接。
優選的,所述襯板與所述第三銷軸位于所述擺動支撐臂的對立面上,所述襯板通過螺釘固定在所述擺動支撐臂上,所述襯板作用于萬向接軸。
優選的,所述襯板的工作面呈弧狀,弧狀結構能夠使襯板與萬向接軸充分接觸,所述工作面上設有摩擦凹槽,能夠增大襯板與萬向接軸間的摩擦力,防止工作過程中襯板與萬向接軸發生相對位移,增大固定強度。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熱軋精軋機主軸抱緊裝置固定強度高,使工作輥更換時間短,準確、安全,自動化程度高,減輕了操作工的勞動強度。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和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工作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非工作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中的A-A位置的剖視圖;
圖4是圖1中的B-B位置的剖視圖;
圖5是圖1中的C-C位置的剖視圖;
圖6是襯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為:1、支座;2、液壓缸;3、擺動支撐臂;4、襯板;41、摩擦凹槽;5、第一銷軸;6、第二銷軸;7、第三銷軸;8、軸套;9、萬向接軸。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熱軋精軋機主軸抱緊裝置,包括支座1,支座1與液壓缸2的一端相連,液壓缸2的另一端與擺動支撐臂3的一端相連,擺動支撐臂3的另一端安裝有軸套8,軸套8內安裝有第一銷軸5,第一銷軸5可以在軸套8內轉動,擺動支撐臂3通過軸套8和第一銷軸5與支座1相連接,擺動支撐臂3與液壓缸2相接的一端上還設有襯板4。
如圖1和圖4所示,支座1與液壓缸2通過第二銷軸6形成鉸接。
如圖1和圖5所示,液壓缸2與擺動支撐臂3通過第三銷軸7形成鉸接。
如圖1所示,襯板4與第三銷軸7位于擺動支撐臂3的對立面上,襯板4通過螺釘固定在擺動支撐臂3上,襯板4作用于萬向接軸9。
如圖6所示,襯板4的工作面呈弧狀,弧狀結構能夠使襯板4與萬向接軸9充分接觸,所述工作面上設有摩擦凹槽41,能夠增大襯板4與萬向接軸9間的摩擦力,防止工作過程中襯板4與萬向接軸9發生相對位移,增大固定強度。
如圖1和圖2所示,當工作輥磨損需要更換時,傳動系統停止轉動,液壓缸2伸出使擺動支撐臂3擺動到工作位置,進一步襯板4貼合并抱緊萬向接軸9,從而使主軸的扁頭位置處于不變。此時操作工將舊工作輥抽出,然后插入新的工作輥,由于主軸的扁頭始終保持在換輥前的位置,因此新的工作輥能夠準確的插入主軸扁頭,工作輥更換完成后液壓缸2縮回,該抱緊裝置處于非工作狀態,即打開位置,軋機開始正常軋制。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應用案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