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床領域,特別是指一種防油漏油機構。
背景技術:
機床是制造機器的設備,通過機床能夠相應的設備的部件進行加工,其中,在機床工作時,會配備有旋轉臺,而轉臺工作環境復雜,且為保證旋轉臺更好的進行工作,避免其內部收污物(油污等)的損壞,現有技術的做法是在旋轉臺上設計防油裝置,這樣便能夠防止外部的污物進入到旋轉臺內部,而在實際使用中,旋轉臺內部也會產生油污或水汽,因此為保證轉臺正常工作需要將這些油污排出,而現有技術中并未出現能夠防止外部油污的同時有效將旋轉臺內部的油污排出的結構;因此,一種能夠既防止外部油污進入到旋轉臺內部又能夠將旋轉臺內部的油污排出的機構迫切需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防油漏油機構能夠在防止旋轉臺外部的油污進入的同時將旋轉臺內部的油污排出。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防油漏油機構,包括:
用于進行旋轉臺安裝并防止外部油污進入到旋轉體內部的安裝部,與旋轉臺連接;包括蓋板、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
用于將內部油污排出到外界的漏油部,設置在第一連接部內;包括連接體、若干擋油環及相鄰擋油環之間形成的導油槽;
用于將漏油部排出的油污進行收集的集油部,設置在漏油部底部。
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第一連接部包括:
連接凹槽,置于蓋板內部;
用于將旋轉臺產生的油污漏入到漏油部的漏油孔,設置在蓋板上;
第一連接孔,設置在蓋板上。
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連接體包括:
連接板及設置在連接板上的第二連接孔,且第一連接孔與第二連接孔對應設置。
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
擋油環包括:第一擋油環、第二擋油環、第三擋油環和第四擋油環;
第一擋油環與第二擋油環之間形成第一導油槽;第二擋油環與第三擋油環之間形成第二導油槽;第三擋油環與第四擋油環之間形成第三導油槽;且,
第一擋油環上設置有第一出油口;第二擋油環上設置有第二出油口;第三擋油環上設置有若干第三出油口;第四擋油環上設置有若干第四出油口。
優選的,第一出油口與第二出油口出油方向相反;若干第三出油口的出油方向與第二出油口的出油方向交錯。
優選的,第一連接部的直徑大于漏油部的直徑。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通過將漏油部與安裝部的配合,進而實現旋轉臺內部產生的油污通過第一連接部流入集油部中,并通過漏油部將流入的油污排出到外部,且在本實用新型中,漏油部設置在第一連接部內部,這樣能夠有效的防止外部的油污進入到漏油部及安裝部內,與現有技術相比有效的避免外部油污進入到旋轉太內部,且能夠有效的將旋轉臺內部產生的油污排出,再不影響正常操作的情況下,能夠避免油污對旋轉臺的損壞。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安裝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左視圖1后,安裝部的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安裝部的立體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漏油部放大后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安裝部的放大后立體圖。
圖中:
1、安裝部;11、蓋板; 121、連接凹槽;122、漏油孔;123、第一連接孔;13、第二連接部;2、漏油部;211、連接板;212、第二連接孔;221、第一擋油環;222、第二擋油環;223、第三擋油環;224、第四擋油環;231、第一導油槽;232、第二導油槽;233、第三導油槽;241、第一出油口;242、第二出油口;243、第三出油口;244、第四出油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5所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防油漏油機構,包括:
安裝部1的一側與旋轉臺連接,這樣旋轉臺在工作的過程中產生的油污會流入安裝部1,漏油部2設置在安裝部1內部,其中,安裝部1包括蓋板11、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13;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13分別置于蓋板11的兩側,通過第二連接部13與旋轉臺連接,在本實用新型中,漏油部2設置在第一連接部,具體的,
第一連接部包括連接凹槽121、漏油孔122和第二連接孔212,該連接凹槽121置于蓋板11內部;用于將旋轉臺產生的油污漏入到漏油部2的漏油孔122設置在蓋板11上;第一連接孔123設置在蓋板11上;其中,漏油部2設置在連接凹槽121中,這樣當旋轉臺工作過程中產生油污,產生的油污通過漏油孔122進入到漏油部2,通過漏油部2的梳理后將油污排出,當然,在本實用新型中,通過第一連接孔123進行漏油部2與蓋板11的連接,其中,
漏油部2包括連接體、若干擋油環及相鄰擋油環之間形成的導油槽;這樣當通過漏油孔122進入到漏油部2的油污,一次通過擋油環和導油槽后排出,這樣油污不會對旋轉臺影響,提高了旋轉臺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中,連接體包括連接板211及設置在連接板211上的第二連接孔212,且第一連接孔123與第二連接孔212對應設置;這樣在進行安裝部1與漏油部2連接時,是通過螺釘分別穿過第一連接孔123和第二連接孔212,與第二連接孔212的內螺紋進行連接,進而實現將兩者進行固定,本實用新型中,優選的設置有兩個第一連接孔123和兩個第二連接孔212;
為更好的進行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說明,以下以具體的結構進行說明;
本實用新型中優選的,
擋油環包括第一擋油環221、第二擋油環222、第三擋油環223和第四擋油環224;第一擋油環221與第二擋油環222之間形成第一導油槽231;第二擋油環222與第三擋油環223之間形成第二導油槽232;第三擋油環223與第四擋油環224之間形成第三導油槽233;且,
第一擋油環221上設置有第一出油口241;第二擋油環222上設置有第二出油口242;第三擋油環223上設置有若干第三出油口243;第四擋油環224上設置有若干第四出油口244;
這樣,當油污通過漏油孔122進入到漏油部2時,是進入到第一擋油環221中,而隨著油污的增多,在第一擋油環221的阻擋下,第一擋油環221中的油污會經第一出油口241進入到第一導油槽231,而隨著油污的不斷增多,油污經過第一導油槽231后在第二擋油環222的阻擋下經第二出油口242進入到第二導油槽232;而油污進入到第二導油槽232后,在第三擋油環223與第二擋油環222的配合下,使油污到達第三出油口243,并經第三出油口243進入到第三導油槽233,同理,在油污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油污在第三導油槽233中動作,并在第四擋油環224的阻擋下,使油污到達第四出油口244,并經第四出油口244排出;這樣便實現了將旋轉臺內產生的油污排出;
當然為防止油污出現逆流等問題,如圖4和5所示,在本實用新型中,優選的,第一出油口241與第二出油口242出油方向相反;若干第三出油口243的出油方向與第二出油口242的出油方向交錯;這樣在擋油環、導油槽和出油口的配合下,使油污更好的排出;
集油部設置在漏油部2底部;并與安裝部1連接,這樣當油污拍漏油部2排出后,進入到集郵部,通過集油部將油污存儲;當然在本實用新型中為更好的進行內部油污的排出和阻擋外部油污等進入,本實用新型中,優選的,第一連接部的直徑大于漏油部2的直徑;這樣第一連接部(連接凹槽121)與漏油部2(第四擋油環224)之間存在一定的縫隙,因此,通過第四出油口244排出的油污經縫隙進入到集油部,且在使用的過程中通過安裝部1(蓋板11)防止外部油污進入;進而能夠有效處理旋轉臺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油污和外部的油污,提高旋轉臺的使用壽命;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