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主要涉及機床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電火花機床的底座和工作臺定位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電火花機床的床身為分體式結構,床身底座和工作臺通過緊固螺釘相連接,緊固螺釘需要人工手動擰入,不同螺釘緊固程度或有不同,對整體結構造成影響,現需要一種替代人工螺釘定位固定的結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電火花機床的底座和工作臺定位裝置,旨在解決上述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火花機床的底座和工作臺定位裝置,包括床身底座和設在床身底座上的工作臺,所述工作臺的底面形成多個凹槽,所述床身底座內腔中空,所述床身底座具有上底板和下底板,所述上底板上設有與多個凹槽位置相對應的多個通孔,所述通孔內均設有一與凹槽配合的擋塊,所述擋塊的下面均設有一氣缸,所述氣缸的活塞桿抵在擋塊下端,所述氣缸的下端安裝在氣缸固定座上,所述氣缸固定座固定于下底板上。
優選地,所述凹槽的數量為四個,所述四個凹槽分別設在工作臺底面的四角處,所述通孔、擋塊、氣缸和氣缸固定座的數量均為四個。
優選地,所述凹槽的形狀為長方體或圓柱體,所述通孔和擋塊的形狀與凹槽的形狀相對應。
優選地,所述凸臺的截面尺寸大于通孔的截面尺寸,所述凸臺位于通孔外,所述氣缸的活塞桿抵在凸臺上。
優選地,所述擋塊的高度大于上底板的厚度,所述擋塊的高度大于上底板和位于最小行程處活塞桿之間的間距。
優選地,所述上底板上的工作臺兩側設有定位銷,兩個定位銷位于工作臺的水平中線上。
優選地,所述擋塊與所在的通孔間隙配合。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可替代人工螺釘緊固的方式,先定位銷預定位,后氣缸推動擋塊與工作臺底面的凹槽相配合進一步定位,定位準確,節省了勞動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圖中部件標號如下:
1床身底座、2工作臺、3凹槽、4上底板、5下底板、6通孔、7擋塊、8氣缸、9氣缸固定座、10凸臺、11定位銷。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清楚地理解如何實踐本實用新型。盡管結合其優選的具體實施方案描述了本實用新型,但這些實施方案只是闡述,而不是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電火花機床的底座和工作臺定位裝置,包括床身底座1和設在床身底座1上的工作臺2,所述工作臺2的底面形成多個凹槽3,所述床身底座1內腔中空,所述床身底座1具有上底板4和下底板5,所述上底板4上設有與多個凹槽3位置相對應的多個通孔6,所述通孔6內均設有一與凹槽3配合的擋塊7,所述擋塊7的下面均設有一氣缸8,所述氣缸8的活塞桿抵在擋塊7下端,所述氣缸8的下端安裝在氣缸固定座9上,所述氣缸固定座9固定于下底板5上。
如圖2所示,所述凹槽3的數量為四個,所述四個凹槽3分別設在工作臺2底面的四角處,所述通孔6、擋塊7、氣缸8和氣缸固定座9的數量均為四個。
所述凹槽3的形狀為長方體或圓柱體,所述通孔6和擋塊7的形狀與凹槽3的形狀相對應。圖2中凹槽3的形狀為長方體。
所述擋塊7的下端形成一凸臺10,所述凸臺10的截面尺寸大于通孔6的截面尺寸,所述凸臺10位于通孔6外,所述氣缸8的活塞桿抵在凸臺10上。
所述擋塊7的高度大于上底板4的厚度,所述擋塊7的高度大于上底板4和位于最小行程處活塞桿之間的間距。這樣設計是為了防止擋塊7從通孔6中掉落出。
所述上底板4上的工作臺2兩側設有定位銷11,兩個定位銷11位于工作臺2的水平中線上。
所述擋塊7與所在的通孔6間隙配合。
工作臺2通過定位銷11進行預定位,然后通過四角凹槽3下方的四個擋塊7在對應氣缸8的作用下,擋塊7在通孔6內移動頂入凹槽3內,進一步地對其位置定位固定。在活塞桿位于最大行程處,擋塊7的上端與凹槽3內的凹槽面之間具有間隙。
應當指出,對于經充分說明的本實用新型來說,還可具有多種變換及改型的實施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的具體實施例。上述實施例僅僅作為本實用新型的說明,而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總之,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包括那些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顯而易見的變換或替代以及改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