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軋鋼生產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用于軋鋼生產車間的一種防劃傷導槽裝置。
背景技術:
在優質軋鋼的生產過程中,表面劃傷是其主要缺陷之一,也是影響產品質量、生產成本的主要原因。尤其近年來,下游產業鏈對軋材表面質量要求越來越嚴格。為提高市場競爭力,軋鋼企業必須重視產品的尺寸公差及表面質量。軋制過程中如何減少軋件的表面劃傷,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尤其對于大直徑盤條生產線,由于其產品中包含冷鐓鋼,表面0.04mm左右的劃痕或裂縫會導致1/3冷墩試驗開裂,因此對于防劃傷的要求更為嚴格。
通過觀察發現,軋件表面的劃傷是由于軋制過程中設備與軋件之間的摩擦導致的,尤其是軋制過程中有些機架間的導槽存在缺陷,軋件與導槽滑動接觸面大,進而容易產生劃痕。目前生產線上的導槽裝置結構如圖1、圖2所示。導槽由水平輥1、水平輥支架2、導槽蓋板3、導槽本體4、導槽座5及手柄6組成。水平輥1安裝于導槽本體4入口處,輥面比導槽本體4底面高出3mm~5mm。軋件通過導槽時,由水平輥1支撐軋件,避免軋件底部與導槽本體4之間產生滑動摩擦。但是此種結構的導槽裝置,在輸送軋件尤其是小規格軋件時,軋件側面和導槽之間仍存在滑動摩擦。滑動摩擦不僅導致導槽磨損嚴重,而且軋件側面的劃傷嚴重,無法滿足成品的表面質量要求。
另外,直條圓鋼及大直徑盤條生產線產品的規格范圍可達Φ(直徑)14mm-50mm,產品規格跨度比較大。因此,對于生產線上的導槽裝置,除了防劃傷要求外,還需要能適應不同規格的軋件。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防劃傷導槽裝置,能夠避免導槽本體對于軋件的底部和側面的磨損,提高成品的表面質量。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防劃傷導槽裝置,其中,所述防劃傷導槽裝置包括:
導槽本體,具有沿軸向貫通的導向凹槽,所述導向凹槽的一端為入口,其另一端為出口;
水平輥,設置在所述入口外側,且所述水平輥的輥面高于所述導向凹槽的底面,所述水平輥通過水平輥支架安裝在所述導槽本體上;
兩個立輥,相對設置并分別位于所述出口的兩側邊,所述立輥的輥面凸出于所述導向凹槽的側壁面,兩個所述立輥均通過偏心軸安裝在所述導槽本體上。
如上所述的防劃傷導槽裝置,其中,所述出口處的兩側壁上均開設有缺口,所述導槽本體在所述缺口的上端和所述缺口的下端分別形成有支撐部,所述立輥通過所述偏心軸安裝在所述缺口內,所述偏心軸貫穿所述立輥,所述偏心軸的兩端分別連接于其所對應的所述支撐部。
如上所述的防劃傷導槽裝置,其中,所述偏心軸的兩端部均為固定部,所述偏心軸一端的所述固定部貫穿其所對應的所述支撐部并被螺母固定,所述偏心軸另一端的所述固定部插設于其所對應的所述支撐部內,所述偏心軸還包括安裝部,所述安裝部位于兩個所述固定部之間,所述安裝部的軸線和所述固定部的軸線之間具有偏心距,所述立輥套設在所述安裝部上。
如上所述的防劃傷導槽裝置,其中,所述安裝部和所述立輥之間設有至少一個軸承,所述軸承套設于所述安裝部上,所述立輥的內壁面支撐在所述軸承的外壁面上。
如上所述的防劃傷導槽裝置,其中,在所述軸承和所述支撐部之間還設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套設在所述安裝部上。
如上所述的防劃傷導槽裝置,其中,所述安裝部上套設有兩個以上的所述軸承,兩個相鄰的所述軸承之間均套設有所述定位套。
如上所述的防劃傷導槽裝置,其中,所述螺母和所述支撐部之間還設有止動墊片,所述止動墊片套設在所述固定部上。
如上所述的防劃傷導槽裝置,其中,所述防劃傷導槽裝置還包括覆蓋于所述導向凹槽上方的蓋板,所述蓋板平行于所述導向凹槽的底面設置并且所述蓋板的下表面搭接在所述導向凹槽的兩側壁上。
如上所述的防劃傷導槽裝置,其中,所述導槽本體上還設有至少一個手柄,所述手柄的一端設置在所述導向凹槽的外壁面上,所述手柄的另一端向所述導向凹槽的上方延伸。
如上所述的防劃傷導槽裝置,其中,所述水平輥支架包括兩個平行設置的側支架,所述側支架的一端固接在所述導槽本體上,所述側支架的另一端向所述入口的外側延伸,所述水平輥垂直于所述導向凹槽的軸線設置并能轉動地安裝在兩個所述側支架之間,所述水平輥的輥面高于所述導向凹槽的底面3mm~5m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特點和優點: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防劃傷導槽裝置,在導向凹槽的入口處安裝有水平輥,在導向凹槽的出口處安裝有兩個相對設置的立輥,水平輥能夠避免軋件底部與導槽本體之間的滑動摩擦,立輥能夠避免軋件側面與導槽本體之間的滑動摩擦,進而減少導槽裝置對軋件表面的磨損,對軋件表面具有保護作用,最終提高軋件成品的表面質量。
附圖說明
在此描述的附圖僅用于解釋目的,而不意圖以任何方式來限制本實用新型公開的范圍。另外,圖中的各部件的形狀和比例尺寸等僅為示意性的,用于幫助對本實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體限定本實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狀和比例尺寸。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教導下,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各種可能的形狀和比例尺寸來實施本實用新型。
圖1為現有技術導向凹槽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有技術導向凹槽的側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防劃傷導槽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防劃傷導槽裝置的俯視圖;
圖5為圖3中A-A方向的剖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導槽本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中導槽本體的俯視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中偏心軸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 水平輥; 2 導槽蓋板;
3 導槽蓋板; 4 導槽本體;
5 導槽座; 6 手柄;
100 防劃傷導槽裝置; 110 導槽本體;
111 導向凹槽; 112 入口;
113 出口; 114 支撐部;
120 水平輥; 121 水平輥支架;
1211 側支架; 130 立輥;
131 偏心軸; 1311 固定部;
1312 安裝部; L 偏心距;
132 螺母; 133 軸承;
134 定位套; 135 止動墊片;
140 蓋板; 150 手柄;
160 導槽座。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和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的描述,能夠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細節。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實用新型的教導下,技術人員可以構想基于本實用新型的任意可能的變形,這些都應被視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請參考圖3、圖4和圖5,其中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防劃傷導槽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防劃傷導槽裝置的俯視圖;圖5為圖3中A-A方向的剖視圖;如圖3至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防劃傷導槽裝置100包括導槽本體110,水平輥120和兩個立輥130,其中,導槽本體110為鑄造件,導槽本體110具有沿軸向貫通的導向凹槽111,導向凹槽111的一端為入口112,其另一端為出口113;水平輥120通過水平輥支架121安裝在導槽本體110上,水平輥120位于入口112的外側,如圖3所示,水平輥120的輥面高于導向凹槽111的底面;兩個立輥130均通過偏心軸131安裝在導槽本體110上,兩個立輥130相對設置并分別位于出口113處的兩側壁上,立輥130的輥面向導向凹槽111內側凸出于導向凹槽111的側壁面。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防劃傷導槽裝置100,在導向凹槽111的入口112處安裝有水平輥120,在導向凹槽111的出口113處安裝有兩個相對設置的立輥130,軋件通過時,水平輥120能夠避免軋件底部與導槽本體110之間的滑動摩擦,立輥130能夠避免軋件側面與導槽本體110之間的滑動摩擦,這樣,在輸送軋件時,軋件的三個方向與導槽本體之間均為滾動摩擦,進而減少了導槽本體110對軋件表面的磨損,對軋件表面具有保護作用,最終大大提高了軋件成品的表面質量。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防劃傷導槽裝置100,其水平輥120和立輥130均安裝在導槽本體110上,可以實現對防劃傷導槽裝置100整體進行更換,這樣,當需要對軋鋼生產線上的防劃傷導槽裝置100進行更換時,其所需的更換時間短,生產效率高。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可選的例子中,如圖5至圖7所示,出口113處的兩側壁上均開設有缺口,導槽本體110在上述缺口的上端和上述缺口的下端分別形成有支撐部114,立輥130通過偏心軸131安裝于該缺口內,偏心軸131貫穿立輥130,偏心軸131的兩端分別連接在支撐部114上。
在一個可選的例子中,如圖3至圖8所示,偏心軸131包括安裝部1312和兩個固定部1311,兩個固定部1311分別是偏心軸131的上端部和偏心軸131的下端部,安裝部1312位于兩個固定部1311之間,兩個固定部1311的軸線重合,安裝部1312的軸線和固定部1311的軸線之間具有偏心距L,支撐部114上開設有用于安裝固定部1311的安裝孔,偏心軸131上端的固定部1311貫穿其所對應的支撐部114并被螺母132固定,偏心軸131下端的固定部1311插設于其所對應的支撐部114內,立輥130套設在安裝部1312上。其中,螺母132可以為圓螺母或本領域技術人員熟知的其它形式。
當需要對兩個立輥130的中心距離進行調節時,將固定偏心軸131的螺母132松開,旋轉兩個偏心軸131,偏心軸131旋轉時,偏心軸131的固定部1311的軸線保持不動,安裝部1312的軸線繞固定部1311的軸線轉動,兩個安裝部1312的軸線之間的距離的變化范圍為兩個固定部1311軸線之間的距離減去兩倍的偏心距L至兩固定部1311軸線之間的距離加上兩倍的偏心距L。結合所需輸送軋件的規格尺寸,旋轉兩個偏心軸131使兩個安裝部1312之間的保持合適的距離,再將螺母132鎖緊,即實現了對兩立輥130的中心距(即兩安裝部1312的中心距)的調節,操作十分簡單。這樣,便可以實現在更換軋件的產品規格時輕松調整立輥中心距,適應不同規格軋件的需要,對于產品規格范圍大的大直徑盤條生產線尤為適用。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可選的例子中,如圖3至圖6所示,安裝部1312和立輥130之間設有至少一個軸承133,軸承133為滾動軸承,軸承133套設在安裝部1312上,立輥130的內壁面支撐在軸承133的外壁面上。
在一個可選的例子中,如圖3至圖6所示,在軸承133和支撐部114之間還設有定位套134,定位套134套設在安裝部1312上。
在一個可選的例子中,如圖3至圖6所示,安裝部1312上套設有兩個以上的軸承133,兩個相鄰的軸承133之間均套設有定位套134。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可選的例子中,如圖3至圖6所示,螺母132和支撐部114之間還設有止動墊片135,止動墊片135套設在固定部1311上,以防止螺母132的松動和脫扣,增加固定效果。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可選的例子中,如圖3至4所示,防劃傷導槽裝置100還包括覆蓋于導向凹槽111上方的蓋板140,蓋板140平行于導向凹槽111的底面設置并搭接在導向凹槽111的兩側壁上。蓋板140能夠有效防止在輸送軋件的過程中軋件從導向凹槽111中脫離。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可選的例子中,如圖3、圖4所示,導槽本體110上還設有至少一個手柄150,手柄150的一端設置在導槽本體110的外壁面上,手柄150的另一端向導向凹槽111的上方延伸,手柄150便于導槽本體110的安裝和拆卸。
在一個可選的例子中,導槽本體110設置在導槽座160上,以使導槽本體110的安裝和拆卸更加方便。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可選的例子中,如圖3、圖4所示,水平輥支架121包括兩個平行設置的側支架1211,側支架1211的一端固接在導槽本體111上,側支架1211的另一端向入口112的外側延伸,水平輥120垂直于導向凹槽111的軸線設置并能轉動地安裝在兩個側支架1211之間,水平輥120的輥面高于導向凹槽111的底面3mm~5mm。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防劃傷導槽裝置100,在使用時,先將水平輥120、兩個立輥130和蓋板140安裝在導槽本體110上,之后,將導槽本體110安裝至軋鋼生產線上,軋件通過防劃傷導槽裝置100時,水平輥120和立輥130均沿各自的軸線轉動,將滑動摩擦轉換為滾動摩擦,這樣也就避免軋件底部與導槽本體110之間的滑動摩擦,以及軋件側面與導槽本體110之間的滑動摩擦。因此,在輸送軋件時,軋件的三個方向與導槽本體之間均為滾動摩擦,進而減少了導槽本體110對軋件表面的磨損,對軋件表面具有保護作用,最終大大提高了軋件成品的表面質量。
針對上述各實施方式的詳細解釋,其目的僅在于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解釋,以便于能夠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這些描述不能以任何理由解釋成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特別是,在不同的實施方式中描述的各個特征也可以相互任意組合,從而組成其他實施方式,除了有明確相反的描述,這些特征應被理解為能夠應用于任何一個實施方式中,而并不僅局限于所描述的實施方式。